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信投資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何曉宇:新《基金法》推動公募基金行業...

2020-12-28 新浪財經

來源:證券日報

本報記者 王思文

9月18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規範創新行穩致遠——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公募基金論壇」在京召開。政信投資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何曉宇出席論壇並發表了題為「新《基金法》推動公募基金行業健康發展」的主旨演講。

何曉宇在演講中稱:「我本人是1992年到中國證監會工作的,近三十年來一直在為資本市場進行各方面的服務工作,對證券市場非常有感情,每天都在關注這個市場。作為證券市場的一個老兵,我看著證券市場從一個新生的『嬰兒』成長今天在全球有一定影響力的『有為青年』,我感到非常欣慰。」

公募基金是資本市場的穩定器

20多年來,在中國證監會、基金業協會和各位同仁的共同努力奮鬥下,我國公募基金業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績。篳路藍縷,以啟山林,1998年公募基金行業剛起步時的資金管理規模只有100億,現在的管理規模超過17萬億元,實現了超1700倍增長。基金業協會成立八年以來,從業人員註冊規模從1.3萬人增長到71.1萬人,行業的發展速度在全世界都是無可比擬的。

何曉宇在演講時強調,「在資本市場上,從事基金業的這批人是整個資本市場中勤勞、專業、非常有智慧、非常有擔當的一群人,整個基金業沒有辜負投資人的期待,取得了比較豐厚的回報。尤其是在2013年新《基金法》實施以來,我們的公募基金行業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何曉宇在演講中稱,作為資本市場的重要參與者,公募基金是資本市場的穩定器,又是投資者財富創造和增值的管理者。從金融與實體經濟關係來看,一個國家公募基金的總量大小直接反映了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也是居民間接受益於實體經濟發展的體現。

「在當前我國經濟啟動內循環為主的國內國外雙循環相結合的大背景下,為投資人創造穩定的投資收益預期,吸引海內外資金支持我國實體經濟發展,尤其是支持『核高基』產業的發展,需要長期穩定的資金投入,這也是公募基金髮揮長處的地方。」何曉宇稱。

那麼打造一個「透明、規範」的公募基金市場,必須要有合理有效的規則,新基金法就是在基金行業多年運作的基礎上,吸取發達資本市場和我國過往成功的經驗與失敗的教訓,與時俱進地推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監管規則。

「資本市場最重要的是『誠信』,誠信保證了市場的可持續性、降低投資風險、降低市場運行成本,因此新《基金法》的核心就在於如何更加有效地約束違法違規行為,加強對『老鼠倉』、市場操縱、內幕交易等行為的監管懲戒力度,盡力保護投資人的利益。」何曉宇稱,「新《基金法》更加注重對基金管理人的監管,建立了基金管理人制度,強化了基金從業人員的誠信義務。基金法出臺以後,加大了執法力度,清除了一些害群之馬,使得這個市場越來越公平,越來越公正,越來越公開。」

何曉宇表示,我國股市的一個重要改革是實行註冊制,需要股市參與者有更強的風險識別和風險承受能力,當散戶從股市逐漸退出,參加到基金市場,有利於股市參與主體結構優化,有利於形成一個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市場,因此基金市場需要更加完善的監管,更強的執法力度。

「恐懼和貪婪是人性的弱點,在公募基金裡,我們從業人員受到了嚴重挑戰。如何直面恐懼和貪婪,不碰新基金法和新證券法的高壓線,是每個從業者都該深刻思考的問題。有多少基金行業有才華的人,經不起名和利的誘惑,身陷囹圄,終身被禁入股市,被市場淘汰。我們要抵得住這種誘惑,不辜負客戶信任,斷送大好前程。新修訂的《基金法》以及《證券法》等一系列法規共同紮緊了制度的籠子,藉助於科技監管力量,對違法違規行為形成了有效震懾和有力打擊。」何曉宇強調稱。

躋身世界領軍行業值得期待

何曉宇進一步表示,新《基金法》的一個重要改革是允許保險、券商以及私募基金進入公募領域,這為公募基金增加了數十萬億的源頭活水,而且基金銷售渠道也拓展到商業銀行、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保險機構、證券投資諮詢機構等。這就更加要求新《基金法》加強規範性,保護好關乎全民的萬億級社會財富和居民資產。

「但是我們知道,一個行業發展中遇到的各種各樣的問題,不能只靠一部法律的出臺就一勞永逸。我們還需要行業的自律、從業人員的自律。目前,我們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其實是各方利益的衝突。我們怎麼處理好各方的利益衝突是一個非常有技術性和挑戰性的工作。」何曉宇強調稱,「我們要繼續努力,維護好行業,維護好客戶的信任。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需要法律,更需要從業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職業自律,需要基金從業人員有一份為人民服務的心,竭盡全力做好基金保值增值工作。」

展望未來,何曉宇表示:「展望未來,金融監管體制的重大改革、資產管理新規的實施、全球資產配置時代的趨勢到來,三股洪流勢不可擋,公募基金將在建立中國普惠金融以及現代金融體系的新徵程中繼續發揮弄潮兒的作用。我相信在幾代證券基金從業人的努力下,未來三十年中國的資本市場躋身世界領軍行業值得期待。」

相關焦點

  • 何曉宇:擁抱大資管競爭合作新機遇,合規、創新是關鍵
    9月18日,由《證券日報》社主辦的「規範創新 行穩致遠——中國資本市場30周年公募基金論壇」在京召開。本次論壇特邀公募基金行業領軍人、著名經濟學家等嘉賓就「合規文化、創新驅動、擁抱機遇」話題進行了圓桌對話,積極為行業發展建言獻策。  政信投資集團首席經濟學家何曉宇,在圓桌對話環節中對三大話題發表了精彩的觀點。
  • 中國證券業協會召開2020年第四季度證券基金行業首席經濟學家例會
    來源:東方財富網原標題:中國證券業協會召開2020年第四季度證券基金行業首席經濟學家例會 來源:中國證券業協會2020年12月21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召開2020年第四季度證券基金行業首席經濟學家例會
  • 多方視角共同探討行業熱點 政信產業聯盟助力政信事業行穩致遠
    12月19日,由政信產業聯盟和政信投資集團共同主辦的「2020 政信產業高峰論壇暨第五屆中國PPP投資論壇」在北京舉行。論壇以」聚合能量·創投未來「為主題,共謀政信產業發展新篇章,推動政信事業行穩致遠。
  • 公募基金交出「成績單」——權益類基金規模和業績「雙豐收」
    科創50ETF、新三板基金、公募REITs……在剛過去的2020年,公募基金行業改革創新提速,規模和業績均表現不俗。Wind資訊統計顯示,2020年公募基金存量規模突破18萬億元,同比增長26%,較2019年底的數據增加約4萬億元,刷新歷史新高。在新發基金方面,2020年共成立新基金1431隻,合計募集規模達到3.16萬億元,超過2017年至2019年新發基金規模的總和。其中,股票型和混合型新發基金規模合計2萬億元,佔新發基金的63%。
  • 首席經濟學家熱議中國資本市場30年發展成就
    來源:上海證券報 原標題:首席經濟學家熱議中國資本市場30年發展成就來源:上海證券報12月21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召開2020年四季度首席經濟學家例會。參會的首席經濟學家認為,資本市場發展的核心是制度創新,資本市場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制度創新史。30年來,我國資本市場從無到有,逐漸形成了層次分明的資本市場體系,並形成了行政、法律、自律監管相配合的監管體系。30年來,中國機構投資者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目前公募基金的管理規模已經超過18萬億元。
  • 易峘任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背景深厚,從業16年,曾任職中金...
    財聯社(北京,記者 高雲)訊,由易峘任華泰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從8月底的傳聞到今日落地,時隔一月有餘。 10月6日上午,華泰證券研究所在官方微信表示,易峘正式加入華泰證券研究所,並擔任首席宏觀經濟學家。
  • 危中尋機,投資正逢時! 恆天基金【首席談·判官】圓滿收官!
    由著名經濟學家、頂尖學府金融學教授、恆天研究院專家,以及知名券商的首席經濟學家,共同組成的【首席談·判官】,在一個月的時間裡,通過線上直播間與大家一起談動態、判趨勢,深度挖掘資本市場投資機會,剖析宏觀走勢,研判世界格局,解碼產業布局,從宏觀到微觀,從行業至企業,從不同角度為廣大投資者奉上了一場場乾貨滿滿的投資智慧。
  • 公募基金布局新三板,又有新動作!首例老基金投資範圍增加精選層
    來源:中國基金報公募基金投資新三板又有新進展。據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在存量公募基金通過修改合同擴大投資範圍至新三板精選層細則確定後,行業內出現首例老基金投資範圍增加新三板精選層的案例,顯示出公募基金布局新三板更進一步。
  • 333位公募高管變動史上最高!七成以上基金公司高管進出,公募大年更...
    今年以來,東方紅資管、易方達基金、農銀匯理基金等在內的72家基金公司更換了新的副總經理,變更人數高達133人;另有30家基金公司督察長也出現更換,涉及變動人數63人。首席信息官的變動同樣值得注意,今年以來公募首席信息官的變更主要體現在新聘上。
  • 中證協首席經濟學家例會:專家建議嚴厲處罰「逃廢債」行為
    來源:新浪財經12月21日消息,中證協召開第四季度證券基金行業首席經濟學家例會,與會專家建議嚴厲處罰「逃廢債」行為,進一步提高債券市場透明度,引導債券一級市場公允定價,不同債券市場之間應統一監管標準,減少套利空間。
  • 公募基金交成績單 債基一枝獨秀 回報率最好基金收益近17%
    昨天一早,杭城資深投資者胡先生在他的投資交流群裡感嘆道,去年他的證券帳戶中,很幸運有2隻基金實現正收益,今年他爭取實現更好回報。  復盤2018公募基金,表現最好的是債券型基金,達到了4.16%的平均收益率,其中回報率最好的一隻基金收益率近17%。業內人士認為,2019年,投資者仍要精選優質基金品種,堅持價值投資。
  • 基金早班車:後市如何掘金?公募最新投資策略出爐 關注景氣匹配度較...
    要聞速遞   1、公募基金四季度投資策略出爐 關注景氣匹配度較高品種   2、指數基金藏玄機 被動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 投資正向這些產業轉化!   據金融街論壇官網顯示,劉鶴在演講中表示,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在新發展理念和
  • 中證協首席經濟學家例會:中國股票、債券市場規模均位列世界第二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 2020年12月21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召開2020年第四季度證券基金行業首席經濟學家例會,會議圍繞學習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資本市場三十年成就與展望、債券市場風險與挑戰進行了深入討論。
  • 權益投資「王者歸來」 公募話語權提升
    來源:時代周報時代周報記者 寧鵬 上海報導2020年堪稱公募基金的「豐收」之年。在賺錢效應推動下,全行業資管規模屢創新高,其中主動權益類基金規模大增,截至三季度末的規模已增長至3.79萬億元。在賺錢效應推動下,公募權益投資規模逐漸攀升。2019年年末,權益類基金規模達到3.3萬億元,不過如果剔除指數基金與ETF,主動權益基金規模仍低於2007年年末。與2019年ETF大躍進不同,2020年公募基金主動權益規模劇增。截至2020年三季末,主動股混基金規模合計約3.79萬億元,相較上一季度末大幅增長約9406.05億元,更是刷新了歷史紀錄。
  • 新經濟公司批量赴港上市 公募基金積極南下募資
    業內人士預計,隨著中概股回歸熱潮延續,2021年將有更多新經濟公司赴港上市,其中不乏科技、傳媒、醫藥生物等新興領域的龍頭公司。與此同時,不少正在發行的公募基金也將港股納入投資範圍,為今年大舉南下布局籌集「子彈」。  剛剛過去的2020年,港股市場迎來一輪新股盛宴,京東、網易、思摩爾國際、京東物流、泡泡瑪特、明源雲等新經濟公司悉數亮相。
  • 對話鵬華基金總裁鄧召明:投資研究能力始終是資管行業核心競爭力
    過去,剛性兌付偏離了資管產品「受人之託、代人理財」的本質,加大了資管行業承擔的金融風險,同時也扭曲了實體經濟回報水平與金融投資收益率的關係。現在,資管新規推動行業回歸本源,打破剛兌、淨值化管理,產品的風險收益特徵就變得清晰了。公募基金憑藉過往二十多年的透明規範的投資運作與嚴格監管的制度體系,在大資管行業轉型過程中得到投資人的廣泛認可。
  • 公募加緊布局新三板 首例老基金開閘投資精選層
    證券時報記者 方麗 陸慧婧存量公募基金可將新三板精選層納入投資範圍細則確定半年多之後,終於有老基金採取了行動。多位投資人士表示,新三板精選層中蘊藏著不少優質企業,具備一定投資價值,尤其是轉板制度將成為公募基金加大新三板配置的重要考量因素,未來還將有更多公募基金參與布局。
  • 最具資金話語權公募基金經理接受上海證券報問卷調查 明年投資何處...
    哪些板塊最具有投資機會?  對此,上海證券報近日做了一份「含金量」超高的調研,邀請全行業權益類基金規模排名前五十公募基金公司的績優基金經理,參與2021年投資展望問卷調查。與此同時,記者還採訪了業內多位資深投資總監,請他們就明年的A股投資方向為投資者指點迷津。  ⊙記者 王彭 ○編輯 吳曉婧   結構性行情會否繼續上演?
  • 搜狐財經基金周報 | 22隻新基金成立總規模達713億;公募基金總規模...
    原標題:搜狐財經基金周報 | 22隻新基金成立總規模達713億;公募基金總規模突破18萬億 數據最新統計,截至11月25日,今年以來已有233名基金經理離任,而去年同期,離任基金經理人數為217名;全行業新聘任基金經理人數為434名,也高於去年同期。
  • 「揚鞭奮進馬蹄疾」,公募基金展現機構投資者磅礴偉力!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海內外市場的波譎雲詭,讓我們多次見證歷史的2020年即將逝去。作為服務資本市場和實體經濟的重要環節,同時為個人養老提供投資工具的公募基金,還將在未來繼續展現機構投資者磅礴偉力,在普惠金融領域大有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