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一則:相由心生,相隨心滅

2020-12-24 餐飲現場研究社

我們生活中的萬事萬物是本然不動的,「山還是山,水還是水」,但是因為我們那顆七竅玲瓏心,讓我們每個人看到的世界、境像全然不同,《列子》上有一則這樣的故事,有一個人發現自己家的斧子不見了,懷疑是鄰居家的小孩幹得,總覺得那小孩的說話、眼神、舉動非常異常,越看越覺得就是他偷得,心裡很糾葛,後來回來不經意找到了,原先的哪些念頭也隨之消散。 「相由心生,像隨心滅」

相由心而生,那麼心又是由什麼而生,從哪裡來的?在我們二元的世界中,心來自於「我」,因為我需要,我渴望,我要得到,甚至我要佔有、欲望越來越大,形成無邊的黑洞,但是,有人一定說會,人不去追求,不去獲取,豈不要餓死,豈不是很消沉,一點也不上進,古人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我們只要是正大光明的追求就沒有大礙,什麼是「正大光明」的追求,一是你現有的能力、現在的努力與你的目標相一致,「值千金者擁千金,應餓死者必餓死」,你連基本的追求財富的能力與技巧都沒有,連基本的思維高度多沒有,天天妄想自己要當大老闆,要有高位,這可能嗎?達不到只能用下三濫的手段,最後一天天被黑化,失去了自己,變成了一個行屍走肉。二是認知太小,眼裡只有自己,俗話說人掉進銅錢眼裡拔不出來了,天天只關注自己一點點的小利,最後畫地為牢,困死自己。儒家的勵志格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是何等的氣度,何等的不凡,那這又是什麼心,是一顆無我的心、天下為公的心、一顆光明之心。心向光明則光明遍照,心向黑暗則永居暗室。在我們工作中「像由心生」又會出現怎樣的情況呢?一是認知局限,認為這輩子自己只能幹這個事情,超出職責範圍的一概不做,甚至年紀輕輕就給自己判刑,我不能做什麼,一點學習欲望多沒有,哀莫大於心死。二是高估自己,錯把平臺當自己的能力,容易造成心態的不平衡,計較眼前的得失,覺得這幾千的工資與我的付出不成正比,越幹越覺得自己很虧,慢慢的不會全力以赴去工作,長久下去就會慢慢變得平庸,甚至怨天尤人,自暴自棄,掉進「一切不如意」的怪圈。反之,如果他很清楚的認識自己,感恩現在來之不易的一切,拼命的努力,不計較得失,時機一到,老天爺自然會彌補他,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一切的最佳狀態就是不得而得,追求卓越的過程中,其他自然而來。境由心生就是這個道理。今天一早的小感悟: 一切從我出發,則有成敗,而且敗多勝少。

一切從無我出發,則無成敗,而且永遠不敗。

胡艮環 庚子年 二月初六 下午

相關焦點

  • 「壺子看相」的故事,有心無相,相隨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
    一個人如果沒有福相,但只要存心良善,一定可以轉為福相,這叫做「相隨心轉」。
  • 相由心生正確嗎?
    看到相由心生這四個字,我們一般都會認為它的意思是:一個人的長相好壞是由他(她)的內心善惡好壞決定的。我想提問者可能也是這樣理解的。不過這樣理解是不夠全面的,為此,我還特意問了小度,回答如下:"相由心生,命隨心轉。這句話出自佛教的《無常經》。
  • 裴度還帶 相由心生
    出處「相由心生」源自一個典故:據說唐朝裴度少時貧困潦倒。
  •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
    萬物皆由心所造,所謂相由心生,你所看到的萬象都是內心的投影,如果你的內心是善良的,那麼你看的人事物都是善良的;如果你的內心是充滿怨恨的,如你所看都是怨聲載道,充滿著厭惡的氣息;如果你的內心是灰暗的,那你的萬象都如霧霾一樣,昏昏沉沉沒有色彩,心如同一面鏡子一樣, 把所想,所看,所悟,
  • 相由心生,你的臉,藏著你的福報
    正所謂:善惡歸己,相由心生。諺語說:有心無相,相逐心生;有相無心,相隨心滅。這句話說明:一個人的相貌是會隨著他的心念善惡而改變的。一個人的性格品德、精神氣質,往往在容貌上一眼就見了底。現實生活中,人到中年後,就顯現出受性格和品格影響所致的面貌:寬厚的人多半一臉福相,臉上有肉;刻薄之人則骨瘦嶙峋,臉部線條僵硬;性情柔順的人面相柔和善美;性格粗暴的人總是一臉兇相;術不正暗地裡坑害別人的人總是寢食難安體弱多病;心胸狹隘的人大多尖嘴猴腮、雙眉緊蹙。
  • 「相由心生」是什麼意思
    相由心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杜撰,也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物質與意識,主觀與客觀相互作用的一個總結。相由心生,一般認為出自佛教《無常經》「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可見人之面相轉上一圈,轉到由心生了,在古人看來還是有一定道理的。在現實生活中,也確實有些道理,一個心惡之人,長久下來,反映在面相上則有兇神惡煞般,一個與人長期和善的人,反映在面相上則慈祥安寧、慈眉善目。所以,這樣來解釋「相由心生」,相非佛家的相,心亦非佛家的心,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儒家、道家也有相、心之說。
  • 相由心生的真諦
    在平時人們的生活和工作中,常聽到兩句經典的話語:形象是一張名片/相由心生!他們總是心存感恩之心,心存敬畏之心,把微笑服務深入到每一次預約和拜訪!中國是個文明大國,相由心生是個永遠不變的真理!一個積極的、熱情的、誠信的、低調的人好運一定會伴隨一生!
  • 「相由心生」啥意思?
    「相由心生」啥意思?他愛不愛你愛你多少能從眼神裡看出來嗎?看著我的眼睛說相由心生,第一種解釋說的是一個人的面相,美好醜陋奸詐平和自卑孤傲張狂猥瑣等等表現,是有ta的內心決定的。相由心生,第二種解釋是行為表現都是由發心心性決定的,這是佛家的解釋,說的是一個人表現得溫良恭儉讓真善美假惡醜等等行為,是由這個人的本性決定的。放到戀愛婚姻家庭經營裡來理解,就是兩口子是不是相愛,愛多愛少,愛真愛假,也是可以通過各種表現被發現的,我覺得各種具體示愛的言行當中,眼神是最重要的。
  • 佛本無相,相由心生——翡翠無相佛
    佛本無相,相由心生——翡翠無相佛首先,無相佛是什麼呢?無相就是指沒有具體的形與相,佛經中有說過:「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佛本無相,相由心生——翡翠無相佛翡翠無相佛是怎麼出現的?佛本無相,相由心生——翡翠無相佛翡翠無相佛怎樣體現意境?
  • ​相由心生,人的面相七年一變.
    主要是講凡是由人的自身態度、主觀決定的。出自:佛教《無常經》: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物事皆空,實為心瘴,俗人之心,處處皆獄,惟有化世,堪為無我。我即為世,世即為我。佛曰:「有心無相,相由心生;有相無心,相由心滅。」相是一副皮囊,也是給人的外在形象;心是一種境界,也是操控情緒的源泉。
  • 相由心生是什麼意思?出自哪裡?下一句是什麼?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26日在回答《環球時報》記者提問時說,中國有句話叫「相由心生」,意思是你心裡怎麼想,你眼裡的世界就是什麼樣。中國還有句成語叫「疑鄰盜斧」,指的是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 相由心生,千萬別小看一個面相好的人!【早課】第547期
    作者:雲谷禪師 來源:日行一善共修平臺(ID:RXYSGXPT)片尾曲:心有佛法天地寬點上方綠標收聽【早課】主講:雲谷禪師從前有位畫家想畫一張菩薩像。為此他四處找人,最後找到了一個年輕人,畫家覺得那張臉簡直就是善良慈悲的體現。畫像終於完成,年輕人也因此得到了一筆不小的報酬。幾年過後,畫家又打算畫一張惡魔像。這次他在監獄裡找到一個他想要的人,這人長著一張兇惡的臉,畫家邀請了這名犯人作為他的模特。
  • 佛曰:命由己造,相由心生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這原本是佛教的一句偈語,但是卻容納了這世界上的許多至深的道理。都說,20歲之前的相貌是父母所給,而20歲之後的相貌,卻全憑著自己的發展。想必這樣的一種現象,便清晰地展示了,佛教的這一句偈語。
  • 佛家之法相由心生
    大家生活中常說,相由心生,這個詞語的意思是內心世界決定外部世界,也在一定程度上體現於面相之中。這個詞語出自《無常經》,佛曰:世事無相,相由心生,可見之物,實為非物,可感之事,實為非事....「命由己造,相由心生,境隨心轉,有容乃大」。
  • 相由心生,好多人都只理解了一半
    相由心生,好多人都只理解了一半,這就是此文筆者要剝離的話題。許多人都會認為:相由心生的「相」指的大約也就是一個人的相貌,好比「美醜」;許多人都會認為:相由心生的「心」指的大約也就是一個人的心術,好比「真假善惡」。
  • 希阿榮博堪布心靈隨筆《次第花開》:心生歡喜
    《次第花開》是希阿榮博堪布所寫的心靈隨筆集,以現代人的思維和表達方式,將心靈世界應有的美好境界娓娓道來。本書就像是一個忠實的朋友,在迷茫脆弱的時候,給我們以鼓勵和啟發,讓我們生起對三寶和佛法的信心以及求解脫的決心。
  • 【廣州市禮儀協會分享】禮儀|相由心生,面善來源於好的心態
    老話說:相由心生。你的長相,反映出你內心的模樣。透過面相,可以看出一個人的內心是善是惡,日子過得是好是壞。《無常經》中云:「世事無相,相由心生。」你的容貌,就是你心靈的樣子。上世紀90年代,林青霞以「東方不敗」一角,走入大眾視野,深入人心她是公認的美人,更有著「東南亞第一美女」的美譽。
  • 禮由心生,笑由心生,綻放最美自己
    其次對儀容、儀表、儀態及車道實操進行規範培訓,讓我們一班小哥哥、小姐姐綻放最美的自己,訓後,第一,對本班人員儀容、儀表進行檢查,「相由心生」以最好的精神狀態優質服務。「禮由心生」「笑由心生」「相由心生」,從心開始,向司乘綻放一臉真誠,傳遞我們收費大家庭的友愛和關懷,以「用心微笑」「真誠服務」的職業操守,營造有親和力的服務氣氛。
  • 「相由心生,境隨心轉」,一切來源於你的意識
    B是心死的。他認為自己跟A一樣,他也會死,於是自己的心念先給自己判了死刑。所以有句話叫:哀莫大於心死。《楞嚴經》裡講:一位高僧在路上遇到了一根毒刺,疼得不得了!然後他入定觀照,叫心靜下來,「我們的肉身是無情的,它怎麼會痛啊?這是我的意識心在作怪",他老是這樣觀照,竟然真的一點都不痛了。
  • 命由己造,相由心生,世間萬物皆是化相
    生世多畏懼,命危於晨露。由愛故生憂,由愛故生怖。若離於愛者,無憂亦無怖。」當然結合小說的情節作者解釋為:能在能尊貴的人或者愛人面前舉步從容,其實就是對他家的財力和勢力,不曾動心,或者就是不甚深愛,不曾眷戀她,而且真正說白點,就是對一切法度,如不貪求,又有何懼,如果無所求,對他地評價沒有任何意義的話,他怎麼會不從容,怎麼會不沉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