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奕宏、郭曉冬:上大學時我有多自卑?丨拿時間去換空間

2021-01-09 澎湃新聞

原創 晏凌羊 

閱讀全文約需7分鐘

段奕宏、郭曉冬:上大學時我有多自卑?

文/晏凌羊

某天,我跟廣西同事聊起大學時候我們各自的表現,同事說她上大學時好充實的。周一到五,白天都要上課,晚上她也有自己的安排。周一三五晚忙社團活動,因為參加社團活動(比如出板報)可以在期末評獎學金時加分。周二四六晚她就出去做家教(她讀師範),家教費差不多夠生活費了。就周日有空休息一下。

我說,啊,我的大學時光很暗淡,光顧著自卑和鬱悶了。

我為啥自卑和鬱悶呢?

因為我是老家的雞頭,可到了北京就是鳳尾。

不,我連鳳尾都不是,是鳳凰屁股周圍那撮毛。

我上大學時,是頭一次去大城市,頭一次出省。

我沒見過、用過的東西可多了。

我沒見過、用過羽絨服,不知道世界上有空調、暖氣片。

我也沒見過、用過馬桶,上完大號不知道按那個按鈕衝水,在廁所裡急得滿頭大汗,又不好意思問人。

我沒見過、坐過火車,不知道火車票要提前買,不知道長途火車上的飯菜那麼貴(對我而言),需要提前買好方便麵之類的食物。

飛機?想都不敢想,總覺得這玩意兒離我太遙遠了。我是參加工作後第三年,才第一次坐的飛機。當時我找了個靠窗的位置,盯著外面的雲層,心想為啥飛機在穿越雲層時速度那麼慢。

去了北京,我發現:咦?昆玉河的水怎麼那麼髒?北京的空氣怎麼那麼差?

(那會兒北京還有沙塵暴,而我老家到處山清水秀)

很多人根本想像不到:城市文明對我這種鄉巴佬,造成多大的心理衝擊。

同一份高考卷(全國卷),人家山東、湖北、江浙的同學比我高150分,好多同學是老家的市狀元、縣狀元。我那點能在雲南市拿高考狀元頭銜的分數,擱雲南上人民大學、復旦大學都沒問題了,可我若是在這些省份報考大學,估計只夠上個很差的一本。

上英語課,同學們一口流利的英語,而我連普通話都說得不利索,說英語更是舌頭打結,滿面通紅也憋不出一個單詞來。老師點名讓我站起來回答問題,我就心虛、冒冷汗。沒辦法,高中時候光顧著對付英語考試了,我根本沒練習過口語,基礎差到不行。

上電腦課,同學們打字噼裡啪啦,我這種從沒摸過電腦的小白,連滑鼠都不會用,不小心把網頁關了就不知道怎麼把它弄出來。那時候我們上完電腦課還得用軟盤交作業,一個簡單的word作業簡直要難死我。

上數學課,也自卑。微積分我就是搞不懂,而我有同學在高中階段就學了這些課程。上文化課,同學們踴躍回答問題,談吐自信,而我只想躲在教室角落裡,像只老鼠。

那時我家裡又窮,上大學的路費都是企業贊助的,學費和生活費則是貸的國家助學貸款。我根本沒錢買好看的衣服、沒錢用BP機(那個年代還不流行手機,都用的呼機)……別的同學過年回家坐飛機,可我連半價火車硬座票都嫌貴。更丟人的是,上大學前,我連馬桶都沒見過,也不會用,不知道按哪個按鈕,馬桶才會衝水……

窮,是很容易讓人產生自卑心理的。這種窮,很多時候也是比較出來的。如果我是在雲南上的大學,我不會感覺自己窮得多突出,可一去到北京,就太明顯了。

再說長相,雲南紫外線強,雲南人普遍皮膚黝黑。軍訓時,除了教官外,我膚色就是最黑的。我本來就長得不大好看,加之膚色黑、沒錢打扮,我對自己的長相也很沒自信。再看看打扮得花枝招展、舉止大方的同學,哎媽呀,更自卑了。

社團活動我參加得少,是因為我根本不敢挑戰自己。初高中就只顧著學習了,一門心思只想跳出農門,我哪有時間發展什麼興趣愛好和特長?再者,發展特長,是需要砸錢的。我哪有什麼錢去學什麼才藝?

跳舞?不會。唱歌?不會。彈吉他?不會。演講?不會。辯論?不會。書法?不會。我真是啥都不會,啥都拿不出手。我只能像看男神女神一樣,看著同學們在舞臺上閃閃發亮,心想他們怎麼都那麼出彩、那麼優秀啊。

同學在班上表演《大話西遊》的片段,我一臉懵逼,不知道「至尊寶」是誰,也不知道「紫霞仙子」是幹啥的,更不知道「一萬年」是個什麼梗。北京的同學早就熟悉用電腦聊QQ、發郵件,會用CD機、MP3,而我還跑去新街口買磁帶、去大鐘寺買寄信的郵票。

上體育課,我也自卑。比如上遊泳課,我只想躲起來。老家雖然有湖,可我只會戲水,不會遊泳。從小到大,我沒穿過泳衣,也沒去過遊泳池。教我們遊泳的還是男老師,我穿上泳衣就覺得全世界都在盯著我看,險些連路都不敢走。

喜歡寫作吧?但那會兒人家社團需要的稿件都要提供電子版,而我連打字都不利索,也沒有電腦,又沒錢去網吧。手寫了一沓沓文稿,投不出去。

我讀的是法學專業,不是師範院校,找兼職非常不容易。做家教吧?人家傾向於要師範生。發傳單吧?總找不到活兒幹。唯一一次遇到去做家教的機會,還是用寒假不回家換來的。北京高校林立,大學生更是遍地,我實在沒有太多兼職機會可以撿。

沒錢出去浪,又有大把時間,我就只能去泡圖書館,好歹裡頭有免費的空調和暖氣,逼著自己博覽群書。其實,閱讀是一個非常枯燥的事,但我能幹嘛去呢?幹嘛都得花錢。

成績也不大行,主要是我對法學不是很感興趣(婚姻家庭法、刑法除外),有時還逃法學課,去新聞系、中文系聽課。每次考試,我都是踩著及格線通過。沒掛過科,但也考得不好。在法學學習上,我花的心思確實也少。

一個單純靠成績和高考傾斜政策(西藏、新疆的同學更受照顧)從雲南貧困縣山旮旯裡走出來的農村姑娘,突然被扔進首都那樣一個全國最繁華的巨無霸大都市裡,跟來自全國各地的、身懷絕技的同學同臺,我還沒開始自己的表演就先被嚇尿了。

我真的差不多花了整整兩年時間,才慢慢克服這種自卑,並且慢慢和同學縮小差距。我也是和他們在一起,才知道了自己起點有多低,想要追趕上他們得多費勁。

渾渾噩噩的,我自卑著,鬱悶著,一晃眼就大學畢業了。回首大學時代,好像真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無非就是愛閱讀、愛寫作,有時候也會投稿,但稿件總是石沉大海。

大學時我也沒拿過獎學金,我覺得自己光追趕他們就已經用盡全部力氣,哪還敢談超越。真談超越,那是畢業十年以後的事了。

我感覺大學時光帶給我最大的收穫,是讓我見了一場世面,完成了從農村人到半個城市人的轉變。那是我融入大城市生活、大城市文明的開端。

同事聽完我的遭遇,突然說:「大學裡,你是鳳尾,但其實你一直努力在往鳳身子的位置走。而我是雞頭,在那個小城市的那所師範院校,我就是同學中最強的。四年大學,我也只是保住了我的雞頭位置而已。」

我說:「你的大學沒有虛度,你也成長了。我呢,我還是覺得很遺憾。如果我能稍微自信點,或許就不會把大學生活過得那麼倉皇而迷茫了。」

可是,我又覺得我這話說得不對。自信這玩意兒,真不是說一說、喊一喊口號就有的,它靠的是積累。積累多了,你才有底氣;底氣足了,你才能談自信。

從大學到現在,我真的是攢了好多年,才擁有了今天這一點點自信。攢底氣這事兒,靠的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有時候它是以十年為單位計的。

後來,我看了段奕宏和郭曉冬的故事,發現大學時光過得很自卑、很暗淡的,不是只有我一個人。

段奕宏1994年以西北片考生總分第1名的好成績被中央戲劇學院錄取,與陶虹,高虎,印小天等人成為了同班同學,可上了大學後,經濟上的拮据讓他特別自卑。家裡人為了支持他考中戲,已經拿出了所有的積蓄,而他為了省錢,大學四年沒有回過一次家。

捨不得每次來回上千元的車票錢段奕宏自稱,「我應該是中戲最窮的學生」。

大學四年裡,身邊的很多同學到了劇組或廣告的邀約,而段奕宏卻無人問津,只能默默地在練功房裡,對著鏡子一遍遍練功。大家甚至老開他玩笑,說他只適合走農村路線。

大學期間,他甚至曾想過自殺,但同班同學陶虹卻給了他很多溫暖,比如,班裡有些同學嫌棄段奕宏,不願與他搭戲,只有陶虹一直在幫助他。

有一次陶虹送了段奕宏一個芒果,從來沒吃過芒果的段奕宏不知道芒果有核,一口咬了下去,把牙給硌了。

多年以後,段奕宏終於敢於大聲地說出:(大學時候)我暗戀的人在後面,我們班陶虹。

陶虹聽了,大大方方回應:「哎呀,錯過,錯過。」

只有自信的人,才敢於當眾說出自己當年暗戀過誰。

此時的段奕宏,早就已經超越了自卑。

從那個自卑的毛頭小子變成知名影星,他用了十幾年。

郭曉東也是受過窮的人。

初中時候,他因為交不起34塊錢學費而輟學。之後就去了一家印刷廠當起了工人,1992年有幸到北影廠參觀,此後的他便決心考北京電影學院。為了完成自己的夢想,他一邊跑龍套一邊準備著考試。跑龍套十分辛苦,3天才吃一頓泡麵,他因1元車費拿不出來,也受到了許多人的諷刺。

1996年,郭曉冬考上北影,與趙薇、陳坤成為了同班同學。上大學時,郭曉冬陷入了深深的自卑當中。他出身貧寒的農村家庭,自己見識少、年齡大、表演經驗有限,與見慣了世面的同學們有著天壤之別。

後來,郭曉冬接受採訪時,講了自己在大學時候的遭遇:「當演員需要花錢包裝。我在班裡是最容易被忽視的,因為沒錢,整天穿得好像把麻袋披在身上一樣。有人來挑演員,我是屬於那種被視線直接掃過的人。那時大家經常會餐,但這對我是很大的負擔,我就不去吃,就有人說我小氣、不合群。」

郭曉冬心中的「白富美」程莉莎追求他的時候,他覺得自己給不起人家更好的未來,拒絕了人家好多次。

段奕宏和郭曉冬後來出現在舞臺上、影視劇中,是非常自信的形象,而這份自信,真的是靠時光、靠努力、靠運氣「熬」出來的。

現在,也總有一些年輕人問我:羊羊姐,我很自卑,要如何才能變得自信一些呢?

我給他們回復了這樣長的一段話:

自信真的不是靠喊口號喊出來的,也不是靠拗造型拗出來的。

我覺得自信的唯一來源,是底氣。你有底氣,自然就會有自信;沒有底氣,你的自信就只是虛張聲勢、色厲內荏。

舉個例子:你的消費水平是每餐飯50元,那你進到一家蘭州拉麵店,就不會表現得怯生生的;但是,去到一家五星級餐廳,你可能會渾身不自在。

即使你只是去兩家店裡晃蕩了一圈,沒有做任何的消費,但心理上的安全感也會截然不同。究其原因,是你在蘭州拉麵店老闆面前更有底氣,你知道自己消費得起。

成天鑽研如何變得自信的課程是沒用的,那只是「術」的層面的東西。

自信不是水龍頭裡的自來水,說來就來。

它是由底氣和實力積累而成的。

真正提升自信的方法,不在於怎麼擰開那個水龍頭,而在於蓄水。

so,與其研究如何提升自信,不如研究如何積攢底氣。

這才是治本之道。耐心點,拿時間去換空間。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段奕宏:男人自卑,不是罪
    那段時間,段奕宏完全鬆弛下來,他陪媽媽聊天、回憶之前住在平房時的苦日子,也與昔日好友在草原上升起篝火喝酒、喝到盡興時打幾個滾。段奕宏在家鄉 與好友共舞段奕宏明白自己根源上的東西來源於腳下的土壤,那是草原人身上的韌勁,那股勁兒讓他從自我包裹中打開。包裹之下,是清醒的自卑與偏執。
  • 她曾是陳道明、張嘉譯、段奕宏、郭曉冬都「愛到深處」的女人!
    她曾是陳道明、張嘉譯、段奕宏、郭曉冬都「愛到深處」的女人!左小青,70後的老戲骨了,是湖南長沙人。也是北京電影學院的員,1999年,與張國立、陳志朋合作出演古裝神話劇《財神到》,在劇中飾演的關小珊。從而進入娛樂圈。
  • 段奕宏:三考中戲,從自卑抑鬱到數獲影帝:他是如何蛻變的
    段奕宏表演的時候總習慣把人物琢磨的非常透徹,要不然他就不會去演,是一個非常認真負責,不可多得的好演員,他對於自己獲得的一切都非常珍惜,因為他的童年是非常自卑而又壓抑的,別人一次就能考的中戲,他卻因為各種劣勢考了三次。
  • 徐崢不再沉默,首次回應段奕宏表白妻子陶虹,才明白他有多自卑!
    段奕宏本名段龍,憑藉著優異的成績考進了中戲,和陶虹是同班同學,從偏遠城市來到北京的他沒有帥氣的外貌和殷實的家境,是班裡最不顯眼的那個,一直以來都是獨來獨往,就在這個時候陶虹闖進了段龍的生活,兩人一開始並不投緣,經常的吵架,可隨著時間的推移段龍慢慢地喜歡上了這個溫柔大方的女孩,性格內向的他沒有勇氣表白,只能把這份愛藏在心底。
  • 「戲妖」段奕宏,因出身貧窮而自卑,曾當眾表白陶虹被幽默拒絕
    其實,他們二人只是很好的朋友關係,上大學時關係就非常好。早年生活段奕宏出生在新疆普通家庭,父母是工人,當年大學畢業時他想考中戲。可是家裡沒有一個人支持他,但是,他依然沒有放棄心中的夢想。儘管同學們一直默默關心著他,把飯票放在他的書桌上,但他卻感覺非常痛苦。這時,有一道溫柔的光照進了他的內心。
  • 段奕宏:曾因醜被拒,高考三次,為省錢大學四年不回家過年
    中學的時候,段奕宏跑去理髮店燙了個頭,結果被學校勒令整改,這下可戳到了段奕宏的反骨,換髮型對他來說本來就沒什麼,可他就是不願意,為此,段奕宏兩個星期都沒去上課。雖然性格固執也不算一件特別好的事,但是,也正是他這樣的性格讓他在娛樂圈中一直不隨波逐流,一直堅持做自己。尤其是在選擇作品的時候。
  • 假如我年少有為不自卑Ⅰ重溫影帝視後的少年情愫
    「假如我年少有為不自卑」,每次聽到李榮浩這首《年少有為》,我都想起影帝段奕宏和視後小陶虹的大學愛情故事,又是一年大學開學季,我們一起來重溫一下這段遙遠的溫暖情愫吧。先是口音,運動員出身的小陶虹不管起得多早,段奕宏肯定已經在操場練起了晨功。「一(yá)道黑,兩(liá)道黑,」全是羊肉串兒味兒的普通話,小陶虹跑一圈他這麼念,又跑一圈他還是那麼念,於是就跟著在後面故意學,氣得段奕宏乾瞪眼。 沒有錢,大學4年段奕宏沒回過一次家。大二那年,小陶虹硬拽著他到自己家裡吃了頓年夜飯。 吃完飯,段奕宏半是命令、半是哀求地對她說,大年初四你一定要來學校。
  • 郭曉冬:聽到程莉莎說「我養你」的一瞬間,太感動了
    程莉莎說,和郭曉冬結婚11年來從沒約過會,為生二胎打了100多針,婚後郭曉冬從來不做家務,連禮物也沒送過她。可是程莉莎卻心甘情願:「我就認定郭曉冬了。他甩了我幾十次,我就追了他幾十次。他不送禮物,沒關係,我送他。是我不讓他做家務的,不然要我幹嘛呢?」
  • 段奕宏,我太難了!
    那時的北京青年喜歡喝可樂,北京人喜歡吃煎餅,段奕宏有樣學樣。一手拿著可樂,一手握著煎餅走在大街上,卻只能是一個地道的偽裝者。陶虹見狀,仔細地把芒果剝了皮遞給段奕宏,不知道芒果有核的段奕宏一口咬了下去,把牙給硌了。平時愛開玩笑的陶虹並沒有嘲笑他。段奕宏後來說:「她沒有恥笑我,讓我非常溫暖。」
  • 段奕宏:曾為陶虹改名,因自卑想自殺,娶日籍媳婦過得怎樣?
    無論是上小學還是上初中,甚至上高中。在學校裡面只要舉行文藝匯演,他都會第1個報名。上高中時候有一次參加學校匯演。恰好被去當地的上海戲劇學院導演看中。於是給他提出一個建議,以後報考上戲。為了省錢,大學期間很少回家,總是捨不得來回的車票錢。跟其他同學比起來,段奕宏特別自卑。甚至在上學期間,因為自卑還曾想過自殺。
  • 我是演員,不是明星——段奕宏
    他愛看電影,愛表演,每次學校裡有什麼節目。他都會被選中,就像戲精附身,自編自導的跳舞唱歌說相聲。機會在高中文藝匯演時悄然而至,段奕宏的一個小品被上海戲劇學院的導演陳家林教授看到。他給予了很高評價,這對段奕宏來說,無疑是為他今後的演藝道路鋪下的第一片希望之路。
  • 影帝段奕宏原名叫段龍,只因暗戀陶虹改名為段奕宏(憶虹)!
    段奕宏,暗戀陶虹整整二十六年。只因當初事業未成不敢下定決心表白,而現如今終成影帝,陶虹卻身為他人妻。段奕宏原名叫段龍,只因暗戀陶虹改名為段奕宏(憶虹)。段奕宏來自新疆一個很小的縣城,就讀大學時期非常的自卑。
  • 影帝段奕宏,曾自卑到塵埃裡,暗戀同學陶虹後娶日本老婆
    如今的娛樂圈成為了大家關注的焦點,只要稍微有一點風吹草動就會引起驚濤駭浪,就算只是一個小小的舉動,也會被人們誇大其詞,一些妄圖走捷徑的人就會開始各種作,希望藉此得到關注,但是也不乏腳踏實地的演員,比如有「雙料影帝」之稱的段奕宏。
  • 黃曉明能拿影帝?段奕宏坐不住了
    說到中國內地的實力派男演員,段奕宏是可以排得上名號的。這個經常被大家覺得臉熟卻叫不上名字的男演員,出演了很多電視劇和電影,他塑造的一系列角色,既有柔情又有硬漢的一面。觀眾們看了之後,都非常印象深刻。段奕宏作為電影節當中的評委,給人的感覺永遠就是隨時都會睡著了一樣。在走紅毯的時候,他似乎是有一點在狀況之外,和很多電影前輩站在一起時,依然有點搞不清狀況。直到他接受記者採訪,才表現出了精氣神。
  • 「另類」段奕宏和「主流」黃曉明,誰更有資格拿金雞影帝?
    不過網友的「過度解讀」也值得解讀一番:就這麼個小誤會還值得上頭條?難道在「真香」段奕宏更有實力?在觀眾心裡,這倆人兒到底誰更有資格拿「金雞影帝」?比如《士兵突擊》裡的袁朗,他比許三多更讓我迷戀上軍人,他讓我想關注袁朗的每一次眯眼、呲牙來琢磨這個人的內心動作。表面雲淡風輕,內在鋼鐵意志,恣意、迷人、從容,能看透生死、亦能看懂人心……袁朗的睿智不是臺詞說出來的,而是仿佛「他在你身旁生活過」的演。
  • 自卑心理測試,為什麼我很好,但是卻依然很自卑?丨貝克抑鬱自評量表
    ,沒錢沒前途,我都沒辦法喜歡自己,根本不敢奢望有人會喜歡上這麼差勁的我。你以為全世界只有自己一個人自卑,後來其實大家都自卑,只是表現的方式和程度不同而已。 02 超越自卑每個人都有自卑的基因,自卑是一種消極的自我評價或自我意識,本質上是一種「我不行」的內在認知模式。
  • 曾為陶虹改名的段奕宏,因自卑想自殺,娶日籍媳婦過得怎樣?
    曾為陶虹改名的段奕宏,因自卑想自殺,娶日籍媳婦過得怎樣? 娛樂圈有很多的明星都是長得很好看的,但是在男明星當中算得上硬漢風格的,一定就是段奕宏了,他長得可能並不是多麼的帥氣,但是非常有味道也有自己的人格魅力,最重要的是他的演技也是非常細膩,獲得了大家的喜歡。
  • 程莉莎:終於不是郭曉冬太太
    婚後為了給老公多生個孩子,打100多針打到抑鬱;結婚十年,郭曉東每次外出拍戲回家都是他親自去機場接機,即使半夜或者凌晨;郭曉東從來不帶家裡鑰匙,因為無論何時、無論多晚回家,她永遠都在,並且飯桌永遠都有熱騰騰的飯菜
  • 他是郭曉冬哥哥,做群演資助弟弟上北電,弟弟的反哺方式令人感動
    郭曉冬和郭曉峰都是十分優秀的演員,當年身為哥哥的郭曉峰力勸弟弟考大學,更是做群演資助弟弟上北電,是一個十足的好哥哥。而郭曉冬感念於哥哥對他的恩情,成名後替哥哥完成夢想,換他資助哥哥上大學,還為哥哥買房做出貢獻,反哺的方式令人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