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區醫護人員用「冰水瓶」降溫)
(午夜 席地而坐「降溫」)
這是6月9日記者在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隔離病區拍下的一幕。32度的高溫下,醫護人員不得不坐在地上,用冰袋給自己降溫。
下午4點,徐小光走出新冠肺炎隔離病區。此刻,身體已經在不透氣的防護服裡捂了6個小時,脫下防護服的那一瞬間,汗水順著身體流下來,浸透的內服像水洗了一樣。
(工作六小時後走出隔離艙)
從武漢到吉林市傳染病醫院再到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這裡已經是徐小光的第三個戰場。有的患者伴有嚴重的基礎疾病,不僅治療難度大,患者心裡壓力也大。其中,有一名患者85歲高齡,被定性為新冠肺炎危重型患者。包括徐小光在內的7個班次的醫護人員輪流堅守,除了基礎治療,還要給老人做心裡疏導,每天像哄小孩一樣哄她吃飯,睡前給她讀報。就這樣,6月6號,這位患者成功治癒出院。老人家激動的說:「等我出院回家了我要給你們做頓飯,到時候你們都來,我好好謝謝你們!」
6月7號,患者全部治癒出院。兩天後,徐小光走出了隔離區,進入休整狀態。半年沒著家的他,成了這個家裡最熟悉的「陌生人」。
就在徐小光走出吉林醫藥學院附屬醫院隔離病區的時候,還有32名醫護人員在吉林市傳染病醫院康復病區堅守著。
(仍然堅守在戰「疫」一線的護理人員)
這裡是我市新冠肺炎康復病區。每三人一組,6小時一個班。在身著最高防護裝備的情況下,6個小時是人體的極限,何況他們當中大部分是女性。 測體溫、測血壓、測血氧、康復性訓練,戴著兩層手套為患者靜脈穿刺……布滿水汽的護目鏡,讓他們的視線總是模糊不清,但是他們心裡卻永遠清澈。
(脫下防護服後,她們的衣服早已溼透)
(布滿勒痕的「天使」臉龐)
(護士們帶著患者做康復運動)
(患者為護士們寫下感謝信)
「您好,請測一下體溫。」「請問您在那裡居住?」「在家測量體溫最高是多少度?」「除了發燒身體還有哪些不適……」每天,吉林市人民醫院發熱門診的護士王迪都在不厭其煩地詢問來院人員,對待每位患者都不敢鬆懈。作為發熱門診的醫護人員,她和他的同事們夜以繼日地值守著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關口」。
(發熱門診裡的醫護人員為患者採咽拭子)
吉林市人民醫院發熱門診醫生趙豔金已經在發熱門診奮戰了近一個月,她說:「為了避免浪費防護服,有的時候一天下來都不會喝水,等到跟同事換崗後再吃飯。」
戰「疫」還在繼續,我們相信,「堅守」和「責任」會讓我們距離勝利越來越近。
來源:吉林霧凇臺
記者:唐曉蕾 李阿玲 曹雪瑩
首席責任編輯:王媛
審核:黃小星
監製:胡哲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