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不久,一條視頻震驚了世界。那就是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回到唐寧街首相府門內的舉動,被安保監控拍下,但梅首相不知有安保監控,結果內部工作人員偷偷放了出來,真出槽了……壓力太大啦!
註:相關視頻內容詳情,可網搜
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壓力大的原因主要有幾點:一是英國脫歐現在是關鍵階段,而有消息稱,英國首相德蕾莎·梅伊正準備今年夏天辭去英國首相的職務,而此舉將影響首相的繼任人選;
二是今年1月英國議會拒絕了梅姨的最初脫歐協議之後,議會要求梅首相尋求改變協議內容。而英國脫歐將於3月29日離開歐盟,時間越近,各種繁雜的事務也就越多,壓力自然就會越大;
三是據英國路透社2月12日報導,福特汽車公司向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表示,公司正在加緊準備將生產轉移到英國以外的地區。要知道,政經不分家,一但分開了,經濟下滑,而英國首相特雷莎梅的政治前途也更為迷茫;
四是剛剛,有消息稱,英國定於3月29日正式「脫歐」,但政府與歐盟達成的「脫歐」協議在國內受阻。首相特雷莎·梅定於下周會晤歐盟委員會主席讓—克洛德·容克。
綜合上述四要素,面對經濟政治各種複雜的壓力之下,英國首相特蕾莎梅回到唐寧街首相府門內自我釋放壓力的舉動是可以理解的,畢竟那是家,那梅姨自己的空間,她覺得怎麼舒服就怎麼做。
人人都有戀家的情結---渴望有自己的空間。因為,在你不得不走的時候,家就是必須要收留你的地方。
家是一個多層次的概念,對家深深地寄予的是「自由空間」的情感,人類和獸類都從未改變過這一感情。
家就是自己的空間,這空間與我們相協調,它歡迎我們的到來並可以給予我們慰籍,缺了家這個空間,我們會感到很焦慮、不安和緊張。
家有時猶如船錨,有時又像是庇護所,有時又像是地球上一個固定的參照點,形式千變萬化,複雜多變。
不管是世界大戰時,還是現在的敘利亞等國,均有很多無家可歸的「難民」。 正所謂「難民」就是無家可歸的人,它們沒有自己的地方,一種破碎的空間感時時刻刻都在威脅著他們的身份感。
所以,家這個自我空間對我們每一個人來說都意義重大,它不僅幫我們找到自己,還可以構建我們、界定我們、幫助我們找到自己的身份感----我屬於這裡,這是我的空間,我怎麼樣舒就怎麼做,我在這兒感到很自在,很輕鬆,很愉快,它是一絲不掛躺下就能安然入睡的地方.家的自由空間的概念,針對人類都是一樣的意義,國家首腦人物也不例外。
我們都需要有個家,一個不需要華麗的方,在我們壓力在的時候,我們會想到它.
後語:長期堅持原創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棄,堅持是一種信仰,專注是一種態度。望大家閱讀後在右下邊「好看」處點讚,以示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