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本武藏,日本戰國末期至江戶時代初期的劍術家、兵法家、藝術家。戰國末期無疑是一個劍客輩出的時代,當時有名的劍客有柳生宗嚴、丸目長惠、伊藤一刀齋等。甚至連室町幕府的將軍足利義輝,也是有名的「劍豪將軍」。
宮本武藏就生活在這樣的一個環境中,一生處於豐臣秀吉統一天下到德川封建制度的成熟時期,曾參與過關原之戰、大坂之役和島原之亂等當時決定時局的戰役。13歲時,宮本武藏在第一次決鬥中戰勝了「新當流」的有馬喜兵衛;16歲擊敗但馬國的兵法家秋山;21歲赴京都,與來自各國的兵法家交手。
從13歲到29歲,決鬥六十餘次,沒有一次敗績。因與佐佐木小次郎決戰而一舉成名。晚年出仕於細川家。留有劍術書《兵道鏡》,兵法理論著作《五輪書》。現代日本對他的傳說頗多。被日本後世尊為劍聖。傳說劍術已經出神入化。更有「真田的槍、宮本的刀」的說法。
宮本武藏最廣為人知的的決鬥事跡莫過於「巖流島決鬥」,與著名劍客佐佐木小次郎對決的故事。此戰讓宮本武藏一戰成名。
佐佐木小次郎,日本戰國時代與安土桃山時代的劍術家,日本戰國後期的著名劍客,富田勢源的弟子,曾與中條流的鐘卷自齋學習武術。為了修煉武藝而遊歷各國,並獨自創立了自己的流派。
相傳他相貌英俊,擅長使用三尺的長刀,由於劍身相當長,攻擊範圍大,據稱連天上的飛燕皆飛不出其長劍範圍,被一切為二的絕招,故名「燕返」。
當時小次郎聲名正如日中天,號稱不敗,而武藏只是一個無名小子而已。決鬥在嚴流島舉行,時間是正午。小次郎早早地趕到,武藏卻遲遲還不露面,眼見太陽已經偏西,武藏才悠哉悠哉地坐著一艘小船出現在眾人的視線裡。早已經等得不耐煩的小次郎顧不得指責武藏的失信,拔出刀,扔掉刀鞘,徒步衝到岸邊。宮本武藏不慌不忙地站起身,說道:「小次郎必敗!」也跳上了岸,結果可想而知,武藏以逸待勞,穩操勝券。
決鬥後,小次郎受了重傷,他掙扎著說:「我未完成的事業,就交由你去完成了。」說完就死了。未完成的事業,當然是宣揚劍道了,後來武藏遊歷日本,比武論道,並創作了《五輪書》,也算是「不負所托」。
這位傳奇武士的一生不只是他個人的一生,也是時代的象徵。儘管生於從戰亂進入和平的時代,宮本武藏卻能在時代浪潮的翻湧中,堅定意志,永不放棄自我,從武道到人道,做到了極致。
兩位大師雙劍合璧經典重現
為一代「劍聖」宮本武藏作書立傳的人很多,最為出色的有兩位:吉川英治和小山勝清。
吉川英治是日本大眾文學泰鬥級的作家,他是每日藝術獎、朝日文化獎、菊池寬獎得主,因卓越貢獻被授予文化勳章;日本還為了紀念他專門設立了「吉川英治文學獎」。正是吉川英治耗費二十年心血寫成的傳世代表作《宮本武藏》,為他確立了「國民作家」的地位。
吉川英治所寫的《宮本武藏》可稱《宮本武藏全傳》的前傳,在宮本武藏29歲參加巖流島決戰而聞名於世後,宮本武藏的故事在吉川英治的筆下戛然而止。從他的記敘中我們無法得知吉川英治的想法。也許,在吉川英治的眼中,記錄一個農村的莽撞少年成長為日本的一代傳奇宮本武藏就夠了,足以展示真正的「武士之魂」。
小山勝清的《巖流島之後的宮本武藏》正好銜接吉川英治的《宮本武藏》,講述了宮本武藏成名之後的種種困惑與雲遊之路。
在小山勝清筆下,宮本武藏對功名利祿毫不在意,而那些最平凡的快樂,比如愛情,卻令他渴望而不可得。他只是從一個地方流浪到另一個地方,和一個劍客,又一個劍客比武。
小山勝清的敘述乾脆利落,沒有拖泥帶水,比武對決的場面刻畫地十分精彩,更具「日本武俠小說」的魅力。他對大結構、大場面和眾多人物的刻畫能力甚至高于吉川英治,對情感地描繪也細膩得多,以開闊的視野審視了日本那段特別的歷史和武士集團社會。
吉川英治與小山勝清的《宮本武藏》一起成為暢銷不衰的經典,號稱日本歷史武俠的雙璧。《宮本武藏全傳》結合吉川英治與小山勝清所著的《宮本武藏》,首次把宮本武藏的傳奇一生呈現在我們眼前。
《宮本武藏全傳》
出版社:天地出版社
作者:吉川英治 小山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