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騙子,其實都是心理學專家

2021-01-08 觀滄海觀世界

看到一篇文章,講現在騙子把目標對準了大學生。

桂林某在校大學生唐某,在校園裡遇到一男一女,神色焦急,自稱是廣東來此辦公人員,因錢和手機丟失,身無分文,只有一部公司的公用電話在身,二人向唐某求助,稱可以打電話讓同事轉帳給唐某,再由唐某轉帳給自己。善良的唐某看到對方焦急的樣子,心生同情,很快將1800元轉給男子,對方一番千恩萬謝之後很快離開。過了許久,唐某發現支付寶帳號遲遲未有錢到帳,意識到被騙,於是到七星分局東江派出所報警。

警方偵查後,很快將犯罪嫌疑人抓獲,但是經警方詢問得知,夫妻二人又在桂林電子科技大學以同樣的手法,詐騙了另一名學生陳某1600元,在警方的壓力下,騙子同意退贓。

我們來看騙子的劇本,他們先是編排了一個劇情,夫妻二人來此辦公,錢和手機都丟了,只有一部辦公電話,造成自己沒錢又可以聯繫他人的假象。

第二步確定被害人,估計他們自己也知道普通人不好騙,所以去騙學生,學生的防範意識較弱又比較善良,所以選擇了相信,同時也被騙。

騙子的劇本雖然漏洞百出,但是也有其嚴謹的邏輯在裡面,可以輕易的忽悠一些江湖經驗尚淺的人。

可以仔細想想,夫妻二人的錢包和手機怎麼可能會同時丟失,為什麼還有一部辦公電話在身,一種巧合可能是巧合,但是多種巧合結合在一起就不是巧合了,偏偏有人相信。

增加防範意識是必須的,但是普通人防不勝防,騙子的花樣隨時會翻新,總會有人上當受騙。

騙子沒事就研究詐騙手法,研究他人的心理,以確保自己的騙術能夠成功。在騙子不斷鑽研下,各種騙術也就應運而生,這些詐騙手法和話術,都是針對被害人心理研究得出的結論,可以說能成功騙子都是心理學專家。

本文圖片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謝謝大家

相關焦點

  • 騙子人均心理學大師?手上必藏六本秘籍~
    >電信詐騙的形式越來越多當前各類防詐騙宣傳隨處可見人們對自身財產安全的警惕性也日益提高但仍再三有人上當究其原因是不法分子在行騙過程中早已挖好了多種心理陷阱今天,咱們請來了心理學專家專 家 分 析電信詐騙中的騙子常會利用心理學上的「自己人效應」。所謂「自己人」,是指對方把你與他歸於某一方面同一類型的人。「自己人效應」是指對「自己人」所說的話更信賴,更容易接受。不法分子在行騙過程中,多會表現出與受害人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使受害人產生親切感與信任感,縮短與受害人的心理距離,以此達到行騙目的。
  • 心理學:識破騙子的4種心理戰術,分分鐘教他做人
    有人開玩笑說:也許這個世界最懂你的,就是那些騙子了。騙子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當他們開始找上你的時候,說明他們已經大概掌握了你的基本資料。也正因為如此,其實他們的成功率還是很高的。更令人感到吃驚的是,許多團夥可能會有心理培訓。
  • 北大心理學專家:一個懂心理學的人,到底有多厲害?
    但也聽到了很多這樣的「遺憾」,而這樣的遺憾,都來自於一個最大的誤會: 大部分人只有在痛苦不已的時候,才想起了心理學。認為心理學就是解決心理問題與治療心理疾病的。 然而,心理學卻遠不止這些。其實,它是為任何關心自己身心健康、身心發展,卓越優秀的人所準備的。
  • 騙子多多,防範要嚴,用心理學的能力行騙一定要多加防範
    這裡我們給大家介紹一下騙子一般都是怎麼騙人的,這其中用了不少本應用在正途的心理學知識。能力一:「共情」一般來說不論是那家醫院的心理諮詢師都有一項普通人不一定有的能力:「共情」也就是理解並融入諮詢者的情緒,通過理性思考來解除諮詢者的心理負擔,改善心理環境,以達到治療心理情緒障礙的目的。
  • 感情教授都是騙子?
    看劇名,就可以猜到劇情的主旋律肯定是與如何讓自己成功結婚有關。果不其然,裡面出現了三個30+的單身姑娘,編劇程璐(童謠飾)、律師田蕾(陳數飾)和美容店老闆丁詩雅(許芳銥飾)。她們想要把自己嫁掉的難度係數不可謂不大,因為年齡。用劇中相親角大媽的話來說,超過30還單身的,就是郊區房,哪怕長得還行,那還是不如結過婚的吃香。
  • 特邀心理學專家調解員幫離婚糾紛當事人破鏡重圓
    近日,東莞市第二人民法院通過一名特邀心理學專家調解員的專業調解,成功挽回了一宗瀕臨破裂的婚姻,取得了良好效果。 阿濤(化名)與阿莉(化名)已結婚10年。2020年8月,阿濤稱雙方性格不合,已感情破裂,想要結束這段婚姻,向法院提起離婚訴訟。
  • 上世紀被奉若神明的海燈法師到底是不是騙子?專家:有真有假
    國內著名的搏擊專家徐教練給出了自己的答案,徐教練是福建福州三上搏擊俱樂部的負責人,培養了大批的青少年武術愛好者,幾十年來一直致力於傳武、體育運動的發展事業,對體育搏擊、武術等項目都有著很專業和高超的見解
  • 你會成功,還是會失敗,其實早已註定了,這是有心理學依據的
    有一本聲名在外的心理學著作,叫做《人生腳本》,它的主要觀點是每一個都在很小的時候,根據自己所處的關係、環境,形成了屬於他自己的人生計劃,這就叫做他的人生腳本。在人生腳本裡,怎麼樣成功,怎麼樣失敗,怎麼樣與其他人相處,都有了一個最初的設想,這個設想會成為一種力量,在後來影響他,指引他,把他帶到最終的目的地。今天我們要論述的,你會成功還是會失敗,其實早已註定了,也是沿襲這個觀點,在這個觀點上,結合精神分析心理學的理論,進行論述。
  • 瑞士"防癌之旅"一趟46萬元 專家:說輸液防癌都是騙子
    對此,一位三甲醫院健康教育人士指出,「絕大多數癌症在全世界都還沒被攻克呢,怎麼防呢?根本不可能。要是真能預防,那國外著名醫學雜誌早就刊登了。因此如果現在有人說可以輸液防癌,那都是騙子。」最近,一則醫療旅遊廣告簡訊悄然鑽進很多用戶的手機,「排除致癌物」「專殺壞細胞」等詞彙相當抓人眼球,難道國外醫院對付癌症的手段已經能達到這麼高的水平了?
  • 如何在劇本殺中成為一個成功的騙子?
    美國知名作家海明威曾經說過,最成功的說謊者是那些使最少量的謊言發揮最大的作用的人。你可能並沒有發現,小D已經說了一句謊話。實際上,開頭那句引言的作者並非海明威,而是英國作家塞繆爾·巴特勒。很顯然,小D的這個謊話非常成功。
  • 《哈利波特》赫敏:我其實是個「騙子」——冒充者綜合症的困境
    然而,當艾瑪接受採訪時,她卻顫抖地說出了自己的心聲:我努力取得的成績並無法增強我的自信,相反令我倍感自己的無能; 進步越大,這種自我懷疑就越是強烈,這就像一個怪圈; 我時常憂慮,生怕別人發現我其實是個「騙子「,我不配擁有眼前的一切。
  • 當心理學專家遇上狼人殺四階高手,誰會是笑到最後的贏家?
    好人和狼人鬥智鬥勇,狼人們用謊言偽裝自己,好人們用邏輯尋找真相——沒錯,剖開表層再去看狼人殺,你會發現這其實就是一款心理博弈遊戲! 當狼人殺遇上心理學 有經驗的狼人可以做到從容扯謊,毫無破綻;有經驗的好人可以從一句話、一個眼神就能判斷出一個人的身份
  • 騙子將手伸向高學歷人群丨輕信「專家」建議 高校教師深陷...
    騙子將手伸向高學歷人群丨輕信「專家」建議 高校教師深陷投資騙局 2020-12-26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心理學:「首因效應」是騙子們慣用的偽裝手段
    騙子們總是那麼善解人意,說出的話處處透著生活的哲理。電話那頭,總是溫柔關心的話語伴著爽朗悅耳的笑聲,或男或女,對人關懷備至。陪你聊聊生活情感、事業學習,像朋友般貼心,如家長般愛護。心理學中的「首因效應」,也叫首次效應、優先效應或第一印象效應。
  • 一分鐘讓你成為心理學專家!
    什麼是心理學?心理學在我們心裡就都是那麼神秘的定義,心理學是一種研究人類行為和心理過程的科學。
  • 養生專家林海峰:果蔬之外都是毒藥,51歲卻因食物中毒一命嗚呼
    因為大家都沉迷於養生,就催生了一個新職業——"養生專家",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本沒有錯,可惜養生市場上的專家們,質量也是良莠不齊。林海峰那套療法其實說起來也太過簡單了,他的理念就是世界上最健康的食物就是水果蔬菜,果蔬汁能治百病,就連米麵這些主食,在林海峰嘴裡也都是不能吃的東西,因為在林海峰那套理論體系裡,果蔬之外的一切都是毒藥。林海峰這套宣傳怎麼可能是真的為了大家的身體考慮呢?
  • 上海足協成冤大頭,把騙子當作專家,3年前此人被公開打假
    首先,相關規則的制定讓中國足球陷入風雨飄搖之中,不少中超球隊都將面臨巨大的衝擊;接著,河南建業把球隊名字改成洛陽龍門引發巨大爭議,很多球迷都表示抗議,有人甚至跑到航體拉橫幅示威;眼下,上海足協也成為了關注的焦點。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其可能成冤大頭,被一個大騙子給忽悠了。
  • 看《摩天大樓》,連騙子都這麼努力,你還在等什麼?
    其實,這都是顏永原的伎倆,利用這檔情感節目,利用觀眾的情感取向,逼迫親生兒子阿俊出現,顏永原的目的就是錢,而且,在錄節目之前,他就已經做好了後退的路,節目組要付給顏永原的錢,都被顏永原要求打在他海外的帳戶,而每次勒索親生兒子阿俊的錢也都在裡面,這個顏永原在鍾美寶死後,想要帶著一筆錢出國去生活。
  • 哈佛心理學專家如是說……
    有個粉絲給我留言說,自己一直是別人眼中的正能量,工作能力好老闆信任,脾氣好,同事誇讚,其實也只不是隱藏起了背後的委屈和心酸,有些事情和父母、朋友、同事不能講,只能一個人瞎琢磨,於是就有了失眠……還一度患上了輕度抑鬱。這位粉絲在網上看到:美國心理學之父威廉·詹姆斯,曾經罹患憂鬱症,後來藉助心理學知識的幫助,從憂鬱症裡走出來,成為哈佛大學的教授。
  • 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注意哪些問題 心理學專家有金句
    專家和領導合影近日,第二屆「木鐸心聲」心理健康教育高峰論壇在南岸區舉行,本次論壇雲集了邊玉芳、盧家楣、李玫瑾、徐凱文、林祺堂等國內外眾多心理健康教育領域的專家學者,在這場心靈盛宴中他們說了哪些金句?這是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裡的內容,如何才能讓學生在校園裡獲得幸福,積極心理學就是一門研究幸福的學問。邊玉芳說,很多人對幸福存在著誤解,體現在幸福是一種虛幻;有錢就幸福;幸福與年齡無關;什麼都不用負責就是幸福等方面。怎樣提升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