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家書?」昨日下午,在西華師大校園內,成都商報記者隨機採訪了幾名學生,「哦,大一時幹過!那是學校統一組織的。現在交通、通訊這麼發達,還寫什麼信呢?」
附近幾幢樓住了四五千名學生,3年前我進了500個信封,現在還剩200多個。」學生宿舍樓下的超市老闆說,「如果不是學校每年統一組織新生寫家書,我們根本不會進信封來賣。」
不過有個男生每個月都要來買信封。他爸爸要求每月必須寫一封信回去,否則打電話都不接。他今年剛畢業。」
南充華灘河畔西華師範大學校園內,500餘封大一新生家書集中展出。成都商報記者昨日看到,書信形式五花八門。「濃濃親情像春風蕩漾華灘河畔,諄諄教誨如雨露滋潤學子心田」,一位參觀者動情地說。
家書
女兒:一封郵不回去的信
記者注意到一封女兒寫給父母的家書,字裡行間充滿著懺悔與奮進。
「女兒知道這是一封郵不回去的信,但還是願意以這種方式談談心裡話。高三那年,紙醉金迷的生活腐蝕了我的心智,就這樣下沉……情願被命運宰割,被青春唾棄……去北京學習,良心不安地接受你們付出的高昂培訓費,還有那無私的愛。我在黑暗中蹣跚,看不到一絲黎明的曙光,是你們點亮我生命中那抹霞光,讓我有了『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胸襟……現在我是一名大學生了,我會好好努力,用一顆平常心去揚起生活的風帆。」
一位退休教師感慨:「過去我們常說『書信較口舌更大膽』,這就是它的妙處。這位女孩子通過這封寄不回去的信來宣洩自己的情緒,應該說是一件好事情。在這裡我讀到了當代青年的一時迷惘,但可喜的是,我們還讀到了迷惘之後的奮進。」
回信
爸爸教理財:生活費儲備20%
在一封回信中,爸爸以較多的文字,教女兒學理財。
「學會理財,不僅對你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對今後的人生有很大的益處。合理安排好一日三餐,在保證吃飯的前提下要吃好,減少或避免零食的支出會讓你節約不少的。教你一招:把媽媽給你的每月生活費先提取20%作為儲備金,以備應急所需;剩下的資金分成35份,每天有計劃地使用。到月底時剩下5天的錢又可以轉為儲備金了。積少成多,到四年後大學畢業時,你的儲備金可轉為你的創業啟動資金哩。」
他還向女兒報喜:「爸爸被區委評為先進個人,電視臺來做了專題,說不定你也可以在電視上看到爸爸的『光輝形象』了喲。」
媽媽私房話
「我知道女孩子都愛美,但你不要因為減肥而節食。平時要注意營養,一定要吃飽吃好。」
———注重健康的媽媽
「跟男孩子交往注意分寸,不要上當受騙。」
———警惕性高的媽媽
「你現住集體宿舍,媽媽希望你不但要照顧好自己,還要尊重包容同學,讓室友們團結(像)一家人。」
———顧全大局的媽媽
「在大學裡好好學習,有了過硬的本領,才能為建設富強的祖國作貢獻。」
———志存高遠的媽媽
成都商報記者 鄧成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