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視覺中國
單田芳和嚴屹寬合影。
嚴屹寬、張翰主演《隋唐演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的離世,讓無數熱愛評書的人惆悵,進而擔心評書藝術成「絕響」。新京報記者昨日聯繫到多位單田芳的親朋舊友,聽他們追憶單田芳昔日的音容笑貌,緬懷故人。這其中,包括製片人張紀中、導演高群書、單田芳的學生作家薩蘇、改編自單田芳評書的電視劇《隋唐演義》的主演嚴屹寬、張翰,負責單田芳書籍出版的編輯。
希望我能把他的作品拍成影視劇
——張紀中(製片人)
單田芳的評書非常吸引人,他可以很形象化的描寫一個場景、人物,非常生動。他和我長談過一次,講他這一生所說的這些英雄主義題材,都是中國古典傳統文化,他希望通過說書之外,用影視更形象表現出來。我也很激動,他把所有的書都給了我,希望我可以拍成影視作品。這些作品現在還都在我家。那個時候我正在籌拍《西遊記》,時間一下錯過去了,之後我又拍了《英雄時代》,一下七八年就過去了。 這世上又少了一個知己,他跟我真的是知己,他很喜歡我拍的武俠劇,所以他也希望我能表現他的作品中那些俠義精神。現在說起來都是遺憾。
在我心中他就是我的老師
——嚴屹寬(演員,《隋唐演義》飾秦瓊)
得知單老爺子去世的消息,很悲傷。我從小就聽單田芳評書,小時候隨意打開收音機就能聽到老爺子說書,聽他講懲惡揚善的故事。當年有兩部「隋唐」題材電視劇同時找到我,因為對單老爺子的喜愛,我選擇了《隋唐演義》。開拍前,我曾到他家拜訪,老爺子跟我講了兩個多小時的秦瓊,他對我的角色演繹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我心中他就是我的老師。最終我的表演也得到了單老爺子的認可,《隋唐演義》播出後,老爺子還特意發了微博,是一首藏頭詩,連起來就是「嚴寬成功」。我沒有辜負老爺子對我的信任。
一直知道老爺子身體不太好,但是我總覺得老爺子身上有說書人那種精氣神。
這個中秋我會特別思念他。
在演羅成前,我仔細研究過單先生的評書,很認真對待這個角色,也很感謝單先生。
——張翰(演員,《隋唐演義》飾羅成)
拜師沒學藝學說書魂魄
——薩蘇(單田芳學生,旅日作家)
有一次和單老師在北京電視臺作節目,我表示小時候一直聽單老師的評書,想拜他為師。單老師聽完我現場說的一段《八大錘》後,笑道「現在想拜師也可以呀」。就這樣,我成了單老師的學生。此後十年我沒有向單老師學說評書的技巧,而是學習了「說書人的魂魄」的含義。「魂魄」在於氣節和性情,說書人內心要保持氣節,並用真性情裡的喜怒哀樂來演繹一部書的精彩,單老師就做到如此。
以前有一句話是,有井水人家處,便有人唱柳詞,而近幾十年來許多人聽過單老師的書,可以說,有中國人的地方,就能聽到單田芳的書。從古至今可能沒有一個說書人能有這麼多聽眾,能有這份成就,是單老師的能耐,也是單老師的驕傲。
稀粥爛飯最養人
——程力棟(《隋唐演義》出品人)
單老師為人非常隨和、平實,但對作品的把握卻非常嚴肅嚴謹。他非常懂如何去講故事能夠讓觀眾喜歡並接受,所以我們要如何改編劇本,劇本的重點抓哪兒,單老師最有發言權。比如秦瓊賣馬,秦瓊到底是怎樣一個心態?甚至馬的細節,什麼是黃驃馬,他都給我們講得很仔細。過去的影視作品裡都是隨便找一匹黃色的馬,但單老師要求馬一定要是對的。
生活中的單老師非常樸實。他很討厭應酬,吃飯一直都是就吃一碗稀飯,一點鹹菜和青菜。用他的話說就是「稀粥爛飯最養人」。但他對朋友非常慷慨,經常照顧我們,讓家裡人給炒幾個好菜。我們聊到興起,單老師還會把家裡的好酒拿出來給大家喝。
慚愧未完成新《三俠劍》
——高群書(導演)
小時候媽媽就一直給我講《三俠劍》的故事,這也成為我的兒時情結,所以在幾年前我買下《三俠劍》的電視改編權,「老爺子也非常熱切的期待。一直在操作,無奈投資商們都不感興趣,覺得題材太老,以致無法付諸實行。今年終於下定決心要做。如今突聞噩耗,十分慚愧,沒能在老爺子有生之年把《三俠劍》搬上螢屏。《三俠劍》《楊家將》,在我有生之年,一定將之化為有形。」
塑造的角色展時代迷茫
——董虹(《言歸正傳》責編)
單田芳先生從藝60周年之際,工人出版社推出了《單田芳自選集》。單老塑造的每個人物都體現出那個時代所特有的迷茫和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讓讀者無法評論他們的是非對錯,單老是真正還原到歷史現場去創作每一位歷史人物。
籤名錄視頻有求必應
——李倩(《白眉大俠》責編)
我們做新書宣傳時,需要單老師籤名,送去了大概一百本,單老師雖然身體極度不好,但很快就把籤名籤好了。後來讀者懇求再籤一些,我們猶豫著又問了單老師,他也答應了,而且籤了更多。後來讓單老師給我們錄一段介紹《白眉大俠》的視頻,他錄了有半個多小時。
採寫/劉瑋 張赫 張坤玉 楊司奇 周世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