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人不說暗話!我需要你的關注 ↑↑↑↑
古時下九流中較為明星的就是藝人了,近幾年來郭德綱經常在臺上科普舊時相聲藝人的規矩、門派等等,大家都有所了解了。今天我們談談相近的另一個行當「評書「的規矩。
郭德綱在臺上說過多次,觀眾對唱戲的稱「老闆「,對評書的則稱為」先生「,究其原因一是說書尊孔聖人為祖師,稱為聖人門徒,二是評書除了讓人身心愉悅外,還講究通過故事的呈現勸人向善。江湖上則稱為」團柴的「。
舊時書場擺放通常是 中間放一張八仙桌,桌子上放一根榆木製成的粗香。說書人進場後會在桌子上放上毛巾,把紙扇順著放在桌面上,掏出醒木,就預備開書了。開書通常用引場詞,就是定場詩。各位先生的慣用詞都不一樣,主要是為了壓言和引導觀眾進入狀態的作用,有一首傳播面較廣的定場詩如下:
一塊醒木七下分,上至君王下至臣。
君王一塊轄文武,文武一塊管黎人。
聖人一塊警儒教,天師一塊警鬼神。
僧家一塊勸佛法,道家一塊勸玄門。
一塊落在江湖手,流落八方勸世人。
湖海朋友不供我,如要有藝論家門。
說書人說完後,將醒木拍打在桌面上,發出一個清脆的聲音,就表示本場書開始了。
舊時的說書人,和相聲一樣,討論師承,相聲如果師門不清還有個「海清「的說法,評書如果沒有師承後果更嚴重,知曉的同行可以直接進來砸場子。砸場子成功了,能把說一天書的收入全部拿走。還會被觀眾唾棄,沒人評理。
所謂的砸場子是這樣的,說書人甲正在說書,同行乙走進場子,把桌子上的毛巾蓋在醒木上,然後把扇子橫著放在毛巾上。就看說書的怎麼來處理。如果甲沒有拜過師傅,斷然是不知道怎麼處理的,如果甲直接拿開了扇子和毛巾,那就是外行在冒名說書了。乙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拿走他的醒木、毛巾和說書的收入,不準他再繼續說書了。
如果還想從事這行業,只能去拜師學江湖規矩。學會了一套說辭就能應對這種情況了,有一套應對是這樣的:左手拿起扇子說「扇子一把,掄槍刺棒,周莊王指點於俠,三臣五亮共一家,萬朵桃花一樹生下,何必左攜右搭。孔夫子周遊列國,子路沿門叫化,柳敬亭舌戰群賊,蘇季子說合天下。周寄託流傳後世,論古今學演教化。」說完拿起醒木拍在桌子上,繼續說書。這就算化解完畢了,證明自己有師承,是同行。乙也不好說什麼了,完書了通常還要請罪客氣一番。論述下師承互相奉承一翻。
如果甲成功化解了這一次,還可以在剛才的基礎上再反考下乙,拍完醒木後,還是用毛巾蓋上醒木,扇子橫放上面,再說另外一套詞:用左手拿起扇子「一塊醒木為業,扇子一把生涯,江河湖海遍為家,萬丈波濤不怕。」這是把毛巾放在左邊,右手拿起醒木,「醒木能人製造,未嵌野草閒花,文官武將亦憑他,入在三臣門下。」說完拍醒木。
乙這時就要按照江湖規矩有兩個選擇,一是幫甲說一段書,幫完了場子再走。二是如果不知道應對,就要包賠一天的損失。所以如果不是老說書人,不會貿然去砸場子的,不清楚對面底細遇到有拜師傳授的,很容易賠了夫人又折兵。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主要原因是賺錢的場子太少,人們喜聞樂見的就那幾部書,你沒師承在這裡開書了,我怎麼再賺錢呢?北方評書基本都是三臣「何良臣、鄧光臣、安良臣」的傳人,說書人收徒很為謹慎,分為「入門」、「擺支」兩種,儀式要搞的比較大,給師門同行、老前輩要發帖邀約,眾人見證,這樣以後走江湖才能避免被砸場子給同行笑話。
感謝閱讀,想知道更多有趣的故事,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