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卿心君悅
你相信愛情的存在嗎?
或許,很多人心裡早有答案,只是因為心中的期許,或是因為曾經的經歷,不敢肯定。
如果是這樣,那麼我們再去思考另一個問題:在你心中,愛情應該是什麼樣子的?
若還是無法明確的回答,那麼就請不要勉強對第一個問題下結論,因為你可能並不清楚什麼是愛情。
近日,無意間觀看了一部影片《午夜陽光》,說實話這部影片的評分並不高(豆瓣7.2),而且劇情尤為簡單,女主角凱蒂從小患有罕見的著色性幹皮症(與影片《The others》和戲劇《太陽之歌》中的主角一樣,一經陽光照射會導致皮膚細胞萎縮,誘發神經系統損害或惡性腫瘤),為此,凱蒂白天只能躲在家中,太陽落山後才能開始正常的生活,在漫長的黑暗歲月中,每一天最美的期待就是一個小男孩(查理)從房前短暫經過,成年後無意間與查理相識並相愛,後因凱蒂隱瞞病情,意外被陽光照射以致病情惡化,最終凱蒂與查理在海上航行中度過生命最後的時刻。
《午夜陽光》劇照
可就是這樣的一部影片,觀看後卻清晰地感受到了愛情的存在,由此萌生了寫這篇文章的念頭,基於影片《午夜陽光》去探討愛情的樣子與存在。
在影片《午夜陽光》中,幼年的凱蒂總是從同一個夢境中甦醒——在夢中,和煦的陽光,母親的懷抱,以及母親用吉他彈唱的歌曲,填補了她最溫暖、迫切的渴望,然而夢終究是夢,在幼時凱蒂的母親就已去世,而且凱蒂還患有著色性幹皮症,無法生活在陽光下。
也因此,凱蒂過著與其他同齡人截然不同的生活,無法去學校上學,只能生活在伴有特製玻璃窗戶的房間裡,白天睡覺,夜晚才擁有短暫自由的空間,因為她特殊的生活方式,沒有小朋友敢接近她,私下裡稱凱蒂是「吸血鬼」,並互相叮囑「夜晚,要離凱蒂遠一些」。
《午夜陽光》劇照
幸好,這種狀態下的凱蒂並非孤身一人,凱蒂的爸爸十分疼愛凱蒂,還有好友摩根的陪伴,所以,在凱蒂童年的記憶中基本是由夜晚、爸爸、摩根與音樂(受母親的影響)組成。
只是,雖然爸爸與摩根的陪伴能夠帶給凱蒂一定的溫暖與歡笑,但是枯燥、單一且被限制的生活依舊讓凱蒂痛苦不堪,直到有一天清晨,凱蒂無意間透過房間的窗戶看到一個小男孩(查理)短暫的經過,「怦然心動」讓她對明天有了期待——僅為再次看到查理從房前路過。
當時,看到影片中的這一幕,不經意間的聯想到了在另一部影片《怦然心動》中幼時朱莉遇見布萊斯的場景,如果沒有這兩部影片的後續劇情,可能很少有人會相信誕生在這個年紀懵懂的感情,竟然可能是接近愛情的感情,又在最後竟演變成了愛情,但若仔細想一想,能夠帶給一個人對未來無限期待與嚮往的感情,說可能是愛情又有什麼不可以呢?
《午夜陽光》劇照
對於愛情是否存在這個問題,很難給出一個讓所有人信服的答案,但實際上,不僅這個問題如此,可能關於什麼是愛情,愛情應該是什麼樣子的類似問題,也很少有人能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出現這種情況,不僅僅是因為很少有人能夠真正了解愛情的真諦與本質,也是因為愛情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擁有無數種解讀的方式,而影片《午夜陽光》在一定程度上,就給予了我們一種深入了解愛情的途徑——從愛情給予我們的感受中去了解、分辨愛情。
一直相信愛情是能夠帶給人美好與幸福的情感,而且愛情還具有莫大的力量,愛情能讓人「從一無所有的窮小子,最終成為了不起的神秘富豪」(《了不起的蓋茨比》),愛情能讓人「擁有強大的意志,擺脫精神分裂所形成的怪圈」(《美麗心靈》),愛情還能讓人「甘願虛度半個世紀,去等待那一份可能無法到來的愛情」(《霍亂時期的愛情》)。
可能未必所有的愛情都會帶給人希望、期待,但是這並不妨礙我們將能夠給我們帶來希望、期待等美好嚮往與力量的情感認定為是愛情,畢竟我們追求愛情,就是為了獲取美好,那麼能夠滿足我們相應需求的情感,為什麼不是愛情?
所以,無論愛情有多少種解讀的方式,無論愛情有多少張不同的面孔,若是有一個人、一段情,能夠帶給你積極向上的力量,能夠帶給你抵禦痛苦,正視黑暗與坎坷的勇氣,這就可能是愛情,當然未必愛情就一定具有這般的魔力,這還需要看個人對愛情的態度與甘願為愛情付諸的情感,而這也就是接下來將要討論的方向。
關於愛情,有一種特殊的現象,那些我們認為是愛情的情感,最終真的很有可能發展成愛情,而一些我們不相信是愛情的情感,即便真的是愛情我們也很可能會錯過,也就是說愛情,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我們自身的認知與感受。
而我們又是通過什麼來判斷遇到的是不是愛情的呢?
或許,這很可能取決於愛情能夠驅使我們做什麼樣的事情,也就是說這份情感帶給我們什麼樣的驅動力,由此,就讓我們對這份感情是否屬於愛情有了初步的判斷。
為何這麼說,舉一個簡單的例子:
如果一份感情讓你無動於衷,那麼我們很難將這段感情認定是愛情;如果一份感情能讓你「奮不顧身」,不由自主的去做一些無論自己願不願意的事情,我們很容易將這份感情理解為愛情。像張愛玲「甘願低入塵埃,又能從塵埃開出花來」的奮不顧身,怎能說不是愛情;像《第一爐香》中葛薇龍對喬琪的「飛蛾撲火」,《傲慢與偏見》中達西對伊莉莎白的「一再縱容」,如果這些都不算是愛情,那麼愛情又該具有什麼魔力?
在心理學中對愛情的一個判定定義是:「是否發自內心,幫助所愛的人做其期待的所有事情」,基於這個定義,我們就可以換一個角度去理解愛情——真正的愛情(我們認為的愛情)是可以給予我們心甘情願為其做一切事情的動力的。
《午夜陽光》劇照
我們回到影片《午夜陽光》中,成年後凱蒂在夜晚的火車站彈唱時偶遇查理,二人在隨後的交往中所產生的感情就可能是愛情,畢竟在影片的劇情描述中,凱蒂為了這份感情,隱藏了自身患病的事實,為了這份感情,將自身置於了危險之中,為了這份感情,在一次約會中不經意間錯過了回家的時間被陽光照射,也是為了這份感情,最終在病情惡化時,選擇與查理在陽光下航行於大海而去世。而查理也是如此,因為這份感情,克服了遊泳的恐懼,因為這份感情,重新對生活煥發生機。
當然,由此來判定愛情,也並不一定就是完全意義上的愛情,大多只是自己認為的愛情,以及可能會孕育成的愛情,因為很多時候我們所相信的愛情——能夠讓我們奮不顧身的感情,未必就是愛情,很可能是對方投其所好刻意而為(《第一爐香》喬琪對葛薇龍的利用),雖然能夠給予我們不顧一切的動力,但是這份感情絕非愛情。很多時候真情總被辜負,辜負的就是我們將心錯誤的給了不應該給予的人,而很多時候真愛總被錯過,就是那些原本真正的愛,因為我們不曾相信而錯過。
所以,對於愛情,我們首先要相信,其次還要保持絕對的理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遇見真正的愛,相信與理性,二者缺一不可。
在文學藝術作品中,關於愛情的主題有無數可供深入討論的話題,尤其是看完上兩段的敘述後,多數人可能正處於對愛情這一情感的深思狀態,而此時我們不妨在深思中再來探討一些關於愛情的靈魂之問:
對這三個靈魂之問的思考,有助於我們更深入的了解愛情。可能不同的人,對這三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答案,也可能有一些人對這三個問題沒有明確的答案,還可能有一些人發現了這三個問題之間的潛在聯繫:後一個問題,正是前一個問題最佳的切入點。
在這篇文章中,並不打算對這三個問題進行解答,因為很可能就沒有唯一的答案,過度的解答反而會給讀者帶來誤導,不過在這裡,可以給大家提供一個思考的方向,幫助大家獲取屬於自己的答案。
《午夜陽光》劇照
在影片《愛在黎明破曉前》中,主角傑西與賽琳娜就面臨著上面三個問題的困擾。傑西與賽琳娜兩個完全陌生的人在火車上相遇,二人在短暫的聊天中萌生了好感,他們居住在不同的國家,對彼此完全不了解,二人之間若產生感情,根本看不到未來,二人是否可能產生感情,也是個未知,甚至於二人短暫的好感是否屬於愛情,彼此也不清楚,在這種情況下,他們不得不深思上面的靈魂三問。
但最終,傑西還是勇敢的邀請賽琳娜中途下車,理由是不想給未來的人生留有遺憾,不想給未來的情感製造問題(遺憾的存在,很可能會產生無限的美好想像,從而影響現實中的情感),至於會不會有未來,因為什麼而愛,根本就沒有考慮,實際上,或許也無須考慮。
我們看到的未來,未必真實準確,愛情如何發展,也是未知,不管因何而愛,原因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愛的程度,所以順其自然,盡力而為,不留遺憾就好,當然,這是傑西與賽琳娜的選擇。
而在影片《午夜陽光》中,凱蒂實際上並沒有過多的考慮這些問題,她沒有想自己為什麼愛上了查理,也沒有想自己對查理的感情是不是愛,更沒有考慮這段感情的未來,她只是希望遵循自己的內心,徹徹底底的享受這段感情可能帶來的所有美好,為此不留餘地,奮不顧身,雖然結局並不圓滿,但對於凱蒂而言,並不遺憾,相反,很可能已經得到了滿足,當然,這只是凱蒂的選擇。
《午夜陽光》劇照
究竟你會如何回答上面的問題,取決於你對於愛情的態度,但可以明確的是,只要不留有遺憾,未來不會後悔,就是不錯的一個答案,當然,你的選擇,你的態度,在很大程度上也決定著你的愛情。
這個時候,再回想文章開頭時的問題,或許你的心中已經有了答案。
卿心君悅,頭條原創作者,TA說書評人、影評人。用文字溫暖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