航亞科技:關聯方催肥業績 研發雙版本差距大 客戶供應商前後矛盾

2020-12-22 騰訊網

研發支出在不同版本呈現不一致、最主要客戶收入和供應商採購額前後矛盾,航亞科技的種種財務異常仍值得警惕。

本刊特約作者 鍾禾/文

日前,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航亞科技」,688510.SH)科創板IPO通過註冊即將上市發行。雖然疫情影響了公司海外收入,依靠激增的關聯交易,公司營收和淨利潤繼續保持增長。

航亞科技最主要的收入是出口航空發動機葉片。由於疫情影響,公司出口業務受到嚴重影響。此時,公司另一塊收入-技術開發收入開始激增,而這塊目前毛利率最高的業務主要客戶來自關聯方。

能夠登陸科創板,科創屬性十分重要,曾經是新三板上市公司的航亞科技在轉身投向科創板後,研發投入意外增加了。不僅如此,公司主要客戶收入和供應商採購金額也是前後矛盾、亂象頻生,航亞科技能否保證財務真實性呢?

關聯方催肥的業績

航亞科技主要從事航空發動機關鍵零部件及醫療骨科植入鍛件的研發、生產及銷售,公司主要產品是航空渦扇發動機壓氣機葉片和技術開發收入,其他營收佔比較少,其中葉片又是重中之重,2018年和2019年營收佔比都接近60%,是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

也正是葉片業務的高增長,航亞科技營收接連突破,盈利也扭轉虧損開始大踏步前進。2015年時公司營收不過1510萬元,虧損卻高達1846萬元;2017年公司收入接近億元達到9755萬元,但依然虧損近800萬元。

2018年之後情況開始不一樣。2018年和2019年,航亞科技實現營收1.61億元和2.58億元,同比增速在60%左右;歸母淨利潤分別為1399萬元和4219萬元,同比增速分別為4.2倍和2.02倍。

在營收構成中,2016年葉片才開始貢獻規模營收。2017年,航亞科技葉片收入實現4049萬元,已經是公司第一大收入來源了。2018年和2019年,公司葉片收入分別為9488萬元和1.51億元,營收佔比已經接近六成。

航亞科技的葉片主要出口國外。由於疫情,公司出口業務受到明顯影響。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葉片收入為7817萬元,營收佔比降至35.43%。

雖然葉片收入明顯下降,2020年前三季度航亞科技實現營收2.21億元,同比增長8.23%;歸母淨利潤3944萬元,增長了14.48%。

技術開發收入的大幅飆升是航亞科技得以持續增長的關鍵。2020年前三季度,航亞科技實現技術開發收入7920萬元,而在此前的2017-2019年公司此項業務的收入分別為3851萬元、3797萬元和4432萬元。

也就是說,之前幾年,航亞科技的技術開發收入基本穩定在4000萬元左右,而2020年上半年公司該塊業務就已經實現4111萬元收入,基本追平前幾年的全年水平,三季度更是近乎翻倍增長至近8000萬元。

技術開發收入不僅僅是收入增速快而且毛利率高。2020年前三季度,航亞科技此項業務的毛利率為51.57%,較前兩年提高了約10個百分點,2017-2019年公司該項業務的毛利率分別為52.74%、41.51%和42.81%。

航亞科技的技術開發業務主要是為國內外知名發動機製造廠商提供特型產品試製、量產驗證等技術開發服務,關聯方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航發集團」)下屬科研院所工廠貢獻了航亞科技絕大多數技術開發收入。航發集團在2017年10月出資5000萬元獲得航亞科技2000萬股,佔本次公開發行前的10.32%的股本,由此構成關聯關係。

在航發集團入股的2017年,航亞科技收入暴增、大幅減少了虧損。

2017-2019年,航發集團下屬科研院所工廠為航亞科技分別貢獻了3106萬元、3391萬元和4088萬元收入,佔技術開發收入的比例分別為80.66%、89.3%和92.24%。2020年上半年貢獻3894萬元,佔比進一步提升至94.73%。

航亞科技的招股意向書顯示,2017-2019年、2020年上半年,公司來自航發集團的銷售佔當期營業收入的比例分別為39.22%、25.83%、26.12%及47.58%。正是在激增的高毛利率關聯交易下,航亞科技才保住了營收和淨利潤繼續雙增長的喜人場景。

作為一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科創屬性成色是否充足是一大硬性要求。在監管部分列出的三項常規指標中,航亞科技看似滿足了其中部分要求,但卻難逃注水的嫌疑。

研發投入雙版本差距大

根據相關規定,申請科創板上市,須符合「3+5」評價標準。3項常規要求是:最近三年研發投入佔營業收入比例5%以上,或最近三年研發投入金額累計在6000萬元以上;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5項以上;最近三年營業收入複合增長率達到20%,或最近一年營業收入金額達到3億元。5項例外則主要是指支持國家戰略、關鍵核心技術、科創能力突出等特點的企業。

在最初即2020年5月遞交上市申報稿時,由於公司發明專利只有4項,航亞科技並沒有滿足科創板的3項常規要求,公司是以符合「獨立或者牽頭承擔與主營業務和核心技術相關的國家重大科技專項項目」的條件而遞交招股申請的。

半年後更新的招股意向書顯示,此時航亞科技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達到7項,已經滿足科創屬性的3項常規要求。

結果是航亞科技研發投入的加大。2017-2019年,公司研發投入分別為1454萬元、2243萬元和3073萬元,佔營收的比例分別為14.91%、13.89%和11.93%。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投入為2408萬元,研發佔比為10.91%,繼續保持在兩位數以上的高位。

在遞交科創板上市申請前,航亞科技曾掛牌新三板,彼時公司披露的研發投入則是另外一回事。

航亞科技在新三板公布的年報顯示,2017年和2018年,公司研發費用分別為1346萬元和1837萬元,而且公司開發支出為零,因此航亞科技並沒有資本化部分研發費用,上述研發費用是公司的全部研發支出。

不難發現,與新三板年報披露的研發投入相比,在科創板招股意向書中航亞科技2017年和2018年的研發投入分別多出了109萬元和405萬元,其中2018年差距較大。

上市招股書最重要的要求就是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如果存在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相關責任人要承擔法律責任。

那麼航亞科技先後公布的研發投入前後不一、自相矛盾,是否虛增了公司的研發呢?公司2019年和2020年前三季度的研發投入是否具有真實性也許就要打上問號了。

出現混亂的不僅僅是研發投入,與新三板年報相比,航亞科技招股意向書披露的主要客戶和供應商同樣有所出入,這樣一份招股書的真實性還剩下多少?

矛盾的供應商和客戶

如前所述,關聯方航發集團是航亞科技重要的客戶。招股意向書顯示,2017-2018年,航亞科技從航發集團下屬科研院所工廠分別獲得了3826萬元和4171萬元的收入,是公司當年第一大和第二大客戶,佔比分別為39.32%和26.1%。

在航亞科技新三板年報中公司來自航發集團的收入則並非如此。2017年,航發集團下屬子公司-中國航發商用航空發動機有限責任公司為航亞科技貢獻了2617萬元收入。

2017年年報中,航亞科技主要客戶中出現的是航發集團下屬公司,由於沒有確定是單獨計算客戶還是分別計算,航亞科技是否還從航發集團其他下屬公司獲得收入不得而知。

2018年航亞科技年報顯示,公司從航發集團獲得了3720萬元的收入,這與公司招股書中披露的近4200萬元明顯有著不小的差異。都是航亞科技公布的同一家主要客戶銷售收入,451萬元的收入差異該如何對投資者解釋呢?

除了航發集團外,來自主要客戶之一的青島中科國晟動力科技有限公司也有著顯著的不一致。航亞科技招股意向書顯示,2018年公司來自該客戶的收入為475萬元,新三板年報中則是603萬元。

如果主要客戶全部不一致可能存在會計調整的可能,但其他主要客戶卻基本一致。法國賽峰集團是航亞科技的另一主要大客戶,根據科創板招股書,2017年和2018年分別為公司貢獻了3671萬元和8949萬元的收入,是公司第二大和第一大客戶,佔比達37.73%和56%。

航亞科技新三板的年報顯示,2017年和2018年,賽峰集團分別貢獻營收3667萬元和8970萬元,招股書和年報披露的營收基本一致。不僅如此,以2018年為例,另外兩家主要客戶-山東威高骨科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子公司和新宇航空製造(蘇州)有限公司貢獻的收入也基本一致。

部分客戶一致、部分客戶懸殊的情況在主要供應商名單也出現了。招股意向書顯示,2018年,維斯伯·蒂銳(北京)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是公司第一大供應商,獲得採購額1700萬元;在航亞科技2018年年報中採購額則是2335萬元。

2017年和2018年,採購金額前後矛盾在其他供應商上也有體現,比如招股意向書中,無錫市泛亞精工有限公司是航亞科技2017年第五大供應商,採購額為212萬元,但公司新三板年報顯示,該供應商獲得的採購金額為562萬元,兩者相差了一倍有餘。

凡此種種不勝枚舉。除了與存貨相連,採購金額與銷售成本也息息相關。主要供應商採購額的數據懸殊,航亞科技還能保證公司銷售成本的真實性嗎?無法說清成本和主要客戶收入,公司淨利潤的真實性該如何向投資者保證呢?

相關焦點

  • 航亞科技科創板上市:業績增長較快 關聯交易佔比偏高
    招股書顯示,公司近三年的業績穩健增長但關聯交易佔比較大。此外,公司的專利數量遠少於同行,外銷收入佔比較大。業績較快增長 關聯交易佔比大航亞科技於2019年8月16日終止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2020年上半年,航亞科技實現技術開發收入4111.20萬元,基本追平前幾年的全年水平。但是,公司技術開發中有94.73%都來源於關聯交易。航亞科技技術開發業務最大客戶是關聯方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下稱「航發集團」)下屬科研院所工廠。
  • 航亞科技攜帶航空發動機「奔向」科創板 國有股份持股比例達16.26%
    5月7日,資本邦獲悉,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航亞科技」)科創板IPO獲上交所受理,光大證券、華泰聯合擔任保薦機構。 航亞科技坦言公司存在以下風險: (一)客戶集中的風險 公司的下遊市場以航空發動機市場為主,下遊市場集中度較高。賽峰、GE航空、航發集團等少數幾家企業佔據了航空發動機市場的主要市場份額。下遊市場的高度集中使得公司客戶集中度較高。報告期內,公司向前五大客戶銷售收入合計佔當期主營業務收入的91.29%、93.37%、90.77%。
  • 美迪凱關聯方資金往來頻繁,客戶供應商一體
    美迪凱從內資轉中港合資,增資對價差距大,實控人從業不清,公司與供應商都發生勞動糾紛,用工不規範,終端消費電子環境生變,產能利用率不足卻募資擴產,消化或成問題。從表中也能看出,價格波動偏大。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公司前五大供應商採購金額佔總採購金額的比例分別為38.28%、40.96%和42.38%。
  • 航亞科技:集成創新 成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航空發動機零部件專業化...
    歡迎各位參加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網上路演活動。在此,我謹代表航亞科技的全體員工,向參加此次網上路演活動的投資者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此次網上路演活動,我們將詳細介紹公司的發展戰略及競爭優勢,讓大家全面、充分、客觀地了解航亞科技。  航亞科技是一家專注於航空發動機關鍵零部件及醫療骨科植入鍛件研發、生產及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
  • 航亞科技IPO:航空業衰退嚴重 公司業績如何保障?
    此外,航亞科技的營業收入嚴重依賴海外市場,第一大客戶因航空業不景氣已大規模裁員,航亞科技未來的業績必將受到影響。在經營方面,航亞科技的高管頻繁換人,三個創始人已經有兩個離開。對此,發審委在問詢函中要求航亞科技說明該公司的關聯交易條款是否與非關聯方存在顯著差異,是否存在利益輸送?航亞科技在回覆中表示,公司相關業務合同中的價格、交期、質量保證等交易條款主要由公司進行招投標的中標結果或比價綜合確定,合同形成方式與非關聯方一致。
  • 派能科技:前五大供應商變動頻繁,依賴境外或業績變臉
    並且值得注意的是派能科技各年向關聯方中興通訊的銷售佔比均超過95%,客戶結構較為單一,若未來中興通訊減少或終止向公司採購,且公司未能拓展其他客戶,將對公司通信備電業務的可持續性產生不利影響。雖然派能科技2017年-2020年前五大供應商變動頻繁,但貴州安達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安達科技)穩坐2017-2019年派能科技第一大供應商的位置,並且主要向派能科技供應磷酸鐵鋰,然而面對磷酸鐵鋰的大幅度降價,安達科技的日子似乎也並不好過。
  • 航空發動機關鍵零部件及醫療骨科植入鍛件供應商――航亞科技成功...
    2020年12月16日,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證券代碼:688510)在我所舉行上市儀式。  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次公開發行股票6460萬股,發行價格8.17 元
  • 邦投條融資速遞:「航亞科技」688510今日在科創板上市
    邦投條融資速遞12月17日消息: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688510,簡稱:「航亞科技」)今日在科創板上市。航亞科技本次公開發行6460萬股,發行價為8.17元,募資總額為5.28億元。全球四大航空發動機廠商中,賽峰、GE航空為公司主要客戶。依託先進的航空鍛造技術與工程實力進入醫療骨科植入物鍛件領域,並和強生、施樂輝、威高、春立正達等國內外主要醫療器械企業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係。
  • 航亞科技科創板上市:市值96億 華航科創與航發資產為股東
    來源:雷建平sky雷帝網 雷建平 12月16日報導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證券代碼:688510,簡稱:「航亞科技」)今日在科創板上市。航亞科技本次公開發行6460萬股,發行價為8.17元,募資總額為5.28億元。航亞科技開盤價為35元,較發行價上漲328.4%;收盤價為37.18元,較發行價上漲355.08%;以收盤價計算,航亞科技市值為96.07億元。
  • 曼卡龍IPO:「官司」纏身 業務受限 財務數據前後矛盾
    此外,近年來曼卡龍的業績波動較大,而這與該公司的業務區域受限有很大的關係,該公司超過60%的收入來自寧波和杭州。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曼卡龍的幾版招股書中財務數據前後不一致。財務數據「版本」多 前後矛盾不一致除此之外,曼卡龍的財務數據有「瑕疵」,招股書披露的信息顯示,吳興天家飾品商行及其關聯方是曼卡龍2018年度第一大加盟商,貢獻收入3967.48萬元。然而在2019年版本的招股書中,收入在2100萬元以上的客戶中卻沒有吳興天家的身影。
  • ...研發、銷售三條「命脈」 誰是操控創耀科技命運的神秘「公司A」
    12月1日,創耀科技申請科創板上市已獲受理。這家專注於通信核心晶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業務的企業,不僅面臨強勢上下遊及同業三重壓力,其中兼任供應商以及研發夥伴的最大客戶,更為公司經營帶來重大不穩定性。而此時,公司還在削減研發佔比,只寄希望於上市融資才繼續加大投入研發,這樣的企業真能擔當中國芯路上的衝鋒人?
  • 【IPO價值觀】從萊爾科技陷業績瓶頸看功能膜領域研發現狀
    作為功能性塗布膠膜材料供應商,廣東萊爾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萊爾科技」)日前提交了IPO招股書擬科創板上市。筆者發現,三年間其營收存在小幅波動,整體業績增勢微弱,儘管不足6%的研發費用率高於行業平均值,但仍處較低水平。
  • 航亞科技688510申購指南 航亞科技繳費及上市日期時間
    航亞科技此次發行總數為6460.00萬股,網上初始發行數量為1550.40萬股,發行市盈率53.35倍。申購代碼:787510,申購價格:8.17元,單一帳戶申購上限:15500股,申購數量:500股整數倍,頂格申購需配市值15.5萬元。
  • 12月7日新股提示:新致軟體等上市 航亞科技等中籤號出爐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 據交易所公告,新致軟體、凱龍高科、兆龍互連、確成股份今日上市,航亞科技、恆玄科技、立方製藥網上中籤號出爐,投資者可繳款。  【新股提示】  申購:無  上市:新致軟體 凱龍高科 兆龍互連 確成股份  中籤號:航亞科技 恆玄科技 立方製藥  中籤率:無  繳款;航亞科技 恆玄科技 立方製藥  【上市】
  • 航亞科技:華泰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關於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華泰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        關於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暫時閒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的核查意見華泰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華泰聯合證券」或「保薦機構」)作為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航亞科技
  • 航亞科技: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關於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使用...
    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        關於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使用暫時閒置募集資金進行現金管理的核查意見        光大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大證券」或「保薦機構」)作為無錫航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雲知聲IPO:不敵百度被迫退出智能音箱 突擊綁定世茂「粉飾」業績?
    然而,超100%的研發投入比例似乎並未帶來很好的效果。公司毛利率低於行業均值,且主力產品逐漸走下坡路。在業績下滑之際,雲知聲突擊綁定世茂關聯方,後者及其參股公司今年上半年貢獻了37.6%的營業收入。不過即便如此,出貨量不足百萬與高峰時期仍有一定差距。從半年度業績看,雲知聲2020年全年業績可能低於2019年,主營業務收入高增無望。需要指出的是,中國人工智慧語音市場規模其實在不斷增長,預測未來四年複合增長39.7%,雲知聲在一個細分領域受挫進而影響業績,在另一領域會不會重蹈覆轍?而產品競爭受挫又是否與核心技術有關?
  • 萊爾科技:客戶數量及銷售額不合常理 涉委外加工產品類型前後矛盾
    原標題:萊爾科技:客戶數量及銷售額不合常理 涉委外加工產品類型前後矛盾   9月16日,在
  • 宸展光電關聯方霸屏客戶供應商 加籍實控人倒手戲碼?
    Elo不但一直是宸展光電的第一大客戶,2016年、2017年和2018年Elo同樣也為公司的第一大供應商,採購金額為當期總採購額的23.54%、22.38%、20.81%。2019年Elo為宸展光電的第二大供應商,採購佔比12.00%。值得關注的是,宸展光電主要供應商TPK集團的實際控制人,也是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江朝瑞。
  • 達志科技被追問:客戶與供應商郵件相同,被疑隱瞞關聯關係
    《電鰻財經》 趙超/文7月16日,深交所再次對達志科技(300530.SZ)下發《問詢函》。其中,公司2019年客戶貿易業務第一大客戶中冶化工與公司供應商保華國際,兩者的電話和郵件相同,引起交易所注意,公司被要求說明中冶化工與保華國際管理層之間是否存在關聯關係及其他業務往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