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怒的瘋狂的無名之輩,執著的剛強的不知後退,堅持著對抗著心中錯對,粉身也不下跪。卑微的驕傲的我的同類,眼神裡不滅的生的光輝,誓不做我們世界的雞肋,碎骨有何可畏。
對於90後而言,汪蘇瀧絕對是讀書時代迷戀的流行歌手之一,與以往的情情愛愛非主流時代不同,2018年10月23日汪蘇瀧帶來一首燃炸的歌曲。
由陳嬛作詞,汪蘇瀧、陳嬛作曲,電影《無名之輩》的同名曲《無名之輩》,電影片尾曲一響,有那味了,直到高潮部分響起,聽眾們表示頭皮都要被汪蘇瀧炸掉了!
先不論這首歌曲的編曲運用了很多高音,也致使這首歌演唱難度增大,歌詞中也不斷地契合電影《無名之輩》的主旨去作詞。
就像城市中的那些無名之輩,突破眼前的黑暗去尋找屬於自己的光芒與未來,激昂的音樂在這部電影中進行插曲,不僅激起了觀眾的熱血沸騰,還給你灌了一碗「雞湯」。
小人物的善與惡
正如《無名之輩》的字面意思,這是一部關於那些底層社會平凡、普通的人們的故事。
電影以真真被喊去談話認人為開頭,引出兩個低配版劫匪去手機店搶劫的故事,隨後鏡頭一轉變成落魄保安的另一條主線。雙線共同發展講述,引出其他無名之輩的支線故事。
兩條故事線皆圍繞著一把丟失的老槍進行敘事,同時還揭開其他無名之輩的支線故事,如負債纍纍的高明、毒蛇彪悍的殘疾女、在「按摩店」打工的真真,還有兩個正義、理性的孩子。
這部影片以大幅度的鏡頭去描繪底層社會的困難不易,雖然善惡並不是這電影主要主旨,但卻是用大量鏡頭不斷堆積告訴我們的人生道理。
就像開頭兩個低配劫匪胡廣生和李海根,他們從最開始搶劫的「惡」,到幫助馬嘉祺的「善」;負債纍纍想逃跑的高明最後卻因「善」回去還錢;看起來劣根十足的真真,內心也有一抹「善」讓她堅持著自己的理念。
人們對於底層社會總會有兩個極端的詞彙來進行描述,淳樸和險惡,但其實每個人都是由善與惡來組成,這才是「人」,《無名之輩》更是如此,這部電影不像往常的電影只告訴觀眾,人就是善良的,人就是邪惡的,更多的是,人是矛盾的。
男一號胡廣生,作為一個普通農村的小子,沒有學歷也沒有錢,明明膽子小不敢搶銀行卻又自尊心強,總是夢想著出人頭地,有大把錢花,最後卻搶劫手機店,這就算了真手機和手機模型都不知道。
這樣的他遇到了殘疾人士馬嘉祺,馬嘉祺看到她們手上的槍就有了往死的想法,不斷地刺激胡廣生和李海根,希望他們能夠一槍解決掉自己。
明明自己因生活困難、難堪想要死亡,可是內心的矛盾讓自己下不了手,只想讓別人解決自己,但料想不到胡廣生膽小不敢開槍打人,也不想濫殺無辜。
利用別人解決自己最後會面臨入獄這種想法,你說她是善嗎?不是。
可是作為她哥哥的落魄保安馬先勇來敲門看望她時,卻也是她開聲支開了自己的哥哥,保護了這兩個劫匪,你說她是惡嗎?也不是。
第一條線便是胡廣生和馬嘉祺的善與惡的交織,一個想出人頭地,一個嚮往極樂世界,可最後馬嘉祺放走了兩個劫匪,而胡廣生讓馬嘉祺有了想活下來的勇氣,儘管是用極其傻瓜的騙人吃「安眠藥」睡覺這種方法。
小人物也在努力生活
第二條線落魄保安馬先勇講的就是小人物也在努力生活的故事,原是一名「公職人員」,但酒駕出事故被開除。
也正是這場事故,妻子去世,唯一的妹妹高位截癱,從此一家人過上了極其拮据、落魄的生活,而他想要改變現狀,只可惜他運氣不好,屢屢擦肩錯過一個個「真相」。
其實每個人的人生多少都會有不如意,就像第一條線,他們的人生開心嗎?一個找不到體面的工作,一個高位截癱不能看到外面的世界。第二條線更是艱難,馬先勇一個人要撐起女兒、妹妹還有自己的所有生活雜費,且因為出酒駕事故,他很難找到體面的工作。
生活給予了他們苦楚,現實給予了他們殘酷,壓力讓他們無法開朗的大喊釋放壓力,但是所有人都依然熱愛生活、嚮往生活。
可能看到這裡就想反駁,馬嘉祺不是想死嗎?如果她真的想死,她還會活著遇到後面的胡廣生嗎?如果她真的想死,她還會想上樓頂看一看風景,想拍照嗎?馬嘉祺的心底還是嚮往著生活,她也想像正常人一樣的生活,最後是胡廣生教會她要往生不要往死。
而剩下的角色,哪一個不是在為自己的生活而努力,胡廣生想要一筆錢出人頭地,雖然方法不正道;李海根想要一筆錢去娶真真,正好陪著自己的好兄弟去「闖天下」;馬先勇在為了家人努力工作,為了自己能夠做回協警而努力;高明為了自己的孩子,為了自己的場子和兄弟,勸服情人一起回去面對……
即使他們在這個萬千社會沒有擁有響噹噹的姓名,他們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追夢途中總會有不如意,沒有金手指讓我們一帆風順,甚至讓我們看到世界的不公平和險惡,但是身為小人物的我們也在為我們的未來努力。
喜劇和現實
這部電影一開始就打著「荒誕喜劇電影」的標籤,原本以為會是較為普通感性的、又有些詼諧的喜劇,但是看完這部電影之後才知道,它不止有喜,它還有酸甜苦辣鹹。
就像所有電影一樣,慣用以小縣城小農村之類的小地方作為背景烘託,但是《無名之輩》卻以濃烈的人物特性讓我們牢牢記住這部電影的名字,而不是不停的轉換鏡頭,以環境進行烘託,讓觀眾身臨其境,忘卻身在電影院。
但是搞笑的點子卻又不失有趣,雖有些誇張的成分但不遭人討厭,在本該沉悶的片子中融入了些色彩調和,這也是這部電影最大的賣點,在喜劇中看到現實,在現實中看到真實。
雖然馬嘉祺天台拍照那段有些夢幻和溫馨,但卻是全劇最大的哭點,就連在拍攝這個片段時的在場工作人員,都為這一段哭泣。但也是在告訴那些身有殘疾的人,別害怕,要身懷夢想和未來。
結語
導演很精準的將鏡頭對準被社會忽略的底層人士,每個階層根據自己的選擇有不同的未來,但更多透露的是平凡人對理想的熱愛與追求,每個人都在為生活和未來努力,每個人的性格都截然不同,卻都由善惡組成。
每當人們感到絕望之時,就像來到一座大橋前,這座橋破破爛爛,稍不小心就會墜下「隨波逐流」,接下來人們的選擇都是對人生未來的選擇,就像《無名之輩》的小人物,他們做出的選擇最後都走向了各自的方向。
不過生活還是要樂觀點,每個人都過得不容易,我們能做的也就是堅持和改變。
開心點,笑一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