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大戲《如懿傳》已圓滿收官。這部電視劇不同於一些粗製濫造的電視劇,在裝修風格、人物服飾和劇情走向上都與歷史大致相同。《如懿傳》中的大多數妃子都能在歷史中找到原型,作為主要角色的如懿也不例外。她的歷史原型是乾隆以後的那拉氏家族。
但如懿與皇后還是有小小的出入。如意的全稱是烏拉那拉如意,歷史上的傳人是輝發那拉,這是怎麼回事,兩者有什麼區別?
《如懿傳》其實是以歷史為基礎的。在《清史稿》的記載中,接著就是烏蘭那拉家族。但據考證,這是《清史稿》的錯誤。《如懿傳》的作者大概只參考了《清史稿》,而沒有結合其他史料,所以才犯了這樣一個無傷大雅的錯誤。
《清實錄》記載,惠發那拉氏緊隨其後。如果沒有足夠的說服力,還要從直系親屬的考證後。其次是父親是納爾布。《欽定八旗通志》記載,納爾布的祖先芒庫是輝發本地人,在愛新覺羅建國初期。在八旗滿族族譜中也有類似記載。可以推斷,下一個是惠發納拉人。
那麼烏拉那拉和輝發那拉有什麼區別呢?他們都屬於同一個姓氏,納拉斯,但他們不是同一個種族。那拉得名於一條河流,那拉河。很多人可能會覺得Nala聽起來很陌生,但它的另一種音譯對他們來說卻很熟悉。那就是納蘭,清代著名詩人納蘭性德就是納拉。
雖然姓氏相同,但地域和部落不同。納拉斯人散居在葉赫、烏拉、哈達、輝發等地,又派生出葉赫納拉斯、烏拉那拉、哈達那拉、輝發那拉,這有點混亂,可舉例幫助理解。比如王氏家族,在山東就是山東王氏;在太原的是太原王師。這些娜拉也是如此。
所以後準確的應該是娜拉。在《清實錄》中,冊封娜拉為賢妃,書中的妃子都只是指她。那拉氏,後來在民族融合的過程中,清朝的姓氏逐漸演變成漢姓,各種那拉氏也演變成那個姓,而不是葉姓、吳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