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湯姆-瑞恩@bigfun社區
你喜歡做白日夢嗎,就是那個不同於睡覺時做的,裝滿了自己所期待的一切,想要觸碰卻感覺遙不可及的夢。看著窗外,想著自己如何拯救世界,回過頭來,卻連自己喜歡的人都不敢多看一眼,路過高樓,想著自己在樓頂睥睨一切,回過頭來,連午餐吃什麼都要盤算半天。白日夢呀,多麼美好,可好像又離我們太過遙遠,它給予我們希望,又給予我們失望。然而,白日夢,真的就只能圖個樂嗎?或許你只是缺少向它走出第一步的勇氣。
《白日夢想家》,我個人最喜歡的電影之一,它教會了我邁出第一步的重要性,即使我現在仍然非常內向,但我已經知道如何把握住機會,並且已經有足夠的勇氣在關鍵時候發聲。在這裡,我由衷的推薦各位,或是剛畢業的、或是沒畢業的、或是中學生、或是大學生、或是剛踏足社會、或是摸爬滾打多年,有機會一定要看看這部電影,在你迷茫的時候,它不一定能給你一個足夠好的答案,但一定會給足你重新上路找到方向的勇氣。
平淡
華特·米堤是一家雜誌社的員工,他在這工作了16年,生活單調乏味,也只有一個個白日夢,讓生活能多出一抹亮色。在現實與虛幻的交疊之間,自己就是世界的主宰,衝入爆炸現場,以最勇敢最帥氣的方式救出同事的寵物,從雪山歸來,以最浪漫最狂放的姿態向喜歡的人告白。
可回到現實,自己瞬間又蔫了下來,想像中的勇敢,讓自己成功錯過火車,而狂放,在上司面前變成了怯懦。已經42歲的華特·米堤,一直活在自己的舒適圈裡,以白日夢來點綴自己的生活,現實中甚至沒有勇氣和喜歡的人說話。
電影開頭設計得很精妙,在剪輯師的手裡,夢與現實的界限變得模糊。在這種手法下,現實裡平淡的生活顯得更戳人心。正是它的足夠精妙,那令人驚呼的技法把夢刻畫得如此真實,與現實對比如此強烈,才使得華特·米堤變成了所有坐在屏幕前的人。最荒唐的幻想結合最現實的生活,我們何嘗不是像他一樣幻想自己是世界的主角,我們何嘗不是像他一樣總是選擇平淡。
變數
華特是甘於平淡了,生活卻想要鬧騰一下。他所供職的雜誌社即將被併購,這意味著他無法再重複16年裡一直在過著的生活。只剩下最後一期雜誌了,想要劃上完美的句號,足夠優秀的封面必不可少,剛好華特就是公司裡負責雜誌封面的人,重擔壓到了他肩上,迫使他要做些足夠有份量的事。
在得知了雜誌社的事後,華特的好朋友,也是雜誌的資深合作攝影師肖恩表示,他手上有張照片可以代表這本雜誌一直以來的風風雨雨,會是最適合收官的封面。隨著這則消息來的,還有一份生日禮物——刻著雜誌座右銘「開拓視野、衝破艱險,看見世界、身臨其境,貼近彼此、感受生活這就是生活的目的」的錢包。
然而,本來應該一同送來的25號底片卻不見蹤影。因為種種原因,肖恩無法通過網絡聯繫上,又沒有固定的收信地址。這可怎麼辦?是選擇繼續平庸,退而求其次,還是在變故裡激流勇進,成為白日夢裡的那個英雄?
在這段裡,電影引入了一個非常有趣插曲。在華特想著如何處理一系列突發事件時,他註冊過的相親網站給他打來電話,告訴他上傳的資料過於簡白,詢問是否有去過哪些城市。結果他支支吾吾的說不出來,那邊則鼓勵他要勇於表達,華特表示想要一場轟轟烈烈的浪漫約會,這時他暗戀著的同事謝麗爾迎面走來,他卻又恢復靦腆。這次略帶諷刺性的經歷,實際上就暗示了故事未來的走向。
出發
華特出發了,一個42歲,安穩16年,以至於個人資料上一片空白的人出發了。面臨失業破產的他,終於鼓起勇氣向可能知道線索的謝麗爾搭訕,這是兩人共事以來第一次。事實證明,他離夢想真的只有一步的距離,兩人從一個話題開始,慢慢的都打開了話匣子,幾番見面下來相談盛歡。雖然沒有白日夢裡那樣浪漫,但是平淡樸實的家長裡短,透著股淡雅的愛。
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下,他們找到了可能透露攝影師肖恩當前所在地的線索。兒女情長暫且被放在了一邊,或者說,華特需要一次足夠刺激的,展現自己的機會,來向謝麗爾展示自己的人生並不空白。這是他前半生接力賽的最後一棒,就像但丁的《神曲》,這趟旅程會是他打破困境迎來全新時候的作品。
格陵蘭島,他從鋼鐵叢林第一次來到鄉下,一切都是他局促不安,到了最後一刻,他還是鼓起了勇氣跳上直升飛機,這是他所一直期待的帥氣,白日夢裡,是來自謝麗爾的鼓勵。
茫茫大海,一望萬裡沒有一塊舒適之地,洶湧的海水讓他望而祛步,巡遊的鯊魚讓人膽戰心驚,可他還是義無反顧的完成了從直升機到船上的一躍,這是他幻想著的果敢。
蒼莽冰島,寥無人煙,只一條望不見盡頭的公路,從自行車到走路到滑板,他徹底走出了舒適圈,靠著自己完成了這場不著邊際的旅行,真正活成了自己白日夢裡那般的人。
轉折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並沒有,華特最終並沒有找到肖恩。25號底片的遺失,讓他真真正正的失業了,當他失魂落魄的找到謝麗爾時,她身邊有著另外一個男人,那是她的前夫,兩人似乎複合了。
不過重重打擊,對於華特已經不那麼致命,在那趟旅途裡,在那趟旅途前,他已經找回了真正的自己。無論喜歡的人是誰,他都已經能做到正常交流表達自己了,無論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大概都不如旅途裡那麼波折艱險,既然自己能一路堅持走下來在最惡劣的環境裡生存,這小小的失業算得了什麼呢?暴雨中的湖面,多一滴雨已掀不起更大波瀾。只是,心裡似乎還有些什麼放不下。
新生活
華特再次出發,這一次他不是為了生活,也不是為了證明什麼,是為自己的前半生劃上圓滿的句號。他背上父親的雙肩包,透過線索,來到了喜馬拉雅山。從極地到極巔,狼狽的他變得從容不迫,很順利的找到了肖恩,肖恩告訴他,底片就在錢包裡,錢包其實是禮物的包裝袋,而底片才是真正的禮物。
這是一個多麼諷刺的巧合啊,為了底片華特爬山涉水,因為沒找到,他賭氣的把錢包扔掉,現在卻得知底片就在錢包裡裝著。在某種程度上,他完成了錢包上可著的「開拓視野、衝破艱險,看見世界、身臨其境,貼近彼此、感受生活這就是生活的目的」,可因為現實,他多少有著妥協,直到找到肖恩,完成最後一趟旅程,徹底明白了生活的意義。
等他心中再無疑惑回來時,錢包剛好也被家人撿到。底片上是什麼,華特並沒有看,這已經不重要了,交給雜誌社後,他準備開啟自己的新生活。在這趟新旅程的起點,我們看到了滿大街的雜誌上,印著的是華特工作的照片,而那本雜誌的名字,就叫《生活》。
事實上,影片最後是個大團圓的完美結局,至於是怎麼個完美法,在這我就不劇透了,以免影響大家的觀影體驗,不過你要是細心一點,應該能從上文的小細節裡猜出了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