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無伴奏大提琴曲:沒法解釋的愛

2021-03-04 古典留聲室

數年前有一位愛樂的宿儒問我:你喜歡聽巴哈哪個版本的《六首大提琴無伴奏組曲》?

我答:我喜歡付尼葉演奏的版本。他大感詫異道:你怎會喜歡上這個版本?很冷僻啊!沒多少人會喜歡的,太乾澀了,沒有絲毫的動情。

這位宿儒喜歡的是大多數愛樂者津津樂道的西班牙大提琴演奏家卡薩爾斯的版本。卡氏的版本我聽過,演奏是無懈可擊的。拉弓的張力,強弱的控制與及老而彌堅的音色處理。卡氏的演繹,是帶點出世的巴哈。

我也聽過由水星公司出品,史達克演奏的版本。我有一位崇拜史達克的朋友也曾經像那位宿儒一般對我說:我很費解為何你會喜歡付尼葉的版本,巴哈不是這樣演奏的。


大提琴演奏家傑諾斯·斯塔克


RCA出品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歷史錄音

史達克的演奏氣質典雅,卻帶著張狂。音色華麗通透,已大部分脫離了巴哈賦予音樂的主旨或動機。史達克拉奏的音色圓潤飽滿,有如磁鐵般吸引著聽者的靈魂。從接觸第一首開始,就停息不了地要往下細味。

於去年仙遊的前蘇聯大提琴演奏家與指揮家羅斯卓波維奇的演奏,我有一張塵封了的百代的VCD版本。與梅斯基一樣,羅氏的演奏場地設在一座教堂內,這樣,或會使得演奏份外傳神,宗教氛圍讓演奏增了一分神聖的色彩。然而,就算他的演奏抽離了巴哈的窠臼,但個人始終會覺得他是在巴哈的普照下演奏的。如此,是令到音樂虔誠了,還是失真了呢?

羅斯卓波維奇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曲》

羅斯卓波維奇

華裔演奏家馬友友的索尼版本,上世紀的某個年份在國際臺播出過他的現場演繹。場地設在一家小木屋內,馬氏身後的一個舞者,以柔韌性感的肢體語言呼應著馬氏的演奏。馬友友的演奏十分現代,線條柔和深情,與其說是演奏,更像是在唱著一首情歌,是改頭換面得頗厲害的一個版本。

華裔大提琴演奏家馬友友

已非年少的我,其實偶爾還是熱愛夢幻,相信一見鍾情,就如我第一次接觸巴哈的大提琴組曲就是付尼葉的這個版本——暗啞、乾澀、粗糲、木納。一百個人聽九十九個都不會喜歡。但執拗如我,會借用小說家米蘭昆德拉於其作品《生活在別處》裡的一個情節:一位氣質不凡的詩人愛上了一位其貌不揚,臉上布滿紅斑的女子。女子有一天囁嚅著問詩人:『為何我個子小、鼻子大,且滿臉紅斑,而你卻這樣愛我?』詩人答:『你以上所說的全部,就是我愛上你的理由。』

掃碼或點擊閱讀原文

或許會有你愛的那版「巴赫無伴奏大提琴曲」

往期回顧:

碟鑑 | 由莫扎特專家演繹的《莫扎特嬉遊曲與小夜曲》

沉迷歌劇的義大利指揮家

在穆特與卡拉揚的協和樂音中,感受時光與季節的自然更替

 關注微信公眾號 

古典留聲室

相關焦點

  •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欣賞指南
    大提琴家王健演奏巴赫無伴奏組曲他眼中的《大無》及其現代演繹馬友友演奏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人琴合一」才能拉好琴,大提琴是身體一部分「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一種心靈的瑜伽」大提琴家馬友友在故土尋找巴赫的感覺與麥斯基聊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如何理解與演繹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 【值得珍藏的大提琴名曲】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巴赫的六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BWV 1007-1012)是無伴奏樂曲中最早聞名於世的典範,在音樂結構、藝術魅力和思想深度上都舉世無雙,被譽為演奏家技巧與修養的試金石。(馬友友) 在巴赫的時代,大提琴是作為伴奏的低音樂器,演奏固定低音,為其他聲部提供支持。然而,巴赫在1717-1723年間,卻為這種當時不受重視的樂器創作了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既然是無伴奏,這就一下子把以往作為伴奏的大提琴提升到獨奏的地位上。巴赫不知為什麼要為大提琴創作獨奏作品,但他的創作卻為大提琴留下了千古名篇。
  • 著名大提琴家如何詮釋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關於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對於大提琴發展的貢獻,我已於2006年在《湘潭師範學院學報》上發表了專門的文章進行論述,時隔十年,基於自己對這部作品的深入研究和進一步的學習,對當今五位著名大提琴演奏家的詮釋做一個比較,以期接近巴赫藝術作品的真諦。
  • 史塔克:巴赫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2CD
    點擊小程序購買關於大提琴,我們都知道的是:交響樂最重要的演奏樂器之一那麼,你聽過無伴奏的大提琴樂曲嗎? 由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大提琴演奏家史塔克演繹的《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他畢生音樂造詣的巔峰之作,此版演繹被多次評為組曲「最傑出的演繹版本」。
  • 巴赫: 無伴奏大提琴組曲1,2,3號
    本輯曲目:巴赫 大提琴組曲1號巴赫 大提琴組曲2號巴赫
  • 現代芭蕾《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採取標準的古典組曲形式,集數種古典舞曲而成,被譽為「大提琴聖經」,中國樂迷喜歡把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簡稱為「大無」,把六首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與組曲稱為「小無」。
  •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舉世聞名的典範之作!
    ,這套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或許便會永遠地在塵封在浩瀚古典音樂的海洋之下。今天林聲與大家一起欣賞這套舉世聞名的典範之作《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共有6套,合共36首曲目,6套組曲的每一部均由六個樂章組成,這些樂章多為古風盎然的舞曲。
  • 巴赫六部《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古典吉他一次性演奏
    巴赫的無伴奏弦樂作品包括3首小提琴奏鳴曲和三首小提琴組曲和6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創作於科騰時期,共由6首無伴奏組曲組成,每首組曲共6首舞曲,共36首,這個體量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 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欣賞
  • 「在巴赫的作品中,我看見上帝的存在"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他還說 : "在巴赫的作品中,我看見上帝的存在。"如果說巴赫的音樂與上帝同在,那麼,卡薩爾斯的演奏,就是與巴赫同在。A young Pau Casals, by Ramon Casas巴勃羅·卡薩爾斯是西班牙加泰隆尼亞人,是他發現並率先演奏了巴赫的6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並以其驚人的演奏和表現才能,確立了大提琴作為獨奏樂器的地位。
  • 【黑色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雖然沃格勒本人曾說他在卅六首樂曲中最愛的是第三號組曲中的薩拉邦德舞曲,但在這場音樂會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薩拉邦德還是第五號。事實上,巴赫第五號薩拉邦德舞曲可說是最不像巴赫作品的一首樂曲。許多愛樂者在乍聽下甚至還會有當代作品的錯覺,這主要是因為巴赫幾乎在每一個樂句中裂解了調性音的方向。
  •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跳」給你看
    而這次他又選擇《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作為舞蹈音樂,將西方古典音樂和中國太極結合起來,堪稱一絕。「西方音樂之父」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為大提琴寫就的六部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被稱為「大提琴聖經」,這部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組曲展現了大提琴無與倫比的獨特魅力,是歷代大提琴演奏家在技術與修養達到一定高度之後夢想錄製的一部作品。
  • 【音樂百科】舉世聞名的典範之作:賞析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今天與大家一起欣賞這套舉世聞名的典範之作《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共有6套,合共36首曲目,6套組曲的每一部均由六個樂章組成,這些樂章多為古風盎然的舞曲。巴赫的第六號組曲以勝利、喜悅、人類的統一、友誼與愛的調性寫成,這個最後的組曲揚威於全系列之上。卡薩爾斯在發現這份舊樂譜並鑽研十餘年後,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錄製的第一套全部組曲錄音。時到今日,這盤錄音仍舊被專業音樂家和業餘愛好者奉為楷模。
  • ...哥德堡變奏曲|無伴奏大提琴組曲|g弦上的詠嘆|黎明|鋼琴家|巴赫...
    故事雖無疾而終,卻讓「愛」的界限愈加模糊……這種微妙又純粹的情感,或許真的只有巴赫能表現吧!02七宗罪G弦上的詠嘆電影中發生的七宗謀殺案,分別和《聖經》中的「七宗罪」一一對應。在這個看似過場般無關緊要的場景裡,純淨、詩意、神聖的旋律,讓宗教氣息瀰漫開來……03呼喊與細語無伴奏大提琴組曲著名導演英格瑪·伯格曼的電影《呼喊與細語》講述了一個看似乏味的故事:三姐妹生活在一起,二姐安妮患病瀕臨死亡,她的兩個姐妹——卡琳和瑪麗亞和僕人安娜輪流照顧她
  • 極為罕見的7版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給你永恆的感動!
    >Göran Söllscher十一弦吉他版 巴赫:第二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 巴赫:第三號無伴奏大提琴組曲 ▼格雷格森的新專輯《重組巴赫》是對巴赫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的全新解讀,這也是DG唱片公司自2005年啟動的系列項目,已經誕生了《重組四季》(馬克斯·裡赫特作曲)這樣的成功案例。巴赫的大提琴組曲有著宏偉的、高深的構思,而每一首曲子又有著簡潔的、衡動的心跳與脈搏,格雷格森將這股心跳的節奏抽取出來,以新穎的方式將其演化成一套橫跨古老與未來的流動樂曲。
  •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音樂會4日奏響蘭州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音樂會4日奏響金城每日甘肅網9月3日訊據蘭州日報報導 2日記者獲悉,曙光·楊錳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音樂會將於4日晚在甘肅大劇院上演。一直以來,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都被視為大提琴演奏家的試金石,而此次中國大提琴演奏家、教育家楊錳便會在80分鐘無中場演出中,為到場觀眾傾情獻上這首經典名曲。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幾乎所有學習大提琴演奏者必須演奏的、最重要的曲目之一,被譽為是大提琴界的「聖經」。
  • 原版進口|巴赫:無伴奏6首大提琴組曲 馬友友 2CD
    ·超過六十年演奏生涯,第三度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錄音。·馬友友:「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我音樂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夥伴」。巴赫,以及巴赫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從馬友友四歲那年開始,就一直形影不離。當年,馬友友在父親的指導之下,從第一號組曲的第一小節學起。
  • 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音樂會4日奏響金城
    中國甘肅網9月3日訊 據蘭州日報報導 2日記者獲悉,曙光·楊錳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音樂會將於4日晚在甘肅大劇院上演。一直以來,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都被視為大提琴演奏家的試金石,而此次中國大提琴演奏家、教育家楊錳便會在80分鐘無中場演出中,為到場觀眾傾情獻上這首經典名曲。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幾乎所有學習大提琴演奏者必須演奏的、最重要的曲目之一,被譽為是大提琴界的「聖經」。
  • 超過六十年演奏生涯,第三度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錄音.
    ·超過六十年演奏生涯,第三度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錄音。·馬友友:「巴赫無伴奏大提琴組曲,是我音樂生涯中不可或缺的夥伴」。巴赫,以及巴赫的六首無伴奏大提琴組曲,從馬友友四歲那年開始,就一直形影不離。當年,馬友友在父親的指導之下,從第一號組曲的第一小節學起。
  • 風格不一的《巴赫無伴奏小提琴奏鳴曲及組曲》
    這6首奏鳴曲與組曲,巴赫設計了小提琴表達所能演奏的一切和弦,使用了幾乎不可能演奏的對位技巧。它們構成了巴赫小提琴音樂的顛峰。在巴赫之後,小提琴無伴奏奏鳴曲很少有人再創作,是因為再也無法逾越這座顛峰。亞莎·海菲茲《d 小調第二號無伴奏小提琴組曲》亞莎·海菲茲(JaschaHeifetz,1901-1987),當代傑出的美籍立陶宛小提琴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