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尺書臺收歲月 一身帛布展乾坤——記評書表演藝術家孫一先生

2021-02-09 微評書


兩尺書臺收歲月 一身帛布展乾坤

                         ——記評書表演藝術家孫一先生

                       作者:張鳳玲

第一次進入演播室,正趕上評書表演藝術家孫一老師的網易現場直播。講的是三十六計,從孫子兵法講到李嘉誠的商業帝國,從事業發展講到平衡家庭關係,特別是防禦小三避免內戰的權宜之策,在戲說言笑中演繹三十六計的活說活用,勿庸置疑地是在栩栩如生間引導了理論與實踐在生活中實際應用的理念。

同時也不由得被他那種詼諧幽默、古往今來、旁徵博引的生動語言所吸引,在歡笑的同時,也自然地為他強大的記憶力、敏捷的思維、廣博的知識範圍、厚重的藝術含量和在嬉笑逗樂中所折射出嚴謹與積極向上的人生價值觀而心生敬意。

作為評書這種藝術形式,千百年來從民間到舞臺,講的就是貼近生活,但一直難以擺脫的或是鄉間俚語低俗的媚眾取寵,要麼就是字正腔圓堂而皇之、一派肅穆的史家風範的論古說今,斷然隔離開了聽眾的文化層次,讓視野開闊、思想認知都多維兼併的現代人有種隔靴止癢的難耐之憾。

而孫一老師恰恰把握住了這關鍵的銜接契點,為評書藝術開闢了新天地,整合了聽眾群,於大雅大俗中調動出人們積極向上的陽光本性,在歡悅中既體會了日常的隨性自然,又重溫了歷史掌故,在身臨其境中豐富了知識又加深了記憶。

若沒有深入而淺出的藝術修養和文化高度,根本達不到這種融匯貫通的藝術境界。孫一老師在評書的發展道路上,真正做出了承上啟下、繼往開來功不可沒的貢獻。

不但令老一代聽眾感到了耳目一新,同時又帶動起一大波新生代對評書的熱情和追捧,讓評書藝術不再是老生常談,在時代更迭、思維視角瞬息萬變中永葆一席之地,與其說這是一種藝術魅力,不如說是藝術家為弘揚傳統文化所付出的滿腔熱血和艱辛努力的結果,從而才打造出傳統藝術生命的延續和發展。

應該說,在評書表演領域中,孫一老師已取得了一定的藝術造詣,在形成自己獨特的演播風格的基礎上,又拓展出了網絡直播、面向全世界的全新理念,讓評書表演藝術,不止於一桌一椅一摺扇,一茶一盞一堂歡的局限之中,而是把以評書為代表的中國傳統藝術推向更廣闊的天地而起到劃時代的裡程碑作用。

有道是「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作為從十四歲就開始登臺獻藝的專業評書演員,從藝四十年間,除了夯實的專業基本功,精湛的舞臺表演,更多的是臺下知識的廣泛涉獵,通天文、曉今古,善於橫向結合,深入淺出人生哲理,社會現象等等,貼近生活而膾炙人口。特別是網絡直播形式所特定的氛圍,面對現場互動、及時回應網友提問等,必須要同時具備敏捷的應變能力,把嚴肅的問題詼諧化,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把專業的問題口語化,把低俗的問題知識化,展現出寥寥數語,一針見血的真功夫。

一場九十分鐘的網絡直播後,孫一老師走下場來已是熱汗淋漓,但依舊是談笑風生,讓我們不得不佩服他執著的敬業精神和樂觀的生活態度。好在來日方長,待慢慢解讀他的藝術生涯,以饗熱愛他的粉絲,必將是年輕人奮進的楷模。

相關焦點

  • 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去世 他的評書是幾代人的文化記憶
    他的語言魅力打通了地域、文化和年齡的界限,讓評書這門民間藝術發揚光大。昨日,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採訪了河南的評書表演藝術家趙維莉,共同回憶單田芳對評書的熱愛、執著和永遠更高的追求。單田芳錄製的評書,藝術水平高超,題材廣泛,數量很多,深受廣大聽眾的喜愛,他的評書作品不僅在國內,在海外華人中也有很大的影響。聲音風靡全國成為文化記憶河南的評書表演藝術家趙維莉和單田芳是好友,她向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回憶起單田芳先生時感慨萬千。
  • 單田芳去世:明天聽誰說評書?
    今天下午3點30分,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先生因病在中日友好醫院去逝,享年84歲。
  • 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楊田榮之女——楊佩琴回憶父親的藝術人生
    今年的6月23日是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楊田榮誕辰一百周年紀念日。評書誕生至今已有千餘年,而且始終緊隨時代的步伐前進。作為家喻戶曉、聲名遠播的中國現代評書奠基人,楊田榮被譽為中國曲壇上「說新書的一面旗幟」。
  • 《鞍山往事》(20)---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下)
    他回憶從小在後臺看家裡人臺上演出,那會兒藝人們演出都不賣票,說完一段書,拿個小笸籮,下去給人斂錢。一段書三分錢,「捧場了捧場了」,就這麼喊。人家愛給就給,不給錢也沒轍。當時他心裡覺著,這跟要飯也沒啥區別啊,可不願幹這個。1953年他高中畢業,東北工學院和瀋陽醫學院都給他寄了錄取通知書。他想當醫生,穿白大褂、戴聽診器,不受風吹日曬。可是當時趕上他得場大病,沒上成這個學。
  • 評書藝術家單田芳去世!幾代人都是聽他評書長大的……
    11日下午3點30分,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因病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去世,享年84歲。
  • 京城首位「女」說書先生 張怡開創大學評書表演專業
    原來,她竟然是位「說書先生」!不僅如此,她還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讓評書落戶北京戲劇藝術職業學院——開創了北京第一個大學評書表演專業。真正的女說書先生我們身邊有不少出色的女說書先生,醒木驚天,書聲鏗鏘,一把摺扇,上下翻飛。說起李逵張飛,也是怒目圓睜;說起沙場叫陣,也是「哇呀呀」咆哮。
  • 傳承評書藝術,喜馬拉雅「書接上回——新評書傳承計劃」獎項揭曉
    12月17日是單田芳先生誕辰86周年,恰逢喜馬拉雅與北京單田芳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發起的「書接上回——新評書傳承計劃」活動收官。本次活動是為紀念單田芳先生藝術創新精神,同時選拔新生代評書人才,打造新時代評書作品,於12月17日圓滿收官,各大獎項盛大揭曉。
  • 單田芳辭世,帶走了「說書先生」的時代
    從某種意義上說,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的辭世,不啻宣告了從明清時代一直延續到最近的「說書人」時代正在走向結束。「說書先生」,作為一個極富時代特徵的名詞,或許即將走完自己的歷史。繁盛家族在中國的諸多曲藝品種之中,評書其實是一個繁盛的大家族。所謂「評書」,「按,評者,論也,以古事而今說,再加以評論,謂之評書。」
  • 歲月無情,相聲老藝術家吳兆南先生於10月14日去世
    歡迎來到百家號:郭敏在家說娛樂,今天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相聲藝術家吳兆南老先生。時間是最完美的殺手,無數英雄豪傑都輸在了歲月的手下。10月14日,吳兆南相聲劇藝社官方微博發布消息,中國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吳兆南先生在洛杉磯去世,享年93歲。
  • 當評書先生說起了流行動漫
    只見他坐在桌後,雙手搭在桌上,桌上除了醒木還有一把摺扇和一塊白絹,來人一看便知,這是說書先生!但定眼一瞧,桌帷前有五個大字——火影豪俠圖。「從今天開始,我給大傢伙說這麼一段動漫評書。什麼叫動漫評書,就是有這麼一部動漫,叫《火影忍者》,我把它改編成評書,跟大夥一塊分享……」說話的人叫王玥波,北京知名評書演員,國家級非遺項目北京評書傳承人連麗如的義子。
  • 評書演員張怡的「紅樓夢」
    其次是表演難,傳統評書作品中,不論《三國演義》 《水滸傳》 ,還是《隋唐演義》 《東漢》 ,書中主要人物均是男性,所以在表演中主要借鑑老生和花臉等戲曲行當的經典表演。傳統評書鮮有女性人物出現,即使出現,也往往是一帶而過,並不是重點。《紅樓夢》裡的主要人物大多為女性,大量的花旦和青衣的角色,把她們說好才是這部書的關鍵。在人物刻畫表演中,運用傳統評書中的表演方法很難去表現,怎麼辦呢?
  • 悼念丨評書泰鬥袁闊成:醒木驚天,山長水闊
    今天凌晨,知名評書表演藝術家袁闊成先生在京去世,終年86歲。斯人遠離,《三國演義》、《西楚霸王》、《水泊梁山》、《五女七貞》等代表作雖非時興,卻也不致湮滅,足慰後人。按專業的說法,袁闊成的評書「漂、俏、快、脆」,博採話劇、電影、相聲等藝術形式之長,語言生動幽默,人物形象鮮明。「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闊成」。14歲於北京登臺,風雨如磐暗故園的歲月裡,袁闊成為生計奔波於京津地區、東北各省。世易時移,志業不變。為求素材,袁闊成屢次背起行囊,下農村,入礦場。工業題材的《三聲笛》裡,袁闊成模仿的開汽車,逼真得令人吃驚。
  • 評書先生砸場子!
    今天我們談談相近的另一個行當「評書「的規矩。郭德綱在臺上說過多次,觀眾對唱戲的稱「老闆「,對評書的則稱為」先生「,究其原因一是說書尊孔聖人為祖師,稱為聖人門徒,二是評書除了讓人身心愉悅外,還講究通過故事的呈現勸人向善。江湖上則稱為」團柴的「。舊時書場擺放通常是 中間放一張八仙桌,桌子上放一根榆木製成的粗香。
  • 說說袁闊成、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誰才是真正的評書大家?
    袁闊成、單田芳、劉蘭芳、田連元四人並稱評書四大家。袁闊成:泰鬥級的人物,表演說表並重,形神兼備從年齡和輩分來說,袁闊成是另外三人的長輩,另三人要稱袁先生為師叔。袁闊成是評書藝術改革的帶頭人,他首先撤掉書桌,使評書由高臺教化的半身藝術,變為講究氣、音、字、節、手、眼、身、法步的全身藝術。
  • 評書未能更「影視化」,都是遺憾
    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的離世,讓無數熱愛評書的人惆悵,進而擔心評書藝術成「絕響」。新京報記者昨日聯繫到多位單田芳的親朋舊友,聽他們追憶單田芳昔日的音容笑貌,緬懷故人。這其中,包括製片人張紀中、導演高群書、單田芳的學生作家薩蘇、改編自單田芳評書的電視劇《隋唐演義》的主演嚴屹寬、張翰,負責單田芳書籍出版的編輯。
  • 評書大師袁闊成去世 曾完成評書的多次"第一"(圖)
    崔琦介紹說,秉承袁先生一直以來的低調作風,家人和弟子們本來沒打算在家設靈堂,希望一切從簡,但後來考慮到還是會有親朋好友和媒體朋友前來弔唁,這才臨時布置的,而且因為先生去得突然,連遺像都還未及準備,所以只放了一張他平時就擺在家裡的、年輕時的舞臺表演照片。  當時袁闊成的家人基本還在醫院等處辦理相關手續、準備後事,只有外孫等少數兩三位近親在家,但因情緒悲痛,都在房間內閉門未出。
  • 評書大師單田芳逝世!縱有評書千萬章,人間再無單田芳!
    2018年9月11日3點30分,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因病在中日友好醫院去世,享年84歲。這時,茶社經歷來到書臺前,提醒他:「單先生跑者過書癮來,你看看幾點鐘了?」一句話把單田芳敲醒了,觀眾也哄堂大笑,他不好意思地對大家說:「對不起,對不起,今天就說到這吧,如果您願意聽,我明兒個接著講。」
  • 當評書先生說起了流行動漫_澎湃人物_澎湃新聞-The Paper
    只見他坐在桌後,雙手搭在桌上,桌上除了醒木還有一把摺扇和一塊白絹,來人一看便知,這是說書先生!但定眼一瞧,桌帷前有五個大字——火影豪俠圖。「從今天開始,我給大傢伙說這麼一段動漫評書。金爺(指評書藝術家金文聲先生)當年在宴樂說《基督山伯爵》,句句都是評書,老先生都沒那麼多條條框框,我們又何必呢?」謝巖2012年發的微博。 微博截圖一時間,謝巖平日裡無人問津的微博炸開了鍋,各路大V紛紛轉發評論,希望儘快成行。其中不乏王玥波、徐德亮這樣的專業演員。
  • 「聽工場」《紅樓夢》評書大匯演火爆京城!本周《三國》重磅開講!(視頻)
    ,一個可以「聽」書的地方「聽工場」評書社作為中國首個專業評書社團,匯聚了多位活躍在劇場中的青年評書家,在上周五(8月16日)舉辦了《暑期四大名著系列——紅樓夢》評書專場,也是中國評書史上首次多位評書家《紅樓夢》主題節目的大型匯演!
  • 曉青在南城|評書演員田珺女士說評書談學藝
    就在這尋尋覓覓之中,我想起了北京曲藝界的一位陳姓先生。對!就向他請教請教吧。經他推薦,我有幸認識了一位年輕而優秀的評書演員,她的名字叫田珺。先說說我和評書吧。在記憶中,最早讓我對評書感興趣還要追溯到兒時的那段時光。70年代初期,我到了剛剛步入小學的年紀。那時,每天一早上學,上午一連4節課,一晃就到了中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