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孕嬰幫,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鄰居家的小希今年一歲半了,今天上樓梯的時候碰到她,幫媽問她:「小希,剛才爺爺帶你去哪裡玩了?」小希開心地回答道:「去公園了」。幫媽通完有些驚訝:「現在小希都會完整的回答問題了,這孩子可真聰明!」小
希爺爺聽到後,驕傲地笑了。
說起語言表達,小希最喜歡的就是《爸爸去哪兒》了的主題曲。每次主題曲一響起來,小希就跟著搖頭晃腦地唱。還拉著別人一唱一和,別提有多開心了!小希平常最喜歡的古詩就是《詠鵝》了,就像背兒歌一樣。雖然口齒還不是那麼清晰,但是大致還是能夠背出來的。
前幾天,小希媽帶著小希去參加同學聚會。有阿姨看到她長得可愛,就給她拿了好吃的,媽媽就讓她說「謝謝阿姨」。平常在家的時候,小希最愛玩這樣的遊戲了,立馬甜甜地笑著說:「謝謝阿姨!」阿姨很開心,說「喲,說話都這麼流利了?上次我看見這寶寶,就覺得她很會說話,很聰明。」
聽到別人的誇獎,小希和媽媽的心裡都是美滋滋的。別以為寶寶小,就聽不懂我們大人說的話,實際上寶寶們聰明著呢。他們從小,就會分辨善意和惡意。你誇她,他就高興;你罵他,他也能聽出來,然後嘟著小嘴非常不開
心。
那麼說話早的孩子,一定比說話晚的智商高嗎?有人認為孩子說話越早越聰明,還有人則認為:「貴人語遲」、「嘴勤腿懶」,意思是說話早的走路就稍晚些,語言能力發達,運動能力就稍差。
鄰居家的小石頭比小希小兩個月,但小石頭明顯地學走路比較早。不僅自己會爬上下樓,還走得挺穩當,就是說話晚。其實有的寶寶不是不會說話,而是不愛說話。寶寶說話早晚,跟寶寶自身的性格有很大關係,也跟家庭教育有很大關係。那麼孩子說話的早晚跟智商有關係嗎?說話晚的孩子就是智商低嗎?到底哪一種更聰明呢?
其實寶寶的聲帶是逐漸發育的,大多數孩子真正的開口說話是在1歲以後,但這也不是絕對的時間。由於每個孩子的發育情況都不同,孩子們開口說話的時間也不一樣。但如果1歲半左右還不開始講話,父母就要有意識地,增強寶寶的語言能力訓練。如果寶寶理解能力和認知能力強,會說話是遲早的事。但如果孩子超過2歲還不說話,父母就要當心了。
雖然寶寶說話的早晚,和寶寶是否聰明,並沒有太大的關係。但幫媽也建議家長們,多給孩子創造說話的練習環境和條件。因為越早開口說話,孩子的大腦就會發育得越早。家長可以多和孩子交流,看到什麼就逗一逗孩子,讓他有意識地說話。看到孩子喜歡的,多讓孩子跟著學習。也可以讓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寶寶就會自己學著去跟其他小朋友說話。還要多鼓勵孩子開口,讓孩子覺得說話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我是幫媽,一名高級育嬰師,私信「育兒」,幫您解答帶娃路上的困擾~
(配圖均來自網絡,侵權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