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人》、《貝隆夫人》導演艾倫·帕克病逝,從廣告文案成為好萊塢...

2020-12-28 縱相新聞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晨

當地時間7月31日,英國著名導演艾倫·帕克於倫敦病逝,享年76歲。

艾倫·帕克曾憑藉1978年影片《午夜快車》和1988年的《烈血大風暴》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迷牆》等音樂電影也為他在電影史上留下特別的註腳。而對於國內觀眾來說,麥當娜主演的《貝隆夫人》是他最知名的作品之一。

(圖說:艾倫·帕克病逝,享年76歲。)

帕克曾獲得19項英國電影學院獎提名,並出任英國電影委員會、英國電影協會的主席。為表彰他對英國電影工業的貢獻,1995年,帕克被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任命為大英帝國司令勳章,2002年被授予騎士稱號。

從一名來自工人街區的廣告文案,到徵服好萊塢的電影導演,帕克的一生無所畏懼。英國影評人傑夫·安德魯形容帕克是一個"天生會講故事的人",他利用戲劇性的布光、生動的人物形象,以及對弱者的持久同情,來傳遞他的理念。他是一個天生的自由主義者,對不公正有著敏銳的感覺。

最會拍音樂電影的導演

艾倫·帕克並不是一位高產的導演。在三十多年的職業生涯中,他只執導了14部故事片,卻幾乎涵蓋各種電影類型。《貝隆夫人》是傳記片,《大衛·戈爾的一生》是懸疑犯罪,《射月》是婚姻喜劇,《鳥人》關注戰爭……他說自己喜歡每次都做不同的事,以此來保持創作上的新鮮感。

帕克尤其擅長以音樂為主題的電影。他曾表示:"如果你能把音樂和圖像一起使用,那就會非常強大"。

1982年的作品《迷牆》,用迷幻的影像把搖滾樂隊平克·弗洛依德的同名音樂專輯搬上銀幕。影片也被公認為最偉大的搖滾電影之一。全片沒有對白,沒有完整的故事情節,用音樂和畫面講述了主人公平克走出精神之牆的故事。《迷牆》討論的話題涉及方方面面,戰爭、家庭、學校教育、兩性關係……經歷二戰和越戰的創傷之後,年輕人只能給自己建造一堵牆以求解脫,平克的經歷正是一代人的生活寫照。

但在帕克來看,《迷牆》是他創作生涯中最悲慘的經歷之一。儘管影片最終名利雙收,他卻與寫劇本的弗洛伊德主唱及貝斯手羅傑·沃特斯,和負責製作動畫的插畫家傑拉爾德·斯卡夫衝突不斷。

(圖說:《貝隆夫人》中麥當娜貢獻了精彩表演。)

1996年的《貝隆夫人》是帕克最廣為人知的作品。影片講述了前阿根廷第一夫人艾薇塔·貝隆從一個受盡社會歧視的私生女,成為影響阿根廷的政治明星的傳奇一生。導演大膽敲定流行天后麥當娜出演貝隆夫人,一度遭到阿根廷民眾的抵抗。帕克表示,麥當娜並不是最容易合作的人,但他找到了讓她發揮出最佳狀態的方法。

電影最終斬獲三項金球獎,及奧斯卡最佳原創歌曲獎。麥當娜演唱的影片主題曲《阿根廷別為我哭泣》成為全球最著名的電影歌曲之一。

來自工人街區的小孩

帕克1944年出生於倫敦北部伊斯靈頓的一個工人社區。帕克的母親是一名裁縫,父親是送報員,後來成為一名家庭畫家。帕克很小的時候就對攝影產生了興趣。從學校畢業後,他在一家廣告公司找到了一份謀生的差事,隨後他又成為了一名廣告文案。

(圖說:60年代從事廣告文案工作的帕克。)

"從英國人的角度來看,廣告行業的偉大之處在於,它並不像其他工作那樣有一種階級的區分。如果你有半點聰明,他們就會給你機會。我非常幸運,他們給了我這個機會。" 帕克回憶說。

"我的野心並不是要成為一名電影導演,我只想成為公司的創意總監......直到突然間,電視廣告變得如此重要,公司也發生了轉變。我當時正處於做廣告最好的時候,我很幸運能成為那個世界的一部分。"

在從事廣告行業期間,帕克在合作的一家倫敦經紀公司裡第一次見到了製片人大衛·普特南和艾倫·馬歇爾,兩人後來為他製作了許多電影。

(圖說:帕克(右)與大衛·普特南成為一生摯友。)

大衛·普特南後來成為影響英國流行文化的重要影片《烈火戰車》的製片人,他跟帕克合作了《午夜快車》《龍蛇小霸王》等經典作品,兩人是一生的摯友。在他的鼓勵下,帕克以Bee Gees的歌曲為中心寫了一個名為《旋律》的劇本,靈感來自於他的學校時代。此時距離他最著名的音樂電影上映還有十年時間。

20世紀70年代初,他成立了Alan Parker電影公司,為其他公司製作廣告。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娛樂行業。

"我是第一個從廣告界轉型到故事片領域的人,我對批評格外敏感,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並不'合法'——一群庸俗的推銷員在推銷一種產品,資質薄弱,"他在2017年的一次採訪中說道,"所以我完全停止了拍廣告,以便作為一個電影人被認真對待。"

徵服好萊塢的英國

與英國同行不同,進入電影行業後,帕克訊速被美國電影吸引了。讓他獲得6項奧斯卡提名的《午夜快車》(1979年)由奧利弗·斯通編劇,講述了一個美國大學生因走私毒品的罪名被投入土耳其監獄的故事;《名揚四海》(1980年)則聚焦於紐約表演學校。

這讓帕克在祖國遭遇到不少批評,人們質問他為何不能拍一部關於倫敦皇家藝術學院的故事,他回答:「(影片裡的)社會和種族融合,你不可能在世界任何地方找到,特別是英國。」

(圖說:《午夜快車》讓帕克獲得6項奧斯卡提名。)

在英國評論界來看,帕克在好萊塢的闖蕩經歷,某種程度上打破了美國和英國電影業之間的壁壘,為他的英國同胞比如阿德裡安·萊恩(《一樹梨花壓海棠》《愛你九周半》)、雷德利和託尼·斯科特兄弟(《銀翼殺手》《異形》)鋪平了在美國發展的道路。

帕克對英國電影業的評價並不正面,他曾拍攝過一部電視紀錄片用來抨擊電影業的「浮誇、愚蠢、自負和貪婪」。他認為英國電影太過偏狹,概念上不夠商業化。他回憶自己小時候每當去當地的電影院看電影,當影片開場是倫敦標誌性的紅色公交車的畫面時,他就知道自己將迎來一段糟糕的時光。

但諷刺的是,在1998年,他被任命為英國電影協會(BFI)董事會主席,1999年被任命為電影委員會第一任主席。儘管他只執導了兩部真正的英國作品,《龍蛇小霸王》和《迷牆》。

(圖說:帕克(左二)與尼古拉斯凱奇在坎城。)

2015年,帕克宣布息影,把時間更多地花在繪畫上。

"我從24歲開始做導演,每天都是一場戰鬥,每天都很困難,不管你是在和意見不一致的製片人、電影公司,還是和誰對抗。電影......是非常昂貴的,一貴起來,你就得伺候人。我一輩子都在打拳,為作品而戰。每個和我合作過的人都知道,我為我們的權利而戰,以我們想要的方式來製作我們的電影。"

相關焦點

  • 《鳥人》、《貝隆夫人》導演艾倫·帕克病逝,從廣告文案成為好萊塢名導
    東方網·縱相新聞記者 陳晨當地時間7月31日,英國著名導演艾倫·帕克於倫敦病逝,享年76歲。艾倫·帕克曾憑藉1978年影片《午夜快車》和1988年的《烈血大風暴》兩次獲得奧斯卡最佳導演提名,《迷牆》等音樂電影也為他在電影史上留下特別的註腳。而對於國內觀眾來說,麥當娜主演的《貝隆夫人》是他最知名的作品之一。
  • 《迷牆》《貝隆夫人》導演艾倫·帕克去世 享年76歲
    作為這個世界上最著名的導演之一,艾倫·帕克曾多次獲得奧斯卡、坎城電影節提名,在英國國內,他更是斬獲了19項英國電影學院獎提名。1985年,他憑《鳥人》(Birdy)獲得坎城評審團大獎。他的職業生涯是從廣告文案開始的,並迅速成為廣告編導。1974年,艾倫·帕克開始涉足故事長片,並於1975年自編自導他真正的處女長片《小鬼頭與賊阿爸》,該片獲得八項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BAFTA)提名,最終獲得五項大獎,同時也入圍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艾倫·帕克第二部電影是《午夜快車》,該片獲得了兩項奧斯卡獎和六項奧斯卡獎提名,最終帕克獲得了最佳導演獎。
  • 《貝隆夫人》《迷牆》導演艾倫·帕克去世,生前曾任上海國際電影節...
    他生前留下讓很多國內影迷難以忘懷的經典之作:《午夜快車》《兩小無猜》《名揚四海》《鳥人》《密西西比在燃燒》……憑藉這些載入史冊的電影,艾倫·帕克可以說是最受好萊塢垂青的英國導演,他生前曾兩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 《貝隆夫人》《迷牆》導演艾倫·帕克去世,生前曾任上海國際電影節評委
    他生前留下讓很多國內影迷難以忘懷的經典之作:《午夜快車》《兩小無猜》《名揚四海》《鳥人》《密西西比在燃燒》……憑藉這些載入史冊的電影,艾倫·帕克可以說是最受好萊塢垂青的英國導演,他生前曾兩獲奧斯卡金像獎提名。
  • 《迷牆》《貝隆夫人》導演艾倫·帕克去世,享年76歲
    澎湃訊據外媒消息,英國著名導演、編劇、製片人艾倫·帕克(Alan Parker)去世,享年76歲。CDP ) 工作, 並執導了一些電視廣告。與David Puttnam合夥後,離開CDP成為專職商業廣告導演,隨後開始了他的電影長片生涯。其最為人熟知的電影,是1982年拍攝的《迷牆》(Pink Floyd — The Wall),該片改編自著名搖滾樂隊平克·佛洛依德的同名音樂專輯。
  • 76歲導演艾倫·帕克去世,曾執導《迷牆》《貝隆夫人》
    新京報訊(記者 吳龍珍)當地時間7月31日,曾執導電影《迷牆》《鳥人》《貝隆夫人》《大衛·戈爾的一生》等電影的導演、編劇、製片人艾倫·帕克去世,享年76歲。艾倫·帕克。圖源網絡艾倫·帕克出生於1947年2月14日,職業生涯始於廣告拍攝,十多年的廣告人經歷後,他開始了編劇和導演工作。
  • 我們失去了真正理解音樂劇的電影導演!再見,艾倫·帕克
    當地時間7月31日,英國電影協會稱,導演艾倫·帕克在長期患病後於倫敦去世,享年76歲。得知艾倫·帕克去世的消息,麥當娜大為傷心,在社交媒體發文悼念,稱其是她所合作過的最佳導演之一,「在電影《貝隆夫人》中,他教會了我很多,促使我突破自己,並成就了這部電影!謝謝你!」
  • 我們失去了真正理解音樂劇的電影導演!再見,艾倫·帕克
    不過,他尤其痴迷音樂題材的作品,《龍蛇小霸王》(1976)、《迷牆》(1982)、《貝隆夫人》(1996)等都是其代表作。曾在《貝隆夫人》中合作過的作曲家安德魯·勞埃德·韋伯聽到艾倫·帕克去世的消息後,非常難過,評價其「是少數真正理解音樂劇的導演之一」。
  • 曾影響一代人,《迷牆》導演艾倫·帕克去世了
    對於中國觀眾來說,艾倫·帕克最著名的作品恐怕是1996年的《貝隆夫人》(Evita),時值中國人剛剛開始通過影碟同步看到好萊塢大片,麥當娜演唱的主題曲《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響徹大街小巷。《貝隆夫人》艾倫·帕克1944年生於倫敦伊斯靈頓。
  • 艾倫·帕克:作為一個電影導演,他也許是最善用音樂的那一類
    在七月的最後一天,英國著名電影導演、編劇、監製艾倫·帕克(Alan Parker)因病去世,享年76歲。他去世的消息發布後,不僅電影界紛紛悼念,也引發了許多音樂人的懷念。「音樂電影」是艾倫·帕克作品中最著名的標籤,他的音樂題材電影影響了眾多國內外音樂愛好者,他執導的電影《貝隆夫人》中那首著名的《阿根廷別為我哭泣》早已成為經典。甚至有人評價:他是最懂音樂的電影導演。
  • 艾倫·帕克,一部《迷牆》就已經足以傳世!!!
    今天凌晨,英國電影協會(BFI)證實,英國電影界頂尖電影人艾倫·帕克(Alan Parker)於今晨因病去世,享年76歲。艾倫·帕克曾多次獲得奧斯卡、坎城電影節提名。1985年,他憑《鳥人》(Birdy)獲得坎城評審團大獎。
  • 艾倫·帕克走了,而我們依然活在「迷牆」裡
    鳥人》。而艾倫·帕克最為廣大中國觀眾熟識的一部作品,則是拍於1996年的《貝隆夫人》。畢竟,這是連《鐵達尼號》都還沒誕生的1996年,由此可見《貝隆夫人》的影響力有多麼深遠。對艾倫·帕克而言,這雖然並非自己真正的得意之作,但當年的超強陣容所帶來的全球轟動效應,無疑讓他感受到了好萊塢的魔力。
  • 英國著名導演艾倫·帕克因病去世 享年76歲
    ▲艾倫·帕克英國著名導演艾倫·帕克,在與疾病做了漫長的鬥爭後與世長辭
  • 《迷牆》導演艾倫·帕克因病去世 個人資料代表作品介紹
    據外媒,英國著名導演艾倫·帕克去世,享年76歲。據悉,死亡原因是長期疾病。其最為人熟知的電影是1982年拍攝的《迷牆》,該片改編自著名搖滾樂隊平克·佛洛依德的同名音樂專輯。艾倫·帕克曾憑藉《午夜快車》《密西西比在燃燒》兩度提名奧斯卡最佳導演,還曾憑藉《鳥人》榮獲第38屆坎城電影節主競賽單元評審團大獎。
  • 《迷牆》《大衛·戈爾一生》的導演去世了
    艾倫·帕克曾多次獲得奧斯卡、坎城電影節提名。1985年,他憑《鳥人》(Birdy)獲得坎城評審團大獎。對於中國觀眾來說,艾倫·帕克最著名的作品恐怕是1996年的《貝隆夫人》(Evita),時值中國人剛剛開始通過影碟同步看到好萊塢大片,麥當娜演唱的主題曲《阿根廷,別為我哭泣》響徹大街小巷。艾倫·帕克1944年生於倫敦伊斯靈頓。他的職業生涯是從廣告文案開始的,並迅速成為廣告編導。
  • 貝隆夫人,來南京了!
    就這樣,在普林斯生花妙手的點化下,原本孤立碎片的片段被完整串聯起來,而《貝隆夫人》也因此,從一張平面的搖滾專輯變成了一部完整立體的戲劇文本。/舞臺再現好萊塢巨片和《貝隆夫人》精彩絕倫的舞臺呈現相比,構造完整戲劇文本的成就又顯得微不足道了。
  • 《午夜快車》導演艾倫·帕克病逝家中 享年76歲
    曾執導《午夜快車》(Midnight Express)爆紅的英國知名導演艾倫·帕克(Alan Parker),因久病纏身,31日病逝於家中,享壽76歲。英國知名導演艾倫·帕克·帕克(Alan Parker)31日病逝於家中,享壽76歲。
  • 艾倫·帕克和他永遠的《迷牆》
    近日,英國著名導演艾倫·帕克因病去世,其著名作品有《迷牆》《鳥人》《大衛·戈爾的一生》《貝隆夫人》《午夜快車》《名揚四海》等。在青年電影手冊看來,一部《迷牆》便足以讓艾倫·帕克成為電影大師。這部電影以高度的隱喻性充滿著對戰爭、法西斯的批判和反思,其音樂不斷致敬搖滾,至今仍影響著音樂電影、MV的創作。
  • "午夜快車""密西西比在燃燒"導演去世
    時光網訊英國著名導演艾倫·帕克,在與疾病做了漫長的鬥爭後與世長辭,享年76歲。艾倫曾因1978年的《午夜快車》與1988年的《密西西比在燃燒》,兩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提名,其它作品還包括《龍蛇小霸王》《迷牆》《天使心》《追夢者》《貝隆夫人》《天使的孩子》等。1944年2月14日,艾倫出生在英國倫敦,最開始是廣告文字撰稿人,後來做了廣告導演。
  • 《貝隆夫人》:麻雀變鳳凰背後的悲歌
    僅僅兩年時光,她用主持人的身份以及貧寒的出生為丈夫最終贏得了總統選舉,並使自己從而成為阿根廷最具有權勢的女性——第一夫人。這似乎連小說都無法編出的情節,卻確確實實的發生在了艾薇塔的身上。和貝隆夫人真人一樣,電影《貝隆夫人》的誕生同樣充滿了傳奇色彩,除了主演麥當娜當年感動阿根廷的努力演出,其實電影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故事。首先是原作音樂劇的誕生歷經了無數戲劇創作家的共同努力,從敘述生平的幾首歌曲到連貫為一體的人生故事,《貝隆夫人》的故事經過了漫長而持久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