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根海姆何鴻毅家族基金於3月22日宣布,饒加恩、闞萱、孫遜、曾建華、周滔、孫原&彭禹和陽江組將為2016年11月的古根海姆博物館展覽進行委約創作,這些作品將進入古根海姆博物館的永久收藏。展覽由去年被任命為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當代藝術計劃策展顧問侯瀚如,及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藝術副策展人翁笑雨聯合策劃。
3月22日,紐約所羅門·R·古根海姆基金會公布,作為何鴻毅家族基金會中國當代藝術計劃的一部分,來自中國大陸、香港和臺灣地區的5位藝術家、一個藝術團隊和一個藝術家二人組將為古根海姆博物館今年11月4日開幕的展覽進行委約創作,作品將進入古根海姆的收藏。
▲ 紐約所羅門·R·古根海姆博物館
此次展覽由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當代藝術計劃策展顧問侯瀚如,及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藝術副策展人翁笑雨聯合策劃,入選藝術家分別為饒加恩、闞萱、孫遜、曾建華、周滔、孫原&彭禹和陽江組,作品將涵蓋錄像、雕塑、裝置、紙上混合媒材和參與式藝術等多種媒介。
▲ 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當代藝術計劃策展顧問侯瀚如(左);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藝術副策展人翁笑雨(右,攝影:Wenxin Zhang)
翁笑雨在《藝術新聞》的採訪中表示,這次入選的藝術家正處於其創作生涯中十分有意思的一個階段——他們並非新興的年輕藝術家,也未到達其藝術生涯最成熟的時期。這些藝術家中,來自臺灣的饒加恩、來自香港的曾建華和來自中國大陸的闞萱、周滔、孫原&彭禹均生於1970年代,藝術家孫遜生於1980年,而成立於2002年的陽江組(原名陽江書法小組,2005年更名為陽江組),其成員鄭國谷、陳再炎、孫慶麟等也出生於1970年代。
這些來自大中華區的藝術家中,不少人的創作涉及政治與歷史方面的話題。孫原&彭禹的裝置《老人院》(2007年)就由13個真人大小,已經老去並坐在輪椅上的世界各國領導人形象構成。闞萱的《大穀子堆》(2012年)對中國大陸100多座皇陵遺址進行了考察。而臺北藝術家饒加恩的作品多植根於本土,他對臺灣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有獨特的看法。
另一方面,孫遜、陽江組的創作涉及中國的水墨、書法,以新的形式演繹傳統。代表香港參展了2015年威尼斯雙年展的曾建華,以圖像和文字結合的沉浸式裝置探討身份和存在的問題。而生於湖南、生活並居住於廣州的周滔通過影像等手段探討城市環境和地域的變化。
▲ 孫原&彭禹的裝置《老人院》(2007年)
▲ 闞萱影像裝置《大穀子堆》(局部)
▲ 饒加恩作品《Arms》(2012年)
▲ 孫遜2015年在杭州澤藝影城的駐留項目「時光草圖」
▲ 陽江組作品《書法花園》(2004年)
▲ 曾建華「七封印」系列中的《第六封印》(The Sixth Seal)
▲ 周滔作品《藍與紅》(2014年)影響截屏
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當代藝術計劃是創立於2006年的古根海姆亞洲藝術項目的延伸,於2013年正式啟動。2015年8月12日,所羅門·R·古根海姆基金會特聘侯瀚如擔任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當代藝術計劃策展顧問,聘請翁笑雨擔任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藝術副策展人,與古根海姆全球藝術高級顧問孟璐(Alexandra Munroe)合作舉辦兩場委約創作展覽,其中一場即為今年11月的展覽。
古根海姆亞洲藝術項目的首場展覽是於2014年10 月在紐約舉辦的「汪建偉:時間寺」,展出由中國藝術家汪建偉創作的7件雕塑、2幅油畫、1部影片和一場分為兩部分的表演。
▲ 「汪建偉:時間寺」展覽現場
據了解,古根海姆基金會還在籌備1980年代至1990年代中國實驗藝術的大型展覽,展覽由孟璐組織策劃,將會是美國博物館中最大規模呈現這一時期藝術的展覽。但古根海姆方面仍未公布這一展覽詳情。
撰文 | TANC
TANC Report @ABHK
- ▬ -
TANC | 鄭志剛與小漢斯香港聯手製造「HACK SPACE」,1十1>11?!
《烏利·希克的中國生活》亞洲首映,進入希克收藏與中國當代藝術40年
Copyright © 2016 Modern Media Co.,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藝術新聞/中文版》為現代傳播集團版權所有出版物,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允許,不得擅自轉載和翻譯,否則權利人將根據智慧財產權法追究法律責任。
《藝術新聞/中文版》
主編:葉瀅
編輯部主任:陸曉凡
編輯:黃婷怡、徐丹羽、
蔣立言、欒詩璇
編輯助理:劉晨琛
-
執行出版人:曹丹
助理執行出版人:安娜
-
聯繫相關編輯,可以電郵至:
編輯名字拼音@modernmedia.com.cn
-
theartnewspaper@modernmedia.com.cn
www.tanchines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