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坊徵集|亞洲藝術文獻庫與 OCAT研究中心合辦 「何鴻毅家族基金中華研究獎助計劃:研究工作坊」現正接受申請

2021-02-19 OCAT研究中心

亞洲藝術文獻庫與OCAT研究中心合辦的首屆「何鴻毅家族基金中華研究獎助計劃:研究工作坊」現正公開徵集申請。工作坊由在研究華人當代藝術具卓越成就的學者擔任導師,旨在為從事相關課題研究的新晉研究者給予指導,分享高水平研究的範例和心得。

 

本年的工作坊由芝加哥大學藝術史教授、OCAT研究中心執行館長巫鴻擔任導師,並由亞洲藝術文獻庫研究員翁子健主持,將於2017年9月2日在北京舉行,為期一天,工作坊內容包括巫鴻教授的專題演講,及就獲挑選的參加者研究方案進行研討。工作坊將會內部進行 ,名額15位,現接受公開申請。

 

申請指引

▶︎ 申請辦法 

有意申請者需提交一份以研究華人當代藝術史為課題的方案,研究項目需為期一年。

▶︎ 合適申請人士包括 

從事當代藝術史或華人地區研究的研究生、準博士生、或現正修讀博士學位的人士;具備相當研究及出版資歷的獨立研究員、學者及評論。

▶︎ 採納方案標準 

申請人提交的研究方案,將由亞洲藝術文獻庫及OCAT研究中心共同篩選,就申請人的學術背景、工作經驗、方案中研究課題的方向和方法、研究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等各方麵條件考察及挑選。

  

▶︎ 申請及查詢詳情 

請將完整方案電郵至亞洲藝術文獻庫的研究部門:

 rhffprog@aaa.org.hk

 

▶︎ 方案必須包括: 

- 個人簡歷

- 方案課題的內容闡述:主旨陳述、背景介紹和實踐步驟等等

(方案不多於兩頁,可以中文或英文提交撰寫,惟工作坊將以中文進行。)

 

▶︎ 申請截止日期 

2017年8月18日,正式邀請函將於8月23日前發出。

 

* 請注意,本工作坊將於北京舉行,在北京以外居住的申請者需自理旅費。

 

關於巫鴻 

巫鴻是美國國家文理學院終身院士,著名美術史家、藝評家和策展人。現任芝加哥大學美術史系和東亞語言文化系「斯德本特殊貢獻教授」、東亞藝術中心主任及斯馬特美術館顧問策展人。他是許多國際委員會的成員,包括美國古根漢姆美術館亞洲藝術參議會委員、華僑城當代藝術中心館群(OCAT)學術委員會主席和餘德耀美術館學術委員會主席。巫鴻的研究和策展涉及古代和當代兩方面。在當代美術領域中,他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策劃了大量展覽,包括多個藝術家的個展、主體性群展和雙年/三年展。除了為這些展覽所編輯的圖錄以外,他撰寫了多部具有影響的有關當藝術的著作,包括《作品與現場:巫鴻論中國當代藝術》(2005)、《走自己的路:巫鴻論中國當代藝術家》(2008)、《中國當代藝術:基本文獻》(2010, 英文)和《中國當代藝術:一個歷史敘事》(2014,英文)。

 

關於亞洲藝術文獻庫「何鴻毅家族基金中華研究獎助計劃」

何鴻毅家族基金中華研究獎助計劃旨在支持全球研究者利用亞洲藝術文獻庫(文獻庫)中關於華人地區的第一手文獻資料,進行關於華人地區的當代藝術歷史研究。此計劃自2013年起舉辦,其內容包括:「研究獎助金」,以公開徵集的方式,每年向一至三位從事華人地區當代藝術史的研究者提供5,000至15,000美元的獎助金,以支持他們進行為期一年的研究項目;「研究員駐場計劃」,三位資深學者或策展人將被邀請於文獻庫駐留兩周,利用文獻庫館藏進行研究,並在公開講座中分享他們的經驗和成果;「研究工作坊」,由資深學者主持,與新晉研究者分享高水平研究的範例及心得。

 

更多資訊,請瀏覽:

http://aaa.org.hk/tc/programmes/programmes/the-robert-h-n-ho-family-foundation-greater-china-research-programme/

(或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亞洲藝術文獻庫 

亞洲藝術文獻庫 (「文獻庫」) 是一個獨立的非牟利機構,成立於 2000 年,旨在保存亞洲近代藝術的多重歷史,並促進相關資源的流通,公眾可透過文獻庫網站或親臨圖書館免費查閱珍貴的藝術文獻館藏。文獻庫同時致力開發研究工具及建立社群,藉著舉辦研究項目、駐場計劃及教育活動,集思廣益以開拓知識領域。

OCAT研究中心 

OCAT研究中心(OCAT INSTITUTE)是OCAT(OCT Contemporary Art Terminal)在北京設立的非盈利性、獨立的民間學術研究機構,是OCAT館群的有機部分。它以研究出版、圖書文獻和展覽交流為主要功能,研究對象包括古代藝術和自上世紀以來中國現當代主義的視覺藝術實踐,研究範圍包括藝術家、藝術作品、藝術流派、藝術展覽、藝術思潮、藝術機構、藝術著述及其它藝術生態,它還兼顧與這一研究相關的圖書館、檔案庫的建設和海外學術交流,它還是OCAT館群在北京的展示平臺。

 

合辦

 

贊助

OCAT研究中心(OCAT Institute)是OCAT(OCT Contemporary Art Terminal)在北京設立的非盈利性、獨立的民間學術研究機構,是OCAT館群的有機部分。它以研究出版、圖書文獻和展覽交流為主要功能,研究對象包括古代藝術和自上世紀以來中國現當代主義的視覺藝術實踐,研究範圍包括藝術家、藝術作品、藝術流派、藝術展覽、藝術思潮、藝術機構、藝術著述及其它藝術生態,它還兼顧與這一研究相關的圖書館、檔案庫的建設和海外學術交流,它還是OCAT館群在北京的展示平臺。

OCAT研究中心旨在建立一種關於中國現當代藝術的「歷史研究」的價值模式、學術機制和獨特方法,它的學術主旨是:知識、思想與研究,它提倡當代藝術史與人類精神史、觀念史、思想史和視覺文化史整體結合的學術研究傳統和開放的學術研究精神,關注經典藝術史著作的翻譯出版與現當代藝術史與古典藝術史研究的學術貫通。

展館信息

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蟬西路OCAT研究中心(地鐵7號線歡樂谷景區B出口向北100米) 

開放時間:周二至周日10:00-17:00  (逢周一閉館)

聯繫方式:info@ocatinstitute.org.cn  8610 6737 5518

長按二維碼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平臺

更方便的獲取活動及學術資訊

歡迎轉發我們的信息至您的朋友圈

如需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2018「AME影視計劃」第二屆影像劇本創作工作坊正式啟動
    2006年,執導個人首部劇情片《紅色康拜因》獲得第48屆希臘塞薩洛尼基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第12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2011年,編導懸疑犯罪片《人山人海》獲得第6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2012年,擔任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評委會成員。
  • 「希克獎2019」得主及「希克中國藝術研究資助計劃2020」的研究學人公布
    M+近期隆重宣布「希克獎2019」得主及「希克中國藝術研究資助計劃2020」的研究學人。觀看視頻,聽聽評委的分享與兩人的得獎和獲選感想。
  • 演戲家族 | 朱柏謙演技工作坊來廣州啦!
    至今一直有不少朋友在問,什麼時候演戲家族再來廣州開工作坊。時隔三個月,我很高興可以和大家說,演戲家族的工作坊又要來啦!先為大家介紹一下演戲家族,它是香港音樂劇旗艦劇團,成立於一九九一年,以獨立非牟利方式運作,自九九年起,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
  • 工作坊|超感劇場:VR敘事與互動工作坊
    「超感劇場:VR敘事與互動工作坊」邀約電影編劇、VR敘事研究者、電影導演、小說寫作者、藝術策展人、影像創作者、VR技術資深人士、VR遊戲重度創業者,圍繞VR敘事與互動影像,開放討論。工作坊首先面向跨媒體學院已畢業或在讀學生開放報名,與此同時,工作坊也歡迎社會各方面人士隨時加入我們,針對VR短片提出自己的創意和構思,如有創意和構思被採納,將有機會參與VR短片的拍攝和製作。
  • 徵片中 | 馬賽電影工作坊
    舉辦屆數:13屆馬賽電影工作坊重視影片的藝術品質和創造力,會通過工作坊的平臺強化入選項目,讓他們具有國際發行和進入市場的潛力。過往有不少參加工作坊的項目在國際電影節上取得佳績。近年部分入選影片有紀實色彩,會紀錄和追溯人物往事,內容帶有歷史背景和具有社會批判色彩。2020年有華語電影項目入選電影工作坊,平臺推薦投遞。
  • 「北京故事」紀錄短片實拍十日工作坊
    申 請 事 項申請成為學員有何條件?- 年齡介於18-40歲之間- 具備短片製作的基本技術素質和相關經驗- 展示出對紀錄片創作的濃厚興趣- 針對工作坊主題,對計劃拍攝的內容、人物或情境已有初步想法和構思- 能夠全身心投入為期十天的工作坊培訓我們推崇文化的多樣性,更相信人才廣泛分布於社會各個行業,選拔不拘泥於性別、宗教、民族或階級。
  • TANC 古根海姆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當代藝術計劃11月新展藝術家名單公布,大中華區5位藝術家和2個藝術家組合入選
    展覽由去年被任命為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當代藝術計劃策展顧問侯瀚如,及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藝術副策展人翁笑雨聯合策劃。▲ 紐約所羅門·R·古根海姆博物館 此次展覽由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當代藝術計劃策展顧問侯瀚如,及何鴻毅家族基金中國藝術副策展人翁笑雨聯合策劃,入選藝術家分別為饒加恩、闞萱、孫遜、曾建華、周滔、孫原&
  • 6/20—6/26,杭州|超感劇場:VR敘事與互動工作坊
    2016年6月與石青聯合發起「寫一切:重識社會文本與藝術實踐」四城巡迴討論活動)嘉賓:張涵露(藝術策展人。1988年生於上海,2013年畢業於芝加哥藝術學院,學習現當代藝術歷史和理論。現從事藝術評論、文化研究、獨立策劃,最近關心網際網路和當代傳媒狀況)   孫 霆(VR遊戲創業者。
  • 本周活動 | UNFOLD上海藝術書展的31場講座+4場工作坊
    2018年獲批上海市高層次藝術人才工作室;2020年獲批上海市3310人才項目;2018年在上海市多方單位支持下成立上海童書研究中心,成為中心負責人。概要:上海童書研究中心的成立背景、業務板塊構成、如何進行人才平臺搭建三個問題切入介紹。詳細展示研究中心每年通過國際展覽、學術論壇與大師工作坊為中國新銳插圖師提供交流與商業合作的更多可能性。
  • .| 激勵與平衡——中國財政體制變遷70年(發展與公共財政工作坊)
    汪德華具體講解了自己的研究內容。1951-1957年,中國建立了統一領導、劃分收支、分級管理的體制。在該體制下,中央有關部門制定生產計劃指標和財政指標,並保留較多的機動財力,地方如果需要增加財政支出,則向對應事項的中央部門申請。
  • 【OCAT上海館 | 徵稿啟事】《擴頻Amplifier——OCAT上海館媒體藝術專號》
    、以媒體藝術1研究為學術方向的中英雙語電子期刊,每年推出兩期,每期以專題形式聚焦媒體藝術的某一特定問題領域,計劃於2021年正式上線。(詳情請點擊「閱讀原文」)首期刊物以「亞洲媒體藝術」為專題,現正式向國內外研究者公開徵集相關研究性稿件,主題包括但不限於:聚焦特定區域或某一創作媒介的亞洲媒體藝術專題性研究;展覽研究;藝術家個案研究;書評;創意性研究寫作等。
  • 演戲家族音樂劇美學鑑賞工作坊來啦!
    對於廣州觀眾來說,香港的演戲家族應該非常熟悉,它是香港音樂劇旗艦劇團,成立於一九九一年,以獨立非牟利方式運作,自九九年起,獲香港藝術發展局資助。顧名思義,演戲家族是舞臺工作者的大家庭,一直以來,堅持在「家」(劇場)中發展,以圓熟的舞臺技巧和對生活的熱忱,創作以香港人為本的劇目;大部份的製作均為本土原創劇與大型音樂劇,亦不乏小劇場的實驗演出,取材源自生活,貼近群眾,普及與藝術並重。
  • 「劇場」與社區自主實踐-「水系博物館」的搭建與再想像第三場預告A4七日工作坊4#
    上月,我們邀請到上海定海橋互助社項目發起人陳韻實地了解陳建軍和曹明浩在水井坊的「天台與牆」劇場工作,立足成都、上海兩座城市特定社區,就互助、串聯、媒體、歷史、藝術等議題鋪展工作,並於11月19日在A4當代藝術中心舉辦對談。
  • 2018 " 身體最前沿 " 國際交流工作坊 - 承載期待,蓄勢待發.
    「 身體最前沿 」 國際交流工作坊計劃是2017 年由 謝欣舞蹈劇場 策劃,並與上海歌舞團 聯合主辦,而今年「 身體最前沿 」 獲得了 上海國際舞蹈中心發展基金會年度資助,將於 2018 年 8 月 11 日— 24 日在上海如期舉行。
  • 招生啦~臺北小劇場工作坊-2017第四屆合肥青年戲劇節
    【內容摘自廖向紅—探索小劇場戲劇藝術發展的路徑;張蘊之—臺北小劇場文化發展脈絡研究,有修改】 合肥青年戲劇節走過了三個年頭,如今第四屆也將起航,為了更好實現劇場藝術的交流,展現劇場藝術的魅力,我們通過獨立劇場平臺瘋劇場的負責人瘋子xx,邀請到了來自臺北11位資深的小劇場工作者來合肥進行為期7周的工作坊(課程)交流,如有感興趣者,將來想往小劇場方向發展者,都可諮詢報名。
  • 如舞如詩,如戲亦如夢 : 上海Underscore工作坊
    DAY1 (3/31) 10:00-13:00 & 14:30-17:30我們將花一天的時間整理接觸即興的基本技巧,並將Underscore的基本過程隱藏在課堂的發展中。DAY2 (4/1) 10:00-13:00 & 14:30-17:30第二天將分享並解釋由Nancy Stark Smith研究建立的Underscore,之後我們將一起探索並實作Underscore練習並收穫分享。 工作坊帶領藝術家:餘彥芳
  • MEETING ARTISIT · 遇見藝術家 | 臺灣驫舞劇場 · 周書毅舞蹈工作坊
    過去受邀與雲門2、驫舞劇場、彙編語言舞團、高雄城市芭蕾舞團、臺北芭蕾舞團、稻草人現 代舞團、豪華朗機工、狠主流多媒體、香港小交響樂團、不加鎖舞踴館、 城市當代舞蹈團等團體合作。作品發表於紐約秋季舞蹈節、德國杜塞爾 多夫國際舞蹈博覧會、英國沙德勒之井劇院、法國亞維儂藝術節、埃松 省舞蹈平臺、香港藝術節及臺灣兩廳院委託創作演出。
  • 新亞洲影志|第11期電影工作坊「未見異常」
    隔離期的宋莊,蘇⻘照應著新亞洲影志電影工作坊的房子,沒有人的小二樓有每天要餵養的貓母女。2020過半,在無用的大半年裡,工作坊留著軀殼,樓上的東⻛,吹拂著許多人的念想。「母貓吉娃 隔離期,11隻」 (攝影:蘇青)隔離漸解,蒲公英的種子吹向南方。非盈利藝術空間黃邊站,小洲村的藝術家們都作出積極回應,將共同支持參與新亞洲影志廣州第11期工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