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新覺羅·,作為晚清末代格格,在對封建禮教的恪守與對平等自由的追求中出生,註定她這一生將帶著歷史的宿命,完成一次全新的變革。
但所有的蛻變都是痛苦的,歷經數年的戰亂動蕩,或忍辱負重,或苟且偷生,格格緊跟新思想潮流,一步步蛻變為自由平等的愛國公民。
對韞穎的轉變,有人曾評她:「走進人民群眾變成了一個有志氣的人」!
1、滿清最美格格出身高貴,一朝天變淪為他人傀儡
愛新覺羅·韞穎出生在清朝「彌留之際」,其父載灃是世襲的醇親王。
1908年,載灃年僅3歲的嫡子溥儀被慈禧太后看中,繼承大統,載灃則成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攝政王,輔佐朝政。
當時時局動蕩激烈,僅四年之後,溥儀被迫退位,清朝統治隨之覆滅。
不過,受復闢王朝的支持,這些皇親貴族們仍住在紫禁城內,享榮華富貴。
1913年,醇親王府內三格格韞穎降生。
因親哥哥溥儀在宮內教養的關係,韞穎打小是紫禁城的常客,常受宮內嬤嬤們教導,禮儀規矩、待客說話向來循規蹈矩。
規矩是死的,但人是活的,紫禁城雖無實權卻仍是重要的「門面擔當」,承擔著接見外賓的責任,西方開放的理念不可避免的湧入這座封建的皇城。
處於激變中的紫禁城開始請西方老師,教授外語、軍事策略、交際禮儀,韞穎大開眼界,深受薰陶。
幾年後,16歲的溥儀迎娶婉容皇后,並常邀婉容弟弟郭布羅·潤麒進宮陪讀。
穎與潤麒年紀相仿,課業之餘兩人常聚在一起遊玩,感情漸生。
只是這樣養尊處優的日子並不長久,1924年,復闢王朝倒臺,他們被趕出紫禁城,年僅11歲的穎隨兄遷往天津居住。
天津的皇族們雖無往日顯貴,生活倒是無虞,溥儀有7個妹妹,唯獨韞穎生得最為美貌,被稱為「晚清最美格格」,獨得溥儀寵愛。
19歲時與意中人潤麒訂親。此時,日寇悍然入侵,無能的溥儀當了「偽滿州國」的新皇帝,遷往長春。
此舉引發愛新覺羅家族內激烈矛盾,載灃痛斥其子叛國通敵,憤怒之餘全家遷回關內。而婚約在身的韞穎循著「出嫁從夫」的古訓,跟著潤麒去了長春。
2、借探親脫離虎狼之地,寄人籬下苟且偷生
彼時單純天真的韞穎並未料想,這一去竟是數年的忍辱偷生。
1933年,在日寇的安撫下,溥儀在長春為韞穎與潤麒兩人舉辦了隆重的婚禮。
婚後不到1月,受日寇慫恿,溥儀派潤麒前往日本學習軍事技法,同去的還有。
異國他鄉,身為皇親貴族的他們並沒有受優厚待遇,反而處處受鉗制。
剛抵日本就被皇室包圍,潤麒被接去學校,韞穎則「被擔任」婦女會名譽會長,每天被邀去天皇女眷寓所講授中文。
表面上的禮待,實則是變相的監視,讓穎備感束縛。
更讓她不安的是,潤麒的軍事訓練十分殘酷,所有實戰演練項目,皆真槍實彈,潤麒幾乎每日以命相博,傷病不斷,穎看著心憂,日日親自照顧。
所有的苦悶無處傾訴,她就寫信回國,向親哥哥溥儀吐露。
溥儀體恤胞妹,留存信件裝訂成冊,伺機安排韞穎回國探親,解其思鄉之苦。
幾個月後,韞穎隻身回國,此番回來,她是決計不肯再去日本了,遂被安排與溥儀長住長春。
寄人籬下的日子很艱難,雖衣食無憂,卻飽受精神摧殘。
身為傀儡的兄長,行事作派全賴於日寇,言行俱受嚴密監視,韞穎生活在巨大的煎熬中,而皇嫂婉容的遭遇更讓其觸目驚心。
自接婉容來長春與溥儀團聚起,生得貌美的婉容在監視中備受欺凌,曾多次密謀出逃,皆以失敗告終。
且溥儀對其冷淡厭惡,作為大清最後的皇后,她不敢提離婚,出逃又無望,最終走上了自我毀滅之途。
等到潤麒學成歸國,其姐婉容已呈瘋癲狀,痛心之餘,為了生存,他與妻子韞穎只能繼續寄居長春,受日本人的調遣。
目睹恪守禮教的皇嫂被逼瘋,而從前敢於與皇帝離婚的皇妃文繡卻活得瀟灑自在,清楚皇族的身份將徹底掩於歷史的激蕩下,不復存在。
3、丈夫失蹤成迷,格格放下架子擺地攤養家
隨戰爭的勝利,日寇戰敗回國,深知罪孽深重的溥儀帶著潤麒準備逃離,半道被截住,而潤麒在逃亡中下落不明。
在政府的關照下,穎帶著婆婆與三個孩子回北京生活,失去頂梁柱與生活來源的韞穎,面臨一個的問題,那就是一家老小的生存。
歷經時代磨難的,逃出了封建社會與侵略者的壓迫,也斷了舊社會的供養,新時代下,她只不過是個需要的普通女人。
她從家中拿出積攢的珍珠首飾,穿著旗袍,跟小商販到集市擺地攤。
這些小販看見格也跟他們「搶生意」,一時覺得驚奇議論紛紛,韞穎並不在乎,反而跟他們拉家常,討教生意經。
然而,人們更感興趣的是從前皇宮裡的傳聞軼事,對這些珠寶也是買不起的,當時能買得起的又不差這些,擺地攤生意頗為冷清。
後來,學巧了,她開始賣人們喜歡的便宜物件,還進一些香菸按根賣給小商販。漸漸賺得些許錢財,但是她再也不會跟人閒聊從前的榮華富貴,更多的時候是發呆思索。
上有婆婆要,下有三個嗷嗷待哺的孩子,丈夫還下落不明,擺地攤顯然不是長久之計。
正當韞穎為生活所困時,噩耗傳來,其父載灃因病過世,穎趕回奔喪。
雖自她留居長春,父親對她不甚待見,但拗不過天下父母心,載灃離世前仍為她留下遺產,助她。
韞穎之前是為生活所迫放下身段,如今父親的離去卻是讓她從內心放下架子,切切實實的融入老百姓的生活中。
4、盼丈夫數年終歸家,夫妻洗心革面做好公民
她將父親留下的幾間房屋出租,安頓好生活後,積極參加街道工作。
從一個被伺候的格格,變成替百姓辦事的熱心公民,這一轉變讓街坊鄰居極力稱讚,不久,她被舉薦為居民組長,任治保主任。
之後,中央文史館館長章士釗,偶然看到當年穎在日本寫給溥儀的信件。遂找到將其自述呈交領導,得體恤安排她在北京東城區當政協委員,生活得到極大改善。
感恩政府的關懷,韞穎在政協勤懇工作,一心照顧家人,心底仍暗暗期盼著丈夫能歸家。
1957年,歷經10年磨難的潤麒歸家,已是知命之年的夫妻相隔數年重逢,韞穎抱著丈夫痛哭。
這些年她一個人承擔太多,千難萬難終是等到丈夫回家了!
潤麒在外多年不僅沒有荒廢學業,反而更有精進,他們一家被特殊關照,潤麒去了翻譯社當起了翻譯員。
同時,在穎的支持下,精通針灸的潤麒,在家中開起了免費的診所,給病人無償治療,由於其醫術精湛,求醫之人絡繹不絕。
此後餘生,夫妻倆攜手共渡,作為新社會普通的公民,兩人總以已之能解他人之困,即便後來再陷入十年動蕩,也從不改助人為樂的初衷。
韞穎格格的一生就如同一部活的歷史,呈現出晚清皇宮裡女人們的遭遇或歸宿。
但穎是幸運的,認清大勢所向,懂得順勢而為,縱使她曾被迫屈服於侵略者的統治下,但最終還是迷途知返,洗心革面從頭再來。
蛻去格格的身份與作派,扎紮實實的深入百姓,做為人民服務的好公民!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刪除內容。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