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與痛苦產生共鳴
有天和一位朋友聊天,她說,那些不懂得幸福的人,是因為沒有真正地吃過苦。乍聽之下,好像有些道理,不過我對照一下自己生活中的經歷,好像又不是全然如此。我看過很多年輕的時候吃過巨大苦頭的人,老年以後,生活無憂,兒女孝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他們喜歡像牛一樣的反芻,把當年的痛苦,對加害者的憎恨、怨懟,一而再再而三地拿出來反芻。
做這種人的兒女是最辛苦的。好不容易有能力孝順父母了,可是老人家總是有挑不完的毛病,和說不完的負面言語。尤其是那些陳年舊事,你都聽過多少次了,也都會背了,可是老人家還是拿出來說個不停,反覆咀嚼,不嫌惡臭。
這個時候你要做的,其實很簡單,就是不與他們產生共鳴。所謂的共鳴,就是任何的反抗、厭惡、皺眉、不悅,這些能量都是和他們的負面能量有共鳴的。他們內在有一股熟悉負面情緒的化學物質(叫做胜肽),催促他們要說或是做更多事情去產生這樣的感受。
面對這樣的負面攻擊,最好的方式就是用平靜的淡定、甚至喜悅去消融它們。只要有一絲的不悅,他們就會覺察到,於是更加抓著你不放,無休止的重複那些老掉牙的故事,讓你煩上加煩。
所以我建議有這種父母的子女,在每次父母的這種「痛苦之身」發作時,要維持高度的覺知,把注意力帶回自己的身體上,觀想一些喜悅的畫面,讓自己內在真的能夠發散出愉悅的振動頻率,這樣就是讓他們閉嘴的最好方法。就算不閉嘴,他們也會感到無趣,因為釣魚竿丟出去,居然鉤不回東西來,久而久之就會閉嘴了。
真正的聆聽
當然,一開始的時候,可能要跟他們說一些:「好啦!好啦!現在日子不是很好嗎?不說這些過去的事情了。咦,那天我買的那件衣服你穿了沒有?穿上讓我看看好不好看啊?」或是說一些自己在單位、旅遊等經歷到的有趣事情,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和話題。
但是,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就是:他們的故事,一定要曾經被好好的「聆聽」和「接納」過。他們需要有人見證他們的痛苦,所以,你一定要用最佳的同理心去同理他們當年的痛:「哇塞!那真的是很過分耶。他們怎麼可以這樣對待你呢?太沒有人性了。」或是「那你心裡一定很難受了,感到特別無助是吧?」你帶著真誠聆聽的心,好好認真的聽過他們說整個故事(也許之前你聽過好多次了,可是,抱歉,如果你是帶著抗拒的心去聽,那麼,他們的故事就沒有「被聽到」!)
認真地聽過一次以後,下次他們再提的機率就會小很多。如果還是提起了,你就可以用前面的方法,把自己變成一個「不粘鍋」,什麼負面的東西都沾不上來。這個方法在面對父母逼婚或逼子的時候,也很管用。只要你一聽到他們說「什麼時候結婚啊?!」「什麼時候讓我們抱孫子啊?!」就起反應的話,父母也是聰明人,知道他們對你還有影響力,那不得了,他們就會接連地疲勞轟炸,直到你屈服為止。如果你根本不在乎他們說什麼,當成耳邊風,不上心,他們也會覺得自討沒趣,不再說了。
你真的長大了嗎?
不過,這裡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你是否還是需要父母每次見面都為你而「臨在」——注意你、給你認可、給你讚美、給你愛?如果我們自己還是沒有成長為大人,還是一個孩子心態,見到父母總是需要他們認可,總是需要他們快快樂樂的,那麼很抱歉,你自己內在是沒有力量的。自己內在沒有力量的情況下,父母就會趁勝追擊,對你予取予求的,這顯然不是你想要的。
我自己就經歷過以上各種情況,父親以我為榮,給我很多壓力,母親喜歡訴苦,而且對我要求很高,動輒批評。這些年來,因為我自我成長的緣故,我的父母親現在真的是「最佳父母」,支持我、愛護我,但又尊重我,給我空間。我現在單身又空巢,我知道他們很著急,擔心我一個人終老。可是,在我面前,他們從來不提一句,也不給我任何壓力。只是支持著我,儘量配合我的生活起居(我們住的很近),照顧我(天哪,八十歲的老爸老媽還要照顧我,哈哈!)
所以,我深信,你自己改變,周圍的人就會改變。我的人生功課「父母」這一關已經及格了,其他領域繼續加油!!
如果你是帶著抗拒的心去聽,那麼,他們的故事就沒有「被聽到」!
作者 | 張德芬
喚醒、療愈、創造,遇見未知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