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陽光》:愛,由心而生,心之所向

2020-08-27 卿心君悅

文丨卿心君悅

你相信愛情的存在嗎?

或許,很多人心裡早有答案,只是因為心中的期許,或是因為曾經的經歷,不敢肯定。

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們再去思考另一個問題:在你心中,愛情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若還是無法明確的回答,那麼就請不要勉強對第一個問題下結論,因為你可能並不清楚什麼是愛情。

近日,無意間觀看了一部影片《午夜陽光》,說實話這部影片的評分並不高(豆瓣7.2),而且劇情尤為簡單,女主角凱蒂從小患有罕見的著色性幹皮症(與影片《The others》和戲劇《太陽之歌》中的主角一樣,一經陽光照射會導致皮膚細胞萎縮,誘發神經系統損害或惡性腫瘤),為此,凱蒂白天只能躲在家中,太陽落山後才能開始正常的生活,在漫長的黑暗歲月中,每一天最美的期待就是一個小男孩(查理)從房前短暫經過,成年後無意間與查理相識並相愛,後因凱蒂隱瞞病情,意外被陽光照射以致病情惡化,最終凱蒂與查理在海上航行中度過生命最後的時刻。

《午夜陽光》劇照

可就是這樣的一部影片,觀看後卻清晰地感受到了愛情的存在,由此萌生了寫這篇文章的念頭,基於影片《午夜陽光》去探討愛情的樣子與存在。

從情感給予的感受上來說:那些能夠帶給你力量與勇氣的情感,可能就是愛情

在影片《午夜陽光》中,幼年的凱蒂總是從同一個夢境中甦醒——在夢中,和煦的陽光,母親的懷抱,以及母親用吉他彈唱的歌曲,填補了她最溫暖、迫切的渴望,然而夢終究是夢,在幼時凱蒂的母親就已去世,而且凱蒂還患有著色性幹皮症,無法生活在陽光下。

也因此,凱蒂過著與其他同齡人截然不同的生活,無法去學校上學,只能生活在伴有特製玻璃窗戶的房間裡,白天睡覺,夜晚才擁有短暫自由的空間,因為她特殊的生活方式,沒有小朋友敢接近她,私下裡稱凱蒂是「吸血鬼」,並互相叮囑「夜晚,要離凱蒂遠一些」。

《午夜陽光》劇照

幸好,這種狀態下的凱蒂並非孤身一人,凱蒂的爸爸十分疼愛凱蒂,還有好友摩根的陪伴,所以,在凱蒂童年的記憶中基本是由夜晚、爸爸、摩根與音樂(受母親的影響)組成。

只是,雖然爸爸與摩根的陪伴能夠帶給凱蒂一定的溫暖與歡笑,但是枯燥、單一且被限制的生活依舊讓凱蒂痛苦不堪,直到有一天清晨,凱蒂無意間透過房間的窗戶看到一個小男孩(查理)短暫的經過,「怦然心動」讓她對明天有了期待——僅為再次看到查理從房前路過。

當時,看到影片中的這一幕,不經意間的聯想到了在另一部影片《怦然心動》中幼時朱莉遇見布萊斯的場景,如果沒有這兩部影片的後續劇情,可能很少有人會相信誕生在這個年紀懵懂的感情,竟然可能是接近愛情的感情,又在最後竟演變成了愛情,但若仔細想一想,能夠帶給一個人對未來無限期待與嚮往的感情,說可能是愛情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午夜陽光》劇照

對於愛情是否存在這個問題,很難給出一個讓所有人信服的答案,但實際上,不僅這個問題如此,可能關於什麼是愛情,愛情應該是什麼樣子的類似問題,也很少有人能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出現這種情況,不僅僅是因為很少有人能夠真正了解愛情的真諦與本質,也是因為愛情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擁有無數種解讀的方式,而影片《午夜陽光》在一定程度上,就給予了我們一種深入了解愛情的途徑——從愛情給予我們的感受中去了解、分辨愛情。

一直相信愛情是能夠帶給人美好與幸福的情感,而且愛情還具有莫大的力量,愛情能讓人「從一無所有的窮小子,最終成為了不起的神秘富豪」(《了不起的蓋茨比》),愛情能讓人「擁有強大的意志,擺脫精神分裂所形成的怪圈」(《美麗心靈》),愛情還能讓人「甘願虛度半個世紀,去等待那一份可能無法到來的愛情」(《霍亂時期的愛情》)。

可能未必所有的愛情都會帶給人希望、期待,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將能夠給我們帶來希望、期待等美好嚮往與力量的情感認定為是愛情,畢竟我們追求愛情,就是為了獲取美好,那麼能夠滿足我們相應需求的情感,為什麼不是愛情?

所以,無論愛情有多少種解讀的方式,無論愛情有多少張不同的面孔,若是有一個人、一段情,能夠帶給你積極向上的力量,能夠帶給你抵禦痛苦,正視黑暗與坎坷的勇氣,這就可能是愛情,當然未必愛情就一定具有這般的魔力,這還需要看個人對愛情的態度與甘願為愛情付諸的情感,而這也就是接下來將要討論的方向。

從情感給予的動力來說:那些能讓你奮不顧身的情感,也可能是愛情

關於愛情,有一種特殊的現象,那些我們認為是愛情的情感,最終真的很有可能發展成愛情,而一些我們不相信是愛情的情感,即便真的是愛情我們也很可能會錯過,也就是說愛情,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自身的認知與感受。

而我們又是通過什麼來判斷遇到的是不是愛情的呢?

或許,這很可能取決於愛情能夠驅使我們做什麼樣的事情,也就是說這份情感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驅動力,由此,就讓我們對這份感情是否屬於愛情有了初步的判斷。

為何這麼說,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一份感情讓你無動於衷,那麼我們很難將這段感情認定是愛情;如果一份感情能讓你「奮不顧身」,不由自主的去做一些無論自己願不願意的事情,我們很容易將這份感情理解為愛情。像張愛玲「甘願低入塵埃,又能從塵埃開出花來」的奮不顧身,怎能說不是愛情;像《第一爐香》中葛薇龍對喬琪的「飛蛾撲火」,《傲慢與偏見》中達西對伊莉莎白的「一再縱容」,如果這些都不算是愛情,那麼愛情又該具有什麼魔力?

在心理學中對愛情的一個判定定義是:「是否發自內心,幫助所愛的人做其期待的所有事情」,基於這個定義,我們就可以換一個角度去理解愛情——真正的愛情(我們認為的愛情)是可以給予我們心甘情願為其做一切事情的動力的。

《午夜陽光》劇照

我們回到影片《午夜陽光》中,成年後凱蒂在夜晚的火車站彈唱時偶遇查理,二人在隨後的交往中所產生的感情就可能是愛情,畢竟在影片的劇情描述中,凱蒂為了這份感情,隱藏了自身患病的事實,為了這份感情,將自身置於了危險之中,為了這份感情,在一次約會中不經意間錯過了回家的時間被陽光照射,也是為了這份感情,最終在病情惡化時,選擇與查理在陽光下航行於大海而去世。而查理也是如此,因為這份感情,克服了遊泳的恐懼,因為這份感情,重新對生活煥發生機。

當然,由此來判定愛情,也並不一定就是完全意義上的愛情,大多只是自己認為的愛情,以及可能會孕育成的愛情,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所相信的愛情——能夠讓我們奮不顧身的感情,未必就是愛情,很可能是對方投其所好刻意而為(《第一爐香》喬琪對葛薇龍的利用),雖然能夠給予我們不顧一切的動力,但是這份感情絕非愛情。很多時候真情總被辜負,辜負的就是我們將心錯誤的給了不應該給予的人,而很多時候真愛總被錯過,就是那些原本真正的愛,因為我們不曾相信而錯過。

所以,對於愛情,我們首先要相信,其次還要保持絕對的理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遇見真正的愛,相信與理性,二者缺一不可。

基於對愛情的深思,探討關於愛情的「靈魂三問」

在文學藝術作品中,關於愛情的主題有無數可供深入討論的話題,尤其是看完上兩段的敘述後,多數人可能正處於對愛情這一情感的深思狀態,而此時我們不妨在深思中再來探討一些關於愛情的靈魂之問:

  • 當愛情看不到未來時,是否應該相愛?
  • 愛情,重要的是結局,還是過程?
  • 我們究竟因何而愛?

對這三個靈魂之問的思考,有助於我們更深入的了解愛情。可能不同的人,對這三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答案,也可能有一些人對這三個問題沒有明確的答案,還可能有一些人發現了這三個問題之間的潛在聯繫:後一個問題,正是前一個問題最佳的切入點。

在這篇文章中,並不打算對這三個問題進行解答,因為很可能就沒有唯一的答案,過度的解答反而會給讀者帶來誤導,不過在這裡,可以給大家提供一個思考的方向,幫助大家獲取屬於自己的答案。

《午夜陽光》劇照

在影片《愛在黎明破曉前》中,主角傑西與賽琳娜就面臨著上面三個問題的困擾。傑西與賽琳娜兩個完全陌生的人在火車上相遇,二人在短暫的聊天中萌生了好感,他們居住在不同的國家,對彼此完全不了解,二人之間若產生感情,根本看不到未來,二人是否可能產生感情,也是個未知,甚至於二人短暫的好感是否屬於愛情,彼此也不清楚,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得不深思上面的靈魂三問。

但最終,傑西還是勇敢的邀請賽琳娜中途下車,理由是不想給未來的人生留有遺憾,不想給未來的情感製造問題(遺憾的存在,很可能會產生無限的美好想像,從而影響現實中的情感),至於會不會有未來,因為什麼而愛,根本就沒有考慮,實際上,或許也無須考慮。

我們看到的未來,未必真實準確,愛情如何發展,也是未知,不管因何而愛,原因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愛的程度,所以順其自然,盡力而為,不留遺憾就好,當然,這是傑西與賽琳娜的選擇。

而在影片《午夜陽光》中,凱蒂實際上並沒有過多的考慮這些問題,她沒有想自己為什麼愛上了查理,也沒有想自己對查理的感情是不是愛,更沒有考慮這段感情的未來,她只是希望遵循自己的內心,徹徹底底的享受這段感情可能帶來的所有美好,為此不留餘地,奮不顧身,雖然結局並不圓滿,但對於凱蒂而言,並不遺憾,相反,很可能已經得到了滿足,當然,這只是凱蒂的選擇。

《午夜陽光》劇照

究竟你會如何回答上面的問題,取決於你對於愛情的態度,但可以明確的是,只要不留有遺憾,未來不會後悔,就是不錯的一個答案,當然,你的選擇,你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著你的愛情。

這個時候,再回想文章開頭時的問題,或許你的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卿心君悅,頭條原創作者,TA說書評人、影評人。用文字溫暖你,我。

相關焦點

  • 心有陽光 向美而行
    鍾勇銀常懷律己之心,常思為學之道。葉小青 愛己之心愛人,律人之心律己。官麗瓊常懷律己之心,常思為學之道。李思邦心有陽光,才能感受陽光,行為陽光,才能傳遞陽光。心向陽光,抱團成長;向美而行,生成精彩。遇見更好的自己,遇見更美的未來!
  • 張瑋伽《一生所愛》,心之所向,情之所至
    一生所愛 Love for the Whole Life 心之所向 情之所至 My love goes in the direction of my heart.
  • 心之所向
    今日陽光普照,感受大地帶來的溫暖與平和。好像安靜就是這樣,不與外界交流,但又能感受生命的豐富。老人的院子裡種著一棵無花果樹,一棵山茶花樹,還有很多多肉植物。中間的一小塊是青菜和小蔥,我每天的青菜就是老人親手摘自院子裡的種植,新鮮無害。還有好吃的鯽魚,黑魚,羊肉牛尾,每天陪老人喝一兩白酒讓身子熱起來。看看書,發發呆度過三日平常生活。
  •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
    心之所向,身之所往——觀電影《我和我的家鄉》之《回鄉之路》有感     有多少離鄉的人,就有多少期待回鄉的遊子。喬樹林所為,看似執拗,實際上是在用行動詮釋他徵服沙漠、造福家鄉的強烈願望,更印證了他對家鄉人民矢志不渝的殷殷之情、拳拳之心。影片中不時滑過如青筋傲骨的黃土高坡以及覆蓋著千裡黃雲的毛烏素沙漠,熟悉的場景,親切的鄉音,以及伴隨背景音樂三弦琴聲響起的一聲「啊嗨」,把我也帶回了我的的第二故鄉,影片中陝西省榆林市下轄的米脂縣。三年前,一個偶然的機會,我離開家鄉高郵,與米脂相逢。
  • 心之所向,便是陽光,無所畏懼,便是遠方
    心之所向,便是陽光,無所畏懼,便是遠方;人生最幸福的事,不是活的像別人,而是在努力之後活得更像自己。人世間最大的悲哀就是,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但卻是我自找的生活,我沒有心事可講,我的心酸都不可告人。
  • 佛家之法相由心生
    大家生活中常說,相由心生,這個詞語的意思是內心世界決定外部世界,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於面相之中。這個詞語出自《無常經》,佛曰: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
  • 愛由心生,珍惜眼前人
    男人苦惱地說:「我是一個已婚之人,現在卻狂熱地愛上了另一個女,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禪師道:「你能確定你現在愛上的這個女人就是你生命裡唯一最愛的女人嗎?你會不會再愛上別人?」男人想了想,說:「不會,這個女人是我的最愛,也是我生命中的最後一個女人。」禪師立刻說:「那你就離婚,然後娶她。」
  • 相由心生的真諦
    在平時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常聽到兩句經典的話語:形象是一張名片/相由心生!他們推崇顧客就是上帝的服務理念,他們抱著唯有埋頭才能岀頭的理念,扎紮實實的奮鬥在工作崗位,光鮮的形象、陽光的心態、正能量的思想、,為了客戶的利益會把很多不起眼的細節做到極致。他們總是心存感恩之心,心存敬畏之心,把微笑服務深入到每一次預約和拜訪!
  • 隨筆一則:相由心生,相隨心滅
    「相由心生,像隨心滅」相由心而生,那麼心又是由什麼而生,從哪裡來的?在我們二元的世界中,心來自於「我」,因為我需要,我渴望,我要得到,甚至我要佔有、欲望越來越大,形成無邊的黑洞,但是,有人一定說會,人不去追求,不去獲取,豈不要餓死,豈不是很消沉,一點也不上進,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 徐佳瑩|不慌不忙,心之所向
    徐佳瑩最近…生了一個baby那個當年拿到超級星光大道的獎金,想要開雞排店(家族企業)的護理學生,歌手舞臺上的唱作精靈,成為了擁有了自己的大頭仔的徐媽媽。👶🏻這首Demo收錄在lala的第四張專輯《尋人啟事》當中。
  • 禮由心生,笑由心生,綻放最美自己
    其次對儀容、儀表、儀態及車道實操進行規範培訓,讓我們一班小哥哥、小姐姐綻放最美的自己,訓後,第一,對本班人員儀容、儀表進行檢查,「相由心生」以最好的精神狀態優質服務。「禮由心生」「笑由心生」「相由心生」,從心開始,向司乘綻放一臉真誠,傳遞我們收費大家庭的友愛和關懷,以「用心微笑」「真誠服務」的職業操守,營造有親和力的服務氣氛。
  • 登高望遠,境由心生:「心曠神怡」
    漢語成語的「心曠神怡」,有著中國文化獨有的精神意蘊和價值精髓:既是登高望遠而產生的心境體驗,又是境由心生而形成的心態體驗。心曠神怡,是一種曠達而自得的人生心靈體驗,也是追求精神世界美好的心願和願望。達致心曠神怡,一方面有賴於登高望遠的豁然開朗,一方面得益於境由心生的陽光心態。漢語成語的「心曠神怡」,出自宋代範仲淹的《嶽陽樓記》。原文為:「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皆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實則,在早期儒家、道家的思想中,都蘊涵這一成語的價值精神。
  •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
    萬物皆由心所造,所謂相由心生,你所看到的萬象都是內心的投影,如果你的內心是善良的,那麼你看的人事物都是善良的;如果你的內心是充滿怨恨的,如你所看都是怨聲載道,充滿著厭惡的氣息;如果你的內心是灰暗的,那你的萬象都如霧霾一樣,昏昏沉沉沒有色彩,心如同一面鏡子一樣, 把所想,所看,所悟,
  • 「相由心生」是什麼意思
    相由心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杜撰,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物質與意識,主觀與客觀相互作用的一個總結。相由心生,一般認為出自佛教《無常經》「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意思是說,我們所見的所謂實物、所感覺到的事件,其實都是假有的,都是你心所產生的。這和人們所理解的個人的相貌受自己的心作用而變化有一定的差距。然而在《無常經》中,翻來覆去地看,也查找不到這個「相由心生」的出處。
  •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這原本是佛教的一句偈語,但是卻容納了這世界上的許多至深的道理。都說,20歲之前的相貌是父母所給,而20歲之後的相貌,卻全憑著自己的發展。想必這樣的一種現象,便清晰地展示了,佛教的這一句偈語。
  • 相由心生正確嗎?
    看到相由心生這四個字,我們一般都會認為它的意思是:一個人的長相好壞是由他(她)的內心善惡好壞決定的。我想提問者可能也是這樣理解的。不過這樣理解是不夠全面的,為此,我還特意問了小度,回答如下:"相由心生,命隨心轉。這句話出自佛教的《無常經》。
  • 目之所及,皆是遺憾,心之所向,皆是過往
    在一段感情當中,爭吵不可怕,鬧脾氣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兩個人無話可說,明明站在一起,心卻離得很遠。你有過這種感覺嗎?曾經喜歡一個人到不得了,他吃什麼,去哪裡,今天過得開不開心,你都想要關心。有時候,我們故意疏遠一段感情,不是因為不愛了,而是因為失望的次數太多了,對於另一半,你已沒有了從前的期待。朋友常常跟我說,感情都是很脆弱的,之所以能永恆,是因為兩個人足夠珍惜。許多人都是在一起之前,有求必應,在一起之後,變得隨意。大概是我們認定,已經在身邊的人不會離開,所以你忘了,你說的某些話會刺傷對方,你做的有些事會在對方心裡留下裂痕,最重要的是,你忘了在冷落對方之後,好好地跟他說一聲對不起。
  • 由美國總統提名的大法官聊聊「外貌協會」 和相由心生
    巴雷特生了四個孩子,收養了兩個海地黑人孩子和一個有唐氏綜合症的殘疾孩子。 不論外界有多少人會污衊這樣的美國精英家庭「收養黑人孩子,都是作秀而已」,「有錢多養幾個孩子有什麼了不起」, 一個職業母親面對七個孩子的撫養和教育,不是簡單用金錢可以搞定的。這裡面的辛苦付出和愛與包容,一定是一個有著信仰且能力極強的女性才可以做到的事情。
  • 心之所向,皆是過往!
    故事的開頭是我愛你,故事的結尾是我還愛著你。愛是堅定,愛是忠貞,愛是執著,愛也是無奈,疲憊的生活總要有一些溫柔的夢想。希望來年,仙氣飄飄!自己是一個敢愛敢恨的自己,不念過去,不畏將來,所有的努力都有結果。也許當你足夠優秀,周圍的一切都會好起來。也許當你足夠優秀,才會有底氣去追求想要的生活。
  • 心之所向!
    其實不管哪個年齡段,美好都是心之所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