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AME影視計劃」第二屆影像劇本創作工作坊正式啟動

2021-01-17 環球網

AME影視計劃--影像創作劇本工作坊(第二期)成員合影(AME供圖)

8月14日,由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主辦,中國美術學院空間影像研究所、杭州岸墨影視傳媒有限公司承辦,浙江上鐵錢江有限公司協辦的「AME影視計劃」第二屆影像劇本創作工作坊在杭州上鐵錢江酒店正式拉開帷幕。

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學院院長管懷賓、跨媒體藝術學院實驗藝術系主任高世強,臺灣當代藝術家陳界仁,知名動畫導演劉健,以及來自海內外各大美術學院、影視戲劇學院以及電影相關行業的30名工作坊學員出席了開幕式。

AME影視計劃--影像創作劇本工作坊(第二期)成員與嘉賓老師合影(AME供圖)

開幕式上,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實驗藝術系主任高世強擔任主持,介紹了開幕嘉賓及第二屆影像劇本創作工作坊的課程流程。

談及AME影視計劃項目的背景及願景,高世強如是說:「美院做影像本身是跨越的,我特別希望能有思想和感受力的激蕩,創造力的激蕩,如何通過這段時間挖掘出和全國各地進行的編劇工作坊完全不同的新東西,我非常期待。」

AME影視計劃--影像創作劇本工作坊(第二期)學員(AME供圖)

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學院院長管懷賓也發表了對於工作坊的看法:「在當今影像行業,政治,商業魚龍混珠地充斥著我們的感官世界,我非常期待工作坊能夠通過學員的相互交流,形成摩擦碰撞,產生不同的東西。」

AME影視計劃--影像創作劇本工作坊(第二期)學員(AME供圖)

AME影視計劃--影像創作劇本工作坊開幕儀式現場 左起:知名動畫導演劉健、從臺灣遠道而來的知名藝術家陳界仁、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院長管懷賓、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實驗藝術系主任高世強

此後高世強補充道:「我們的工作坊不是一次性結束的,而是持續走到底的。第一期所挑選的比較好的作品,我們都儘可能想辦法找到了經費,並實施拍攝,所以希望大家儘量多的投入。」這也是AME影視計劃影像劇本創作工作坊的不同,工作坊的結束只是開始,從工作坊初期創作,孵化到拍攝,再到輸出和交流,構成一體化的項目,對學員來說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機會,也是吸收更多藝術家和電影人創作藝術電影的新平臺。

AME影視計劃--影像創作劇本工作坊開幕儀式現場

開幕嘉賓臺灣當代藝術家陳界仁和知名動畫導演劉健也送上了對本次工作坊美好的祝願。最後本次活動的協辦方-上鐵錢江酒店黨總支書記副總經理董平先生進行了簡短的致辭,預祝本次工作坊順利進行,「AME影視計劃」第二屆影像劇本創作工作坊的開幕儀式在嘉賓和學員的合影下圓滿結束。

AME影視計劃--影像創作劇本工作坊環境

【背景】

劇本創作工作坊是「AME影視計劃」項目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AME影視計劃作為國內首個藝術電影服務平臺,致力於通過高質量的藝術電影項目促進藝術電影生態,並為藝術家和電影人提供專業的平臺。以開拓者的姿態為影像藝術服務。同時,AME影視計劃也是國內首個以美術學院為主導,以美術學背景下的影像創作脈絡為牽引的藝術電影—創作項目。

在當今大美術的背景下,培養具有高度藝術審美基礎的電影行業從業人才,迫在眉睫。「AME影視計劃」正是從美術學院的實驗影像出發,專門針對影像相關專業的高等院系學生及相關行業內頂尖人才,為藝術人才和電影人才提供有效的碰撞和交流,創造一流的創作平臺。

自2017年啟動以來,AME影視計劃匯聚了國內外眾多知名藝術家、電影人,致力於在培育一批具有敏銳的社會感知能力、跨媒介視野、創作能力突出、知識結構完備、並具有一定行業批判意識的影視創作-視覺內容生產領域的新生力量。

2017年8月14日至8月28日AME影視計劃舉辦了第一屆「從改編到改變」劇本工作坊。來自全國各地的30名學員藉此平臺,與著名導師面對面交流。在世外桃源般的杭州徑山微電影小鎮中一起展開為期十五天的交流與學習。

第一屆工作坊由中國美術學院、全國藝術專業教育指導委員會影視分委會主辦,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浙江華策影視股份有限公司承辦。孫承健、程然、牟森、沈立功、雎安奇、杜海濱、戴漓力、劉健、路海波、施秋榮、張遼源、梁穎、駱雲飛、賈樟柯、梅峰、高世強等十餘位著名導師,以各種形式為學員們講授了包括經典劇本寫作、文學創作與敘事結構、劇本創作中的畫面思維、劇本改編的可能性研究、媒介感知與媒介思維、「社會性」和「紀實性」電影創作在內的豐富課程。

據悉,第二屆工作坊將是一次密集的劇作課程集訓,並將延續第一屆30人分組合作創作的模式,而本期入選的30位學員或是海內外高校影像藝術創作者,或是電影相關行業從業者,均是具備多元化思維和跨文化背景的翹楚。

本屆工作坊將由中國美術學院副院長高士明提供學術指導,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學院院長管懷賓擔任學術主持。應邀參與第二屆工作坊的導師還有:臺灣當代藝術家陳界仁、導演王超、影像藝術研究學者董冰峰、導演蔡尚君、動畫導演劉健、藝術家高世強、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路海波、北京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尹成奎、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孫承健、藝術家張遼源、藝術家程然等。

【導師陣容】工作坊導師(根據姓氏首字母排列)

陳界仁

臺灣重要的當代藝術家之一。80年代到90年代初在臺灣解嚴前後,曾積極參予表演藝術創作。他曾參加過1998年臺北雙年展、聖保羅雙年展,1999年威尼斯雙年展─臺灣館,2000年裡昂雙年展、光州雙年展等國際展覽,2002年臺北雙年展,2004年西班牙攝影節等。2001年個展於巴黎網球場國家畫廊,曾獲得2000年光州雙年展特別獎。

蔡尚君

1997年,擔任張楊執導的劇情片《愛情麻辣燙》的編劇。

1998年,執導帶有實驗性質的先鋒話劇《保爾·柯察金》在話劇界上獲得了口碑極佳的好評。

1999年,擔任張楊執導的劇情片《洗澡》的編劇。

2006年,執導個人首部劇情片《紅色康拜因》獲得第48屆希臘塞薩洛尼基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第12屆韓國釜山國際電影節費比西國際影評人獎。

2011年,編導懸疑犯罪片《人山人海》獲得第68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導演獎。

2012年,擔任第15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亞洲新人獎」評委會成員。

2015年,擔任第18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爵獎」評委會成員。

2017年,擔任第8屆中國電影導演協會終評評審團成員 同年又編導劇情片《冰之下》入圍第20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影片獎。

程然

1981年生於中國內蒙,目前生活和工作於杭州。2013-2014年於荷蘭皇家藝術學院駐留藝術家,2017年於杭州創辦實驗藝術空間 「馬丁·戈雅生意Martin Goya Business」。藝術家近期的個展包括: 奇蹟尋蹤,特拉維夫當代藝術中心,以色列特拉維夫(2017);北愛爾蘭MAC藝術中心,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2017);新美術館,美國紐約(2016);K11 ArtFoundation,中國香港(2016)。2017年程然獲得馬德裡錄像藝術節最佳導演獎;2016,2015年入選AAC藝術中國最佳年輕藝術家獎;2015年入選皮埃爾·于貝爾藝術獎,以及提名斯德哥爾摩絕對藝術獎,並於2014年由燃點雜誌評選為最佳年輕錄像藝術家。

董冰峰

現為中國美院跨媒體藝術學院研究員。曾先後擔任廣東美術館與尤倫斯當代藝術中心策展人丶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副館長丶慄憲庭電影基金藝術總監與OCAT研究中心學術總監。同時他也擔任多個藝術機構與藝術刊物的學術委員。曾獲「CCAA中國當代藝術評論獎」(2013)、「《YISHU》典藏國際版中國當代藝術評論獎」(2015)和「何鴻毅家族基金中華研究獎」(2017)。董冰峰的研究領域包括影像藝術丶獨立電影丶中國當代藝術史丶展覽史與當代批評理論。

高世強

影像藝術家,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學院實驗藝術系主任,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教授。高世強在中國當代藝術領域屬於「學者型」的藝術家。通過攝影、裝置和實驗電影,他的藝術實踐帶來了反映出日常生活個體體驗的獨特角度。

路海波

1950年生,復旦大學中文系畢業,1989年獲中央戲劇學院戲劇歷史與理論專業碩士學位。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戲劇家協會等協會會員。曾任北京電視藝術家協會《電視藝術》雜誌執行編輯、《戲劇》雜誌編委。現為中央戲劇學院電影電視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藝術研究院博士生導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藝術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宣部文藝局專家組成員,「五個一」工程獎評委。

劉健

導演,1969年出生於中國江蘇。1993年畢業於南京藝術學院中國畫專業,2007年創立「樂無邊」動畫工作室。2010年推出動畫長片《刺痛我》;動畫長片《大世界》入圍第67屆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獲第54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動畫長片獎;2018年入選奧斯卡評委會員。這是中國動畫長片第一次入圍三大國際電影節(坎城、柏林、威尼斯)主競賽單元,也是繼宮崎駿《千與千尋》之後,新世紀第二次有亞洲動畫電影入圍柏林電影節主競賽單元,創造了中國動畫電影的歷史新紀錄。

孫承健

中國藝術研究院電影電視藝術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導師;中國廣播電影電視報刊協會電影報刊副會長;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會員,曾任中國電視金鷹獎評委;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員。主要理論研究方向:影像敘事研究、電影社會學研究。主要實踐活動:從事電影項目策劃、電影與電視劇文本評估等相關實踐。主要著作:《情緒:影像表意的魅力與體驗》《「魔法師」的世界:電影敘事的觀念與表達》《電影、社會與觀眾》。

王超

中國第六代電影導演、作家、製片人。主要電影作品《安陽嬰兒》、《日日夜夜》、《江城夏日》、《重來》、《天國》、《幻想曲》、《尋找羅麥》、《父子情》。作品入圍坎城、多倫多、紐約、芝加哥、鹿特丹、溫哥華、釜山、巴黎、華沙、開羅、塔林、上海、南特等五十多個國際電影節,並榮獲第五十九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最佳影片獎、南特三大州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最佳導演,及芝加哥國際電影節費比西影評人聯盟獎等十多個國際電影節獎項。小說作品《安陽嬰兒》、《南方》、《天堂有愛》、《去了西藏》、《香格裡拉》分別在中、法兩國發表和出版。

尹成奎

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文創中心主任;中國電影家協會、國際傳播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廣電局專家審委;韓國中國電影論壇協會、釜山國際電影節選片人;金雞百花電影節國際電影選片人;北京國際電影節執委。

張遼源

1980年出生,現工作生活於杭州。張遼源2009開始將工作方向集中於視覺現象本身,開始了關於光線、成像、觀看方式等與此相關媒介的「反向式」研究和創作,讓媒介的結構成為觀看的對象,探討視覺經驗如何影響我們的認知。 2016開始了新的影像項目,關注影像數字媒介的技術邏輯,利用這個系統的自身結構進行創作,展開想像。近幾年,張遼源開始以「觀看」為切入點,考察藝術系統內的語言現象和媒介的使用狀態 ,更直接的通過對形式拆解式的再使用來浮現它背後的觀念系統。

相關焦點

  • 電影節徵片丨AME影視計劃 「影像行動」2.0
    AME「影像行動」,是基於對中國動態影像與電影歷史的考察,以及對於全球前沿新銳影像創作現狀的把握,由中國美術學院跨媒體藝術學院啟動,AME影視計劃發起的,全球雖然浪潮不知湧向何方,儘管前路依舊未知,但是我們和你一起,做影像世界的開拓者。二零二一年,讓我們繼續去好奇,去迷戀,去爭論,去創作!
  • 久等了,工作坊第二期入圍學員名單正式公布!!
    經過近1個半月的報名時間和評委老師的嚴格篩選,AME影視計劃——影像創作劇本工作坊第二期學員最終名單已經出爐!!!今年報名者相較以往更加豐富,除了傳統影像作品,更多實驗影像和影像裝置藝術作品等不同媒介的創作脫穎而出,增加了本次工作坊的甄選維度,除了感慨於大家出眾的才華和對生活驚人的觀察力,也從大家的身上看到了無限的可能性。
  • | AME 「影像行動」 2.0,讓更多青年創作者被看見
    AME影視計劃 「影像行動」2.0
  • 萬達影視首期「未來大師工作坊」正式啟幕
    娛樂中國訊 4月10日,由萬達影視傳媒有限公司主辦的「未來大師工作坊」活動於4月10日上午在萬達學院正式開幕。萬達影視集團總裁曾茂軍出席活動現場,美國好萊塢成功編劇Zack Stentz作為此次大師班的授課老師共同參加啟動儀式。萬達影視傳媒公司總裁曾茂軍表示,此次萬達影視舉辦「未來大師工作坊」活動,主要原因有三。首先,有利於中國從電影大國轉變為電影強國。
  • 2014第二屆新銳力量 電影短片劇本創作大賽正式啟動
    原標題:2014第二屆新銳力量.電影短片劇本創作大賽正式啟動   本月27日,由德稻麥基故事學院、優酷、上海電影短片公眾服務平臺、波羅快車影視公司聯合發起的第二屆新銳力量.電影短片劇本創作大賽於上海正式啟動。
  • 線上短片展映單元 | 重慶青年電影展 & AME影視計劃 正式官宣!
    2020年10月第七屆重慶青年電影展 聯動 AME影視計劃 設立「線上短片展映單元」旨在為影像表達多元化提供更多可能 重慶青年電影展(Chongqing Youth影展以影像工作者及電影愛好者為主要參與對象,旨在鼓勵電影人更好的表達自我、參與藝術創作,助力高品質電影的發展及推廣,是電影產業與文創產業相結合的影展。目前共放映了近500部境內外影片,組織了400餘場線下活動,先後聯動全國70所高校、10餘個文創園區和多家院線,總參與人數已超10萬人次,成為西部地區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專業型電影節展之一。
  • 【教學現場】敘事性繪畫創作教學——教學工作坊
    課程簡述:本課程先從敘事性的劇本入手,由工作坊討論,利用頭腦風暴和思維導圖的方式,快速引導學生進入腳本創作
  • 草場地創作工作坊(熱身筆記)→影像寫作⑤ | 實施
    重點是,離開死板僵硬吐沫星子橫飛的「課程講座」,靠近朝向追求一種生動開放之創作研討現場。 圍繞「影像寫作」創作案例展開探討的工作坊,不會是某種已成定律的創作手段,所以不會是「創作秘笈寶典大招」傳授。來自民間記憶計劃道路行走中的創作實踐,將會是工作坊主幹構成,不會是那種一個人吚哩哇啦獨唱課程(網課)講座。
  • 科學影像教師創新能力提升工作坊暨北京青少年科學影像創作基地...
    科學影像教師創新能力提升工作坊暨北京青少年科學影像創作基地授牌儀式舉辦 2020-09-28 10: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為啟動「新影像·手機電影計劃」,讓用戶享受影像創作
    2020年11月25 - 28日,第33屆中國電影金雞獎頒獎典禮系列活動在廈門舉辦。華為手機作為該活動全程戰略合作夥伴,11月27日,二者攜手開啟了「新影像·手機電影計劃」, 鼓勵更多專業電影人和普通用戶使用手機進行影像創作。
  • 第四屆青蔥計劃啟動發布會
    由國家電影局指導,中國電影導演協會主辦的第四屆「CFDG中國青年電影導演扶持計劃暨青蔥計劃」(以下簡稱青蔥計劃),於11月21日在京舉行了發布會並正式啟動。青蔥計劃自舉辦以來以最優質的行業資源,全產業鏈的配合推進,開闊包容的電影視野,為青年導演進入行業,走向市場築好一個個臺階。
  • 第二屆青蔥計劃報名截止 扶持計劃引發報名狂潮
    由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和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電影局主辦的第二屆「CFDG中國青年電影導演扶持計劃」(以下簡稱「青蔥計劃」)報名階段已於近日圓滿落下帷幕。  業界良心「青蔥計劃」 品牌效應再掀報名熱潮  馮小剛、尹力、孫周等眾多優秀電影人面對面交流輔導,中影、萬達等大型影視公司與主流院線形成全產業鏈鼎力支持,「青蔥計劃」將各方最優資源全面整合,全方位助力青年電影導演成長發展。
  • 中國電影金雞獎正式啟動「使命100」創作計劃
    本次主題活動發布了「使命100」創作計劃, 籤署了「使命100」百部主旋律作品創作計劃籤署戰略合作夥伴協議、「一帶一路」國際電影交流活動合作計劃,開展了圖書版權國際交流活動,研討了主旋律作品創作和人才培養。
  • 徵集|第十五屆夏衍杯優秀電影劇本徵集啟事
    近期更多比賽信息:徵片|第四屆新西部大學生(青年)影像節徵片|第五屆中加國際電影節徵片|2020第十二屆上海驕傲電影節徵集|萬達影視菁英計劃第三期編劇工作坊徵片|2020第五屆NEW ERA青年電影季徵集|第三屆國際傳統音樂學會視聽民族音樂學/音樂影像志研究小組專題研討會徵集|第五屆新鮮提案
  • 菁英計劃工作坊力邀頂級導師 發掘青年創作者直通電影產業
    由於當下好劇本和好編劇的稀缺,菁英計劃由2018年開始舉辦全公益性的編劇工作坊,期望以頂級編劇導師的授業和直通電影產業鏈的機會,吸引具備編劇才華的青年創作者,幫助他們開發原創劇本。第三期編劇工作坊,於2019年10月1日正式啟動,劇本徵集截止至2020年3月15日。
  • 第四屆全國青年攝影大展正式啟動
    「影像正青春」青年攝影師分享會 暨第四屆全國青年攝影大展啟動儀式 由中國攝影家協會主辦,北京攝影函授學院、中國攝影家協會攝影教育委員會承辦的「影像正青春」青年攝影師分享會暨第四屆全國青年攝影大展啟動儀式
  • 無錫市召開第二屆「優秀劇本孵化計劃」總結交流會
    12月15日,2019-2020無錫市第二屆「優秀劇本孵化計劃」(以下簡稱「孵化計劃」)活動總結交流會暨《無錫優秀新劇本選編》新書發布會召開。無錫市自2017年啟動首屆「孵化計劃」,每兩年為一個實施周期。
  • 歌德學院X中間劇場 「劇本市場計劃」 | 銀河怒
    在此計劃下,歌德學院和中間劇場資助兩組中國本土年輕戲劇人,將近年柏林戲劇節「劇本市場」單元的兩部劇作文本——樸本的《銀河怒》和奧利維亞·文策爾的《一億億億字節人生》介紹給中國觀眾。「劇本市場計劃」旨在挖掘和支持年輕戲劇創作者,促進中德之間戲劇領域間的合作與交流。本計劃始於歌德學院與中間劇場於2020年7月合作舉辦的柏林戲劇節「劇本市場」工作坊。
  • 2015秋中文編作劇場工作坊(Devised Theatre Workshop)正式啟動
    你是個拖延症的編劇,劇本只有一行嗎?你是個未出道的導演,想要一展宏圖嗎?哥大青瓷劇社與紐約大學戲劇教育專業在讀生陳倩倩聯手推出2015年秋季編作劇場工作坊計劃長按提取二維碼觀看小視頻一探究竟編作劇場(Devised theatre),也稱集體創作 (collaborative creation)。
  • 徵片中 | 馬賽電影工作坊
    舉辦屆數:13屆馬賽電影工作坊重視影片的藝術品質和創造力,會通過工作坊的平臺強化入選項目,讓他們具有國際發行和進入市場的潛力。過往有不少參加工作坊的項目在國際電影節上取得佳績。近年部分入選影片有紀實色彩,會紀錄和追溯人物往事,內容帶有歷史背景和具有社會批判色彩。2020年有華語電影項目入選電影工作坊,平臺推薦投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