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4 16:2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歡迎關注「方志四川」!
請點擊收聽音頻
朗讀:黃絢(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綜合處)
雨中曲
蔣德斌
夏天,多雨的季節。每當暴雨來臨,山上的雨水匯集到溝壑之中,層層下洩,最後匯集到倒流溪中。平時文靜安詳的倒流溪,此時卻變作渾濁的山洪,滾滾而下。如果雨水太大,倒流溪裡的水流,便會漫過河岸,淹沒旁邊的稻田。被淹沒的稻田,無論秧苗長勢如何,最終都將毀在這滔滔的濁流之中。所以,每當大雨之日,也是農人緊張之時。因為不僅緊挨倒流溪的水田需要照看,即使高處的水田,在大雨傾盆之下,雨水囤積,水田裡水位上升,也可能淹沒了田裡的秧苗,甚至衝垮水田的田埂。這個時候,農人總是披著蓑衣,戴著鬥笠,挽著褲腿,雙手拽著一把鋤頭,深一腳淺一腳地巡視在田埂之間。將田埂開一個口子,當水位升高的時候,就讓水從開口流出去。如果發現哪裡的田埂可能崩堤,就要趕快想辦法堵住。總之,一旦暴雨來臨,農人便都有一點提心弔膽,生怕這暴雨將自己辛勤勞動的心血連同禾稻泥沙一同衝走。
暴雨過後,被衝刷過的水田裡,留下一堆堆黃色的沙泥。農人們不得不努力想辦法,將這些沙泥運走。被沙泥掩蓋的禾苗,大抵是不可能再生長的了,於是又要抓緊在這田裡種一些其他應季的莊稼或者蔬菜。
總之,土地是不能荒廢的,這是農村人活命的根本所在。夏天的暴雨是不大受農人的待見的,然而秋天進入梅雨季節,綿綿細雨一個月不停,也會讓農人嘆息跺腳。因為秋天是收稻穀的季節,從田裡打下來的金黃的稻穀,需要好幾個強烈的日頭暴曬,才能幹透,進入倉庫儲存起來。所以,秋天如果能夠有幾個豔陽高照的日子,那可真是燒高香了。
然而大多數秋天,都有綿綿的秋雨,此時人們不得不將溼潤的稻穀攤放在室內。一切可以攤放的地方,堂屋、睡房的空地上,桌子上,用木凳支起的簸箕上……只要能夠將溼穀子攤開,它就不會發芽,就不會腐爛變壞。遇到有太陽出來,不管什麼時辰,都要拿出去曬一曬。
最為緊張的事是,一大早起來,看看是一個有太陽的好天氣,便將穀子都擺到曬場攤開曬上了。不料一頓飯之後,天空飄來一朵烏雲,於是大雨傾盆而下。人們便手忙腳亂地收拾,等到都收拾好了,也許又是雲開雨停,陽光又出來了,便又不得不將收好的穀子搬出來,接著晾曬。
冬天雨水很少,到極冷的時候,往往連同雪花一起下來。倒流溪的雪,不是每年都有得下的,我在倒流溪生活了十八年,記憶當中,大雪也就見過那麼幾次。早上睜開眼,看見房頂上兩片玻璃亮瓦顯得透亮,在屋內印出一片銀色的光輝,老父親便說:下雪了。我和兄姊們便匆匆套上衣服,搶出門去。啊,天地間果真是玉樹瓊花、銀妝素裹。也許還在飄著雪花,也許已經雪過天晴,陽光照射著銀色大地。衣服單薄的我們,面對這不期而遇的美麗的白雪世界,十分歡喜,幾乎忘記了天氣的寒冷。
唯有春天的雨,是很受人們歡迎的,畢竟俗話說得好,「春雨貴如油」。因為經過一個寒冬的凜冽,大地在春風的吹拂下逐漸甦醒,此時的雨水,雖然細細密密,卻給甦醒的生命帶來滋潤和營養。而到三月份,走過乍暖還寒的時候,一場春雨,正好可以幫助農人們栽種菜苗。小麥在經歷一個冬天之後,此時也吸了雨水開始瘋長。春雨滋潤萬物,也滋長人們對未來的希望。
人們常說,「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雨的消長,也反映了天地四季交流運轉的規律。春雨溫暖滋潤,夏雨暴烈瘋狂,秋雨深入綿長,冬日的雨雪,寒冷悽涼。人產生於自然,遵循自然規律生活,雖然辛勞,卻正應和了這一首雨中的樂章。
作者簡介
蔣德斌,1972年生,揭厲齋主人。先後就讀於西安理工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高級工程師,現供職於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作者:蔣德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
朗讀:黃 絢(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綜合處)
配圖:方志四川
方志四川部分圖片、音視頻來自網際網路,僅為傳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圖片、音視頻版權歸原作者或媒體所有。
溫馨提示
如喜歡本文,請分享。
轉載請註明:來自「方志四川」(ID:scsdfz)。
原標題:《【方志四川•散文】蔣德斌 ‖ 雨中曲》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