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攝影:Gustav Willeit & 荒野城市
當下中國人在城市中的故事,包含著各個維度的意義,哈佛經濟學家愛德華·克萊澤不斷地告誡我們:「城市不等於建築,城市等於居民!」
在一個城市裡記錄故事,也是在一個具體的社會空間的關係中尋找自己,這一站:北京。
北京的每一天也許都是雙面的,一面要堅強,一面也需要撒野;一邊在享受,一邊馬上逃離。
你的北京故事是什麼?
「北京故事」
紀錄短片實拍十日工作坊
——用現實講故事
英國文化教育協會與蘇格蘭紀錄片學會將攜手42時紀錄片培訓團隊開設「北京故事」工作坊項目,特為中國新生代紀錄片和新聞從業者提供紀錄短片創作孵化和國際發展機會。
「北京故事」工作坊將招募15名學員,通過為期10天的工作坊,每三人一組合作完成一部紀錄短片,運用影像語言發掘和講述根植於北京的非虛構故事,展現青年作者對當下中國社會和城市生活的觀察和讀解。在工作坊的最後一天,我們將邀請業界觀眾和媒體觀看作品展映並就當下中英紀錄片的創作和發行等議題展開研討。
本次工作坊以實踐為主導,內容如下:
-讓學員增強對國際電影節創意紀錄片的了解
-將一個構思轉化為創意短片
-根據戲劇弧線和情感走向,處理電影角色、聲音和畫面
-製作一部時長為五分鐘的紀錄片
工作坊結束後,學員或作品有哪些後續發展?
在之前舉辦的工作坊中,由學員創作的電影曾在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愛丁堡國際電影節、謝菲爾德國際紀錄片電影節等多個國際電影節上展映。
本次工作坊的優秀的青年作者也將有機會參加今年的英國謝菲爾德國際紀錄片電影節,開拓更多職業和個人發展機會。
申 請 事 項
申請成為學員有何條件?
- 年齡介於18-40歲之間
- 具備短片製作的基本技術素質和相關經驗
- 展示出對紀錄片創作的濃厚興趣
- 針對工作坊主題,對計劃拍攝的內容、人物或情境已有初步想法和構思
- 能夠全身心投入為期十天的工作坊培訓
我們推崇文化的多樣性,更相信人才廣泛分布於社會各個行業,選拔不拘泥於性別、宗教、民族或階級。因此,無論你來自什麼樣的社會背景,我們都歡迎你的加入。
費用
-由主辦方提供課程、住宿、設備、茶歇和兩次聚餐費用。交通、餐飲費用,由學員自理。
工作坊日期與地點
- 日期:2020年3月28日-2020年4月6日
- 地點:北京
*所有學員將在工作坊第二日進行拍攝方案提案,由英方導師從15個項目方案中選出5個投入拍攝,學員在工作坊開始之前須對拍攝對象和環境有基本調研,便於工作坊期間快速投入拍攝。
學員篩選
經驗豐富的資深業界評審將根據以下標準評估申請人:
- 申請人過往經驗和工作坊的相關性
- 申請人參與工作坊的積極性
- 申請人過往作品的品質
- 申請人針對工作坊的構思是否具有原創性、社會性和可行性
日 程 安 排
關 於 導 師
諾伊·門德爾
Noé Mendelle
從人類學及女性研究專業畢業後,諾伊·門德爾開啟了她的電影生涯,於1982年加入了英國第四臺的電影工作室,位於謝菲爾德的Steel Bank Films。她是一位在國際舞臺上富有經驗的導演及製片人,曾與諸多新興人才和資深專家合作,創作的多部紀錄片在影院和劇場上映。她策劃電影節的紀錄片單元,多次擔任電影節的評委,如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影展,最近她作為奧斯卡提名委員會的一員,參與最佳紀錄片獎及最佳紀錄短片獎的提名工作。
在2004年,諾伊創辦了蘇格蘭紀錄片學會,多年來策劃了一系列獲獎人才計劃,其中包括Bridging the Gap、This is Scotland、Right Here、Stories 和Edinburgh Pitch。她是多部獲獎影片的製片人,包括由蘇格蘭紀錄片學會出品的《自由的球場(Freedom Fields)》、《時間審判(Time Trial)》、《成為動物(Becoming Animal)》、《敘利亞故事(Syrian Stories)》《唐吉柯驢(Donkeyote)》、《利比亞在行動(Libya in Motion)》、《你註定要去的地方(Where You’re Meant To Be)》,此外她也堅持自己的創作,目前正在幾內亞比索完成關於比熱戈斯人的三部曲。作為愛丁堡大學的研究教授,她負責指導實拍紀錄片的博士課程。
安妮·米爾恩
Anne Milne
來自蘇格蘭的安妮·米爾恩是一名獲獎電影製片人。由她擔任製片的電影《瑪利亞的辦法(María's Way)》曾獲2010年歐洲電影獎提名,而她本人也因此榮獲英國電影學院最佳新人獎。該影片於眾多國際電影節上展映,接連斬獲一眾獎項。在獲得世界觀多媒體基金(WorldView Multi Media)的支持後,安妮前往尼泊爾,拍攝了影片《喜馬拉雅姐妹(Himalayan Sisters)》,該片於2011年Underwire Festival上榮獲「最佳剪輯獎」。從此之後,她便一直輾轉於多部電影的製作中,其中短片《深入太空(Into Deep Space)》講述了一個關於探索地外行星的故事,後於紐約和都柏林的想像科學電影節展映並榮獲「特別提名獎」。最近幾年,安妮與蘇格蘭紀錄片學會保持合作,拍攝了多部優秀短紀錄片,其中最新一部短片《天鵝(Swan)》於2016年拍攝,獲英國電影學院獎「蘇格蘭最佳短片獎」提名,併入圍格裡爾遜獎。除此之外,在蘇格蘭紀錄片學會和英國文化教育協會的紀錄片工作坊項目中,安妮參與於利比亞、巴基斯坦和約旦三國舉辦的工作坊項目,開展合作教學。安妮執導的新電影《痴呆大冒險(Adventures in Dementia)》由蘇格蘭紀錄片學會製作,2019年在蘇格蘭電視臺播出。此外,安妮還是DocKlub的聯合創始人。
周兵
(中方導師)
歷任中央電視臺《東方之子》欄目編導、《東方時空》特別節目組製片人,中央新影集團特別節目部主任。其三度獲得中國紀錄片年度導演,創作監製紀錄片上百部,獲得紀錄片最高獎項30多次。現創辦成立北京東方之子文化發展有限公司,以獨立導演的身份參與紀錄片產業化進程的發展,致力於中國紀錄片的國際表達。作品分別在中國中央電視臺和美國國家地理、美國歷史頻道、英國 SkyTV、NDR、德法 Arte、新加坡亞洲新聞頻道等眾多國際主流媒體播出。
代表作:《故宮》《敦煌》《千年菩提路》《臺北故宮》《當羅浮宮遇見紫禁城》《外灘》《雪豹》《下南洋》等。
註:中方導師在拍攝過程中會幫助學員們拍攝的前期與後期工作,解決疑問。
評 審
鄭瓊
評審團主席
中國電影導演、編劇。此前曾是光線傳媒的創始人之一,成立了中國第一家專門發行紀錄片的發行公司 「 零頻道 」,創辦了中國第一個獲得官方合法許可的獨立紀錄片論壇 iDOCS。
郭容非
畢業於紐約大學新聞與紀錄片專業。處女作紀錄短片Fairy Tales(我是仙女)曾獲得學生奧斯卡獎,現就職於界面新聞旗下箭廠視頻,參與拍攝過30多部短紀錄片。同時兼職任教於北京外國語大學-英國博爾頓大學全媒體國際新聞碩士項目。
張新偉
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珠海分校。創作有紀錄片「老男人三部曲」(《老張》《唐老師》《嘿,老潘》)併入圍多個影展。曾擔任2017年FIRST青年電影展紀錄片單元初審評委,是2019年廣州國際紀錄片節評優單元優秀選片人。
韓萌
常駐北京的導演和攝影師。她曾經作為攝影記者在媒體工作12年。她的最新的作品《遙望繁星》(SMOG TOWN)入圍2019年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節新晉導演競賽單元。她的中片作品《江南女兒》(China's Forgotten Daughters)在洛杉磯亞太電影節、香港亞洲電影節、One World電影節等展映。她之前的圖片作品曾發表在眾多國內外媒體上,包括紐約時報、南華早報等。2014年,她獲得美國國務院政府獎學金的漢弗萊項目,在美國做訪問學者,就讀於馬裡蘭大學。
王申
1991年生於河北承德,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和北京電影學院。紀錄短片《離鄉》獲中國紀錄片學院獎最佳學生作品獎。紀錄長片《芳舟》,獲釜山電影節亞洲電影基金獎勵。提名第30屆阿姆斯特丹紀錄片電影節(IDFA)最佳荷蘭影片。入圍捷克One World人權電影節、韓國EIDF紀錄片電影節、歐盟人權電影節等。正創作第二部紀錄長片《石史詩》。
宋婷
畢業於紐約大學電影系,獲電影製作碩士學位。此前她畢業於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獲英語和金融雙學位。近年來宋婷執導、拍攝了大量各種類型的影片,在電影、紀錄片、商業廣告等領域都積累了豐富的製作經驗。紀錄片電影《宮殿之城》(THE LAND OF MANY PALACES)獲羅馬獨立電影節 「最 佳國際紀錄片獎」 、莫斯科國際紀錄片電影節 「最佳紀錄片獎」 等,並獲得 2016 年 FIRST 青年影展「最佳紀錄片」 提名。
報 名 方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