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紀念日:大宋男神的俠骨與柔情

2021-02-12 寰視書社

在南宋,一個陰柔的軟塌塌的朝代,卻有一位純陽至剛的男神級人物,「男兒到死心如鐵」,他就是辛棄疾,以陽剛之氣,讓南宋蒼白的歷史面孔多了點血色。遺憾的是,這個本來能夠改變歷史的人,失去了機會,身後,又被歷史忽略。

  長期以來,辛棄疾以「詞人」身份存在於歷史中,他寫下過無數膾炙人口的文字,與蘇東坡齊名,被稱為「蘇辛」。但是,辛棄疾首先是個戰士。

  公元1140年,辛棄疾出生於山東濟南,在他2歲的時候,嶽飛於風波亭遇害。在他8歲的時候,另外一個歷史上的名人、同為山東老鄉的丘處機出生了。金庸在《射鵰英雄傳》中把丘處機寫成武藝高強、抗擊金兵的英雄,名氣頗大,但真實的情況是:辛棄疾、丘處機都是出生在「淪陷區」,當時山東一帶是金國的地盤,史料上沒有丘處機反抗金朝的記載,在成為全真教名人後,他反而是金朝的合作者,但辛棄疾不是,他始終自認為是宋朝子民,21歲那年,就拉起兩千人馬,武裝起義了,開始在淪陷區打遊擊戰。

  「辛棄疾」名字之由來,應與西漢「霍去病」類似,長輩希望新生兒健康。辛棄疾不是一個病懨懨的人,相反,可用「猛男」二字來形容他的外貌。他在歷史上的畫像,是一個中年俊逸文士模樣。但史料記載,辛棄疾「膚碩體胖,目光有稜,紅頰青眼,壯健如虎」,完全是一個武士形象。而辛棄疾的好哥們陳亮用這樣的文字來形容他:「眼光有稜,足以照映一世之豪;背胛有負,足以荷載四國之重。」所謂背胛有負,就是說他肩部肌肉發達。活生生一個虎背熊腰、目光如電的高手。

  他確實武藝高強。反金起義後,他投靠到當時勢力最為強大的義軍首領耿京麾下,同時還遊說了另一支義軍的首領義端歸順耿京。義端是個和尚,立志不堅定,某天晚上,偷了耿京的軍印逃走,準備投降金人。耿京大怒,要處決叛徒的介紹人辛棄疾。辛棄疾說:「給我三天時間!」

  他沒用三天時間,就追上了義端和尚,將他打下馬來。義端跪地求饒,求饒的原因很奇葩:「我識君真相,乃青兕也。力能殺人,幸勿殺我。」所謂「青兕」,是指青色犀牛,某種兇猛的神獸。義端和尚或許會相面之術,或者是在逃亡過程中出現幻覺,回頭一看辛棄疾追上來了,氣勢洶洶,滿面狂怒,兼之身軀龐大,確實像一頭橫衝直撞的犀牛。可是辛棄疾怎會吃這一套,手起刀落,砍下義端的腦袋。

  此時,他剛剛22歲。

  耿京一看辛棄疾這麼厲害,喜歡!於是派他帶隊去南宋,聯繫率領部隊歸順宋廷事宜,但是等辛棄疾完成任務帶回南宋朝廷的任命書時,又有突發事件發生:叛將張安國將耿京殺害,並裹挾部隊,投降金軍,換來了濟州知州的官位。辛棄疾怒不可遏,親自帶領五十名騎兵,衝進了駐紮著五萬兵馬的金營。張安國正在與部下喝酒,猝不及防,被辛棄疾捆住,攔腰放在馬上,不明真相的叛軍圍上來時,辛棄疾馬上做了他們的思想工作,又策反了一萬多名士兵。辛棄疾馬上押著叛徒,身後跟著萬人大軍,衝出金營,一路向南,「渴不暇飲,飢不暇食」,成功地抵達臨安,將張安國交給朝廷,斬首於市。   

  這難道不是十二世紀一次特種部隊的斬首行動?

  但一個戰士,硬生生地被逼成了詞人——雖然是一個堪稱偉大的詞人,儼然南宋文壇領袖,名滿天下,但這不是辛棄疾想要的生活。

  剛剛抵達南宋時,辛棄疾憑藉區區五十騎勇闖五萬金軍大營而又全身以退的傳奇故事,「壯聲英概,儒士為之興起,聖天子一見三嘆息」,可以說,此時的辛棄疾還是頗得南宋皇帝器重的,他23歲,放在今天,大學剛剛畢業辛苦找工作,辛棄疾卻已加持為政壇新星了,時人稱之為「辛侯」,以他的才華膽略,必將在北伐事業中建立功勳,馬上封侯。

  然而並非如此。終其一生,辛棄疾都未如願打回山東老家去。一生顛沛流離,做些地方官員,在每個任上,他都幹得很出色,治理荒政,整頓治安,他空擁一身傑出的軍事才華,卻只能在地方剿剿土匪、鎮壓小規模暴亂。反而,因為積極主戰,「剛拙自信,年來不為眾人所容」,屢遭奸人陷害,在他40歲時,一個男人最好的年華,卻被朝廷削去一切職銜,被迫隱居山林,做一個農民,自號「稼軒」。宋史大家鄧廣銘在《辛棄疾傳》中這樣評價他:「胸懷中燃燒著炎炎的烈火轟雷,表面上卻必須裝扮成一個淡泊冷靜、不關心時事和世局的人。」

  他只能把閒居的時間,消磨在文字上,他那雙本來應該握寶劍砍人頭的大手,只能捏一管毛筆,在紙上狂寫胸中豪氣。不知不覺間,卻為南宋文壇撐起了一片天——試想,假如沒有辛棄疾,南宋的文學史多麼黯淡無光!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男兒到死心如鐵,看試手,補天裂」「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讀稼軒詞,滿滿的雄性荷爾蒙撲面而來,心底有山河,而豪氣鬱結胸間,在氣質陰柔的南宋,絕對獨樹一幟。

  辛棄疾與蘇東坡齊名,蘇開創了豪放詞風,而辛將其推向頂峰,還將崇高的愛國主義的情懷滲透在了字裡行間,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他在詞壇上的建樹甚至高過蘇東坡。畢竟,蘇東坡沒有經歷過戰場,沒有置身於殘酷的殺戮,沒有在千軍萬馬中縱橫馳騁,「雖千萬人,吾往矣」。

  在當時對辛棄疾的攻擊中,一大罪狀是「嗜殺」,這些文弱而陰毒的告狀小人沒有想到,辛棄疾本來就是一名戰士,雙手曾沾滿敵人的鮮血,心底裝有河山,胸間鬱積豪氣,哪裡是那些怯懦畏縮的文人所能相比?

  攻擊辛棄疾的另一罪狀,是「好色」。空有抱負卻一籌莫展的辛棄疾,只能「醉裡挑燈看劍」,把時光消耗於醇酒婦人,史載,他前後娶過三任夫人,而鄧廣銘在《辛稼軒年譜》中考證,「侍女之可考者先後凡六人,曰整整、曰錢錢、曰田田、曰香香、曰卿卿、曰飛卿」,很有趣且香豔的名字吧,這些名字都是通過對他詞作的考證得來的,例如,「有時醉裡喚卿卿,卻被旁人笑問」,喝醉了,喊侍女「卿卿」的名字,然後朋友們大笑。

  辛棄疾雖然是豪放派,但也有很多婉約詞,比如「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又如「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很是動人。俠骨柔情,便是如此了。

  一個本意馳騁天下、恢復河山的帥才,卻最終被歷史定位為「南宋著名愛國詞人」,歷史確實開了辛棄疾一個巨大的玩笑,鄧廣銘在《辛棄疾傳》後記中不無憾意地寫道:「我雖然以為不應當把辛稼軒只當作一個詞人看待,但辛稼軒畢竟是以詞人著稱於當代和後世的……」

 讀辛棄疾,總是很難忘記這個場景:辛棄疾與陳亮,風雪之中,鵝湖相會。

  陳亮是南宋一位才華橫溢而又俠義任性的奇男子,《宋史》上說,陳亮「生而目光有芒,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論議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他與辛棄疾神交已久,惺惺相惜。當時他們還有一個共同的朋友,即一代大儒朱熹,三人相約,到辛棄疾居處相會。朱熹最終爽約了,而陳亮冒著大風雪跋涉800餘裡過來。

  那是公元1188年冬天,辛棄疾與陳亮會面了。遙想當年,兩個目光炯炯的男子,在風雪中縱論天下,籌謀北伐。

  他倆都是堅定的主戰派,有說不完的話,聊了整整十天,第十一天,陳亮要回家了,第十二天,也就是陳亮走後第二天,辛棄疾難過得受不了了,駕車抄近路想把陳亮追回來,他是軍事地理大家,對住地旁邊的地形瞭然於心,以為抄一條小路能夠追上陳亮,不料,這一天又降大雪,辛棄疾追至蘆溪河渡口的鸕鷀林,天色已晚,雪深泥滑,車馬無法前行,他只能就近在村中獨飲,飲後又往回走,晚上借宿一戶小家,半夜酒醒,聽到鄰人吹笛,悲不堪聞,於是在長笛悲歌的大雪夜晚,辛棄疾寫下了這闕《賀新郎》: 

  把酒長亭說:看淵明、風流酷似,臥龍諸葛。何處飛來林間鵲?蹙踏松梢殘雪。要破帽、多添華發。剩水殘山無態度,被疏梅、料理成風月。兩三雁,也簫瑟。

  佳人重約還輕別。悵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路斷車輪生四角,此地行人銷骨。問誰使、君來愁絕?鑄就而今相思錯,料當初、費盡人間鐵。長夜笛,莫吹裂!

  忠誠好友,心有靈犀。這個晚上,陳亮在另一處也輾轉難眠,寫信向辛棄疾索詞,回家後,真收到了《賀新郎》,陳亮便將當夜在旅途中的書信和自己依辛棄疾詞原韻所做的和詞一同寄給辛棄疾,其詞曰:

  老去憑誰說?看幾番、神奇臭腐,夏裘冬葛。父老長安今餘幾,後死無仇可雪。猶未燥、當時生發。二十五弦多少恨,算世間、那有平分月?胡婦弄,漢宮瑟。

  樹猶如此堪重別。只使君、從來與我,話頭多合。行矣置之無足問,誰換妍皮痴骨。但莫使、伯牙弦絕。九轉丹砂牢拾取,管精金,只是尋常鐵。龍共虎,應聲裂。 

  二人互和,傳為文壇佳話,辛棄疾也因此寫出了他的千古不朽之作《破陣子》: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男人友誼之高度,莫過於此。

  在當時,有多少人妒忌恨辛棄疾,但就有數倍於此的人熱愛他。他有血性,光明磊落,仗義疏財,誰不喜歡這樣的朋友?

  辛棄疾另外一個著名的朋友朱熹,雖然愛打小算盤,但兩人彼此敬愛。公元1200年,朱熹病逝,當時他還不像後世擁有那般尊貴地位,小人韓侂胄當權,朱熹學說被宣布為「偽學」。許多朱熹的門人弟子,不敢前往弔唁,但辛棄疾卻視禁令如無物,前往哭祭,並留下了一句流傳千古的悼詞:「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這就是真實的辛棄疾,歲月無情,消磨了他健碩的身體,但內心的驕傲與豪情,仍然在。

  網上有個著名的假設:「如果丘處機不經過牛家莊,中國將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我們亦可做個假設:「如果辛棄疾受到重用,南宋能夠收復河山改變歷史嗎?」

  1165年,辛棄疾25歲,給朝廷上《御戎十論》,即著名的《美芹十論》,客觀分析當時宋金形勢,希望以此重新喚起和提高宋朝君臣的戰鬥情緒與勝利信念,他認為金朝外強中乾,淪陷區內漢人伺機而動,一旦宋軍北伐,他們將紛紛響應,勝利必將屬於我們,除了分析形勢,他還提出了具體的作戰方案:金朝的三個重點防禦方向是關中、洛陽、開封,而針對這三個方向,宋軍也是以重兵分別布防在川陝(今陝西秦嶺一線)、荊襄(今湖北襄樊、武漢一帶)、兩淮(今安徽沿淮河一線)。假如宋軍北伐,在川陝、荊襄、兩淮三個方向上明面上屯聚重兵、虛張聲勢,聲稱要從這三個方向上揮師北伐。但實際上,集結起一支五萬人左右的精兵,走海路從山東半島登陸,山東是金人防禦的空虛地帶,宋軍可迅速拿下山東,並直接威脅金人在中原地區的統治中心燕京(今北京)地區,如此,金人必然要從川陝、荊襄、兩淮抽調兵力回防,這時,宋軍再全線北上,便可光復失地,重整河山。

  辛棄疾應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提出大規模跨海登陸作戰的人,他不僅能在近身格鬥中手刃敵人,更是一個具有高度戰略水平、擅長出奇制勝的軍事家。遺憾的是,沒人採納他的建議,他只能寂寞地當一個詞人。他的《美芹十論》與後來的《九議》,縱橫捭闔,慷慨壯烈,又高明睿智,可惜都被他的詞名所掩蓋。 

  歷史很弔詭,其一,南宋是一個人才極其匱乏的朝代,其二,南宋一直有難以割捨的「北伐」情結,但為什麼偏偏辛棄疾就得不到重用,失去可能改變歷史的機遇呢?

  只能從南宋的氣質來說了,這是一個偏居江南、苟且偷安、不思進取甚至屈膝求和的朝代,而僅有的幾次北伐,也多是權臣為撈取政治資本的「形象工程」,準備不足,將帥乏人,最終招致潰敗,更加畏金如虎。權臣、外戚韓侂胄主持北伐,失敗,金人索要他的頭顱,宋人居然真的把他暗殺,獻頭顱於金國。如此齷齪下作之事也能做得出來,可見南宋之軟弱腐朽,所幸當時金國也江河日下,內亂不止,北方又有蒙古鐵騎壓迫,否則南宋完全可能再遭遇一次「靖康之恥」。

  小人與庸才太多,真正的人才就更難受到重用,所謂「劣幣驅逐良幣」,正是如此。辛棄疾一直力主當戰則戰,他有深深的憂慮:隨著時間流逝,家國之仇逐漸淡漠,收復失地的願望弱化,南遷臨安的宋朝君臣,已經「錯把杭州當汴州」。實際上也是如此,作為一個北方「歸正人員」,辛棄疾在南宋是遭到歧視的,他堅持北伐,反對者是這樣的心態:為什麼要北伐?為什麼要打仗?現在這樣不是挺好嗎?你一個山東人,整天想著要打回老家去,拉上我們幹嘛?

  陽剛與陰柔,個人氣質與時代氣質格格不入,也就註定了辛棄疾的悲劇,歷史上堪稱最著名的「懷才不遇」的悲劇。

  他在《賀新郎》一詞中,悲涼寫道:「汗血鹽車無人顧,千裡空收駿骨。」

  讓汗血寶馬去拉鹽車,這是多麼浪費人才啊!但真實就是如此,本應上陣殺敵的辛棄疾,卻只能寫詞自遣;汗血寶馬,只能與一群蠢驢混在一塊。

  公元1207年,農曆九月初十,辛棄疾病逝,臨終前,大呼:殺賊!殺賊!

  聲聲悲呼,響徹歷史,至今聞之,熱淚長流。

辛棄疾經典好詞賞析

《青玉案·元夕》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裡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從元宵節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入手,反襯出一個孤高淡泊、超群拔俗、不同於金翠脂粉的女性形象,寄託著政治失意後,不願與世俗同流合汙的孤高品格。辛棄疾欲補天穹,卻恨無路請纓。他滿腹的激情、哀傷、怨恨,交織成了這幅元夕求索圖。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

醉裡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

八百裡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

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

可憐白髮生。

在詞中作者用創造雄奇的意境,生動描繪出一位披肝瀝膽、忠一不二、勇往直前的將軍形象。在結構上前九句為一意,末一句另為一意,一句否定九句,前面的寫得酣恣淋漓,正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壯詞」瞬間變成「哀詞」,陡然下落,戛然而止,無限悲憤不言中。

《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

作者登臨懷古,借古意以抒今情。上片稱頌英雄,然而英雄已逝,唯留「斜陽草樹,尋常巷陌」,更增悲壯。這首詞中用典雖多,然而這些典故卻用得天衣無縫,恰到好處。詞風豪壯悲涼,義重情深,意深而味隱,正是志士登臨應有之情。

《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識愁滋味,

愛上層樓,愛上層樓,

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

欲說還休,欲說還休,

卻道天涼好個秋。

此詞通篇言愁,上片描繪出少年涉世未深卻故作深沉的情態,下片寫出滿腹愁苦卻無處傾訴的抑鬱,通過回顧少年時不知愁苦,襯託「而今」深深領略了愁苦的滋味,卻又說不出道不出,寫出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變化。表達了內心無限的痛苦之情。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

楚天千裡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

遙岑遠目,獻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樓頭,斷鴻聲裡,江南遊子。

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

無人會,登臨意。

休說鱸魚堪膾,盡西風,季鷹歸未?

求田問舍,怕應羞見,劉郎才氣。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

倩何人喚取,紅巾翠袖,搵英雄淚!

這首詞通過寫景和聯想抒寫了作者恢復中原國土,統一祖國的抱負和願望無法實現的失意的感慨,深刻揭示了英雄志士有志難酬、報國無門、抑鬱悲憤的苦悶心情,極大地表現了誠摯無私的愛國情懷。一波三折、一唱三嘆,抒慷慨嗚咽之情,別具深婉之致。

《西江月·遣興》

醉裡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

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

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

只疑鬆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

這是辛棄疾廢退閒居時一首有名的小詞,詞中借醉酒而大發牢騷。一個「且」字,就從字裡行間流露出這「歡笑」比「痛哭」還要悲哀,下片的一片醉態正是借酒消愁。不拘形跡,其實也是在反抗現實。歡之可貪,正因為它暫得之不易。

《摸魚兒·更能消幾番風雨》

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

惜春長恨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迷歸路。

怨春不語。

算只有殷勤,畫簷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

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

君莫舞。君不見、玉環飛燕皆塵土。

閒愁最苦。

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這是一首憂時感世之作。詞中表層寫的是美女傷春、蛾眉遭妒,實際上是作者藉此抒發自己壯志難酬的憤慨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之情。全詞託物起興,借古傷今,融身世之悲和家國之痛於一爐,柔中寓剛,沉鬱頓挫,寄託遙深。

《鷓鴣天·壯歲旌旗擁萬夫》

有客慨然談功名,因追念少年時事,戲作。

壯歲旌旗擁萬夫,錦襜突騎渡江初。

燕兵夜娖銀胡觮,漢箭朝飛金僕姑。

追往事,嘆今吾,春風不染白髭鬚。

卻將萬字平戎策,換得東家種樹書。

這首詞中,作者恨報國無門、壯志難酬。想辛棄疾當年五十騎劫營,何等威風;引兵南投,何等忠義;上書獻策,何等慷慨?最終卻終老鄉間不得用,如何不能心傷透骨?上片激昂悲壯,下片卻沉鬱蒼涼。人生長恨,盡在這悲涼如冰,心傷透骨的詞中。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裡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橋忽見。

單從表面上看,這首詞的題材內容不過是一些看來極其平凡的景物,不雕飾,不用典,平平淡淡。卻在看似平淡之中,有了稼軒詞於雄渾豪邁之外的另一種境界。一個個畫面,流露出詩人對豐收之年的喜悅幸福和對農村生活的悠然神往。

《清平樂·村居》

茅簷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裡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

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

最喜小兒亡賴,溪頭臥剝蓮蓬。

這首詞描繪了農村一個五口之家的環境和生活畫面,藉此表現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把這家老小的不同面貌和情態,以及他們的美好的農家生活被描寫得惟妙惟肖,活靈活現,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詞中全用白描,有聲有色、形象生動,呈現出一種清新、寧馨的風格。

相關焦點

  • 「詞中之龍」辛棄疾:除了金戈鐵馬,還有俠骨柔情
    世人皆知宋詞文豪榜中,辛棄疾站在豪放派的山峰上,潑墨揮灑。他的詞以豪放為主,題材廣泛又善用典故,家國大愛下有兒女情長,豪情萬丈中有俠骨柔腸,他的詞豪放的讓人讚嘆也讓人惋惜。他的作品裡俠骨柔情的一面也別具一格。敲碎離愁,紗窗外、風搖翠竹。人去後、吹簫聲斷,倚樓人獨。
  • 《辛棄疾1162》大宋末年的一曲繁華絕唱
    偶然間,看了《辛棄疾1162》的一段片段,便生生無法自拔,沉浸在那個大宋末年,那個荒唐破敗蕭瑟的年代,也正是辛棄疾的出現,給那個破敗的年代增添了一份軍人的豪情,一份家國兒女的柔情,更有一份作為大宋子民的不屈之情。 我很喜歡故事中的那個辛棄疾,或許也是我對辛棄疾老先生的了解也不是很全面吧,所以我很喜歡這部電影之中的辛棄疾。
  • 大宋的「陳浩南」——辛棄疾
    他給人們的印象往往是愛國詞人,為了風雨飄搖的大宋江山奉獻一生。但他隱藏在他「柔弱文人」的面具下的是一顆義薄雲天的心臟。在我看來,他更像一個俠客,而不是文人。他就是宋朝的陳浩南——辛棄疾。雖然他的祖父是給金人打工的官員,但他的祖父沒有忘記自己是宋人的身份,在辛棄疾小的時候常常給他灌輸要恢復中原,打到大金侵略者的思想。當時的黃河以北被金政權所佔領,黃河以北的漢人立馬淪為下等公民,過的是水深火熱。小小的辛棄疾看在眼裡,記在心裡。他看到太多太多漢人被欺凌,被弄得家破人亡的情景了。「把這些異族人趕回老家去」小小的辛棄疾默默給自己許下了諾言。很快,機會來了。
  • 《辛棄疾1162》大宋第一古惑仔
    英雄的劇情都差不多,和歷史的辛棄疾生平事件也對的上,演技、細節不錯,而且謝苗的勁勁兒的感覺和大宋第一古惑仔很配,有武術功底,打鬥很流暢,推薦一看。最近幾年,正經的古代戰爭劇拍的亂七八糟,雖然只有謝苗一個有名氣的,但是並不差,有人說他不帥,有人說他用力過度,我覺著都是瞎扯。一些黑子沒有文化就罷了,素質也沒有,真丟人。
  • 到了蘭州,最想吃一碗「俠骨柔情」的蘭州牛肉拉麵!
    來到久違的蘭州,買一份《讀者》,我最想吃一碗「俠骨柔情」的蘭州牛肉拉麵! 純正的犛牛肉,勁道的拉麵,味道鮮美的湯汁,就好似「松,竹,梅」歲寒三友!特別想吃一碗「俠骨柔情」的蘭州牛肉拉麵!正宗的蘭州牛肉拉麵不僅是蘭州人的偏愛,更是外來客商就餐的首選!自己獨自就餐,或和好友一同去吃,面量或多或少由你而定,粗細薄厚任君選擇!辣或不辣從不強求,盡顯似水柔情!蘭州牛肉拉麵,揉面師傅純手工揉面,越揉越有勁道,場面氣勢恢宏!
  • 辛棄疾為什麼被稱為「大宋第一古惑仔」,他到底有多厲害?
    辛棄疾被稱為「大宋第一古惑仔」,應該是某位愛看港臺電影的「熱血」青年,突發奇想的結果吧。不過,這位熱血青年還的確有點歷史知識。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辛棄疾還真是無愧於「大宋第一古惑仔」的稱號,確實有過人之處,厲害的很。「古惑仔」,原本是一個貶義詞,指那些狡猾精明的痞子、小混混之流。但是,在《古惑仔》電影熱映之後,古惑仔又有了熱血、兄弟義氣、生死與共的正面意義。
  • 大宋神仙劉秀才.
    只欲稼軒一題品,春風俠骨死猶香。他是個愛熱鬧的人,喜歡和朋友們在一起。有很多人仰慕他的文名和豪氣,來拜會他,希望能和他結交。但他已不願再費神應付陌生的客人了。和朋友們酒喝到一半,他聽見有人在門口吵鬧。叫來看門人一問,是個叫劉過的落魄書生不聽勸阻,非要進來。辛棄疾很不高興。他記得這個人前幾天來過,他沒有接待。現在又這樣喧譁,真是不知好歹。
  • 辛棄疾:大宋第一古惑仔,寫詞只是愛好,「握刀」才是常態
    二十歲出頭的窮酸秀才辛棄疾帶著花和尚義端前來投奔耿京。耿京讓辛棄疾做了個不起眼的文官,又給義端封了個小頭目的名號。義端嫌自己的官職太低,心有不甘,幾天後,竟偷走了耿京的帥印,連夜逃向金兵軍營,想要將其獻給敵首藉此邀功。耿京發現義端偷印叛逃的事後,當即怒不可遏,旋即想起義端的引薦人是辛棄疾,便將其召來,要興師問罪。
  • 《飛燕驚龍》:玉人俠骨柔情,天相柳暗花明
    今天,她的影視主題曲被歌迷留戀最多,一半得益於其豪邁大氣、情感開闊的風格(比如《絕代雙雄》);一半源自於典雅的惆悵柔情(比如《回首塵緣》)。相比之下,《飛燕驚龍》在諸多方面都比不過蕭麗珠的其他作品,詞作水平中等、情感並不明顯渲染激昂或者悲愴。然而《飛燕驚龍》的三顆心,是其他歌曲所沒有的——冰心、丹心、劍膽琴心。
  • 欄杆拍遍的鐵漢柔情:「老司機」辛棄疾的風流史
    沙場秋點兵」的鐵血豪情;有「把吳鉤看了,欄杆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壯志未酬……作為這樣一個頂天立地,氣吞山河的大英雄,辛棄疾在真實的歷史上居然也是一個沾花惹草、四處留情的風流人物!那麼讓我們看看,這位看了吳鉤、拍遍欄杆的英雄好漢,到底經歷了哪些鐵血柔情?01哄妻辛棄疾之妻範氏,出身名門。其父範邦彥、其兄範如山都是當時社會的名流。
  • 曾舜晞劉宇寧《說英雄誰是英雄》開機,能否演出「俠骨柔情」?
    小說憑藉著波瀾起伏的劇情、豐富多樣的人物,以及對江湖恩怨是非的描述,在網上具有頗高的人氣與影響力,此次電視劇雖未官宣會拍攝到第幾部,但將其拍攝為電視劇也是頗受原著粉的關注,但是也有網友質疑,眾主演能否演繹出主人翁的俠骨柔情?
  • 一首熱門歌曲《天下》,大氣磅礴又不失俠骨柔情,太好聽了
    這首歌當初是在2007年與好朋友劉吉寧成功合作《最美的太陽》之後,2008年張杰在籌備《明天過後》這張專輯時繼續選擇與很了解自己的劉吉寧合作,這張專輯張杰希望能嘗試一些與之前不一樣風格的歌曲,特別是想唱一首既有柔情同時還有那種袖手天下之古代帝王霸氣的歌曲,希望這首歌能傳遞一種自信,每個人經過打拼能擁有自己一片天地的自信。
  • 硬漢辛棄疾最「嫵媚」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絕唱,不輸李清照
    硬漢辛棄疾最「嫵媚」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絕唱,不輸李清照「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雖說辛棄疾是個男人,但是「俠骨男兒也有情」,多少好男兒徵戰沙場,豪情萬丈,心裡都有一個佳人存在,都有一絲柔情。一心想要上戰場,驅除金兵,收復中原故土的好男兒辛棄疾,內心也有脆弱的時候。
  • 硬漢辛棄疾很「嫵媚」的一首詞,開篇就是千古名唱,不輸李清照
    「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不恨古人吾不見,恨古人不見吾狂耳」雖說辛棄疾是個男人,但是「俠骨男兒也有情」,多少好男兒徵戰沙場,豪情萬丈,心裡都有一個佳人存在,都有一絲柔情。一心想要上戰場,驅除金兵,收復中原故土的好男兒辛棄疾,內心也有脆弱的時候。他的詩詞有的豪放不羈,抒發內心的壯志;有的詩詞清麗嫵媚,表現了他內心的柔情。
  • 好漢還要俠骨柔情-楊雄和潘巧雲的愛情解析
    所以,生活給了我們啟示,俠骨還需要柔情,這樣你的生活才可能完美!
  • 《特種兵之霹靂火》:軍旅練袱長歌起,俠骨柔情赤子心
    從內容上論,《特種兵之霹靂火》系列不僅有顏值陣容,還有家國精神方面的思想內涵,還有作為男人的俠骨柔情,是一部經得起回味的「硬劇」! 作為一部男人的「硬劇」,兄弟情是第一位,愛情是其次。《特種兵之霹靂火》的情感戲是多層次、多線條的故事風格。單從男女之情說起,男主角高勝寒和女主角曾紫陌之間簡單又複雜。高勝寒為了兄弟,放棄了陸航院女神曾紫陌。而曾紫陌為了高勝寒接納崔華盾。
  • 大俠霍元甲:對待陳真師徒仁心仁德,大男子主義背後現俠骨柔情
    大男子主義在作祟,險些誤傷人命,幸好及時悔改,展現鐵漢俠骨柔情的一面。霍老太太因眼疾住進洋醫院,上海名人榮先生前去探望,與霍元甲夫人王雲影短暫交談,透露出想要同霍元甲結拜的目的,期間伸手攙扶的接觸,恰巧被霍元甲看到,加之早晨從他人口中得知榮先生的風流事跡,怒火攻心回到家中,瘋狂寫下無數個「忍」字,心中的想法不言而喻。
  • 女檢察官木亞沙爾·麥麥提 —— 一身俠骨也柔情
    女檢察官木亞沙爾·麥麥提 —— 一身俠骨也柔情 2020-12-17 19:0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豪放詞人的柔情,夫人過生日,辛棄疾寫了一首詞,充滿愛情的味道
    但在辛棄疾一生所作的600多首作品中,仍舊有這們一首與眾不同的詞,名叫《浣溪沙·壽內子》。這首詞是辛棄疾寫給其妻範如玉的,為了慶祝她生辰特意所作。在這首詞裡,辛棄疾褪去了往日裡的狂氣與傲氣,只餘滿篇蜜語甜言贈予愛妻。也向世人展現了辛棄疾作為丈夫,在面對妻子時的「暖男」一面。
  • 周華健歌曲8分鐘串燒:盡顯俠骨柔情
    後來,很長一段時間,周華健的歌聲就是無數少年人的俠骨柔情,滿腔大俠夢的寄託。1995年,為小龍女和楊過的愛情感動,為著一句「風陵渡口初相遇,一見楊過誤終身」輾轉反側念念不忘,耳邊響起的必然是那首《神話情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