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書未能更「影視化」,都是遺憾

2021-01-10 新京報

圖/視覺中國

單田芳和嚴屹寬合影。

嚴屹寬、張翰主演《隋唐演義》。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的離世,讓無數熱愛評書的人惆悵,進而擔心評書藝術成「絕響」。新京報記者昨日聯繫到多位單田芳的親朋舊友,聽他們追憶單田芳昔日的音容笑貌,緬懷故人。這其中,包括製片人張紀中、導演高群書、單田芳的學生作家薩蘇、改編自單田芳評書的電視劇《隋唐演義》的主演嚴屹寬、張翰,負責單田芳書籍出版的編輯。

希望我能把他的作品拍成影視劇

——張紀中(製片人)

單田芳的評書非常吸引人,他可以很形象化的描寫一個場景、人物,非常生動。他和我長談過一次,講他這一生所說的這些英雄主義題材,都是中國古典傳統文化,他希望通過說書之外,用影視更形象表現出來。我也很激動,他把所有的書都給了我,希望我可以拍成影視作品。這些作品現在還都在我家。那個時候我正在籌拍《西遊記》,時間一下錯過去了,之後我又拍了《英雄時代》,一下七八年就過去了。 這世上又少了一個知己,他跟我真的是知己,他很喜歡我拍的武俠劇,所以他也希望我能表現他的作品中那些俠義精神。現在說起來都是遺憾。

在我心中他就是我的老師

——嚴屹寬(演員,《隋唐演義》飾秦瓊)

得知單老爺子去世的消息,很悲傷。我從小就聽單田芳評書,小時候隨意打開收音機就能聽到老爺子說書,聽他講懲惡揚善的故事。當年有兩部「隋唐」題材電視劇同時找到我,因為對單老爺子的喜愛,我選擇了《隋唐演義》。開拍前,我曾到他家拜訪,老爺子跟我講了兩個多小時的秦瓊,他對我的角色演繹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我心中他就是我的老師。最終我的表演也得到了單老爺子的認可,《隋唐演義》播出後,老爺子還特意發了微博,是一首藏頭詩,連起來就是「嚴寬成功」。我沒有辜負老爺子對我的信任。

一直知道老爺子身體不太好,但是我總覺得老爺子身上有說書人那種精氣神。

這個中秋我會特別思念他。

在演羅成前,我仔細研究過單先生的評書,很認真對待這個角色,也很感謝單先生。

——張翰(演員,《隋唐演義》飾羅成)

拜師沒學藝學說書魂魄

——薩蘇(單田芳學生,旅日作家)

有一次和單老師在北京電視臺作節目,我表示小時候一直聽單老師的評書,想拜他為師。單老師聽完我現場說的一段《八大錘》後,笑道「現在想拜師也可以呀」。就這樣,我成了單老師的學生。此後十年我沒有向單老師學說評書的技巧,而是學習了「說書人的魂魄」的含義。「魂魄」在於氣節和性情,說書人內心要保持氣節,並用真性情裡的喜怒哀樂來演繹一部書的精彩,單老師就做到如此。

以前有一句話是,有井水人家處,便有人唱柳詞,而近幾十年來許多人聽過單老師的書,可以說,有中國人的地方,就能聽到單田芳的書。從古至今可能沒有一個說書人能有這麼多聽眾,能有這份成就,是單老師的能耐,也是單老師的驕傲。

稀粥爛飯最養人

——程力棟(《隋唐演義》出品人)

單老師為人非常隨和、平實,但對作品的把握卻非常嚴肅嚴謹。他非常懂如何去講故事能夠讓觀眾喜歡並接受,所以我們要如何改編劇本,劇本的重點抓哪兒,單老師最有發言權。比如秦瓊賣馬,秦瓊到底是怎樣一個心態?甚至馬的細節,什麼是黃驃馬,他都給我們講得很仔細。過去的影視作品裡都是隨便找一匹黃色的馬,但單老師要求馬一定要是對的。

生活中的單老師非常樸實。他很討厭應酬,吃飯一直都是就吃一碗稀飯,一點鹹菜和青菜。用他的話說就是「稀粥爛飯最養人」。但他對朋友非常慷慨,經常照顧我們,讓家裡人給炒幾個好菜。我們聊到興起,單老師還會把家裡的好酒拿出來給大家喝。

慚愧未完成新《三俠劍》

——高群書(導演)

小時候媽媽就一直給我講《三俠劍》的故事,這也成為我的兒時情結,所以在幾年前我買下《三俠劍》的電視改編權,「老爺子也非常熱切的期待。一直在操作,無奈投資商們都不感興趣,覺得題材太老,以致無法付諸實行。今年終於下定決心要做。如今突聞噩耗,十分慚愧,沒能在老爺子有生之年把《三俠劍》搬上螢屏。《三俠劍》《楊家將》,在我有生之年,一定將之化為有形。」

塑造的角色展時代迷茫

——董虹(《言歸正傳》責編)

單田芳先生從藝60周年之際,工人出版社推出了《單田芳自選集》。單老塑造的每個人物都體現出那個時代所特有的迷茫和選擇,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立場,讓讀者無法評論他們的是非對錯,單老是真正還原到歷史現場去創作每一位歷史人物。

籤名錄視頻有求必應

——李倩(《白眉大俠》責編)

我們做新書宣傳時,需要單老師籤名,送去了大概一百本,單老師雖然身體極度不好,但很快就把籤名籤好了。後來讀者懇求再籤一些,我們猶豫著又問了單老師,他也答應了,而且籤了更多。後來讓單老師給我們錄一段介紹《白眉大俠》的視頻,他錄了有半個多小時。

採寫/劉瑋 張赫 張坤玉 楊司奇 周世玲

相關焦點

  • 他是「藝術大師」,評書說了一輩子,滿口假牙活到84,生前有遺憾
    所以單田芳就去上學了,他的理想是當個醫生,風不吹日不曬的,但是最後生了場大病,學就上不成了,於是又學評書了。儘管自己對評書是不感興趣的,但是那也沒有辦法,總得有個一技之長。他的母親怕他學到的東西忘了,就叫他做記錄,像《隋唐演義》《大明英烈》《五虎平西》《呼楊和兵》《三俠五義》等書,都做過詳細記錄。後來也就去拜李慶海為師了,來進一步鑽研自己的知識。
  • 評書大師袁闊成去世 曾完成評書的多次"第一"(圖)
    到了老年他也很有感觸,跟我說過,認為很多人都不了解他,大家都只是在學他的動作,卻從不知道去了解他這個人,為什麼要創作這個作品?經歷了什麼事才會這麼表演、這麼處理?袁先生教過很多學生,但令他遺憾的是後來沒有幾個人堅持從事這個行業,後來他只能給自己解心寬,說他們雖然沒有從事評書這個行業,但在各自的領域裡都有自己的建樹,比如汪文華、方青卓,也都算是成功了。
  • 評書的故事
    雖然有相同題材的電視劇,也不能彌補我的遺憾。等到十幾年後,網際網路發達了,我在網上找到了很多評書資源,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那漏聽的那十幾回書給補回來。廣播中的評書,單田芳佔了半壁江山。從《三俠五義》《小五義》到《明英烈》《百年風雲》,他錄製的上百部長篇評書輪番在各大電臺播出。單老爺子的特點非常鮮明,嗓子幹啞,但精氣神十足,最擅長的是武俠題材,行話叫「短打書」。
  • 評書大師袁闊成去世後,5個女兒疑為遺產分配鬧上法庭,法院判了
    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袁闊成是享譽海內外的評書藝術大師,與劉蘭芳、單田芳、田連元合稱「四大家」,代表作品有《三國演義》《西楚霸王》《水泊梁山》《烈火金剛》等,2015年3月2日,袁闊成因心臟衰竭去世,享年86歲。
  • 評書藝術家單田芳去世!幾代人都是聽他評書長大的……
    11日下午3點30分,著名評書藝術家單田芳因病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去世,享年84歲。
  • 評書大師單田芳逝世!縱有評書千萬章,人間再無單田芳!
    ,刻在了心上,一時間,淚流滿面,從這日起——縱有評書千萬章,人間再無單田芳!01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在中國,單田芳和他的評書家喻戶曉,有句俗語說,「凡有井水處,皆聽單田芳」,他的聲音特別,評書講的精彩,從藝時間又長,在他60多年的藝術生涯中,有錄音記錄的評書就已超過100部,據說每天有超過1億人在聽他所講述的傳奇,這其中
  • 那些年聽過的評書
    作為80年出生的我,小時候最大的娛樂就是聽收音機了,最享受的就是每天中午和下午聽評書連播了。​​ 聽書是受父親的影響,每天中午父親都把收音機的聲音開的很大,聽的第一部大概就是單田芳的《三俠五義》了,印象最深的是南俠歐陽春三次把劉道通扔到豬圈裡。
  • 遺憾,羅曼·雷恩斯依然未能全職回歸WWE!
    我想這會讓她頗為生氣!」很顯然,AJ·李在美國街頭遭到了種族歧視,事實上,這種類似行為在美國街頭尤為常見!美國的種族問題一直未能得到妥善解決!而相對於破口大罵,AJ處理此事的方式更為冷靜!不過不少網友都表示希望替AJ好好暴揍那位女司機一頓!黑羊參加大胃王比賽,賽後肚子撐脹就像懷孕待產!
  • 周杰倫探班徐若瑄激情戲 遺憾未能出演(圖)
    周杰倫探班徐若瑄激情戲 遺憾未能出演(圖) 方文山好友、片尾曲創作人周杰倫也現身捧場,他透露自己曾特意去探班徐若瑄的激情戲,並遺憾未能出演這部電影。  周杰倫自曝探班激情戲   遺憾沒能友情出演  《聽見下雨的聲音》是方文山用5年時間籌備,花了2年拍攝的電影「處女作」。
  • 當評書先生說起了流行動漫
    金爺(指評書藝術家金文聲先生)當年在宴樂說《基督山伯爵》,句句都是評書,老先生都沒那麼多條條框框,我們又何必呢?」謝巖2012年發的微博。 微博截圖一時間,謝巖平日裡無人問津的微博炸開了鍋,各路大V紛紛轉發評論,希望儘快成行。其中不乏王玥波、徐德亮這樣的專業演員。
  • 散打評書藝術家李伯清 與時俱進李貝貝 心心念念接班人
    假打之所以火,是因為不真實、不誠實、虛幻,包羅萬象都在假打裡面,這種現象比較多,最容易被大家接受。李伯清說評書,始終堅持一個原則:老百姓的語言講老百姓的故事,在老百姓身邊找到原型,這樣才最接地氣。貳慨嘆 二代笑星還要更努力  因為許多記者都是李伯清的聽眾,所以,李伯清與媒體的關係相當好。
  • 評書演員張怡的「紅樓夢」
    她當了大學老師後,創辦了「評書」選修課,這在全國藝術類專業院校尚屬首例。後來學校成立曲藝系,開設鼓曲表演和評書表演兩個專業,這在全國也尚屬首次。張怡自己也說書,她選擇了自己最喜歡的一本名著《紅樓夢》 。傳統評書的文本相對比較簡單,人物黑白分明,性格較為單一。而《紅樓夢》是一部人物眾多、情節紛雜的文學作品,人物性格更加立體化、多面化,文學性也更強。
  • 曉青在南城|評書演員田珺女士說評書談學藝
    經他推薦,我有幸認識了一位年輕而優秀的評書演員,她的名字叫田珺。先說說我和評書吧。在記憶中,最早讓我對評書感興趣還要追溯到兒時的那段時光。70年代初期,我到了剛剛步入小學的年紀。那時,每天一早上學,上午一連4節課,一晃就到了中午。下了課的同學們都要趕回家吃飯,也就不到一個鐘頭的時間,就又要跑回學校接著上下午的課。而每天中午這一段時光雖然短暫卻內容充實,讓我記憶猶新。
  • 傳承評書藝術,喜馬拉雅「書接上回——新評書傳承計劃」獎項揭曉
    12月17日是單田芳先生誕辰86周年,恰逢喜馬拉雅與北京單田芳藝術傳播有限責任公司聯合發起的「書接上回——新評書傳承計劃」活動收官。本次活動是為紀念單田芳先生藝術創新精神,同時選拔新生代評書人才,打造新時代評書作品,於12月17日圓滿收官,各大獎項盛大揭曉。
  • 評書大師單田芳病逝,生前孤獨25年,早已看破生死
    9月11日下午3點30分,著名評書大師單田芳因病在中日友好醫院去世,享年84歲。單田芳1934年12月17日出生於營口市的一個曲藝世家,是中國評書表演藝術家、作家。2012年,在第七屆中國曲藝牡丹獎頒獎典禮上獲得終身成就獎。 1954年走上評書舞臺。
  • 著名評書表演藝術家單田芳去世 他的評書是幾代人的文化記憶
    無數80後、90後的童年回憶都是每天中午從收音機中收聽單田芳用獨特嗓音播講的評書,在娛樂匱乏的年代,《三俠五義》《白眉大俠》《童林傳》《亂世梟雄》《黑虎傳》《封神演義》《隋唐演義》等評書成了大家的精神食糧。據媒體報導,9月11日下午,單田芳因病在北京去世,享年84歲。「一生嘗遍甘苦書中說盡情仇」是對單田芳評書表演生涯的最好註解。
  • 評書大師單田芳去世,帶走幾代人的回憶
    北京日報記者從單老生前友人處獲知,單老大約半個月前病情加重,轉入ICU病房,不想未能戰勝病魔。單田芳說評書1934年,他出生在一個曲藝世家,外祖父王福義是最早闖關東的那批民間藝人,母親唱大鼓,父親是弦師。但單田芳年輕時並沒有想過去說評書。「雖然我出生於曲藝世家,親戚都做這個,但我卻喜歡學工科和醫學。」
  • 評書裡有單田芳,為何沒有郭德綱?
    悲戚之餘,也見近兩天的各種悼文裡紛紛嘆詠,說評書行後繼無人,評書行裡沒能出個相聲行裡郭德綱那樣中興行業的人物,更讓人感傷。楊侃上的朋友都知道,我因為從小愛評書,自己也說,算個票友。所以說到評書,有感而發,簡單說兩句。
  • 單田芳去世:明天聽誰說評書?
    評書藝術家單田芳 圖 | 視覺中國從廣播到電視,從電視到廣播單田芳評書的影響,不僅僅是為幾代人留下了一種聲音的記憶,更主要的是,因為他,評書在一度衰落的時候又能再度繁榮肖建陸介紹說,這些五角星代表著當地電臺都在播放單先生的評書,「全國有300多家電臺,500多個頻率在播單老師的評書。」他說,「有人認為評書只是中老年聽眾,其實裡面什麼人都有,小學生也有,大學生也有,白領、藍領都有。除了福建、廣西、廣東部分地區,其他地方都在播評書。」肖建陸還介紹說,評書不僅在北方受歡迎,在南方同樣受歡迎,南方市場差不多都是從2001年開始打開的。
  • 張立憲:袁闊成評書的六段趣事
    袁老師是評書世家,其伯父袁傑亭、袁傑英,父親袁傑武,合稱「袁氏三傑」,其大伯父袁傑亭更被稱為「說書的梅蘭芳」。袁闊成是第九代評書先生,是當代評書界輩分最高的,從五十年代初開始說新書,是說新書的第一人,評書界有「無派不宗袁」之說。袁闊成老師的評書真是沒的說,俺母親文化程度不高,但她老人家當年聽袁闊成講諸葛亮舌戰群儒一段,也聽得津津有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