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數字經濟佔我省GDP比重超過55%
每日商報訊 去年10月,包括浙江在內的6個省份被列入「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並授予牌匾,正式啟動試驗區創建工作。
昨天,記者從省政府新聞辦獲悉,《浙江省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建設方案》)已於近日正式印發實施,到2022年,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4萬億元以上,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GDP)比重超過55%。
到2022年基本建成五大區
《建設方案》明確了浙江省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的目標定位、建設任務和工作舉措。
「到2022年,數字經濟增加值達到4萬億元以上,佔全省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55%,基本建成全國領先的數字政府先行區、數字經濟體制機制創新先導區、數字社會發展樣板區、數字產業化發展引領區和產業數位化轉型標杆區。」 省經信廳副廳長厲敏介紹。
其中,方案中特別提到了打造全國領先的數字產業化發展引領區,對此,浙江下一步會有哪些目標和具體舉措?
厲敏說,首先要建設一批高能級創新載體,如建設30家以上高水平省級新型研發機構,建成省級技術創新中心、製造業創新中心和產業創新中心各10家,標杆型產業創新服務綜合體20家。
同時,要組織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科技創新尖峰、尖兵、領雁、領航計劃,在高端晶片、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智能數據等領域突破100項以上關鍵核心技術,主導或參與制定100項以上國際、國家和行業標準,發明專利授權量達到2.5萬項以上。
要推進產業平臺建設,如加快環杭州灣「三廊四區」、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寧波甬江科創大走廊、G60科創走廊建設,打造「新星」產業集群。
此外,還要培育數字經濟新主體,發展壯大數字產業,實施「雄鷹行動」「鳳凰行動」「雛鷹行動」和科技企業雙倍增計劃,培育數字經濟高新技術企業800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25000家,做強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新興產業。
重點實施七大建設工程
同時,《建設方案》還明確提出試驗區建設將實施的七大工程,即實施數位化生產關係構建工程、政府數位化轉型引領工程、數位化協同治理創新工程、數字社會融合應用工程、數字產業化能級提升工程、產業數位化轉型發展工程及數字長三角建設工程。
其中,在政府數位化轉型引領方面,浙江目前進展顯著。「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浙裡辦』現在的註冊用戶已經突破了5000萬,政務服務事項3800個左右,100%網上可辦。」省大數據局副局長蔣忠汝說,群眾辦事從多地跑、多次跑,變成了現在的「掌上辦」「一次不用跑」,「浙政釘」的上線運行也加快了全省政務一體化。接下來,還將重點實施推進社會治理、生態環境保護等9項任務。
數位化協同治理創新方面,重在推進網絡市場準入便利化、創新網絡市場服務與監管模式和新業態勞動糾紛處置方式、推進新型信用監管機制等6項任務。
數字社會融合應用方面,將加快「城市大腦」建設與應用、推廣數字教育、數字醫療、數字文旅、數字扶貧、數字養老服務等。
此外,為推進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的建設,建設方案也明確了要完善統籌機制、強化規範發展、加強政策扶持和加強監測評估與經驗推廣等4個方面的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