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是人類發展的重要資源,人口的數量、質量以及結構決定了城市的未來,在2019年末的時候,我國城鎮常住人口的總數達到了84843萬人,佔到了總人口數量的60.60%,我國城鎮化又上了一個臺階。這也是我國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第一次超越了60%。不過和發達國家的80%相比較還有不小的差距,那麼如何做才能進一步增加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的比重,加快推動城鎮化呢?下面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有些人覺得從一個城市的人口數量就可以判斷一個城市是不是具有經濟活力,是不是具有較大的發展潛能,是不是值得在此投資。大多數人還會有這樣的觀點認為一個城市只有人口持續不斷地增長,才更具發展前景,如果是人口流失嚴重的城市,那麼未來發展也將越來越困難。
這樣的說法難免有些片面了,想要知道一個城市是否具有發展前景,不僅要看這座城市的人口總量,而且還要看城市的人口結構,特別是要關注它的人口城鄉結構。
城鎮人口增長可推動城鎮化進程,當城鎮人口增加的時候,就會擁有更強的消費能力與消費意願,這也就表明城鎮人口增長會使經濟增長,人氣更興旺。城鎮人口增長同時也就需要更多的基礎設施來滿足需求,所以學校,公園,醫院等等基礎設施需要增加。超市,餐廳,商場這些服務類設施同樣不可缺少,所以城鎮人口的增加可以進一步拉動這些方面的投資需求,使得城市經濟穩步攀升,城鎮化穩步上升。
從發達國家的城鎮化推進速度中可以看出,當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60%的時候,城鎮化的速度將會有所放緩,此時對經濟進一步增長的推動力也會發生一定的改變。有專家表示,隨著我國城鎮化率超越60%以後,要重視並解決城鄉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農村的發展還不夠充分。
所以要通過「以城帶鄉、以工促農」的方式,來進一步加快農村發展,建立起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有利于振興農村發展。當城鎮化進一步提高,就會有更多的農民進入城市就業來提高自己的收入,並在城市安家落戶成為市民,可以享受更好的公共資源,促使城鎮人口不斷增長,釋放出更大的消費潛能,同時也會帶來更多基礎設施,住宅建設以及公共服務設施等巨大的投資需求,進而推動城鎮化,促進經濟穩步增長。
雖然我國的城鎮化率達到了60%,不過目前依舊處於30%至70%的快速發展階段,此時的內部環境和條件都逐漸發生了改變,所以城鎮化應該進一步提高質量,進入了轉型發展新階段。只有加大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才能有效提高城鎮化的質量提升,要對農村進入城市的人口進行技能培訓,提高勞動力的素質和專業水平,使其更加符合產業發展需求。
還要進一步加大對城市基礎設施的建設,讓更多的農村人願意進城打工。不過目前還有很多進城打工人群沒有享受到城鎮人口的權益,依舊受到落戶限制。進一步放寬落戶制度也更加必要,儘快放寬城區常住人口300萬人以上的Ⅰ型大城市和特大超大城市落戶限制。
大省大城市,是我國未來城鎮化發展的主要增量,從人口大省TOP50來看,其中廣東,河南,河北,江蘇,四川位居前五,這些省份的人口數量規模都超過了7000萬,還有80%的城市人口規模超過了500萬。總體上來看這些人口大省,大城市的人口基數非常大,所以哪怕城鎮化率僅有一點點提升,也會釋放出巨大的消費潛能,成為城鎮化的重要推動力。
推動城鎮化進程,不僅需要依靠外部力量大省,大城市來吸引大量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而且還需要釋放內部潛能,積極消除城鄉發展不平衡,推動放寬落戶制度,讓農民進城安家落戶,從而提高城市人口數量,進一步增加對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以及住宅建設的投資需求。起到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加快城鎮化建設的作用。對於推動城鎮化建設,你還有什麼想要說的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說說你的看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