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走路早晚代表著智商高低?你家孩子多大會走路的?

2021-02-13 奶粉智庫

粉哥導讀:貌似從寶寶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媽媽們就義無反顧地踏上了與三姑六婆、小區大媽鬥智鬥勇的勵志徵程。

這不,媽媽們就帶著寶寶去小區裡溜達一會兒的功夫,一場成長大賽悄然拉開了序幕.

唉呀呀,你家孩子都1歲多了吧,怎麼還成天抱在手上?

隔壁老王家的孩子9個月大就開始走路咯~

聽說走路早的寶寶比較聰明,走路比較晚的就...要不給你家孩子補補鈣吧!

Excuse me???

照大媽您這腦迴路,是不是我家娃補了鈣就能提高智商了?

這般情景,想必大多數媽媽都經歷過,雖然嘴上說著要做個佛系媽媽,但是你說我家娃智商低這還能忍?

寶寶走路的早晚究竟和什麼有關呢?是不是晚走路的寶寶就真的比別人笨呢?

其實大約在7個月的時候寶寶就開始出現行走敏感期,起先寶寶會表現出強烈的行走意願,拒絕坐著。

是的,小傢伙已經不滿足於地面活動了,他們更嚮往高處的世界!

據統計,只有大約一半的嬰兒是在1歲左右學會走路的,在10-15個月期間學會走路都是正常的。

寶寶走路需要協調3個方面的:肌肉力量、平衡感和性格,而性格似乎是影響寶寶走路早晚的最大因素。

性格溫和的寶寶在取得階段性進步的時候顯得更小心翼翼,地面更能帶給他們安全感和舒適感,他們是堅定的爬行主義者。

而走路較早的寶寶則更加活潑好動,還沒等媽媽拿起相機記錄下成長點滴,他就已經迫不及待地越過了各個成長裡程碑。

同時寶寶的體型也能影響走路的早晚,瘦寶寶一般走路較早。

也有很多媽媽會擔心,經常抱著寶寶會不會影響他學走路,答案是不會的。

事實上,不管寶寶什麼時候學會走路,這個時間與寶寶的智力和運動技能都毫無關係。

無論時間是早是晚,只不過是不同的走路方式罷了,就像寶寶的個性一樣,都是獨一無二的。

這個時候寶寶的下肢、脊柱還處於發育階段,很弱,此時走路容易因為承受不住身體的重量發育成今後的O型或X型腿,脊柱也會發生變形。

在足弓尚未較好形成的情況下練習走路,寶寶的全身重量壓在足部,很容易使足弓過重而逐漸導致扁平足。

寶寶出生後的第一年,脊柱的增長快於四肢。若沒到相應的月齡,就學坐、學站、學走路,可能影響脊柱的正常發育,影響其身高。

寶寶出生後,視力發育尚不健全,過早學走路,寶寶看不清到眼前較遠的景物,會努力調整眼睛的屈光度和焦距來注視景物,致使眼睛疲勞,反覆則可損傷視力。

很多家長不自覺地將孩子的成長當作一場比賽:誰先會叫爸媽了,誰會走路了……不甘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相對於這些,媽媽們可以多多關注寶寶階段性的發展,比如說大動作發展:從抬頭→翻身→爬→坐→站→走一系列的進步。

儘量去淡化中間的時間節點,注重寶寶自身的發育規律。

什麼時候走路跟聰不聰明真心沒關係,走路早晚與其他很多因素都有關:

1.遺傳

如果孩子的父母走路晚的話,也會影響孩子走路,一般來說晚的機率會大一些。

2.性格

這一點已經證實。走路早的孩子通常比較自信,因為他相信自己可以做任何事情,所以,他們比較早就開始站起來拿自己想要的東西。而走路晚的寶寶性格就比較沉穩一點,當他確定自己能夠完成某事的時候才站起來行動。

3.體重

體重也會影響孩子學會走路的早晚。通常,體重較輕的寶寶走路時間較早,而胖寶寶則要花費較多的時間才學會走路。

4.病理因素

患有肌肉鬆弛症候群、進行性脊髓萎縮症等疾病的寶寶一般學步會延遲,或有走路不穩情況。不過大家放心,若這是有病理性原因,兒保時早發現了,而且一般寶寶都很健康,患病的機率不大,也別因為寶寶走路晚一點就開始憂慮。

所以千萬不要認為寶寶走路晚一點就是智力不佳,或發育遲緩,一般1歲半左右能獨立行走都是正常的。也不要為了訓練寶寶早早走路用學步車,學步車習步對寶寶平衡力的提升不利,還可能使寶寶腿部骨骼變形。


粉哥提示

《奶粉智庫》現已設置:|轉奶|客訴|吐奶|奶量|不喝奶|上火|便秘|腹瀉|綠便|斷奶|溼疹|乳糖不耐受|黃疸|過敏|發燒|積食|起泡泡|難溶|黑點|結塊|衝奶|營養素|益生元|益生菌|核苷酸|鈣鐵鋅硒|OPO|魚肝油|奶瓶|流感|厭奶期|奶粉選擇|等100多個關鍵詞查詢,您可以關注奶粉智庫(naifenzhiku)後回復關鍵詞查詢相應內容。

申明:本公眾號稿件來源平臺原創或網絡,若涉及版權,請與小編聯繫,收到信息後會在24小時內處理;原創文章未經授權不可轉載。


育兒諮詢:naifenliu;

商務合作:liuambitious

相關焦點

  • 武漢兒保中心:寶寶走路早晚和智商有關?你家孩子多大會走路的?
    寶寶走路早晚和智商有關?你家孩子多大會走路的? 「我家女兒已經一歲3個月了,還不會走路,帶孩子去醫院檢查也沒發現什麼問題,但就是不會走路。而鄰居家的兒子滿十個月的時候就已經會走路了。
  • 孩子走路早晚,暗示了「智商」高低?寶媽們可別被忽悠了
    緊接著,周圍的人算是聊開了,有的炫耀自家孩子走路早;有的則滿臉羨慕,說自家孩子都一歲多了,站還站不住更不要說走路了。獨立行走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最主要特徵,因此,獨走也是判斷寶寶大動作發育最重要的裡程碑。獨走需要寶寶的大腦和軀幹、四肢、眼睛等各個器官的協調配合,代表寶寶成長過程中學會的更高級別的能力,也為寶寶開始獨立自主的生活邁出了一大步。
  • 寶寶說話晚、走路遲,什麼時候需要看醫生?
    通常來說,寶寶的第一顆小乳牙會在4個月到15個月之間開始萌出。Open your eyes ,你沒看錯,這個時間彈性可是能拉到11個月之久,4月齡出牙的不算早,15月齡出牙的也不算晚。這是為啥?從大運動發展裡程碑(參考)來看,一般寶寶到9~15個月,會逐步學會扶走,獨立走路的時機會受到環境情境性格因素的影響,具有隨機性。少數孩子在15個月之後才會獨立行走,如果寶寶到18個月了還不會走路,就應該讓醫生做做檢查。
  • 孩子說話的早晚和孩子大腦發育有關,你家孩子什麼時候說話的
    鄰居家的小希今年一歲半了,今天上樓梯的時候碰到她,幫媽問她:「小希,剛才爺爺帶你去哪裡玩了?」小希開心地回答道:「去公園了」。幫媽通完有些驚訝:「現在小希都會完整的回答問題了,這孩子可真聰明!」小希爺爺聽到後,驕傲地笑了。說起語言表達,小希最喜歡的就是《爸爸去哪兒》了的主題曲。每次主題曲一響起來,小希就跟著搖頭晃腦地唱。還拉著別人一唱一和,別提有多開心了!
  • 學步車對寶寶走路更有益?兒科醫生:這才是孩子學走路的正常方法
    寶寶從10個月到1歲半會獨立行走都是正常的,但多數寶寶會在1歲多時能夠獨立行走。兒科醫生提醒,這才是孩子學走路的正確方法,父母需要知道。在坐和爬都比較熟練的時候,寶寶可能會很喜歡你扶著他做類似跳躍的動作,這代表著他腿部的肌肉力量在發展,已經開始為站立和行走做準備了。兒科醫生說,當寶寶出現這個條件後,寶寶就可以開始學習走了。
  • 為啥有的寶寶走路時間晚?孩子學習走路階段,家長們要做好這4點
    自從有了孩子以後,寶媽們的生活可以說就完全圍繞孩子進行了。如果一個小區裡有好幾個跟自家孩子差不多大的寶寶,那這幾個媽媽可有話聊了。 而且聊的話題無關乎都是孩子,有時候看著別人家的孩子才9個多月就學會走路了,但自己家的孩子一歲半還不會走,寶媽們心裏面別提多著急了。
  • 孩子什麼時候學走路最合適?早於這個時間,容易形成O型腿!
    帶娃圈少不了的就是各家孩子「攀比」,比身高、體重甚至會不走路都要拿出來比一比,最近就有寶媽在說,隔壁家的孩子6個月就會開始學習站立了,我們家還大一個月呢,是不是也可以讓寶寶學站立了呀?藍老師看到這也是有點震驚了,趕忙勸寶媽不要操之過急,過早的要孩子學習站立,對孩子可沒有什麼好處。
  • 4種能力告訴你,0~2歲寶寶的智商高低!掌握方法,寶寶更聰明
    01,想知道0~2歲寶寶的智商高低,家長要看寶寶這4個能力的發展⑴、身體運動協調能力寶寶出生以後,隨著身體的發育,他們會逐漸掌握一些大幅度的動作(比如翻身、爬行、走路等等),而這些大幅度的動作可以使肢體和大腦得到更精密的配合,也就是說越是智商高的寶寶,越是能快速而準確地完成大幅度、高難度的動作。
  • 4個幫寶寶走路的小遊戲!
    一歲到兩歲之間,寶寶最重要的動作進步就是學會走路。所以我在做兒保醫生的時候,關於一歲左右寶寶走路的問題,家長問得特別多:不知道您有沒有這樣的疑問或者困惑?今天我就來講講這個階段寶寶的走路都有哪些特點,以及你可以做什麼幫助讓他們成長得更好。根據美國兒科學會上關於走路的描述,我結合自己的工作歸納了下面五條特徵。
  • 三歲的孩子智商多少算達標?你會給你家的寶寶測智商嗎?
    門薩俱樂部1946年成立於英國牛津,入會者須通過門薩智商測試,證明申請人智商處於當地人口中最高的前2%。對於10歲內的孩子,評估過程要得到教育心理學家協助。中國也有句老話,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意思就是說孩子在3歲時的情況,可以預測長大後的成就。
  • 寶寶幾個月開始學走路?如何訓練寶寶學走路?
    3.嬰兒多吃多睡走路還會增加嬰兒的新陳代謝水平,從而有助於身體的生長發育。對於嬰兒來說,走路是一項艱巨的運動。它消耗大量能量。這種活動消耗的能量是坐著和躺下的兩倍。隨著身體能量消耗的增加,嬰兒會吃得更多,睡得更香,並且身體會更快,更強壯。
  • 寶寶究竟能否光腳走路?兒科醫生來告訴你,新手爸媽聽好了
    趙女士結婚晚,在三十歲的時候,才養育了一個孩子,看著自己的孩子看哪打哪喜歡,所以儘可能的想著對孩子好,經常聽一些老人的育兒經。這天趙女士和老公因孩子走路這事吵了一架,老公在帶孩子的時候,看到寶寶把襪子脫了,也不在意,隨寶寶在木地板上爬來爬去。
  • 寶寶走路不對勁!內外八、O型腿,可能與這東西有關!
    醫生告訴豆豆媽,孩子在學走路期間,墊腳尖走路、走路內、外八字,搖搖晃晃像醉漢等奇怪的走路姿勢,大多數是正常的,一般在2歲之前會自行矯正。這是孩子下肢發育過程中出現的「鐘擺現象」。 什麼是鐘擺現象?寶寶受腹中胎位的影響,先天體質的差別,分娩的宮縮壓力,雙下肢呈O型腿的傾向,隨著學走路而負重,O型腿有加重傾向,一般這種狀態持續到2歲左右。
  • 寶寶1歲了還不會走路,這事正常嗎?
    閨蜜家女兒1歲零1個月,目前處理學習走路的階段。昨天收到了來自閨蜜的十萬個為什麼。「你家兒子1歲的時候會走路了嗎?」「人家孩子不到1歲就會走了,她為什麼還不會?」「聽說1歲的孩子還不會走路,要去進行康復訓練,你說我要不要去?」
  • 「血型」會影響孩子智商?4種常見血型智商排行,第一名竟然是它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應該是所有父母最大的心願,畢竟孩子智商高對於今後的成長學習至關重要。但你知道嗎?其實孩子的智商高低早就註定了!一、「血型」會影響孩子智商?在麗麗看來,她和丈夫都不是對孩子嚴厲的人,對於女兒的成長也沒有特別大的要求,不想天天送孩子學這學那,只希望孩子能過得開心健康。但令麗麗不解的是,從小到大女兒學習能力就非常強,哪怕學步走路都比同齡孩子快2個月,背詩唱歌聽一天就會跟著哼哼。
  • 寶寶一歲半了還不會走路?醫生道出原因,新手寶媽扶額:這都可以
    看著別人家的寶寶8、9個月就開始學走路,小羅別提有多羨慕,可自家寶寶別說走路了,就連站立都戰戰兢兢的。因為這件事情,小羅諮詢了醫生朋友,最後朋友說,這很正常,每個寶寶走路是時間都不一樣,有8、9個月,也有一歲多,小羅不必擔心,而且早走路並不比晚走路有什麼優勢。至於小羅家的寶寶為什麼走路慢,醫生朋友給出了總結,「你家寶寶只是膽小」,聽完這樣的解釋小羅扶額:這都可以!
  • 寶寶出生後「幾斤幾兩」,代表孩子智商高低?真是越高越好嗎?
    當寶寶呱呱落地的那一刻,母親的心情是很複雜的,會感到有些空嘮嘮,也會感到累,但看到寶寶的時候,其他的心情都一掃而空。看著忙碌的醫護人員抱著寶寶走來走去,從清理寶寶再到測量孩子的身高和體重,產婦的眼睛一刻也不離開孩子。
  • 寶寶走路姿態形似「奶醉」,學步宜晚不宜早,這個時間剛剛好
    寶寶學步太早不是好事,容易帶來很多潛在的傷害老一輩的觀念認為,寶寶學步越早越好,這代表寶寶身體健碩、聰明,所以都喜歡過早地訓練寶寶學步。然而這樣的行為不僅對寶寶的成長沒好處,反而還會造成很多潛在的傷害。
  • 寶寶什麼時候會叫媽媽的?這個時間會說話的寶寶智商低不了
    這個時間會說話的寶寶智商低不了 從寶寶剛出生的那一刻,寶媽們沒日沒夜的勞累,最渴望的事情莫過於自家的小天使能夠張口叫一聲媽媽,這是大部分寶媽的心聲,因為這是寶寶長到下一個階段的一個標誌,開口說話的寶寶會更加的可愛招人喜歡,畢竟那一聲糯糯的「媽媽」,想必會讓無數的寶媽心花怒放吧!那麼寶寶一般都是什麼時候會叫媽媽的呢?
  • 寶寶頭圍大小決定智商高低?年齡越小發育越快,父母可自查
    據說,寶寶頭圍大小決定智商高低,頭大的寶寶更聰明,是真的嗎? 跟體重一樣,寶寶頭圍也隨著月齡增加逐漸增長,並且會保持在一定範圍內。 頭圍大小決定智商高低?年齡越小發育越快,父母應自測 頭圍增長跟寶寶的腦發育和顱骨生長有關,胎兒時期,雖然顱骨還沒有發育完全,但是腦生長是全身各系統生長中最領先的地位,因此出生時,寶寶的頭相對比較大,頭圍標準32-34cm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