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靚碟試聽】還送一張24/192藍光Audio:「傅尼葉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2021-02-15 視聽發燒網


專輯名稱:Bach 6 Suites for Violoncello

演出:Pierre Fournier

發行公司:Archiv

唱片編號:028948 36385 8

Pierre Fournier(1906-1986),一位溫文儒雅、有貴族氣質的大提琴演奏家,您有沒有他跟卡拉揚合作的理察史特勞斯「唐吉軻德」?您有沒有他跟Friedrich Gulda合作的貝多芬大提琴奏鳴曲全集?或與Wilhelm Kempff那套?如果沒有,那太可惜了。現在,您千萬不要再錯過他這套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這套唱片共有二張CD,以及一張24/192藍光音樂。老實說光是用藍光播放器聽這張24/192 二聲道DTS-HDMA都值得,更不要說還有二張CD。

傅尼葉生於巴黎,17歲畢業於巴黎音樂院,1925年之後開始嶄露頭角。二次大戰期間,他曾為德國電臺Radio Paris演出82次,收取192,400法郎酬勞,被認為在德國佔領法國期間與納粹合作,因而在戰後被禁止演出六個月。1948年,傅尼葉到美國演出,1950年代去南美演出,1970年定居瑞士。傅尼葉60歲時第一任妻子過世,這讓他對演出失去興趣,一直到十年後才重返舞臺。此後一直以教學及演出為生活重心,一直到過世為止。

傅尼葉曾經三度來臺,三次都是在1980年以後,許多樂迷都曾現場聽過他的演出。本來可能還會有第四次,可惜於1986年去世。他本來是想學鋼琴的,不過因為9歲時患了小兒麻痺症,腿部不靈活,所以改學大提琴。讚美上帝的安排,為我們送來傅尼葉。與羅斯卓波維奇相比,傅尼葉顯得低調;與杜普蕾相比,傅尼葉顯得內斂;與馬友友相比,傅尼葉顯得老派;與麥斯基相比,傅尼葉更是莊重。也因為演奏氣質優雅,所以在樂壇上有大提琴的貴族美譽。

傅尼葉的巴哈大提琴組曲全集總共錄製了三次,第一次就是1960-1961年在德國Hanover Beethovensaal錄製的,也這就是這套Archiv唱片,第二次是在1972年日本演出時現場錄音(TDK唱片),第三次是1976-1977為飛利浦唱片在St. Boniface教堂錄製。據說1959年傅尼葉就在瑞士錄製過全集,但我沒見過。

這套唱片是DG錄音師Heinz Wildhagen錄製的,這位錄音師早在1954年就為Enrico Mainardi錄製過全套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那是單聲道錄音,傅尼葉這套則是立體錄音。老實說,只有一支大提琴,單聲道與立體聲沒太大差別,或許單聲道錄音還會更好些,因為少了相位失真。Archiv唱片這套傅尼葉巴哈無伴奏已經再版過很多次,不過這次很特別,因為附贈一張藍光音樂,而且是DTS-HDMA 24/192 二聲道規格。不知道DTS-HDMA能否Rip成數位音樂文件?如果可以,那就更棒了。要唱這張藍光音樂,您必須有藍光播放器才行,CD唱盤無法播放。

這張Archiv唱片的錄音效果如何?立體聲時代的巴哈大提琴獨奏很難錄得不好,這張唱片錄音飽滿、堂音自然,琴音優美,錄音師說Hanover 這個Beethovensaal(貝多芬音樂廳)錄製室內樂或歌唱效果特別好,這個場地是他特別挑選的。至於演奏詮釋如何?1974年,也就是卡薩爾斯去世第二年,傅尼葉受Prades藝術節之邀,到那裡演出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也算是向卡薩爾斯致敬。能夠受到主辦單位邀請演奏卡薩爾斯的招牌曲目,您說傅尼葉演奏得好不好?

這是必買的巴哈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全集之一,環球唱片出版,各大唱片行有售。如果您喜歡他,DG在2017年曾經出版過一套25張CD傅尼葉全集,這套也值得收藏,當然也包括Archiv唱片這套錄音。

【靚碟試聽】來溫哥華聽暖心爵樂演唱:「Karin Plato - This Could Be the One」

【靚碟試聽】資深樂迷必收名盤:魯賓斯坦-蕭邦精選集 2CD

【靚碟試聽】「RR+老虎魚」爆棚古典樂:Tutti 無敵天碟 2LP黑膠唱片

敬請點擊「閱讀原文」

關注微信公眾帳號「視聽發燒網」,獲取更多更新快音響資訊。

添加微信號:sthificom 或掃描下圖二維碼進行關注。

相關焦點

  • 【靚碟試聽】馬友友代表作 黑膠典藏:《巴赫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3LP
    ·超過六十年演奏生涯,第三度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錄音。·馬友友:「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我音樂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夥伴」。巴赫,以及巴赫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從馬友友四歲那年開始,就一直形影不離。當年,馬友友在父親的指導之下,從第一號組曲的第一小節學起。
  • 【精品黑膠】二十五年後的首刻版:Mstislav Rostropovich羅斯託波維奇 巴哈無伴奏
    」,這張由法國廣播公司負責錄製的專輯,交由EMI發行,不過當年已經是CD當道,因此只有發行CD,隨後發行DVD,並沒有發行黑膠,所以2016年這4張一套的黑膠,可說是不折不扣的「首刻版」,EMI還來個「限量發行」,首刻限量4,000張,硬紙盒包裝背後有流水編號,對於黑膠收藏者來說,絕對是不收不行,對照現在老版巴哈無伴奏的天價,可不要怪我沒在第一時間告訴您「非收不可」!
  • 【靚碟試聽】獨樹一格的巴赫新銓:Bach Trios
    三位音樂家的名字以小字擺在「Bach Trios」上面,分別是Yo-yo Ma、Chris Thile與Edgar Meyer,如果以名氣來說,馬友友絕對是這張CD的賣點,但是馬友友玩室內樂,似乎是他年輕時候的遊戲,就拿巴赫來說,「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他錄過兩次,1983年錄第一次,唱片封面模樣清新得像學生,相隔十五年後,1998年馬友友再次錄製這套組曲,改為「Inspired By Bach
  • 【靚碟試聽】聽到非常多種面貌的大提琴風情:「Sheku Kanneh-Mason - Inspiration」
    同年還獲得了「英國皇家音樂學院聯合委員會」(Associated Board of the Royal Schools of Music,ABRSM)的獎學金,開始在皇家音樂學院青少年學院跟隨大提琴家班•戴維斯(Ben Davies)學習。
  • 著名大提琴家如何詮釋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關於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對於大提琴發展的貢獻,我已於2006年在《湘潭師範學院學報》上發表了專門的文章進行論述,時隔十年,基於自己對這部作品的深入研究和進一步的學習,對當今五位著名大提琴演奏家的詮釋做一個比較,以期接近巴赫藝術作品的真諦。
  • 史塔克:巴赫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2CD
    點擊小程序購買關於大提琴,我們都知道的是:交響樂最重要的演奏樂器之一那麼,你聽過無伴奏的大提琴樂曲嗎?(BWV 1007-1012)是無伴奏樂曲中最早聞名於世的典範,在音樂結構、藝術魅力和思想深度上都舉世無雙,自1901年被卡薩爾斯&34;並介紹給全世界的聽眾以來,它們便成了無限意義的延伸,更被譽為演奏家技巧與修養的試金石,史塔克、羅斯特羅波維奇、傅尼葉、馬友友等無數大師都屢次爭相詮釋這一紀念碑式作品。
  •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欣賞指南
    大提琴家王健演奏巴赫無伴奏組曲他眼中的《大無》及其現代演繹馬友友演奏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人琴合一」才能拉好琴,大提琴是身體一部分「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一種心靈的瑜伽」大提琴家馬友友在故土尋找巴赫的感覺與麥斯基聊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如何理解與演繹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曲:沒法解釋的愛
    數年前有一位愛樂的宿儒問我:你喜歡聽巴哈哪個版本的《六首大提琴無伴奏組曲
  • 馬友友談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上)
    史懷哲曾說,巴赫是一位「在音樂中放入繪畫功」的作曲者。他在這方面的啟發,讓我開始嘗試探索巴赫音樂中所可能具有的視覺特質,也激發了我開始這個「巴赫靈感」系列的工作。這套影片就是其成果。——1、聽史懷哲演奏巴赫;2、史懷哲丨終點是巴赫!;3、「古老管風琴的保存,是為了真理奮鬥的一部分」丨閱讀史懷哲的《巴赫論》
  • 【靚碟試聽】感染力男聲典範:「玉置浩二 - 酒紅色的心」
    錄音師強調了玉置的人聲,他的呼吸,吞吐,咬字等細節一一可聞,人聲強烈的質感與厚潤的喉底卻散發出一種魅力,伴奏的樂器亦錄得非常HI-FI,吉他聲通透鮮明,鼓聲沉重夠力。--CD聖經《音響世界》十周年特刊之十年音響示範唱片大盤點中入選最受歡迎的10張西洋流行音樂示範唱片。玉置浩二的歌聲更厚暖有肉質,口型的結像和咬字清晰絕倫,真實程度有如在你面前歌唱一樣。
  • 【靚碟試聽】感人的原住民之歌:「桑布伊 Sangpuy dalan路」
    他在第24屆獲得最佳原住民歌手獎,第28除了獲得最佳原住民歌手獎之外,還獲得最佳演唱錄音專輯獎與年度專輯獎。第24屆就是因為第一張專輯桑布伊而獲獎,第28屆則是因為第二張專輯椏幹而獲獎。這張桑布伊,我是在這次王朝飯店音響展中,上瑞房間聽到的。
  • 卡薩爾斯與《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偉大的卡薩爾斯之所以名垂青史,是他發現並不遺餘力地推廣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他將大提琴提升為一件可以獨奏的表演樂器,大大提高了大提琴的藝術地位。——克萊斯勒 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在大提琴領域是一座高峰,這部作品充分體現出嚴謹、均衡、優雅的古典美,無論從演奏上還是從藝術美學的角度上,都可謂無出其右。
  • 【靚碟試聽】UHQCD限量1000張:阮與大提琴的深情對話《無他》、
  • 【靚碟試聽】好像坐在Pub舞臺旁邊:「李婭莎 - Live臺北·騷故事」
    再來,請您聽伴奏樂隊,他們所演奏的樂器是否鮮明?樂器形體是否有實體感,甚至有3D立體感?如果您聽到的伴奏樂器很平面,那就錯了。還有,如果您沒有覺得Bass音粒一顆顆清楚低沈飽滿,那也代表您會誤判這張CD的錄音。這是一張錄音與演唱都很精彩的CD,當然內中的歌曲不一定人人喜歡,也不一定人人喜歡李婭莎的唱腔,但不能因為這樣而否認這是一張演唱、伴奏、錄音都很好的作品。
  • 【靚碟試聽】五重奏中少有的高成就:「SCHUBERT: TROUT QUINTET鱒魚」
    但他非常欣賞還默默無聞的青年舒伯特的作品,並且不停地在各種場合演唱和介紹舒伯特的作品。兩人演出時鋼琴伴奏常常是年輕的舒伯特親自擔任。停留在施泰爾期間,舒伯特應當地礦業經理、大提琴手潘加納的委託,用他的歌曲「鱒魚」的主題,創作一首室內樂。舒伯特常常徜徉徘徊在阿爾卑斯山區林木蔥蘢的山野之間,優美的景色,清新的空氣,爽朗的夏日時光,為舒伯特帶來了滿懷的青春歡樂。
  • 【靚碟試聽】撫慰寂寞心靈的發燒片:Audiophile Jazz Prologue III演錄俱佳
    這張唱片很新鮮,我手上的版本是HQCD,意指Hi Quality CD,在此版本之前有一張更為昂貴的錄音室版,內中附上兩張片子,一張是CD-R版本,是在錄音室用專業級工業計算機一張張刻錄而成,可在一般CD唱盤播放;另外一張則是24bit/96kHz與24/192kHz規格的AIFF母帶文件,必需透過計算機播放。
  • 【靚碟試聽】資深燒友人手一張:「ANTARCTICA 南極物語」
    專輯名稱:ANTARCTICA 南極物語演出:Vangelis範吉利斯發行公司:Polygam Music唱片編號:815 732-2這是一張在Hi-End發燒友中頗富盛名的資深發燒友大多都人手一張。無他,沒有這張唱片又怎能稱為發燒友呢?這是一部日本片子的配樂,描述一支日本探險隊在南極的基地中與十五隻狗共渡攝氏零下四十度的嚴冬。然而當第二年越冬時,憂鬱天氣惡劣和備給不足,探險隊不得已只好放棄第二次的越冬計劃,回返日本。那十五隻狗兒憂鬱無法帶回,只好用鏈子一整串的栓在一起,留在基地中任它們自生自滅。
  • 風格不一的《巴赫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及組曲》
    巴赫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一共6首,BWVl001—1006,大約於1720年作於德國的克滕。這6首奏鳴曲與組曲,巴赫設計了小提琴表達所能演奏的一切和弦,使用了幾乎不可能演奏的對位技巧。它們構成了巴赫小提琴音樂的顛峰。在巴赫之後,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很少有人再創作,是因為再也無法逾越這座顛峰。
  • 【靚碟試聽】斯坦威唱片威風助陣:2017高雄音響展紀念CD
    一張CD容納17首曲目,這次斯坦威唱片可真的給足誠意,或者說,應該是金革唱片為了把這張唱片做得盡善盡美,拿出了最大的誠意,而且不僅限於鋼琴奏鳴曲,連經典的鋼琴協奏曲都搬出來了。像是第一軌就用「柴可夫斯基第一號鋼琴協奏曲:第一樂章」衝出龐大的音樂氣勢,由年輕鋼琴家古爾伊德(Stewart Goodyear)擔綱演出,我寫過這張專輯的唱片評論,鋼琴家近乎完美的演出,每一個音符彈奏下去完全沒有遲疑,乾淨利落,接下來是「普羅高菲夫交響協奏曲:第三樂章」,大提琴與鋼琴獨奏加上樂團構成的龐大協奏曲,又來了一首大曲子。
  • 現代芭蕾《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採取標準的古典組曲形式,集數種古典舞曲而成,被譽為「大提琴聖經」,中國樂迷喜歡把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簡稱為「大無」,把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稱為「小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