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不一樣的2020年裡,每個行業都在進行著巨變,房地產也是一樣的,因為大多數中國人已經將錢都用在了買房上面了,那麼今年,買房合適嗎,是否會迎來降價潮?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舉個例子吧。
30年前日本東京的房價,能買下整個美國。
東京銀座大街土地價格最高達 100 萬美元 / 平方米,國土面積僅為美國4%的日本,其地價市值竟然相當於整個美國地價總額的 4 倍。
當時無數日本人做著「世界第一」、「宇宙中心」的美夢,幻想著超越美國,走上新的巔峰。
可在數年之後的1993年,日本房地產價格在到達最高點之後,泡沫突然幻滅,房價極速下滑。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認為日本房價下跌是暫時的,一定能恢復。因為日本土地狹小,城市到處是需要房子的人,而城市化進程依然在繼續,作為剛需品,房價不可能一直只跌不升,因此在泡沫破裂期間,不知有多少人衝進去買房。
結局,我們都很清楚,隨著房價的崩盤,當初價值1億日元的房子,竟然只剩殘值幾百萬日元,更恐怖的是由於房貸依然存在,在經濟停滯倒退,收入縮水的大局面下,東京的「房奴」們還是得繼續面對巨額還貸,貸款數額這個無形的數字壓了很多人大半輩子,到退休後,也依舊無法驅散。
20多年後的今天,一個非常刺眼的現實擺在了中國年輕人面前:
深圳的房價,超過東京了!
以新建商品房為例,由於日本房產一屋一價,買一套東京的房子大概需要6300萬日元(折合成人民幣大概是340萬元),但日本的房子,普遍偏小,平均面積為72㎡左右,換算下來,東京的新建房屋平均單價大概在87萬日元左右(折合人民幣將近4.7萬元)。
而這是深圳的新房價格。
更讓人驚訝的是: 中國出售的房子大多數是毛胚房,都是按照建築面積計算。
而日本恰恰相反,所有出售的房子必須是精裝修房,房子面積是按照實用面積,也就是自己家裡的室內面積來計算,走廊、陽臺、電梯間、大廳等公用部分,是不能計算在房價中分攤到每一戶住戶頭上的,必須由建築開發商自己承擔。
這樣算下來,中國房子的建築面積和日本房子的實用面積相差相差近30%。也就是說,在日本買的70平方米的房子,相當於在中國買了100平方米的房子。這也意味著,日本的房價假如是4.7萬元一平米,那麼,在中國,你想買同樣一套房子,平攤下來的價格就變成了6.1萬一平米。
而且,日本的人均收入高於中國。
一、
日本便利店打工者,月薪在14萬日幣(9200元人民幣)。中國便利店打工者,月薪3000元。差距3.1倍。
二、
日本普通大學應屆畢業生,工資大約在20萬-25萬日幣(13000——16000元人民幣)。中國普通大學應屆畢業生,以收入中等的杭州為例,杭師大月工資大概在5133元左右。差距在2.5—3.1倍之間。
三、
日本普通程式設計師(只工作幾年,因為日本隨著工齡工資漲幅較大),工資30萬日幣(2萬元)。中國普通程式設計師(以深圳為例)平均月薪在7500元左右。差距2.7倍。
因此,我們大致可以看出,日本大部分行業的工資收入是中國的3倍左右。 也就是中國的年輕人拿著日本1/3的收入,卻要去承擔和日本相同的房價。 你品一品。
你肯定會問:房價這麼高,怎麼還不解決啊?
我簡單給你縷一縷,從目前的經濟形勢來看,疫情對全球經濟的打擊,老百姓消費能力降低,以正常邏輯去看,需求減少,是不是房價自然會下跌?
不好意思,理論上確實如此,但是東亞這塊地神就神在,這裡的人家庭觀念根深蒂固,而房子是支撐家庭的重要支柱,越是讓人感覺到全球經濟不景氣,就越會催發老百姓的危機感,很簡單的道理,因為老百姓會覺得,現在有錢不趕快買,以後房價繼續漲,收入降低了,就更加買不起了,買了房至少有個基本保障。
這時,你肯定又會想,不對啊,不是經濟不景氣,很多人沒錢了嘛,他們用什麼買房?沒錢是吧?為了落實「城鎮化去庫存」的政策,我們可以降低首付比例啊,沒錢不是問題,多貸款就行了嘛。
表面看是不是一方面解決了一部分人買房的需求問題,另一方面也成功的解決了空房庫存問題?
但睿智的你仔細一想,又會發現問題:不對啊,這本來政策是想幫助那些農村進城的人解決買房問題的,但以目前的房價水平,哪怕首付比例變低了,農民工進城打工之後,他們真的買得起房嗎?
恭喜你,你發現了問題的關鍵。
其實國家不是不想解決房價問題,而是一旦讓購房成本降低,首先受益的並不是買不起房的那群人,而是想趁機抄底投資房產的那部分人。 比如說,房價去年20000一平,調控之後變成18000一平。 請問對於農民工而言,20000和18000有區別嗎?買不起還是買不起。但是對於投資房產的人,就是降低10%的成本去購房。
你說那繼續降啊,行,按照你的方案來,把房價直接控制在5000一平,這下農民工總該買得起了吧!
確實買得起,但是這時候又出現了新的問題。
1.很多銀行都是通過給買房的人放貸,來獲取利息賺取利益,一旦房價斷崖式大跌,那麼很多銀行就會隨之破產,根據權威數據判斷,如果房價下降30%銀行將增加1萬億元的壞帳,顯而易見,一旦銀行倒閉,國家金融就會面臨巨大的挑戰。
2.國家金融體系受挫,就會導致大量企業資金鍊斷裂破產,出現經濟問題,從而引發貨幣貶值,錢變得不值錢。
3. 當貨幣貶值嚴重房子的保值性就沒有任何意義了,資金就會外流,再加上國家不會讓國有銀行倒閉,拯救銀行的辦法只有瘋狂的印鈔票,增加貨幣流通量,實行寬鬆政策,這樣,貨幣貶值就會更加嚴重了。
4. 房產相關產業受挫,比如鋼鐵、水泥、有色、化工、家電、家具等,這可都是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行業,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假如房價一旦大幅下跌,而這些行業也將會陷入泥潭,從事這些行業的人,工作將得不到保障,我國失業人口將進一步擴大,經濟方面也會迎來災難性的影響。
5.如果房價一旦下跌,出於房產的剛需特性,老百姓肯定會蜂擁而上,出現文章開頭日本老百姓瘋狂買房的局面。可是,房價下跌說明房產貶值,這個時候去投資房地產的人,無疑會出現大量的虧損,而那些真正想買房居住的人,即便房價下跌,也未必就能搶到房。
6.想像一下,你上個月20000一平首付買的房,下個月房價就跌倒了5000,作為買房者,你會怎麼想?前文日本那種價值1億日元的房子,只剩殘值幾百萬日元,還得大半輩子承擔高額房貸的局面就會出現。
7.房產是國家的重要稅收來源。
所以,雖然大多數人都認為房地產存在泡沫,就連人民日報的權威人士都直言,「房子是給人住的,這個定位不能偏離。」
但是,由於房產行業的特殊性,再加上現在處於特殊時期,國家需要集中精力辦大事,即便大多人都能預見,未來房價下跌會是大的趨勢,但是短期肯定不會出現大的降幅。那些還在等待著房價大跌才買房的人,你們大可以把這個心思收起來,因為這不是一年兩年可以解決的問題,你不可能因為這個,長時間僵持著不買婚房,真要等到房價跌到非常低的價格時,那可能要等國家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不再因為這些錢財而感到憂心時,才有可能實現。
而這需要的時間,我估摸著: 至少大約5—15年。
總結:
房價長久來看的確會跌,但目前主要是穩穩穩,今年這麼大規模的刺激消費加大投資提都不提房地產,已經很說明問題了。如果漲了實體全完,經濟爆炸;跌了信貸全完,金融爆炸。經濟平穩還可能擠一擠泡沫,這節骨眼保持穩定最重要。市場能做到最好的情況是橫盤和陰跌 ,國家會想辦法盡力穩住 ,因為一旦連鎖反應後果不堪設想。
最後再說一句靠房地產拉動經濟是飲鴆止渴!所以中央政治局會議等等多次提出不以房地產作為短期刺激經濟的手段。房產不是簡單的漲價跌價。《民法典》共1860條,規定了每個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方方面面。《民法典》2021年1月1日施行,新增設置居住權。會給樓市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般到2022年底應該能看到巨大變化。敬請2022年底看到巨大的變化!
如果您覺得我說的有道理,別忘了關注、收藏、轉發哦,您的鼓勵是我做下去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