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電影市場已經在慢慢復甦,但似乎演出市場,還有待解凍,遙想戰臺烽上一次看演出,還是在2019年的11月13日,在保利劇院看的孟京輝導演的話劇《茶館》,至今想來,依然難忘,因為,那是一場在普通觀眾看來,相當驚世駭俗的演出,由此,在演出過程中,被觀眾起鬨,被喊退票,繼而有觀眾陸續退場,也算是北京演出市場的一次標誌性的紀念事件了。
熟悉孟京輝的朋友都知道,孟導是玩先鋒戲劇的,所謂先鋒,對於大眾而言,無疑都是諸如&34;的代名詞,但對於孟京輝而言,早已經在二三十年的市場錘鍊與創作磨練中,形成了自己獨有的後現代風格,講求視覺的衝擊力,講求表演的爆發力,又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著各種實驗性的效果呈現,也由此培養了眾多的孟氏劇迷,雖然很多戲劇批評者表示,孟京輝的&34;是在國外已經過時幾十年的東西,但毋庸置疑的是,孟京輝對於中國的話劇事業的貢獻,卻是無出其二的。
孟京輝的話劇作品,有原創,有改編,但碰撞經典,《茶館》一定是第一次,這是老舍先生的原著,改編的話劇,也是人藝常演不衰的臺柱子。當先鋒碰撞傳統,當顛覆投射經典,老舍先生的經典話劇作品《茶館》,遇到天才導演孟京輝之後,會變成什麼亞子?是天雷勾動地火般的璀璨,還是晦澀難懂的難堪?
至少,此版210分的時長,已經超越了焦菊隱先生和林兆華先生的版本,誰也不知道,演出之夜的這三個多小時,保利劇院內會發生什麼……不禁讓人想起當年魔巖三傑在香港紅磡的演唱會,因為據傳有粉絲要在演唱會上搞事情,因而為那場演唱會,蒙上了特別神秘的色彩。
用官方的介紹是:孟京輝版《茶館》運用了很多手段去把傳統戲劇的內容用當代戲劇的方式通過形變來展示。這部戲在北京演出之前,曾經是作為第六屆烏鎮戲劇節的開幕大戲,孟京輝&34;的老舍經典《茶館》,這部經典被孟京輝用極其當代的方式解構演繹,讓觀眾捲入了一場當代美學風暴。當然,對於《茶館》顛覆性的解構,和打破之後又糅合的重組,讓孟京輝版的這部《茶館》,也陷入了輿論的風暴。
在戰臺烽觀看的北京的這場演出,就在現場發生了大狀況。前面說過,這是一場先鋒藝術表演,熟悉和喜歡先鋒藝術的觀眾們,對孟版《茶館》讚不絕口,但也確實有個別觀眾,抱著對人藝傳統版《茶館》的期待,帶著孩子前來觀摩,由此如坐針氈也不奇怪,於是在演出過程中,有觀眾高呼:&34;,便拉著孩子往外走,那一刻,全場觀眾大眼瞪小眼,大家分不清這是演出的行為藝術插曲,還是真的有觀眾來&34;。
觀眾&34;當時,由孟京輝御用的演員陳明昊飾演的王利發,正坐在舞臺的桌子上表演。據說,前一場飾演這個角色的,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演員文章,遺憾錯過了久未露面的文章的表演,但陳明昊的表演也是足以封神的。但面對這種突發狀況,似乎也懵逼了,站在舞臺上,一動不動,盯著臺下的一片混亂。其實觀眾也是懵逼的,不知道這是真的,還是創作的安排,畢竟能來看孟京輝話劇的觀眾,也都是見過大場面的,早已經變得處亂不驚了。
這種狀況,持續了大概兩三分鐘,演員一動不動,好像整個劇場的定海神針一般,等到喧囂過後,他不慌不忙的站起來,喝一口酒,仰頭噴向天空,然後就開始打電話,和歷史人物對話,最後接通到了一位老藝術家那裡,表示:&34;現場觀眾激烈鼓掌叫好啊,這段明顯帶有即興和自嘲的表演,不僅化解了剛剛的尷尬,也給這場表演進行了相當巧妙又另類的定性。當然,事件不止這一起,在後來,又陸續有觀眾高呼&34;&34;陸續退場,但聲音比較小,並沒有再次令演出中斷,當然,高潮在於,有觀眾真的在外面售票窗口退票成功,推開門高呼:退票了退票了!然後呼啦啦又有許多觀眾走掉。
說實話,現場退票,對於戰臺烽而言,還是第一次見識到,不由得為這場演出豎起大拇指,也基於對孟京輝作品一直的熱愛,筆者也堅持到了最後,說心裡話,這真的是一場非常牛批的演出。當《茶館》被改造成了一場在窒息與憤怒中逐漸傾瀉出來的狂歡,就不得不佩服,創作永遠旺盛、思維永遠年輕的孟京輝,是天才和瘋子的完美結合體,他的作品,你從來猜不到開場過程和結局,你也可能完全看不懂,但你會由衷的覺得牛B,此起彼伏的退票喊聲和離場身影,正是一部先鋒作品的鋒芒所在,刺痛了和不斷刺痛著愛它或恨它的人的神經與靈魂。
當然,尾聲是,孟京輝帶領全體演員熱烈謝幕,仍然堅持到最後的觀眾也掌聲雷動、熱烈歡呼,似乎中場的狀況並沒有發生過,而《茶館》,也將繼續帶著諸多的爭議和非議,繼續開啟全國巡演的行程,如果疫情結束後,大家能有機會在自己的城市看到這部驚世駭俗的鹽醋,還是希望不要錯過,如果喜歡,請堅持到底,如果不喜歡,也可以嘗試下中途退票,面對未知的孟京輝版《茶館》,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