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死亡,我們應該用一種什麼樣的態度面對?這是個沉重的話題。人們的恐懼感是對事物的無知而引起的,絕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死亡是一種什麼感覺,所以懼怕。但命運選擇你去提前面對死亡的時候,人們往往都出乎所有人(包括自己)的意料。這正如電影裡兩個主人公魯迪和馬丁一樣。
整部電影都充滿著搞笑,笨賊,笨警察,為這部電影注入了足夠多的搞笑元素。再加上一個呆板的魯迪以及無所畏懼的馬丁。整部電影從開頭到最後都不缺乏笑料。導演一直著力的把添加笑料,只是想弱化對死亡的恐懼。影片的敘事節奏很快,一來就宣布兩個主人公的死期,於是骨髓癌魯迪和腦瘤的馬丁相遇了。對於死亡,其實所有人的態度其實無非和兩個主人公一樣:魯迪的恐懼和馬丁的放縱。魯迪性格謹慎,呆板,不抽菸,不喝酒,典型的好男人。馬丁菸酒都沾,病房裡公然吸菸,調戲女護士,導演用不長的時間就把兩個人的性格交代的清清楚楚。現實生活中,這樣兩個性格迥異的人很難呆在一起,但面對死亡,他們卻成為了不可或缺的摯友,相互陪伴的走玩了人生的最後歷程。
世間繁雜,忙碌,那是因為有太多的欲望。芸芸眾生,有多少關注自己內心所追求的呢?就像魯迪一樣,如果不是生病,他是個好員工,為生活每天而奔波。當得知自己時日不多的時候,他才發現,自己從來沒有看過大海。於是,在馬丁慫恿下,魯迪喝了可能是生平第一口酒,然後決定去看海。這是想法很浪漫——是的,發生在兩個男人之間的浪漫。偷黑幫的車,搶銀行,一系列的巧遇,致使這兩個將死之人相依為命,一次次躲過悍匪和警察的圍追堵截,朝著大海的方向狂奔而去。導演是個會編故事的人,讓你找不到這個電影的BUG,並且通俗易懂,卻自始至終沒有把愛情故事編進去。倒是把母子之情表現的非常到位。
當兩個人寫自己的願望清單的時候,內向的魯迪的願望是和兩個女人同事睡覺,而馬丁卻是幫媽媽買一部凱迪拉克的車子。整部電影到這個時候,已經從搞笑轉到嚴肅了。當馬丁知道警察蹲在他母親的居所等著他的時候,還是把那輛二手凱迪拉克開到母親的住所,親手送給他母親,然後被捕的時候,我想看過的人應該有所感動了。最後魯迪幫助馬丁逃脫,繼續朝著大海去的時候,我們看到魯迪已經完全擯棄他所追求的信條,他居然敢和馬丁把警察給涮了。是什麼讓魯迪如此大的改變?死亡?不,是大海,他理想的大海。當魯迪在悍匪老大的酒吧裡擁著兩個女人而睡的時候(我在想,這是不是所有男人的第一願望),電影也快近尾聲。他們是怎麼逃脫匪窩的呢?還是大海,他理想的大海。當悍匪老大聽說他們要在有限的生命裡去看大海的時候,居然很輕易的就放了兩個偷他車和100萬馬克的傢伙。最後,兩個人來到了海邊,魯迪拿個酒瓶,酒瓶整部電影出現兩次特寫,一次是影片開始在醫院的時候,馬丁拿著,第二次是在影片最後的海灘上,魯迪拿著,這就是魯迪一路走來的改變。最後馬丁死在了海灘,片尾曲《Knocking`on heaven`s door》響起。
導演試圖用搞笑的方式去淡化面對死亡的沉重,可以說,他做到了。至少影片的前部分笑料十足,讓觀眾(我)忘記了兩個主人公是將死之人。然後把兩個人在走向死亡的路上的所形成的感情真摯的流露出來。這部電影個人覺得不算是真正的警匪片,而應該是溫情片。片中沒有真正的壞人,就連傳聞很歹毒的一直沒出現的悍匪老大,最後也放了魯迪和馬丁。整部電影在搞笑裡流露出點淡淡的悲傷,悲傷裡又傳達著對生活的無限眷戀。兩個主人公以一種積極的生活態度去感染每個人。一路的搶劫,你並不覺得他們是報復社會,而是一種對大海的執著和對面對死亡的最後豁達,我們從情感上是允許的,接受的。到他們發現自己開的車裡有100萬馬克然後寄給被搶的單位和窮人,這兩個可愛的主人公在道德上並沒有讓觀眾失望。死亡固然可怕,但不是行惡的理由。
其實,真正面對死亡的時候,我們的表現總會出乎意料,就像魯迪最後對馬丁說的,現在沒有什麼能讓我害怕的。死亡,換個名字,就是天堂之門,經歷過死亡,才能到達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