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3版《射鵰英雄傳》的導演王天林,是王晶的父親。因為演藝圈的工作不發退休金,一開始他並不想讓自己的兒子入行。
但王天林帶出了好幾個弟子。最得他青睞的是杜琪峯。
在旁人看來,老爺子縱橫影視界一生,卻把畢生功力傳給了一個外人。
1978年,TVB的大將周梁淑怡帶著一半成員「叛逃」到佳視電視臺。這是TVB建臺以來最大的一次人事震蕩。
已在TVB工作了幾年的王天林,決定繼續留下。
經此一役,TVB元氣大傷,勉強保持著老大的地位,但也從此和佳視結下了仇。進入80年代後,兩個臺常常較勁。
佳視在1976年拍過一版《射鵰英雄傳》,出演黃蓉郭靖的是著名演員米雪和白彪,當年還引起不小轟動。
TVB為了報仇,決定再拍一版壓過佳視的風頭。
1982年,TVB通過當時非常先進的「電話調查問卷」,採訪了上千位觀眾,核心問題有兩個:是否知道小說《射鵰英雄傳》?是否支持TVB重拍《射鵰英雄傳》?
最後他們統計出了答案:71%的被訪者知道《射鵰》,六成以上的觀眾支持TVB重拍。
TVB高層看了一下手下的導演名單,叫來了王天林。
王天林1928年在上海出生,17歲到香港後,想著先找一份能謀生的工作。不久,他在叔父的引薦下到電影片場做起了勤雜工。他聰明,上手很快,也勤奮,很多時候就直接睡在片場,不過幾年,就從雜工、錄音、場記一路做到了副導。
他當副導時,因為片場經驗豐富,幕前幕後許多事都會替導演提前辦好。以至於好多導演分身乏術或想偷懶時就把劇本往他懷裡一甩:我沒心情拍了,你來完成吧!
1950年,王天林等來了獨立執導的機會。
他拍片多,超過300部,但也很重視質量,不但贏得第七屆亞洲影展最佳導演,還在1963年到1968年連續五年拿下金馬獎優等劇情片獎。出於養家,王天林所拍多為商業片,但自己作品中他最喜歡的,是文藝片《野玫瑰之戀》。
70年代初,由於老闆陸運濤意外逝世而公司倒閉,王天林從「電懋」公司轉投TVB。
那時香港連續劇在劇本、鏡頭、燈光、音效上,都比較粗製濫造。拍慣電影考究場面的王天林看不過眼,對身邊人說:我要把電視劇拍得像電影那樣好看。
他當時的製片助理,是個二十出頭的小年輕,叫杜琪峯。
TVB當時有個超火的藝員訓練班,面向全社會招生。文化課要求不高,達到高中水平就可以。
訓練班秉著「英雄不問出處」的原則,幾乎來者不拒,只要你有演藝才華。他們還有一個表演理念先進的口號:「需要你有個性,不需要一定是俊男靚女。」
幾屆下來,訓練班裡有前理髮師劉德華、前酒店服務員周潤發,還有前銷售員梁朝偉,至於古天樂,他還服過刑……
杜琪峯也是通過藝員訓練班進入TVB的,在那之前,他是一名送報紙的。
進入藝員訓練班不久,杜琪峯就發現,自己雖然小有表演天賦和端正外表,但跟班上才華橫溢的帥哥同學們比起來,還是有不小差距。
他果斷轉到幕後訓練班,決定曲線救國出頭。
即使這樣,訓練班結束時,杜琪峯也沒有拿到留在TVB的機會。王天林無意中看到他,覺得他特別聰明,跑去臺裡再三要「留下這個人」。
本來畢業即失業的杜琪峯,就這樣做起了王天林的助理。
王天林愛才,整個70年代中後期處處帶著杜琪峯。在拍攝《楚留香傳奇》時,杜琪峯和女主角汪明荃因為工作吵架,王天林都會親自出來調停。
跟了幾年,杜琪峯認為自己翅膀硬了打算單飛,接受了好友劉松仁的邀請離開TVB,單獨拍片。片子叫做《碧水寒山奪命金》,主演除了劉松仁,還有鍾楚紅。
TVB是月薪制,演員和幕後人員每天拍戲就等於打卡上班。王天林知道待在臺裡的薪水少,出去拍片誘惑大,沒有攔著他。
王天林自己也曾體會過經濟上的窘迫。那時他拍片收入不多,回家後不得不和太太一起合起來在王晶面前「演戲」,不想讓兒子發現家裡沒錢。王晶長大一點發現後,立下決心以後一定要拍「賺錢」的電影。
杜琪峯為新電影花了不少心思,受當時「新浪潮」感召,還專門在結尾把鍾楚紅的角色寫死了——當時像鍾楚紅這樣的明星,導演一般只會給她的角色安排一個光明的結尾。
片子在1980年6月上映,因為意識太超前,票房黯淡,主創被罵得很慘。
杜琪峯意識到,自己還沒有能力獨當一面。思考了一段時間,他又灰溜溜地回到了王天林身邊。
王天林大概知道他還會回來,再次留下了他,說:正好,我們一起拍個金庸劇。
如今一度任職金馬獎主席的杜琪峯,就是在人生低谷,遇到了《射鵰英雄傳》。
王天林開始招兵買馬。
從問卷中他知道,觀眾們對打鬥動作期待最高。於是他找來了當時最有名的的武術指導程小東,還請來金庸的好友倪匡做顧問,並讓剛剛得了金馬最佳導演獎的徐克加入,做副導演。
前期籌備中,他最重視的是選角。他的標準很簡單:符合原著。
郭靖、黃蓉、楊康、穆念慈四個主要角色中,除了黃蓉,其他三個很快定了下來。
郭靖分給了黃日華。
黃日華平時就憨厚正直,王天林看過黃日華的表演錄像帶後,約見了本人。見到他時,王天林對他說:沒想到你比郭靖還要傻還要笨,就你來演吧。事後李碧華也稱讚:除了黃日華,全香港沒有人能演郭靖。
楊康的角色給了苗僑偉。穆念慈找來了會武功的楊盼盼。
因為黃蓉的角色太過重要,王天林組織了一次「理想黃蓉形象」 海選。評委就是電視劇各個主創。王天林把杜琪峯也帶到了現場,全程學習。
第一輪報名有三千人。層層篩選後,最後勝出的是名不見經傳的翁美玲。評委們都覺得,翁美玲穿著戲服走出來,外形上就是那個個頭不高,極有靈氣的黃蓉。
蔡瀾曾回憶,那個時候製片人們選女演員,常常看重的是眼睛:「這個真的是天生的,有的人眼睛就能說話,但有的人怎麼教都教不會。」
沒多久,《射鵰》進入開拍倒計時。
由於預算有限,所有鏡頭都在香港完成。王天林帶著大家在香港找草原、搭蒙古包、找造雪機降雪,實在不能完成的,就手畫布景。
武術指導程小東很有追求,他帶來了很多當時的黑科技,把雷射、威亞都用在這部劇中。武打場景從水下到樹上,再到冰上,儘量做到不重複。
主演裡,王天林最擔心的的是翁美玲,雖然是擇優錄取,但角色太重要,翁美玲又確實沒有什麼經驗。王天林決定邊拍邊播,根據翁美玲的表現來決定她的戲份。
翁美玲很爭氣,很快進入狀態。王天林看在眼裡,不斷在劇本裡加戲。
拍攝時,一共有50多集,王天林拿出了三集劇本交給杜琪峯,當場把他從助理升為了編導。杜琪峯吃驚之餘,為報知遇之恩,用盡所學拍完了這三集。
在王天林的統籌下,83版《射鵰》拍出來後,在香港創下收視紀錄,不久,還被內地50多家電視臺購買版權。
電視劇引發收視熱潮之餘,《射鵰》順口溜也傳遍大街小巷:東邪西毒歐陽峰,南帝北丐洪七公,傻郭靖娶黃蓉,美麗的公主是華箏……
就像郭靖潛心學習降龍十八掌一樣,杜琪峯一直待在王天林身側專心學藝。
《射鵰》之後,杜琪峯又作為副導演,參與拍攝了1984年梁朝偉和劉德華合演的《鹿鼎記》。這部片裡,王天林開始徹底放權,讓杜琪峯獨立執導。
1985年,他們再次合作《雪山飛狐》。
此時,兩人都覺得日子已到。
杜琪峯拜別師父,開始自己闖蕩電影江湖。
就在杜琪峯跟著王天林潛心學藝的日子裡,王晶已經靠自己殺出了一條父親不曾走過的路——「票房之王」。
1980年和1983年,王晶全憑對商業片的直覺,拍出了票房大賣的《千王鬥千霸》和《青蛙王子》,逐漸成為最搶手的商業片導演。
1989年,杜琪峯捯飭出了一部文藝片《阿郎的故事》,受到各界關注。那個時候,王天林已經準備退休,工作量大不如前。
杜琪峯知道王天林愛演戲,也為給他解悶,就邀請他到自己片中客串。角色就是一個電視製作人。王天林到了片場,杜琪峯根本沒脾氣,演成什麼樣子就是什麼樣子。
那之後,杜琪峯就和王晶商量,以後可以多找老爺子拍戲。他們還分析出,最好找黑社會的角色,因為香港導演拍片時為了控場,氣場常常跟黑社會老大沒有兩樣,簡直就是本色演出。
這部片子在第9屆金像獎上拿下9項提名。杜琪峯第一次證明了自己在電影上的實力。
1990年,王天林宣布正式退休。退休前,他的二代門生們合計著給他拍一部電影《天若有情》,賺來的錢全部歸王天林。
杜琪峯非常上心,找來劉德華和吳倩蓮任主演,陳木勝當導演,自己做監製。
拍完以後,劉德華和吳倩蓮都以為導演就是杜琪峯:「他在片場話實在是太多了,遠遠超過了陳木勝。」
這部作品還讓吳孟達拿下了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初試鋒芒,杜琪峯就幾乎成為拿獎專業戶,這讓王天林仿佛看到了當年的自己。與此同時,王晶志不在此,在商業片道路上一去不返,賺錢就行,哪怕片子被批「爛片」。
一個兒子,一個高徒,王天林更偏愛誰,一度成為大家愛猜的話題。
鄭則仕就曾吐槽:王晶能有今天的成就,全因為老爹王天林把經驗都傳給了杜琪峯。王晶聽了只能一臉苦笑,認了。
在嘗到了兩次得獎甜頭以後,杜琪峯又連續拍攝了《東方三俠》、《赤腳小子》、《濟公》、《現代豪俠傳》四部電影,但四部電影反響都不好。
他仍然會請王天林來客串。
王天林不動聲色,只是有時候在客串時會說:我演完了,可是我都不知道你在拍什麼呀。
杜琪峯很是慚愧。休整了一年,考慮清楚了自己要走的方向。
一年後,杜琪峯和韋家輝、遊乃海三人合作成立了銀河映像,銀河電影時代從此誕生。隨後近十年,杜琪峯拍出了《槍火》、《暗戰》、《大隻佬》《瘦身男女》等叫好又叫座的商業片。
2006年,杜琪峯拍攝《黑社會2》,照例邀請王天林客串,每天給王天林一萬元紅包。因為這部片,導了一輩子戲、演戲只是玩票的王天林,還獲得了金馬獎最佳男配角提名。
《黑社會2》收到了坎城邀請。杜琪峯帶著團隊和王天林奔赴坎城。在坎城紅毯上,王天林被年輕一輩攙扶著。
事後杜琪峯回憶:「我能去坎城影展,是師父給我的。始終大家是電影工作者,世界中的一分子。能帶他去,我很光榮。」
在紅毯上,看著全世界愛電影的人匯聚一堂,78歲的王天林告訴杜琪峯:我很開心。
從TVB武俠劇開始就在王天林那裡學了一身本領的杜琪峯,也開始帶自己的徒弟。他說:師傅帶過我的,我也要教給後人。
但他驀然發現,他這一代有一些難以找到「後人」了。
進入21世紀,李安《臥虎藏龍》奧斯卡獲獎,大陸也看準了武俠劇的風頭,張紀中開始籌拍金庸劇。
與此同時,香港大批人才北上賺錢,本地影視人才流失。這逐漸對TVB武俠劇甚至整個香港影視行業造成影響。
21世紀最初十年間,張紀中帶著自己的團隊跑遍全國風景區,實景拍攝金庸小說。
實景拍攝讓觀眾們看到了真實的蒙古塞上和華山秋意,許多實景打鬥的大場面也確實讓觀眾眼前一亮。但看完後,總覺得少了些什麼。有人說:「就像是一部美輪美奐的風光片。」
張紀中不但注重實景,還注重舞美。
他請來了舞蹈家楊麗萍演梅超風。拍出來畫面依然很美,但就是讓人有些疑惑,為什麼在緊張的打鬥時刻,梅超風會先舞一曲孔雀舞。
很多年後,於正的版本出來,大家又覺得當年對張紀中太苛刻了。
那時北上成員裡,杜琪峯是動身最晚的那一批。
在香港,人才青黃不接,杜琪峯滿懷希望到了內地,但沒多久就在拍片現場開罵:「你剛才拍的那堆東西我怎麼用?有屁用啊?」
說完他又不忘仔細指導一遍運鏡:鏡頭從這裡掃下來,掃到林雪的臀部,你才能搖鏡頭,你不能直接掃到地上。
一次赴外景拍戲,大老遠跑到了山裡,他發現劇組中聊天的人太多,幹事的人少,一氣之下,甩了帽子就朝車子走去:「不拍了!」
但既然站在了導演的位置上,到底不能真的不拍,發完脾氣,還得組織大家拍攝下去。
他一直記得王天林說的話:這個職業無論如何都要有承擔。
就像武俠高手對自己徒弟的諄諄教誨一樣。
現實中,杜琪峯的北上之路越發艱難,常有《杜琪峯跌下神壇》的新聞出現。
他不想完全奔著錢去,還想在藝術和商業之間,在香港風格和內地口味之間找到平衡。他不說什麼,頂多停下來不拍,花時間思考。
他也許很懷念30多年前跟著師父王天林拍攝《射鵰》的時光。
那時預算有限,很多布景都是室內。沒有瀑布,就做塑料瀑布,群眾演員不夠,十幾個人也能演出武林大會的氣勢。
當時TVB員工雖然只拿固定工資,但大家只要在組裡待一天,就會把拍戲當做一份正常工作看,每天想著就是如何把當天工作做好。
2010年11月16日晚,王天林去世。
王晶發表聲明:我們敬愛的父親王天林,今晚(十一月十六日晚)八時二十分,於香港浸會醫院,因身體機能衰退,與世長辭,享年八十三歲,父親臨終時,各子女均侍候在旁,送他安然離去。治喪詳情,日後公布。
葬禮上,杜琪峯、黃日華等八位弟子為王天林扶靈。
眾人紛紛感傷懷念。
其中杜琪峯最為動情,沒說幾句就摘下眼鏡擦眼淚:天林叔是我的恩人,30多年日子裡我們很多時間在一起。他不只是我的師父,也是我的半個老竇(老爸)。
參考資料:
1983版《射鵰英雄傳》製作特輯(幕後花絮視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