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演員張怡的「紅樓夢」

2021-03-02 曲藝雜誌融媒

當得知自己獲得第十一屆中國曲藝「牡丹獎」表演獎的那一刻,張怡熱淚盈眶,抑制不住地興奮和激動,她這麼多年在評書藝術道路上的追求不僅收穫了大批粉絲關注,也獲得了國家級權威獎項的認可。同時,她內心又充滿了壓力,自己一直還在「追夢」的路上。那「夢」 ,就是讓她魂牽夢繞的評書《紅樓夢》。

張怡是影視演員出身,畢業於解放軍藝術學院戲劇系,曾在八一電影製片廠工作,演過戲,配過音,主持過節目,後來到北京戲曲藝術職業學院做老師。她當了大學老師後,創辦了「評書」選修課,這在全國藝術類專業院校尚屬首例。後來學校成立曲藝系,開設鼓曲表演和評書表演兩個專業,這在全國也尚屬首次。張怡自己也說書,她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一本名著《紅樓夢》 。傳統評書的文本相對比較簡單,人物黑白分明,性格較為單一。而《紅樓夢》是一部人物眾多、情節紛雜的文學作品,人物性格更加立體化、多面化,文學性也更強。很長一段時間,傳統評書演員並未將整本的《紅樓夢》呈現在舞臺上,只是挑選段落演繹。如今,受眾的文化水平普遍提升, 《紅樓夢》的文學性已經不再是影響說書人和觀眾溝通的障礙。張怡覺得應該嘗試去說這部自己心愛的大書。

但是,真的確定要說《紅樓夢》 ,她感覺到了難度。首先是沒有經驗可以借鑑,以前從沒有老先生說過現場版評書《紅樓夢》 。其次是表演難,傳統評書作品中,不論《三國演義》 《水滸傳》 ,還是《隋唐演義》 《東漢》 ,書中主要人物均是男性,所以在表演中主要借鑑老生和花臉等戲曲行當的經典表演。傳統評書鮮有女性人物出現,即使出現,也往往是一帶而過,並不是重點。《紅樓夢》裡的主要人物大多為女性,大量的花旦和青衣的角色,把她們說好才是這部書的關鍵。在人物刻畫表演中,運用傳統評書中的表演方法很難去表現,怎麼辦呢?

從評書的要求來說, 《紅樓夢》是大溫書,有人說評書聽的是熱鬧, 《紅樓夢》講的都是兒女情長、卿卿我我,沒有傳統評書打打殺殺來得熱鬧。如何讓這部書熱鬧起來,抓住觀眾的心,從而符合評書的特點,張怡一直在費心琢磨。她將傳統評書的單一矛盾衝突變成了多重矛盾衝突。多層次多線索的矛盾衝突,構成了這部書的衝突,展開人物命運波折的獨特優勢。「寶黛釵情戀」「鳳璉婚變」「東府之亂」「四大家族興衰」等等各有其矛盾衝突的多重線索。為了突出女性評書的表演特色,她嘗試以探討女性內心世界為主。她藉助《紅樓夢》本身作品優勢,用更多的詩詞歌賦代替傳統評書中的刀槍贊賦,以輕柔、秀麗、婉約的表演風格開創了女性評書的先河。在把小說《紅樓夢》改編為評書話本的過程中,她把傳統評書語彙、戲劇臺詞、戲曲念白、鼓曲鼓詞、方言俚語、網絡流行語彙等多方面語言元素結合起來。

評書的魅力在於有說有評,站在一個什麼立場對說書人來說至關重要,張怡大膽地以說書人自身的性別觀點切入,從男性站位角度變成了用女性的視角來梳情析理。於是,她選擇了獨特的女性評書風格,既要堅持傳統,強調借鑑戲曲表演對人物的刻畫,從傳統借鑑老生花臉變成了大量借鑑花旦行當的表演,來增加評書敘述的表現力,用「提腰」「擰腰」「揉腰」等技巧刻畫女性人物,將腰部「圓」的動律和韻律化在自己身上。她借鑑了很多戲曲表演中女性角色的眼神運用到評書表演中。曲藝表演中說書人靠眼睛來表達書中人物的喜怒哀樂,不同人物的心境和變化多端的情緒等,可以概括為「以神傳意」 。如《紅樓夢》中王熙鳳的眼神與林黛玉的不同處理方式。長著「丹鳳眼、吊梢眉」的王熙鳳和「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的林黛玉表演方式是截然不同的。在曲藝表演中把戲曲青衣和花旦的表演融會貫通,就會實現四兩撥千斤的神似。

展現在觀眾面前的張怡版評書《紅樓夢》 ,水中月般的紅樓,沒有橫刀立馬,只有水一樣的女子。她一出場,書未開場,已是笑靨如花;她有時坐著說書,因為不需要大的身段,一方手帕,一襲旗袍,張口是「閬苑仙葩,美玉無瑕」 ;舉起的蘭花指,捏盡了人世間那點兒小心事。她說晴雯,我們就看見了女中君子;她說薛蟠,我們就瞧見了潑皮無賴。她不說天下事,只說大觀園裡的那點事。一個個人物躍然而出,一段段故事出神入化。觀眾沉醉於中,流連其中。於是,這千年的說書行當,在這個新時代,款款走來了一位女先生。觀眾喜歡上了這位說書的女先生。

觀眾第一次看張怡的評書表演,最多的結論都是:她和傳統的評書表演有些不一樣。到底什麼地方不一樣呢?從張怡這些年的演出劇照錄像中就能發現很多不一樣。十年前的張怡在演出時穿著男性的中式對襟粗布衫,五年前的張怡開始穿雙色掐牙的配色小馬夾,再到近兩年的張怡穿上了包含著明清元素、各種色調、自己設計的女式古裝。她演出的扇子從碩大的一尺扇變成了娟秀的坤扇。從傳統白扇面變成了和每套演出服搭配的彩色扇面。手絹也從最初的白毛巾變成了真絲繡花絹帕。改變的不只是表演,就連她演出的場面桌也從傳統的深色桌圍變成了恬淡色調的精美刺繡桌圍,手持道具中除了保留醒木在傳統評書中的半實物表演之外,把手帕和扇子都重新賦予了女性特色。十年來,這一切改變其實都只為了一件事,讓現場評書版《紅樓夢》更加深入人心。

張怡在線下的書館和線上的網絡直播間都有很多一直追隨的觀眾。既有旅居海外的耄耋之年的老先生,也有九〇後甚至〇〇後的時尚青年,還有在各行業打拼的職場人士。他們視張怡為偶像,甚至有的觀眾因為喜歡她的評書讓自己孩子考了張怡任教的學校。他們這麼多年來一直給張怡「挑毛病」 ,就是一個錯別字也要給她糾正出來。張怡也把觀眾當成朋友一樣相處。張怡說,最應該感謝的是觀眾的認可,觀眾對她的「嚴」其實就是對她的「愛」 。如果說是《紅樓夢》這部作品讓她改變了原有的表演風格,還有就是廣大的觀眾讓她樹立了作為一名女性評書演員的表演特色,讓她堅定了作為一個評書演員勇敢「追夢」的信心和勇氣。她還將義無反顧地在這條路上走下去,實現自己的夢想。

相關焦點

  • 京城首位「女」說書先生 張怡開創大學評書表演專業
    張怡是影視演員出身,美。不過,她的美,不在五官,在氣質——自然、親切、靈動。她的辦公室在5層,老樓沒電梯,只要有訪客,都是樓上樓下親自接送,還一個勁兒道「對不起,讓您爬樓了。」張怡不一樣,她說《紅樓夢》,水中月般的紅樓,沒有橫刀立馬,只有水一樣的女子。她一出場,書未開場,已是笑靨如花;她坐著說書,因為不需要大的身段,一方手帕,一襲旗袍,張口是「閬苑仙葩,美玉無瑕」;舉起的蘭花指,捏盡了人世間那點兒小心事。她說晴雯,我們就看見了女中君子;她說薛蟠,我們就瞧見了潑皮無賴。她不說天下事,只說園子裡的那點兒事。嘿,倒給我們說哭了。
  • 「聽工場」《紅樓夢》評書大匯演火爆京城!本周《三國》重磅開講!(視頻)
    ,一個可以「聽」書的地方「聽工場」評書社作為中國首個專業評書社團,匯聚了多位活躍在劇場中的青年評書家,在上周五(8月16日)舉辦了《暑期四大名著系列——紅樓夢》評書專場,也是中國評書史上首次多位評書家《紅樓夢》主題節目的大型匯演!
  • 曉青在南城|評書演員田珺女士說評書談學藝
    經他推薦,我有幸認識了一位年輕而優秀的評書演員,她的名字叫田珺。先說說我和評書吧。在記憶中,最早讓我對評書感興趣還要追溯到兒時的那段時光。70年代初期,我到了剛剛步入小學的年紀。那時,每天一早上學,上午一連4節課,一晃就到了中午。下了課的同學們都要趕回家吃飯,也就不到一個鐘頭的時間,就又要跑回學校接著上下午的課。而每天中午這一段時光雖然短暫卻內容充實,讓我記憶猶新。
  • 張怡 忘情花腔 縱情吟唱
    張怡,花腔女高音。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四川音樂學院聲樂系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曾在歌劇《茶花女》、《波西米亞人》、《費加羅的婚禮》、《清教徒》中扮演女主角。▲張怡在四川交響樂團新年音樂會上演出。張怡出生於1979年,從小就喜歡自己編些小曲子唱,還邊唱邊跳,每當家裡來客人,她都會主動要求給他們唱一個,客人要走了,就拉著他們:「叔叔阿姨我再給你們唱一首。」
  • 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編輯張怡:這是讓自己熱淚盈眶的職業
    ——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編輯 張怡   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憑藉高質量的童書出版物,長期受到家長和孩子們的喜愛,而且他們還創出了安徽出版領域第一個「億元編輯部」——由6名女編輯組成的第六編輯室。安徽少年兒童出版社兒童文學編輯張怡,就是「億元編輯部」的一員。在參加工作的4年間,張怡對於童書編輯這一崗位有著很多感悟。
  • 無錫尚德CFO張怡離職 加盟天華陽光
    無錫尚德CFO張怡已於2011年4月離職,加盟另一家光伏系統開發商和獨立電力運營商——天華陽光,出任CEO職務。  天華陽光發布的新聞稿顯示,張怡同時也將擔任天華陽光控股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天華陽光公司創始人、董事長蘇維利將不再兼任CEO職務。
  • 「百壽書家」張怡:知足心常樂,無求品自高
    【人物名片】  張怡,1916年生,福建南平人,現為福建省文史研究館館員、福建積翠園藝術館特約書畫家、福建省書法家協會會員、「榕城十老」書法沙龍成員,曾任中國老年書畫研究會創作研究員、福建省老年書畫藝術協會書法委員會副會長、福建省老年書畫藝術協會理事、福建省老年大學書法教師。
  • 張怡教授獲得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張怡教授獲得第十六屆中國青年科技獎 2020-09-07 22: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承評書藝術,喜馬拉雅「書接上回——新評書傳承計劃」獎項揭曉
    12月17日是單田芳先生誕辰86周年,恰逢喜馬拉雅與北京單田芳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發起的「書接上回——新評書傳承計劃」活動收官。本次活動是為紀念單田芳先生藝術創新精神,同時選拔新生代評書人才,打造新時代評書作品,於12月17日圓滿收官,各大獎項盛大揭曉。
  • 虎牙美少女偶像夜來襲 夜崽崽連麥SNH48張怡一起逆戰!
    虎牙美少女偶像夜來襲 夜崽崽連麥SNH48張怡一起逆戰! 再12月23日晚8點-10點,第一波夜崽崽和張怡小姐姐的互動就將正式開啟!喜歡他們的和喜歡逆戰的玩家可千萬別錯過! 夜崽崽直播間:https://www.huya.com/123999 張怡直播間:https://www.huya.com/12149051
  • 單田芳去世:明天聽誰說評書?
    上世紀80年代末期,單田芳先生曾經為陝西電視臺錄製過一套電視評書,這是評書藝術第一次走向電視,從此,評書開始大規模走向電視。在很多評書演員看來,電視是介乎茶館和廣播之間的一個平臺,雖然沒有現場觀眾,但是表演的時候可以聲情並茂,對演員進入到角色中有很好的幫助。在90年代早期的時候,很多電視臺都有評書節目。
  • 評書大師單田芳逝世!縱有評書千萬章,人間再無單田芳!
    01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在中國,單田芳和他的評書家喻戶曉,有句俗語說,「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他的聲音特別,評書講的精彩,從藝時間又長,在他6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有錄音記錄的評書就已超過100部,據說每天有超過1億人在聽他所講述的傳奇,這其中
  • 評書裡有單田芳,為何沒有郭德綱?
    那麼多專業演員呢?您為什麼不請他們請我呢?導演說,他們專業的都說,5到10分鐘說不了評書。我快趴地上了。我說,是啊,人家幹專業的,這行當裡水平最高的,都說5到10分鐘說不了評書,那我這水平更幹不了了!您以為水平越低的時間越短吶!
  • 當評書先生說起了流行動漫
    「從今天開始,我給大傢伙說這麼一段動漫評書。什麼叫動漫評書,就是有這麼一部動漫,叫《火影忍者》,我把它改編成評書,跟大夥一塊分享……」說話的人叫王玥波,北京知名評書演員,國家級非遺項目北京評書傳承人連麗如的義子。這是他在2015年立春之際的一次嘗試。評書加動漫,兩個次元嘗試破壁,兩種文化載體互相碰撞,有意思的事情發生了。
  • 評書裡面有大學問
    #評書大學問#北京交通臺 播出我的評書《八義英雄傳》,正說到周景龍巧遇尉遲肖。尉遲肖是唐朝名將尉遲恭的後代,使用的就是18節打將鞭。說道這個武器的制式,都是根據使用者的身高、體重來定做的,亦如曲藝演員的伴奏樂器。
  • 評書大師袁闊成去世 曾完成評書的多次"第一"(圖)
    剛才劉蘭芳先生來家裡,還稱讚袁先生的這些新創評書呢,她說:「要說新評書,除了袁先生絕對沒有第二位,真算得上是爐火純青、登峰造極。」她的丈夫王印權也說,袁先生的每段書裡都有一個亮點、一個絕活,是別人沒有也學不來的,他和袁先生相識五六十年了,年輕時也說過評書,曾經請袁先生給他指導過一個抬腿開門的動作,「就這一個動作,可以說是畫龍點睛,我演出時使出去,立刻贏得滿堂彩」。
  • 評書│單田芳大師 《風塵三俠》共80回合
    全本精品評書評書│連麗如 《東漢演義》 100回 全本 補修評書│單田芳 《明英烈》全本評書大師 單田芳先生 《大唐驚雷》100回全本評書│單田芳 《薛家將》全本評書│單田芳先生《隋唐演義》150回 全本評書│劉蘭芳 電視評書《嶽飛傳》全本評書│劉蘭芳 《呼家將
  • 評書的故事
    我一邊聽著評書,一邊為他捏了把汗,惟恐他一步踏錯、萬劫不復。心裡這麼一緊張,胃裡倒不那麼難受了。後來,父母因為學業緊張不讓我聽評書的時候,我還把這段往事搬出來,辯解道:評書不是白聽的,它有治病安神之功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