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當代藝術家的實驗基地

2021-01-18 南京日報社數字報刊

省美術館館藏李可染《秋牧圖》。美術片《牧笛》部分取材自李可染的這幅作品。

面向年輕策展人開放的江蘇省美術館老館。

﹃東方神韻﹄展中呈現的省美術館館藏齊白石︽青蛙︾︒美術片︽小蝌蚪找媽媽︾部分取材自齊白石的這幅作品︒

「現代之維:20世紀初期中國都市的審美風尚」展。

「大橋記憶——南京長江大橋主題藝術作品及史料巡展」。

  從《小蝌蚪找媽媽》的水墨空靈,到《大鬧天宮》的妙趣橫生,中國動畫給國人帶來了許多美好的回憶。一場「東方神韻——中國經典美術片作品及文獻展」,落地南京乃至江蘇,並延伸覆蓋中國傳統美術領域,以濃鬱的本土文化符號、現代表現方式表達傳統,同時又基於優秀傳統書寫未來,在籌備階段就引起了業內乃至普通觀眾的關注。 

  在全國幾百個項目的激烈競爭中,由江蘇省美術館策展人丁雅力策劃的該展入選了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近年來,舉凡全國美術館領域的幾大重量級獎項,江蘇省美術館連年都得以入選,幾乎從未落空。該館強勁的展覽策劃、人才培養能力的背後,究竟有何奧秘?

  本土文化,用現代方式堅守傳統,書寫未來

  「之所以選擇以美術片為展覽的主題,在於它的時代屬性與文化屬性的關聯具有較強的敘事性與本土化特徵。」丁雅力告訴記者,「美術片」一詞是中國在特定時期的一種專有稱謂,其在形式上大量運用了中國傳統美術工藝元素,如青綠山水、皮影、剪紙、年畫等;內容上則取材於中國傳統典籍及成語故事的改編。這些濃鬱的本土文化符號,正是「美術片」在20世紀被國際譽為「中國學派」動畫的緣由之一。 

  然而隨著影院商業大片的不斷出現,傳統「美術片」顯現出了局限性, 但「美術片」 對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其對本土文化的革新等,在當下仍具有現實意義,《大魚海棠》《哪吒》等高口碑之作,都回歸了許多傳統「美術片」特有的濃鬱中國風,自然或有意地保持了對中國傳統的關注與承繼。不過,如今很多人可能都已淡忘了,中國動畫與南京的深厚淵源。國產彩色動畫片《大鬧天宮》裡,上著鵝黃衣、下穿大紅褲、腰束虎皮裙、腳蹬黑靴子、畫著京劇臉譜的孫悟空,是幾代人難忘的經典形象。這部動畫片的創作者,是中國動畫鼻祖萬氏兄弟。一百多年前,位於南京城南箍桶巷31號的舊宅,是萬氏兄弟自小居住的地方,也是他們開創中國動畫片事業的起點。除《大鬧天宮》外,《豬八戒吃西瓜》《濟公鬥蟋蟀》《神筆馬良》等經典動畫片也是出自萬氏兄弟之手。 

  「除了萬氏兄弟,中國第一批動畫人中,有相當一部分都是南京或者江蘇其他地區的,他們的作品在上個世紀屢獲大獎,可以謂之為中國文化的名片。」丁雅力告訴記者,讓他也略有遺憾的是,至今很少有相關展覽對這些事實進行整體呈現。「今天,美術片的創作及傳播方式也許不再是主流,但美術片產生與發展的時期恰是中國社會的經濟、文化、思想形態發生重大轉變的時期,也是出生於20世紀70、80乃至90年代初這一批人童年的重要藝術體驗。因此,『美術片』從宏觀角度來看很容易勾起成長起來的我們這一代人的文化記憶與共鳴。在大的宏觀背景確立下,我嘗試探索一些微觀的視角來敘述與構建一個立體的『美術片』,並對於那一整個時代的情況展開延伸,以現代的視角融入當下商業動畫及科技的元素,來講述藝術與時代、文化與社會的關聯。」 

  無論是立於館藏資源基礎之上的、靜態走向動態的展示,還是以原畫概念稿、影像的展示,都是為了呼應美術片對於本土文化堅守的精神,將這種精神在當下時代浪潮中結合數位技術與流行文化,使之得以延續。丁雅力以館藏精品、文獻手稿為路標,尋找「青山綠水」的來時路徑,又通過當下的前沿創作展望「長風破浪」的去日徵程,使得該策展方案在「東方神韻」的一眾候選項目中脫穎而出,進入「2020年全國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而立足本土、展現地域文化的情懷,同樣是丁雅力作為江蘇省美術館一名年輕策展人的堅守。 

  連年入選,全國美術館重量級獎項幾乎從未落空

  除了「東方神韻」之外,近年來,從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到包括優秀展覽項目和優秀公共教育項目在內的全國優秀項目評選,江蘇省美術館連年入選,幾乎從未落空。 

  很多人都還對2018年省美術館舉辦的無聲電影露天展映和旗袍摩登夜場秀所展現出的驚豔記憶猶新,而年輕策展人陳婭則以獨特的方式,全新解碼了當年入選「2017年全國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的「現代之維:20世紀初期中國都市的審美風尚」展覽。 

  展覽依託江蘇省美術館最具「重量級」的20世紀早期「收藏」——國立美術陳列館舊址本身,因地制宜地呈現出來自江蘇省美術館藏以及南京市私人藏家所藏的月份牌廣告畫、旗袍、油畫、家具等流行於上世紀20—30年代的經典藝術品。在「生活」、「玲瓏」、「藝風」三個板塊的穿插組合之間,相對立體化地揭示了這一時期中國都市的日常生活與審美意識上的現代化進程。由97件月份牌廣告畫串聯始末,讓觀眾充分領略了月份牌廣告畫在上世紀20年代最為典型的視覺創造。現場懸掛著的各式旗袍,在美麗與風情之間,記錄著當時那個年代的潮流文化與生活方式。南京是20世紀初中國都市流行文化的薈萃之地。本次展覽無疑是對地域文化脈絡的重新認識和梳理,以及為南京城市文化品牌戰略做出的一次積極推動。 

  春風化雨,代代相傳。省美術館另一位優秀策展人鄒佳睿所策劃的「春風化雨——原中大藝術系的教育實踐」展覽,入選「2018年度全國美術館青年策展人扶持計劃」以及「2019年度全國美術館優秀展覽項目」。展覽聚焦國立中央大學藝術系在美術專業上的教育實踐,通過「名師之光」「教學相長」「桃李灼灼」三大篇章,讓「一時多少豪傑」的近現代美術教育成果,給予當下更多啟迪。 

  南京長江大橋,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名字。2018年大橋五十歲華誕時,省美術館以一場「大橋記憶——南京長江大橋主題藝術作品及史料巡展」,成就南京市民乃至江蘇人難忘的藝術盛宴,不負眾望地入圍2018年度全國美術館優秀展覽項目。同時,該展同名畫冊《大橋記憶——南京長江大橋主題藝術及史料巡展作品集》也在設計界榮獲了「英國D&AD2019」的「石墨鉛筆獎」。 

  同年,省美術館根據地域文化和公眾需求策劃的「觀眾與博物館——我和大師零距離」展覽,也入圍了優秀公共教育提名項目。該項目通過32場系列講座,讓國際知名博物館館長、國內業界前沿專家學者與觀眾面對面,通過互動對談、現場展示、講解案例等豐富多元的形式,充分發揮現代美術館的公教作用。 

  近些年來,包括「一夏清涼——扇與江南雅文化」 、「一蓑煙雨——朱振庚藝術展」、「坐看雲起時——江蘇省美術館藏20世紀中國畫專題展」等諸多展覽,都以多元的視角不僅受到業內高度認可,也給普通觀眾帶來了豐富的藝術體驗。建築、旗袍服飾、攝影等一系列陽春白雪的藝術主題,通過年輕人的視角更加接地氣地走進百姓的視野、融入百姓的生活,得到了諸多好評。 

  打破壁壘,開放式學術氛圍打造當代藝術家實驗基地

  這一系列喜人的成績,不僅是展覽策劃強勁實力的體現,更展現了省美術館優秀的人才培養能力與梯隊建設。「策展人是溝通藝術品與觀眾之間的重要橋梁,我們大力支持青年一代美術館人的成長,鼓勵他們以更多元的文化思維、更廣闊的人文視野介入展覽實踐,實現學術深度與空間敘事上的雙重突破,為廣大觀眾奉獻一段充滿潛力和活力的新美術館之旅。」江蘇省美術館館長徐惠泉告訴記者。 

  為了鼓勵更多有策展能力和想法的年輕人參與策展、提出自己的想法,江蘇省美術館近年來在館內推行「策展人項目制」制度,不僅打破了館內各部門之間的壁壘,也讓一些不在策展、展陳部門的專業人才,也積極參與到策展中來。 

  作為一名優秀的青年策展人,畢業於藝術院校動畫專業的丁雅力最初就在館內的設計部工作。「受到館裡這個政策的鼓勵和支持,我開始提出自己的想法,也申請著手策展、展陳等相關項目。」丁雅力告訴記者,越來越多的自主策劃申請在館內湧現,年輕人思想火花的迸發給美術館帶來了豐富的展覽主題、形式多元的展覽語言。 

  徐惠泉告訴記者,該館寬鬆的學術氛圍、強力的保障扶持,給一批優秀的年輕策展人鋪設了更多走向藝術最高殿堂的可能性:「很多優秀的項目都是從年輕人的想法中遴選出來的。雖然年輕人的想法或許還不夠成熟,但是館內的前輩們會給予指點幫助,共同完善。」而館裡每兩三個月舉行的一次別開生面的「讀書會」,更讓開放式的專業學術氛圍引發出更多思想火花的迸發。 

  「館裡也會支持年輕人積極參加每年文旅部組織的培訓,進行再深造。」徐惠泉告訴記者。省美術館「一蓑煙雨——朱振庚藝術展」的年輕策展人謝蕊就參加了2020年文旅部的這一次培訓深造,在謝蕊看來,省美諸多打破壁壘的措施,讓更多有想法的年輕人主動參與到策展中來,也為美術館帶來了更多鮮活氣息。「2019年9月,館裡在新館的負一樓新增了8號展廳,這個全新的藝術空間為我們帶來了更多有趣的獨立展覽,[email protected]多元藝術推廣計劃』同步啟動,這是一項針對青年藝術家、新文藝群體的策展項目。」JAM是江蘇省美術館名的英文縮寫,8則代表這特別的8號展廳,在館內各展廳的展覽排期已經排至一年以後的狀況下,省美術館特別開闢包括8號展廳、美術館老館在內的諸多場地,[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email protected]展覽項目,打開了更多藝術領域的可能性。 

  持續重點關注江蘇地域藝術發展的多元生態,展覽作品以當代藝術創作的新形式為主,兼顧傳統語言與文化創意特點,聚焦江蘇青年藝術家的生產模式,促進當代藝術與社會文化的對話交流。在業內看來,南京已然擁有了一個當代藝術家的實驗基地。接下來,江蘇省美術館還將積極探討傳統與當代拓展融合的可能性及方向,以更開放、更包容的姿態彰顯美術館對藝術展示、研究和整體功能定位的自我突破,滿足新時期大眾文化審美的新需求。 

  南報融媒體記者 王婕妤

  本版供圖 江蘇省美術館

相關焦點

  • 當代藝術家聯盟基地掛牌儀式暨嶺南大地藝術周啟動
    6月20日,當代藝術家聯盟基地掛牌儀式暨嶺南大地藝術周啟動儀式在在中國廣東惠州最美村莊小禾洞村嶺南舉行。嶺南當代藝術家聯盟是中國嶺南地區、港澳臺、中國內地藝術家組成的當代藝術專業聯盟,是促進嶺南當代藝術交流,增進大灣區當代藝術家之間的了解和推動嶺南當代藝術為目標, 把當代藝術中的專注與真實情感引向更純粹的藝術境界。同時也是為中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實現中國當代藝術夢的重要力量。
  • 駐村現場|臺灣8位當代藝術家進駐大新
    :「創作能動 Art in Initiative」,邀請來自臺灣8位當代藝術家以進駐創作工室的方式,發揮各自專業的藝術表現型態、表現型態、媒材、媒材、語彙、技法等,在廣州進行14天的駐村創作活動。8位藝術家於1月18日深夜飛抵廣州,19日安頓好工作室後隨即投入創作,預計於1月30日下午3時舉辦駐村成果展開幕式,鎖定廣州大新美術館公眾號,將陸續發表8位藝術家創作記錄與成果!
  • 王非非《中國當代藝術文獻》提名藝術家
    1964 出生於內蒙古 1992 畢業於中央工藝美術學院 現居北京和深圳,獨立藝術家,鄭州,中國 2020 新概念藝術展,文創大廈榕·美術館,蘭州,中國 2020 中國當代藝術夏季展,閱甫美術館,柳州,中國 2020 海島藝術節,北隍城島,蓬萊,中國 2019 中國「當代素描」大展,閱甫美術館,柳州,中國
  • 料想之外——當代藝術家陳劭雄 小沢剛作品展
    藝術家:陳劭雄 | 小沢剛開幕酒會:09.09.2010,下午5時正至9時正《料想之外》邀請了兩位來自不同國家,接受不同文化教育的職業藝術家陳劭雄和小沢剛。他們兩位藝術家如同兩條平行線在不同的領域進行著自己的獨立創作,而在過往的幾年內他們也會交匯在一起做一些讓觀者意料之外並為之動容的精彩作品。
  • 「中國當代藝術轉型期的水墨探索第一回展:2020水墨藝術實驗研究展...
    :2020水墨藝術實驗研究展」在上海寶龍美術館開幕。學院從學科發展、當代創作以及學科優勢等角度出發,希望通過中心的建立關注中國水墨的當代性探索動向,為當代水墨的開放性提供一流的學術平臺,以此來推動當代水墨的發展。展覽展出了35位藝術家共66件作品,總結和梳理了在2020中國當代水墨藝術在這一年特定環境中的種種變化和出現的人文心理,展示了具有社會批判精神與反省當代文化的水墨力作。
  • 金科生命建築實驗基地揭牌探索未來美好人居
    6月22日,金科生命建築實驗基地在重慶揭牌,第二屆生命建築國際研討會同時召開。金科集團聯席總裁方明富、荷蘭王國駐重慶總領事,以及多家國內外公司和機構相關領導共同出席。實驗基地將聚焦生命建築基礎技術研究和未來人居科技探索,促進建築迭代發展。讓建築擁有生命,賦能美好生活什麼是「生命建築」?
  • 鉑爾曼通過「藝術家的遊樂場」強調對當代藝術的承諾
    雅高酒店集團旗下高端國際品牌鉑爾曼通過「鉑爾曼藝術家的遊樂場(Artist Playground by Pullman)」項目強調品牌對當代藝術的承諾
  • 中國當代藝術家 紀剛
    當代藝術家 紀剛 藝術簡介 江蘇常州人,祖籍連雲港,職業畫家,深造於中國美術學院油畫研修班,中華當代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
  • 中國職業藝術家聯盟美育教研基地落戶敬恩實小
    本報訊(記者 水木)日前,中國職業藝術家聯盟美育輔導研究基地落戶蘇州高新區敬恩實驗小學,職業藝術家將與小學一線藝術老師形成緊密合作的「師徒關係」,助力蘇州校園不斷完善美育教學方案,培養更多更優秀的藝術教師,推進學校的美育工作向縱深化發展。
  • 李偉:西體中用:吳興國「當代傳奇劇場」的跨文化戲劇實驗
    吳興國「當代傳奇劇場」的跨文化戲劇實驗獲得了空前的成功,在世界範圍內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我們可以說一種新的戲劇型態誕生了,但我們也不無疑慮,「當代傳奇劇場」是否可以繼續下去?畢竟吳興國已經是年近花甲之人了,《欲望城國》中那掀起心底波瀾的最後一翻還能翻多久?
  • 「金牛聚福雙年展」——當代藝術家張複利
    作品多次入選國內,國際重要美術展覽及藝術交流活動,如:2020上海碧雲美術館館藏作品展,2020上海杭州美術作品交流展,2020共生-上海當代藝術家作品交流展2020,抽象與創造力-第四屆新國際抽象藝術聯展,2020抽象與存在-第四屆中國{國際}抽象藝術大展,2020中國藝術家羅馬尼亞展{線上},2020中國藝術家法國展{線上},2020抽象與音樂-第三屆國際抽象藝術聯展
  • 實驗動畫「實驗」什麼?
    在講述之前,我想先給大家放兩段我自己特別喜歡的藝術家的實驗動畫的作品, 第一個藝術家是史雲梅耶,他是一個捷克的動畫藝術家,他的作品當中主要是使用了各種各樣的材料,然後混合了超現實主義的手法,對當時的政治進行隱喻。第二個是南非藝術家肯德裡奇,他的作品當中融合了他對時代和歷史的觀察。
  • 村上隆||日本當代藝術家
    村上隆 (Murakami Takashi) 是日本當代藝術家。
  • 當代藝術家郭振昌轉化傳統藝術拼貼中西文化
    華夏經緯網8月31日訊: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以近10年的創作為選件範圍,從臺灣民間傳統手工藝到社會寫實、中西文化對照,臺灣當代藝術第一代的郭振昌,《之前之後》個展呈現高度的混合性,除了他的個人自覺與廣泛的實驗,也反映了臺灣作為混雜文化的特質。
  • 中央美院教學與實驗基地「西岸科技與藝術創新實驗室」入駐上海...
    中央美院教學與實驗基地「西岸科技與藝術創新實驗室」入駐上海西岸藝島Art Tower 2020-10-18 09: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2020藝術未來在臺北 當代新銳掀風潮
    ,及親手打造的ART FUTURE PRIZE 亞洲新星獎,以培力藝術新秀為目的,擴張新銳藝術家的國際市場版圖,深化當代藝術的全新思維,成為當代藝術推手之領袖,於神旺大飯店與富邦國際會議中心,在2020年1月17日(五)至19日(日)臺北熱鬧的藝術周末隆重登場。
  • 匯聚粵港澳三地藝術家作品 廣東美術館新展呈現當代水墨生態
    展覽現場48位藝術家作品展本次「臆象——粵港澳當代水墨藝術譜系(2000-2020)」共邀請來自粵、港、澳地區的48位優秀藝術家的作品參展。參展的廣東藝術家作品中,包括王璜生《風之痕》、黃一瀚《北京少年》、梁銓《六柿圖》等;香港藝術家作品中,包括王無邪《庚子山水之九》、靳埭強《上善》、韋邦雨《念念浮光》等;澳門藝術家作品中,有楊大名《蓮花獻瑞》、吳衛鳴《瞬間》、唐重《飛不起的鳥》等。
  • TANC 古根海姆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當代藝術計劃11月新展藝術家名單公布,大中華區5位藝術家和2個藝術家組合入選
    展覽由去年被任命為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當代藝術計劃策展顧問侯瀚如,及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藝術副策展人翁笑雨聯合策劃。3月22日,紐約所羅門·R·古根海姆基金會公布,作為何鴻毅家族基金會中國當代藝術計劃的一部分,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地區的5位藝術家、一個藝術團隊和一個藝術家二人組將為古根海姆博物館今年11月4日開幕的展覽進行委約創作,作品將進入古根海姆的收藏
  • 揭秘人類已知的恐怖外星人實驗基地—道西基地
    *古代十二個失傳的黑科技道西基地(又稱作多西基地、杜爾塞基地,英語:Dulce Base)。道西(Dulce)是位於美國新墨西哥州北部靠近科羅拉多的一個鎮子,這個鎮子本來挺正常的,但是多年來一直傳聞這裡有一個地下軍事基地。甚至有人說這個基地的最底層就是由外星人直接控制的。
  • 中國當代藝術家TOP10:艱難時刻,誰在逆流而上?
    (需要說明的是,本榜單選擇的是45歲以上的在世中國當代藝術家,春拍表現出色的賈藹力、郝量和黃宇興也足以躋身前十,但因年齡劃分,將在後續的45歲以下年輕藝術家榜單再做詳細分析。)除了前四名外,後六位較去年同期也出現了整體性的變化,這種如走馬燈般的快速更迭,映射出當下市場強烈的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