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外貿航運之困:運價連創歷史記錄 出口企業「一櫃難求」

2020-12-25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中國外貿航運之困:運價連創歷史記錄,出口企業「一櫃難求」

「商家的貨早都備好了,但是遲遲拿不到貨櫃,無法運出。現在不論是上海、寧波,還是鹽田、廣州,所有港口都缺櫃。」

12月3日,東莞市佳睦包裝材料有限公司業務主管Helen Feng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採訪時,其計劃運往美國的一批貨再度被延期。

「本來說好是12月3日到,但船開到紐約港附近,被告知港口已嚴重堵塞,無法靠岸,現在延長一周左右幾乎是常態,洛杉磯港口更是已經處於癱瘓狀態。」Helen Feng介紹說。

今年「先抑後揚」的中國外貿大幅超出預期,這導致外貿航運領域出現一系列始料不及的極端狀況,缺箱、爆艙、甩櫃、塞港、天價運費、搖號訂艙等前所未見的現象頻頻曝出,成為橫亙在外貿企業面前最大的難題。

目前,中國外貿正面臨一場愈演愈烈的「貨櫃荒」,外貿復甦之下,中國出港貨輪紛紛滿載而去,然而返港貨櫃寥寥,據中國貨櫃行業協會數據,中國每出口3個貨櫃只能返回1個;國內貨櫃嚴重短缺,以致於大量外貿工廠開始自行限產;而大量空置貨櫃卻在海外堆積如山,造成塞港。

與此同時,訂艙難也成為外貿企業繞不開的難題,海運費在半年之內激增數倍,連創天量記錄,並大幅擠壓了外貿企業的利潤空間。

針對上述問題,商務部新聞發言人高峰在回應21世紀經濟報導提問時指出,運力供需不匹配是缺櫃、爆艙、運價大幅上漲的直接原因,貨櫃周轉不暢等因素又間接推高了航運成本、降低了物流效率。商務部將會同有關部門加大運力投放,支持加快貨櫃回運,提高運轉效率,支持貨櫃製造企業擴大產能,穩定市場價格。

一櫃難求,運價飆漲數倍

「11月我們要出口5櫃貨,指定貨櫃代理訂了兩周都訂不到。」

張家港市科恩機械有限公司負責人謝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這家主產塑料擠出機的工廠出口的機械零件較大,需要40尺高櫃,而後者在市面上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短缺。

同樣為缺櫃苦惱不已的某日用品外貿公司銷售經理劉華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其工廠每天的平均產能已達8條櫃,然而有時一天都沒有一個櫃,「如果連續幾天都沒櫃,我們的庫存壓力就會很大,我們現在正在放慢生產進度。」

10月份,劉華的朋友圈曬出一張正在運送的鏽跡斑駁的貨櫃,圖文是「據說82年的柜子現在比82年的拉菲都香,不知道接下來的11月、12月還將面臨什麼。」

中國外貿正在面臨一場愈演愈烈的「貨櫃荒」。

根據Container xChange 最新的貨櫃可用性指數報告,目前中國40英尺貨櫃可用性僅為0.05點(0.5為榮枯線),而去年同期為0.63點,中國各大港口的貨櫃可用性均創下歷史低位。

貨櫃航運巨頭馬士基的發言人近日表示:「7月至10月間,已將所有能找到的貨櫃全部出租,租賃市場已經『乾涸』,市場上沒有空箱了。要恢復往日正常的運輸狀態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波蘭格但斯克港務局上海代表處副代表張碧君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作為各大船公司及中歐班列鐵路專用箱指定還箱點,11月中旬,該港箱東向中國出租或賣出了手中的所有空箱,這使得目前波蘭貨櫃公司和自有箱物流公司也出現缺箱現象。

與此相伴的是運價的狂飆。上海航交所發布的中國出口貨櫃運價指數從5月份的低於850點,一路飆漲到12月4日的1323.83點;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更是從1月的996點漲至12月4日的2129.26點,兩者不斷刷新歷史新高。

「原來歐洲線(廈門到歐洲)的海運費是1200美元,現在漲到近6000美元,翻了5倍;美國線(廈門到洛杉磯)的海運費漲到5200美元,而往年也就1000多;一些近洋航線,比如到菲律賓、日本,以前都是零運費,現在海運費基本上也需要700美元。近日,市場上更是出現了一萬美元的天價海運費。」劉華介紹。

漲價仍在持續,以至於部分貨代不太敢報價。「以前海運費一個月內都不會有太大波動,而如今一天一個價,今天報的價,明天就變了,甚至九點報的價,十點就又不同了。」上海一位貨代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

訂櫃難、高運價正在大幅擠壓出口商的利潤空間,壓制訂單的增長,不少外貿工廠甚至開始自行限產。

「現在我們拿到一個箱子的成本差不多比往常要翻一倍左右,成衣是一個低利潤的行業,運價過高對我們壓力非常大,原來可能微利的東西,現在僅僅是保本,甚至略微虧損一點。」東方國際創業股份有限公司第五業務部經理何巍說。

劉華表示,儘管下半年外貿訂單激增,但隨著貨櫃荒和訂艙難的出現,其實際出口量在9月底已開始環比下降,11月訂艙更難,公司出口業務進一步下行。

「我們正在和客人溝通,調整排產順序:先做急需交貨又能訂到櫃的訂單,訂不到櫃的就只能先不做。」她說。

運力不足,爆艙甩櫃頻現

甩櫃是擺在謝華面前最大的一個問題。

「以前都是提前幾天訂艙,現在至少要提前半個月;而且經常貨都裝箱了,卻被航運公司甩櫃,最近我們被甩了好幾次,運來的箱子上不了船,等下一班要到一周以後了。」她無奈地說。

劉華介紹,其公司以往整櫃訂單以FOB為主,即由買家與船東全年約價,分批訂艙後,工廠按買家訂艙指引安排集港拖車裝貨送至指定堆場,但從9月份開始,運價大漲,船東對買家的約價不再保障海運艙位。

「今年船很少、航線也少,往年每個船東手上有好幾艘船,而今年常常是兩個船東合起來走一艘船。」她說。

阿里國際站總經理張闊向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運力不足是甩櫃的主要原因,一方面,中國長期以來過於依賴客機帶貨模式,今年中國出入境飛機降低了1/3以上,這導致一些貨運不得不「空轉海」。

另一方面,年初海運從業者對市場作出嚴重誤判,「疫情發生後,他們覺得外貿不行了,航線取消,船隻靠港,貨代也停了。然而,近期中國出口卻出現井噴式增長,這些人雖然趕回來『996』,但航運有很強的計劃性,運力的恢復需要一定的時間。」

值得注意的是,中歐班列等鐵水聯運正在成為增加運力投放的重要戰略通道。

「疫情期間,中歐班列發運量不降反升,大超預期。」渝新歐(重慶)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漆丹介紹,截至11月,中歐班列累計開行超一萬列,發送貨櫃超90萬標準箱,同比增長54%,前三季度運量已超去年全年,中歐班列開啟數量連續七個月刷新歷史記錄,連續六個月穩定開行數量在6000列以上。

張碧君介紹,為彌補海運運力不足,作為波羅的海唯一一個深水貨櫃港,格但斯克港為中歐班列的鐵水聯運創建了一系列新線路,「比如重慶11月開行了成都-斯瓦夫庫夫寬軌直達班列。目前格但斯克港與華沙、格列維採、波茲南等城市開通了海鐵聯運班列,通過鐵路運到港口後,我們將這些貨櫃通過支線船分撥到北歐各個城市。」

然而,運力不足的矛盾依舊存在。近日外貿圈瘋傳一條「2021年中歐班列艙位預定搖號」的視頻,視頻中12家平臺公司推出30條線路2000多個艙位供眾多貨代搖號訂艙,其中西安新築至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幹82個艙位,需求量卻高達700個。

有去無回,空櫃海外塞港

當前全球貨櫃碼頭正呈現這樣一幅弔詭的圖景:太平洋西岸,中國青島、連雲港、寧波、上海等港口正因貨櫃極度缺乏而陷入作業延誤的困境;而在大洋彼岸,歐美多個港口卻由於貨櫃暴增,超出了處理能力,導致港口堵塞。

據中國貨櫃行業協會統計,今年以來,中國主要外貿貨櫃港卸空舊箱堆存量持續下行,七大主要外貿貨櫃港口卸空舊箱堆存量從2020年2月底的305萬TEU持續降低至10月底的約185萬TEU。而通常港口卸空舊箱的存箱規模大約在400萬TEU,這是中國出口用箱的主要供應源。

該協會認為,海外疫情導致空箱滯留嚴重,是目前中國出口貨櫃需求緊缺的主要原因。

中國外貿航線的主要目的地是歐美、東協、澳大利亞等地,因近期疫情反彈,上述區域不少貨主無法正常從港口提貨,甚至有些貨物到港後被拒收,造成越來越多的貨櫃在港口無序堆存,進而塞港,而這又導致船舶無法按期靠岸和離岸,如此形成惡性循環。

「洛杉磯港口幾乎已經陷入癱瘓,由於疫情嚴峻,當地大幅減少了港口工作人員,卸櫃時間大幅增加,本來港口的處理能力就只有平時的1/3,現在大量貨櫃在港口堆積如山,他們空箱運不出來,我們的船也進不去。」Helen Feng說。

據美國港口卡車運輸協會統計,僅洛杉磯和長灘港,就有10000-15000個貨櫃被滯留在碼頭,兩港的候港時間也達到難以想像的20天以上。

劉華指出,美國貨櫃壓港一方面是由於洛杉磯等地再度封城,產品銷量存在不確定性,進口商不願馬上提貨;另一方面是由於碼頭拖貨車疏港時間大增,貨車司機不願到碼頭拉貨,部分碼頭甚至出現了罷工現象。

「美國的貨車司機跑短途的話一天能拉好多趟,但去碼頭拉柜子的時候,可能十幾個小時都被堵在碼頭進退兩難,所以去碼頭提櫃的貨車數量劇減。」

不僅是美國,近日,澳大利亞、英國等地的貨櫃壓港也日益嚴重,有統計顯示,僅澳大利亞的空貨櫃數量就超過5萬個,英國最大、最繁忙的貨櫃港口費利克斯託港也出現了嚴重的塞港現象。

「一船一船的貨櫃運了出去,但回來的寥寥無幾;這一方面是因為從七八月開始,中國就一直是大量出口,然而這些國家很多工廠停擺,對中國的出口並不多;另一方面也與產品結構有關,中國運出去的大都是紡織服裝、家具家電、口罩等日用消費品,這都需要貨櫃,但進口的很多大宗商品大都是用散貨船裝運,而高科技產品也大都走空運,並不需要貨櫃。」Helen Feng說。

中國貨櫃行業協會介紹,目前,中國每出口3個貨櫃只能返回1個,通常60天可返回的貨櫃,現在拖延到100天;該協會建議貨櫃行業提高疏港能力,通過復航船舶加大貨櫃回空運輸,縮短用箱周期,儘可能多的把海外空箱調運回流。

產能創記錄,排產到明年初

除了加快卸空舊箱的回流,中國的貨櫃製造全產業鏈也開足了馬力。

中國擁有全球96%以上的貨櫃產能,貨櫃年產銷量大概在200-300萬TEU,新造箱在存箱規模中佔比10%-20%。

對貨櫃企業而言,今年經歷了一輪「過山車」式的行情:5月之前,企業幾乎沒有新增訂單,而到6月之後,隨著中國外貿快速恢復,港口空箱迅速消化,新箱訂單開始出現爆發式增長。

中國貨櫃行業協會介紹,貨櫃訂單從7月份開始陸續增加,8月標準乾貨箱產量較7月份增長100%,9月進一步增至30萬TEU,月產箱量創下近五年來最高,10-11月也維持著這種高產出水平。

中國的貨櫃工廠也在一個月中從停工停線迅速切換至滿負荷生產狀態。目前,工廠的生產工時已從單班8小時上升到11小時,各工廠紛紛擴大人員招聘,部分工廠把單日生產效率提高了60%以上。

相關公司的業績也為之大振。比如,佔全球貨櫃製造市場份額佔45%的貨櫃巨頭中集集團第三季度的歸母淨利潤超過8.8億元,同比激增2123.72%,目前該公司貨櫃生產訂單已經排到春節後。

中集集團證券事務代表王心九近日介紹,正常情況下,貨櫃製造從下訂單到交貨需要2-3個月,但現在高峰期需要3-4個月,如今量價齊升,其擴產在人員招聘和原材料供應存在瓶頸。

今年上半年,因為沒有新增訂單,貨櫃生產企業大幅削減產能,消減工人數量。而下半年訂單陡增,工廠復產後面臨一系列措手不及的問題。比如,貨櫃工廠需要大量焊工,目前各大箱廠普遍面臨焊工短缺的問題。

同時,上半年貨櫃上遊材料供應商維持低庫存運行,減少了原料的採購和儲備;貨櫃使用的鋼材、地板都沒有正常生產和存量。恢復生產後面臨著原材料瓶頸,比如需要提前半年備貨的木地板已成為擴產最大的原材料瓶頸。

「新增訂單已經排到了2021年一季度,行業以歷史最高單月產量生產依然很難以彌補出口貨櫃需求的缺口。」中國貨櫃行業協會稱。

展望未來也並不樂觀,多位受訪對象表示,缺箱、爆艙、塞港、運價繼續上漲仍是大概率事件,在春節之前甚至情況會更糟。

「最近海外貿易商為了備貨『黑五』、聖誕購物節,哪怕高價也會給我們安排柜子,但過了這個節點,國外提貨的動力會大幅下降,能安排的柜子會大幅下降。」劉華說。

而Helen Feng近日也在線下密集約見貨代,「我得到的信息是,空箱越來越少,未來幾個月缺櫃、缺艙的情況只會更嚴峻,現在通過提前訂櫃、加價還能訂到,但到1月份是否還能訂到,沒有人能給出保證。」她說。

註:應受訪對象要求,文中謝華、劉華為化名,文中插圖均為受訪對象提供。

註:應受訪對象要求,文中謝華為化名,文中插圖均為受訪對象提供。

(作者:夏旭田 編輯:耿雁冰)

相關焦點

  • 受外貿激增、航運運價創歷史新高等因素共同驅動貨櫃一櫃難求搶...
    「最近貨櫃有去無回、一櫃難求,眼看著櫃價從300刀(美金)上漲到2200刀」「著急的企業只能去參與艙位預訂搖號了」「搶櫃搶到和打仗一樣」……從事外貿的人士近來承受了「甜蜜的負擔」:近期中國外貿出口激增,而由於境外疫情蔓延,不少貨櫃堆積在境外港口,導致國內出口用貨櫃緊缺。
  • 財經漫畫│ 貨櫃一櫃難求 搶櫃如同打仗
    「最近貨櫃有去無回、一櫃難求,櫃價直線上漲到、搶櫃搶到和打仗一樣……」從事外貿的人士近來承受了「甜蜜的負擔」:近期中國外貿出口激增,而由於境外疫情蔓延,不少貨櫃堆積在境外港口,導致國內出口用貨櫃緊缺。
  • 一櫃難求,價格飛漲近300%!發生了什麼?
    01海運價格飛漲近3倍 頻頻爆艙甩櫃吳海全的企業主要從事智能耳機、智能音響等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產品95%以上都用於出口,其中海運佔到產品運輸方式90%以上。他告訴記者,今年5月份以來,海運價格一路攀升,甚至不少航線「一櫃難求」現象頻現,這給企業物流成本造成不小的壓力。
  • 外貿強勁復甦 航運「一箱難求」 國際物流如何保暢通?
    繼10月強勁上漲之後,11月中國外貿復甦勢頭更勁。根據海關總署7日發布的數據,按美元計價,11月中國外貿進出口4607.2億美元,增長13.6%。其中,出口增長21.1%,進口增長4.5%。截至11月,中國的出口已經實現連續6個月正增長。隨著中國外貿的強勁復甦,中國多個港口出現航運火爆的情況。
  • ...海運貨櫃一櫃難求,價格飛漲近3倍,頻頻爆艙甩櫃,發生了什麼?
    海運價格飛漲近3倍,頻頻爆艙甩櫃據央視財經報導,吳海全的企業主要從事智能耳機、智能音響等產品的生產和銷售,產品95%以上都用於出口,其中海運佔到產品運輸方式90%以上。他告訴記者,今年5月份以來,海運價格一路攀升,甚至不少航線「一櫃難求」現象頻現,這給企業物流成本造成不小的壓力。
  • 運價「漲上天」的貨櫃:中國一箱難求,歐美無處安放
    「都在排隊,現在一櫃難求,運價都漲上天了,也沒辦法保障能按時運輸。」老陳告訴《華夏時報》記者。  此時,在青島、連雲港、寧波和上海等大型港口,正在因為貨櫃極度缺乏,而導致船舶停泊作業延誤,港口承壓。  而在遙遠的大洋彼岸,歐美多個港口卻由於貨櫃暴增,導致擁堵狀況嚴重。
  • 貨櫃「一箱難求」,海運費暴漲,怎麼辦?
    餘先生是某醫療器械出口企業負責人。今年上半年,防疫物資出口需求旺盛,餘先生接外貿訂單一度接到「手軟」。風雲突變。進入下半年以來,不斷「漲漲漲」的海運費,致使公司的物流成本高企不下,由於籤了長期合同,餘先生每出運一單就要虧損一單。
  • 外貿企業「年關」:一艙難求運費翻倍漲 貨櫃缺口緣何補不上?
    來源:新京報網原標題:外貿企業「年關」:一艙難求運費翻倍漲,貨櫃缺口緣何補不上? 中國外貿強勁復甦,一艙難求成了外貿公司的年關難題。此外,船運運力緊張也是近幾個月影響外貿運輸效率的一大主因。王旭稱,國際航運市場常年不景氣,普遍面臨著虧損。特別是疫情期間,全球貿易斷崖式下滑,航運公司不得不停運一部分航線以自救。但自中國全面復工復產後,中國的出口迅速升溫,運力的需求迅速增長,由於停航導致運力緊缺,直接導致運費飆升,甚至出現「一艙難求」的局面。
  • 航運價格上漲,中國出口貨櫃運價指數創歷史新高!逾3.5億元大單...
    來源:證券日報之聲本報記者 吳珊 見習記者 任世碧近期,航運板塊迎來多重利好。日前,根據海關總署數據顯示,按美元計價,11月份我國出口同比增長21.1%,較今年10月份上升近7個百分點,遠高於市場預期,也是2018年2月份以來最高增速。由於出口表現強勁,當月貿易順差754.3億美元,創出有數據記載以來的新高。
  • 海運價格調查:海運價格飛漲近3倍 頻頻爆倉甩櫃
    一家主營出口業務的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5月份以來,不少航線一櫃難求現象頻現。其中,在國際海運航線中,中美航線的漲幅最大,截至10月9日,上海出口至美西、美東基本港市場運價分別為每條貨櫃3848美元和4622美元,美西航線運價更是創2009年發布以來新高,相較3月初每條貨櫃價格1361美元上漲了近三倍。
  • 歐洲漲230%,運價再創歷史新高!
    意外、震驚、創紀錄……這是幾個月來,外媒在談到中國出口時,用得最多的詞彙。幾乎全世界的人,包括中國人,在年初都沒想到,2020年會以這樣一種全球瘋買中國貨的方式收官。剛剛過去的11月,中國出口增速21.1%,貿易順差754億美元,創下自1981年來的最高水平。沒錯,是40年來的最高值!在牛逼的數據背後,外貿人卻承受著另一種壓力。
  • 集運市場異常火爆 航線運價屢創新高
    截至目前(1月8日當周),寧波航運交易所發布的海上絲路寧波出口貨櫃運價指數(NCFI)綜合指數報收於2498.5點,同比上漲159.2%,持續14周環比上漲,第9次刷新2012年3月以來的歷史高位。2020年全年,寧波航運交易所(www.nbse.net.cn)發布的海上絲綢之路指數之寧波出口貨櫃運價指數(NCFI)綜合指數平均值為1022.6點,較2019年上漲49.8%。
  • ★海運價格飆升 外貿廠商話"箱愁"
    浙江宏升玩具生產廠銷售經理王開滿臉愁容,他的外貿業務正遭遇「卡脖子」難題。    沉寂十年的海運市場這個冬天異常火爆。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發現,出口訂單快速轉好,國內貨櫃需求集中爆發,而海外疫情持續致全球貨櫃周轉不暢,海運價格飆升3倍仍「一箱難求」。外貿廠商成本急劇上升,出口業務大受影響。
  • 出口貨櫃供應短缺折射中國外貿持續升溫
    新華社記者黃宗治攝新華社廣州1月3日電(記者劉劼田建川)最新發布的中國出口貨櫃運價指數達到歷史新高,折射了中國外貿復甦的強勁勢頭。上海航運交易所近日公布的中國出口貨櫃運價指數達1658.58點,比上期漲5.2%,保持連漲數周態勢。該指數是反映中國外貿出口形勢的指標之一,2020年5月的平均值僅為837.74點。
  • 3個月漲了1000美元,貨櫃緣何「一箱難求」?
    貨櫃「一箱難求」、海運價格居高不下、班輪艙位供不應求……四季度以來,受全球疫情與我國外貿出口企穩等諸多因素影響,海運難題相伴而生。作為我國的重點港口城市,島城外貿貨櫃現狀如何?海運價格變化與艙位供需對外貿公司帶來哪些影響?近日,記者走進島城外貿海運市場一探究竟,揭秘「一箱難求」背後的原因。
  • 「運聯研究」運價飛漲,一箱難求,海運業混亂局面持續何時?
    來源:運聯智庫(ID:tucmedia),作者:運聯研究院 朱敏傑核心導讀:1)疫情之下,海運價格瘋漲,一艙難求;行業供需失衡,船公司大量航線停航,貨櫃「一去不返」;2)問題爆發的根源在於供應鏈矛盾下半年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經濟逐漸復甦,海運出口需求猛增,「爆艙」、甩櫃等現象層出不窮。那麼,這種現象背後的本質原因是什麼?2021年海運業會如何發展?
  • 貨櫃「一箱難求」背後:中國出口需求暴漲,班輪公司三季度賺翻
    據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顯示,中國出口貨櫃運輸市場繼續高位運行,11月13日,中國出口貨櫃綜合運價指數報收1107.28點,較較上期上漲11.6%。上海航運交易所數據顯示,自今年6月以來,從上海到歐洲、北美等航線的船舶平均艙位利用率均在95%以上,從11月開始則基本保持100%滿載狀態,名副其實的「一艙難求」。圖片來源於上海航運交易所受此影響,馬士基、達飛、中遠海運、赫伯羅特、長榮海運等頭部班輪企業,今年第三季度的業績均大為改善。
  • 全球最慘2020年,中國竟打破出口紀錄!背後透露什麼信號
    「一箱難求」的情況已經持續了半年,為此出口商提前預定時間不斷延長,從提前一周到提前一個月,有時甚至還需搖號拼運氣。 沒「箱」愁,有「箱」也愁。由於供求嚴重失衡,運價已然上天。 上海航運交易所發布的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顯示,中國出口貨櫃運輸市場繼續高位運行,11月13日,中國出口貨櫃綜合運價指數報收1107.28點,較較上期上漲11.6%。
  • 一箱難求 一艙難訂!海運價格暴漲為哪般?
    中國港口協會最新數據顯示,10月份,八大樞紐港口貨櫃吞吐量同比增長11.1%,增速創今年以來新高。其中,外貿增長11.9%,較9月加快3.3個百分點;內貿同比增長9.0%,較9月明顯提速。外貿回溫推動貨櫃運輸需求快速回升,同時進出口檢疫導致物流周轉效率下降,大量貨櫃滯留海外,全球可用貨櫃出現結構性短缺,「歐美箱子太多,中國箱子不夠」的現狀讓包括青島在內的海運市場出現一箱難求、一艙難訂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