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夢想家》:人和夢想的距離,是踏出第一步的勇氣

2021-01-10 bigfun的小火汁

文丨湯姆-瑞恩@bigfun社區

你喜歡做白日夢嗎,就是那個不同於睡覺時做的,裝滿了自己所期待的一切,想要觸碰卻感覺遙不可及的夢。看著窗外,想著自己如何拯救世界,回過頭來,卻連自己喜歡的人都不敢多看一眼,路過高樓,想著自己在樓頂睥睨一切,回過頭來,連午餐吃什麼都要盤算半天。白日夢呀,多麼美好,可好像又離我們太過遙遠,它給予我們希望,又給予我們失望。然而,白日夢,真的就只能圖個樂嗎?或許你只是缺少向它走出第一步的勇氣。

《白日夢想家》,我個人最喜歡的電影之一,它教會了我邁出第一步的重要性,即使我現在仍然非常內向,但我已經知道如何把握住機會,並且已經有足夠的勇氣在關鍵時候發聲。在這裡,我由衷的推薦各位,或是剛畢業的、或是沒畢業的、或是中學生、或是大學生、或是剛踏足社會、或是摸爬滾打多年,有機會一定要看看這部電影,在你迷茫的時候,它不一定能給你一個足夠好的答案,但一定會給足你重新上路找到方向的勇氣。

平淡

華特·米堤是一家雜誌社的員工,他在這工作了16年,生活單調乏味,也只有一個個白日夢,讓生活能多出一抹亮色。在現實與虛幻的交疊之間,自己就是世界的主宰,衝入爆炸現場,以最勇敢最帥氣的方式救出同事的寵物,從雪山歸來,以最浪漫最狂放的姿態向喜歡的人告白。

可回到現實,自己瞬間又蔫了下來,想像中的勇敢,讓自己成功錯過火車,而狂放,在上司面前變成了怯懦。已經42歲的華特·米堤,一直活在自己的舒適圈裡,以白日夢來點綴自己的生活,現實中甚至沒有勇氣和喜歡的人說話。

電影開頭設計得很精妙,在剪輯師的手裡,夢與現實的界限變得模糊。在這種手法下,現實裡平淡的生活顯得更戳人心。正是它的足夠精妙,那令人驚呼的技法把夢刻畫得如此真實,與現實對比如此強烈,才使得華特·米堤變成了所有坐在屏幕前的人。最荒唐的幻想結合最現實的生活,我們何嘗不是像他一樣幻想自己是世界的主角,我們何嘗不是像他一樣總是選擇平淡。

變數

華特是甘於平淡了,生活卻想要鬧騰一下。他所供職的雜誌社即將被併購,這意味著他無法再重複16年裡一直在過著的生活。只剩下最後一期雜誌了,想要劃上完美的句號,足夠優秀的封面必不可少,剛好華特就是公司裡負責雜誌封面的人,重擔壓到了他肩上,迫使他要做些足夠有份量的事。

在得知了雜誌社的事後,華特的好朋友,也是雜誌的資深合作攝影師肖恩表示,他手上有張照片可以代表這本雜誌一直以來的風風雨雨,會是最適合收官的封面。隨著這則消息來的,還有一份生日禮物——刻著雜誌座右銘「開拓視野、衝破艱險,看見世界、身臨其境,貼近彼此、感受生活這就是生活的目的」的錢包。

然而,本來應該一同送來的25號底片卻不見蹤影。因為種種原因,肖恩無法通過網絡聯繫上,又沒有固定的收信地址。這可怎麼辦?是選擇繼續平庸,退而求其次,還是在變故裡激流勇進,成為白日夢裡的那個英雄?

在這段裡,電影引入了一個非常有趣插曲。在華特想著如何處理一系列突發事件時,他註冊過的相親網站給他打來電話,告訴他上傳的資料過於簡白,詢問是否有去過哪些城市。結果他支支吾吾的說不出來,那邊則鼓勵他要勇於表達,華特表示想要一場轟轟烈烈的浪漫約會,這時他暗戀著的同事謝麗爾迎面走來,他卻又恢復靦腆。這次略帶諷刺性的經歷,實際上就暗示了故事未來的走向。

出發

華特出發了,一個42歲,安穩16年,以至於個人資料上一片空白的人出發了。面臨失業破產的他,終於鼓起勇氣向可能知道線索的謝麗爾搭訕,這是兩人共事以來第一次。事實證明,他離夢想真的只有一步的距離,兩人從一個話題開始,慢慢的都打開了話匣子,幾番見面下來相談盛歡。雖然沒有白日夢裡那樣浪漫,但是平淡樸實的家長裡短,透著股淡雅的愛。

在兩人的共同努力下,他們找到了可能透露攝影師肖恩當前所在地的線索。兒女情長暫且被放在了一邊,或者說,華特需要一次足夠刺激的,展現自己的機會,來向謝麗爾展示自己的人生並不空白。這是他前半生接力賽的最後一棒,就像但丁的《神曲》,這趟旅程會是他打破困境迎來全新時候的作品。

格陵蘭島,他從鋼鐵叢林第一次來到鄉下,一切都是他局促不安,到了最後一刻,他還是鼓起了勇氣跳上直升飛機,這是他所一直期待的帥氣,白日夢裡,是來自謝麗爾的鼓勵。

茫茫大海,一望萬裡沒有一塊舒適之地,洶湧的海水讓他望而祛步,巡遊的鯊魚讓人膽戰心驚,可他還是義無反顧的完成了從直升機到船上的一躍,這是他幻想著的果敢。

蒼莽冰島,寥無人煙,只一條望不見盡頭的公路,從自行車到走路到滑板,他徹底走出了舒適圈,靠著自己完成了這場不著邊際的旅行,真正活成了自己白日夢裡那般的人。

轉折

你以為這就完了嗎?並沒有,華特最終並沒有找到肖恩。25號底片的遺失,讓他真真正正的失業了,當他失魂落魄的找到謝麗爾時,她身邊有著另外一個男人,那是她的前夫,兩人似乎複合了。

不過重重打擊,對於華特已經不那麼致命,在那趟旅途裡,在那趟旅途前,他已經找回了真正的自己。無論喜歡的人是誰,他都已經能做到正常交流表達自己了,無論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大概都不如旅途裡那麼波折艱險,既然自己能一路堅持走下來在最惡劣的環境裡生存,這小小的失業算得了什麼呢?暴雨中的湖面,多一滴雨已掀不起更大波瀾。只是,心裡似乎還有些什麼放不下。

新生活

華特再次出發,這一次他不是為了生活,也不是為了證明什麼,是為自己的前半生劃上圓滿的句號。他背上父親的雙肩包,透過線索,來到了喜馬拉雅山。從極地到極巔,狼狽的他變得從容不迫,很順利的找到了肖恩,肖恩告訴他,底片就在錢包裡,錢包其實是禮物的包裝袋,而底片才是真正的禮物。

這是一個多麼諷刺的巧合啊,為了底片華特爬山涉水,因為沒找到,他賭氣的把錢包扔掉,現在卻得知底片就在錢包裡裝著。在某種程度上,他完成了錢包上可著的「開拓視野、衝破艱險,看見世界、身臨其境,貼近彼此、感受生活這就是生活的目的」,可因為現實,他多少有著妥協,直到找到肖恩,完成最後一趟旅程,徹底明白了生活的意義。

等他心中再無疑惑回來時,錢包剛好也被家人撿到。底片上是什麼,華特並沒有看,這已經不重要了,交給雜誌社後,他準備開啟自己的新生活。在這趟新旅程的起點,我們看到了滿大街的雜誌上,印著的是華特工作的照片,而那本雜誌的名字,就叫《生活》。

事實上,影片最後是個大團圓的完美結局,至於是怎麼個完美法,在這我就不劇透了,以免影響大家的觀影體驗,不過你要是細心一點,應該能從上文的小細節裡猜出了是什麼。

相關焦點

  • 從《白日夢想家》活成生活藝術家,邁出信任和勇氣的第一步
    為了追尋「遺失」的25號膠片,沃特鼓起勇氣踏出了第一步,從此這位白日夢想家變成了一位真正的生活藝術家。為了在現實生活中「安分」的待著,很多人壓抑了自己內心的渴望和夢想,失去自信和勇氣。夢想會有指引在每一個白日夢裡都藏著自己的個性、喜好和夢想,白日夢像躲藏在內心深處的另一個自己
  • 《白日夢想家》生活需要勇氣,去嘗試一切,生活就該再精彩一點!
    《白日夢想家》追夢需要動機,重要的還是過程,深刻的生活哲學通俗的講述。當最終那期封面出現的時候,確實打動了我,有的時候,我也想成為一個自由的人,想做什麼就立即去做。不要整天沉迷在空想中,踏出第一步,後面的一切就隨之而來。男主也沒想到自己從飛往格林蘭到攀登喜馬拉雅的經歷,當沃特在喜馬拉雅碰見尚恩之後,我立馬就能想到結尾會怎麼樣。可在結尾我依然被感動,因為我們的生活總是沒辦法像電影那樣有那麼多巧合,錯過往往就真的錯過。但在電影裡我們總能感受到那些溫情,喝掉這碗雞湯,讓我們再次擁有希望,變得更加勇敢去追求夢想,被結尾那張照片擊中痛點而淚目。
  • 心理電影《白日夢想家》
    特別說明每次觀看心理電影可以獲得一張心理小票(每張分值0.2)看完電影寫影評可以再得0.2分並且以後每兩周放映一次如果這次電影沒有趕上沒有關係我們可以下次再約呦好啦下面我們切入正題介紹一下本周放映的影片《白日夢想家
  • 電影放映室|《白日夢想家》
    幻想原本就是一件常見卻又瘋狂的事情,它是比夢想更誇張的想像,這些天馬行空的畫面讓我們略顯乏味的生活變得有趣。時常愛做白日夢的我們,幻想著能夠拋開生活中的無趣,渴望卸下繁重的交際,和自己好好的對話。    觀影結束時間是2.6的晚上九點,我窩在沙發上,聽著Dirty Paws,好像是靠在現實和夢幻之間的牆壁上。我也想跑出去,起飛,加速,降落,沉沒。
  • 魏晨《白日夢想家》付費下載
    暌違樂壇一整年,魏晨帶著他的全新專輯《白日夢想家》重磅回歸!
  • 《白日夢想家》:去尋找生活的底片
    現實讓我們明白,人不可能永遠活在自己的白日夢中,終有夢碎邁進現實的一刻,然後我們彷徨失措,我們抱怨著,可從沒想過我們只是沒有勇氣承認自己的不行和懦弱。夢與夢想只差一步,而差的就是敢於邁出的第一步。而這些所有東西的載體也只有一個,那就是當下的生活,當下最真實的生活,它包容著所有的白日夢,也粉碎了所有的幻想,而它也支撐著所有的夢想。
  • 《白日夢想家》讓夢想觸手可及
    大家或多或少的有過做白日夢的經歷,但為何咱們這個酷愛做白日夢的主人公能實現由白日夢患者實現質的飛躍,搖身一變,成為白日夢想家呢?《白日夢想家》為你解密,如何從白日夢患者脫胎換骨成為白日夢想家。影片的開頭是男主人公沃爾特在約會網站上與心儀的女孩示好失敗,他便給這個網站的工作人員打電話,在交流中突然預測到有一場災難要爆發,便叫工作人員等一下。
  • 電影推薦|《白日夢想家》
    電影《白日夢想家》是由本·斯蒂勒執導的奇幻劇情片。本·斯蒂勒,克裡斯汀·韋格,西恩·潘領銜主演。影片於2013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影片講述了本·斯蒂勒所飾演的男主角穿行在現實和自己的白日夢裡,最終踏上一場真正的人生大冒險, 並與女主角克裡斯汀·韋格展開一場絕妙的浪漫奇緣。
  • 《白日夢想家》:尋找屬於自己的勇氣,活出自己的人生!
    《白日夢想家讓夢想照進現實,白日夢的梗還挺有趣的。走出去,在旅行中認清現實,收穫愛情。那些靜謐美麗的風景一幀幀鋪展開就像陽光溫暖人心。最後的照片很令人感動。                                                 ——朝陽區妻夫木聰♥♥♥♥「認識世界,克服困難。洞悉所有,貼近生活。尋找真愛,感受彼此。
  • 聽《白日夢想家》聽我們的星火故事
    近日,華語實力樂團洪樂團新專輯《白日夢想家》全網發行,專輯一經發行就引起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聽這張白日夢想家,我們聽到了洪樂團音樂在說話。  《星火》作為專輯的主打歌,以詩一般的歌詞把我們帶入美好的意境,舒緩的旋律如流水緩緩流淌,讓人仿佛在歌中漫步,在時光中徜徉,歌曲把每一種細膩的感情蘊藏在一字一句中,或直接或委婉的表達著內心世界,這樣的表達讓人產生無限的共鳴,想起我們每個人自己心中的點點星火,或照亮過我們的愛情、或照亮過我們的夢想、或照亮過未知的迷茫、照亮過我們的快樂和憂傷......
  • VFine發行|唱作人Hazy全新單曲《白日夢想家Daydreamer》上線
    微風向我訴說著自由一切的一切我還沒聽夠單曲介紹白日夢想家Daydreamer「Never wake up in a daydream。」7月15日,獨立唱作人Hazy全新個人單曲《白日夢想家Daydreamer》全球上線,由VFineMusic獨家代理發行。
  • 學攝影必看電影之《白日夢想家》
    [alert type=white ]《白日夢想家》講述的是一名在《生活》雜誌工作了16年的膠片洗印經理沃特.密提的故事,為了完成一期成功的雜誌封面,他踏上了真正的冒險之旅,冰原、大海、喜馬拉雅山……[/alert]
  • 觀影 ||《白日夢想家》
    電影《白日夢想家》是由本·斯蒂勒執導的奇幻劇情片。本·斯蒂勒,克裡斯汀·韋格,西恩·潘領銜主演。影片於2013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故事的主人公華特米提是「生活雜誌」的一名普通的洗印工人,他暗戀一位公司新來的女同事,希望能在交友網站上獲得關注,但是他的履歷平平,也沒有什麼吸引人的地方。在公司,他常常出神做白日夢成為公司的笑柄。
  • 魏晨《白日夢想家》實體碟臺灣首發 摘五大金榜桂冠
    日前,亞洲人氣歌手魏晨發表了全新MINI專輯《白日夢想家》, 2月19日實體碟臺灣限定首發, 2月22日臺北舉辦發片記者會。根據上周五公布的 「五大金榜」官方數據顯示,《白日夢想家》發行短短一周,便以23.08%的購買百分比領跑榜單,成功摘得「五大金榜」冠軍寶座!五大金榜是五大唱片在臺灣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以純『唱片銷售量』作為榜單依據之音樂權威排行榜!雖然是初次在臺灣發行新專輯,在玩音樂的道路上開啟了一個新的起點,但能夠取得今天的冠軍好成績,魏晨可謂又實現了一次屬於他的「白日夢想」!
  • 《白日夢想家》:芸芸眾生
    電影《白日夢想家》(The Secret Life of Walter Mitty)是由本·斯蒂勒執導的奇幻勵志劇情片。由本·斯蒂勒,克裡斯汀·韋格,西恩·潘領銜主演。影片於2013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該電影曾被評為繼《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之後的又一部充滿奇幻色彩的佳作。
  • 《白日夢想家》:夢想給我們力量,人生就是一個不斷逐夢的過程
    或許我們在現實生活當中總是會看到身邊有一些人懷揣著不切實際的夢想,並且為之不斷的努力奮鬥,儘管他們距離這個夢想還非常的遙遠,但是他們依然每天充滿動力為自己的夢想付出努力。對於這樣的人,你們有什麼樣的看法呢?
  • 摘五大唱片銷量榜桂冠 《白日夢想家》榮耀首發
    魏晨全新MINI專輯《白日夢想家》實體碟已於2月19日臺灣限定首發,臺灣作為這張專輯在亞洲的首個發行地區,也作為專輯開展亞洲宣傳的重磅第一站
  • 「白日夢想家」
    很多想去的餐廳和想去的地方都因為疫情的原因暫時擱置,不過沒關係,想去的地方總會有機會去,好好照顧自己的同時,保持正常的生活節奏那就很了,但是今天,就是想給介紹一部電影,一部沒有在保持自己的正常生活,講述打破了自己的日常的一部電影——白日夢想家。
  • 《白日夢想家》:生活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作為本號第一篇文章,想了很久應該寫哪部電影或是哪本書,最終還是決定講一講自己很喜歡,由本·斯蒂勒(Ben Stiller)在2013年自導自演的奇幻劇情片《白日夢想家
  • 白日夢想家:用盡全力吧,因為生活本就是一場冒險
    《白日夢想家》,導演:本·斯蒂斯,主演:本·斯蒂斯(《博物館奇妙夜》的男主)。男主在一家雜誌社兢兢業業工作多年,「特異功能」是做白日夢。這天雜誌需要做最後一期的封面,而封面成功與否的關鍵在於找到攝影師爸爸的一卷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