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末代格格、愛新覺羅之花:沉醉於復興大清美夢,最終身死名裂

2021-02-22 最愛歷史

因為審判一名漢奸,1947年10月的北平,全城轟動了。

 

這是1947年10月8日下午,北平地方法院大法庭上,各路中外記者以及5000多名吃瓜群眾,紛紛從北平城內外洶湧而來,空間太窄,以致法庭的門窗玻璃全被擠碎,維持秩序的法警也被擠傷,就連法官也被吃瓜群眾們擠到了被告席上。秩序完全混亂,無奈下,審判長只好臨時宣布休庭。

 

人民群眾遠道而來,是因為他們想看一位據說是風華絕代、賣國投敵的女間諜:

 

川島芳子

 

1

 

半個多世紀以來,這位擁有日本名字、激發了無數人激烈爭議的女間諜,卻是一位大清王朝的末代格格。

 

1906年,就在末代皇帝溥儀出生的這一年,作為清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的肅親王府上,第十代肅親王善耆的四側妃,為善耆生下了第14個女兒:愛新覺羅·顯玗

 

善耆(1866-1922),就是那位在汪精衛刺殺攝政王載灃失敗後,力主赦免汪精衛死罪的末代肅親王。善耆一生共擁有38位子女(21男、17女),對於大清帝國來說,他是一位鐵桿的捍衛者。

 

1912年清朝滅亡,作為大清帝國鐵桿粉絲的善耆不死心,帶著家人出逃到遼寧旅順,在那裡,他開始圖謀「滿蒙獨立運動」,企圖建立一個「滿蒙王國」,光復大清帝業。

 

也就是這一年,善耆將自己6歲的女兒愛新覺羅·顯玗,送給了他的結拜兄弟:日本浪人川島浪速(1865-1948)

 

末代格格:身著滿人服裝的童年川島芳子。

 

在善耆看來,大清亡了,所以他也堅決不允許自己的子女做中華民國的官,甚至不允許他們做中華民國的國民,所以,他寧可讓女兒改做日本人,也堅決不願意她做中國人。

 

大清帝國與中華民國,勢不兩立、不共戴天。

 

所以,他把6歲的女兒送給結拜兄弟川島浪速,並給女兒改名為川島東珍,意思是希望女兒東渡日本以後,能被當做東洋的珍寶對待。

 

被送養後改名的川島芳子。

 

川島東珍,後來被日本養父川島浪速改名:川島芳子。

 

在將女兒送養後,肅親王善耆寫信給川島浪速說:

 

「進呈玩物予君,敬請憐愛」。

 

2

 

在親生父親、末代肅親王善耆看來,川島芳子,只是一個「玩物」而已。

 

從北平到日本,6歲的小女孩川島芳子遠渡重洋,在異國他鄉,這個小女孩時常暗中哭泣,許多年以後,這位日後為虎作倀的帝國間諜,在回憶起自己的童年經歷時,曾經寫過一首詩:

 

「有家不得歸,有淚無處垂,有法不公正,有冤訴向誰。」

 

那時,不僅僅是川島芳子——除了三個被送往歐洲留學的兒子外,末代肅親王善耆將他剩餘的35個子女,也全部送往了日本,他要求子女們在日本精心學習,日後回國為「光復大清」、重建大清帝國而努力——在善耆看來,子女們只是他「政治理想」工具的一部分,大清帝國的恢復和重建,遠遠比骨肉和親情來得重要。

 

遠渡重洋後,那位6歲的小女孩川島芳子,在養父川島浪速的培養下,開始接受嚴格的日本軍國主義教育,這位大清帝國的末代格格,從思想、語言到舉止,表現得越來越像一位日本人。

 

川島浪速(左)與末代肅親王善耆(右)。

 

她爭強好勝、刁蠻任性,在日本豐島師範附屬小學讀書時,川島芳子就很喜歡跟老師對著幹,跟男同學鬧矛盾;後來升讀日本松本高等女子學校後,她甚至大搖大擺地騎馬上學,高興了就去上課,不高興了就連續幾天逃課——1922年,肅親王善耆去世,16歲的川島芳子回中國奔喪,返回日本後,學校死活不肯讓她復學。

 

那時,作為滿清「宗社黨」鐵桿分子的肅親王善耆,在兩次發動「滿蒙獨立運動」失敗後,最終抑鬱而終,臨死前,他對包括川島芳子在內的所有子女們的囑咐是,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復興大清帝國。

 

時代和世界已經巨變,他卻仍然,在做著「大清復興」夢。

 

3

 

被父親肅親王寄予希望的小女孩「玩物」川島芳子,在矛盾和複雜中,銘記著親生父親善耆的教誨。

 

她被學校退學處理,養父川島浪速也不在意,只是跟她說:只要「注重紀律、不怕苦、不怕死」,秉承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就一定可以繼承她父親肅親王的事業「光復大清」。

 

所以,她被教導像一位日本的浪人和武士一樣,無畏地衝鋒陷陣,不惜一切代價。

 

17歲那一年,從一開始就被當做「玩物」的川島芳子,被養父川島浪速強姦。

▲川島芳子被養父川島浪速強暴,是她人生重要的轉折點。

 

悲憤異常的她,在日記裡寫道:

 

「大正13年1924年10月6日,我永遠清算了女性!」

 

第二天,她梳起了一個日本式的髮髻,身穿一套底擺帶花和服,在盛開的波斯菊花叢中,拍了一套少女訣別照,然後,川島芳子剪了一個男式分頭,宣布與女性身份「訣別」。

 

這位原本靈性生動的末代格格,在壓抑的家世和個人經歷中,從此變得性格乖張、放蕩不羈,回到家中,她跟兄弟姐妹們說:

 

「從今天起,你們得改叫我哥哥。」

 

此後,她性情大變,為了給自己的女同學籌錢,她甚至拍了裸照,公開刊登在報紙上;1924年底,她用手槍自殺不成,被搶救過來。

 

死過一次之後,她越來越痴迷於女扮男裝,和擊劍、射擊等激烈的「男性運動」,她對外說:

 

永遠解脫了女性」。

 

4

 

1924年,是一個動蕩的年份。

 

這一年,末代皇帝溥儀被馮玉祥的軍隊,從紫禁城中趕了出來,滿清的遺老和宗室們人心惶惶。痛苦、彷徨之中的川島芳子寫信給自己的兄長愛新覺羅·憲立,講述自己在日本的痛苦經歷,然而兄長卻回信給她說,一定要牢記父王(善耆)遺志,忍耐一切之痛苦,以學習軍事、光復大清帝國為己任。

 

在父親和兄長們看來,川島芳子,從一開始就是屬於大清帝國的女人,所以為了政治,她必須要忍受一切不可忍受之痛苦。

 

1927年,21歲的川島芳子嫁給了蒙古世族甘珠兒扎布。

 

在異國他鄉壓抑、扭曲的生活,大清帝國和父王善耆的遺志,在日本所接受的軍國主義教育,以及被養父強暴之後的扭曲及陰影,讓這位末代格格,變成了一位詭異的女人。

 

1927年,21歲的川島芳子孤身返回中國,並改了一個漢名:金璧輝。回到旅順後,川島芳子遵從養父川島浪速和兄長們的意見,嫁給了內蒙古土豪世家巴布扎布的第九子甘珠兒扎布為妻。

 

此前,巴布扎布在試圖協助清朝「復國」、四處劫掠的過程中,被張作霖的部隊擊殺——在川島芳子看來,家公巴布扎布是位「英雄」,然而讓川島芳子失望的是,她的丈夫、巴布扎布的甘珠兒扎布卻性格懦弱,這與川島芳子剛強的性格形成了強烈反差,隨後,她拋下丈夫,像脫韁野馬一樣,到處往返於滿洲(東北)、內地與日本之間,試圖為復闢滿清、實現父親善耆生前「滿蒙獨立」的「夢想」而到處奔走。

 

5

 

為此,她不惜做一個鐵血冷酷、卻又風流詭詐的女間諜。

 

1928年,為了協助日本人剷除「東北王」張作霖,達到「滿蒙獨立」目的,22歲的她不惜犧牲色相,從張學良的貼身副官處獲得了張作霖的出行情報,最終協助日本人在皇姑屯炸死了張作霖。

 

皇姑屯事件後,她在日本人的指使下,全身心地投入到為日本人服務和所謂「光復大清」的間諜活動中,並與一幫狂熱的日本軍國主義青年以及一幫賣國漢奸,一起積極為日本人入侵東北出謀獻策。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川島芳子又秘密行動,協助將溥儀的皇后婉容從天津轉移到東北,協助溥儀與婉容「帝後團圓」;並為1932年3月偽滿洲國的建立鞍前馬後效力,由於協助「分裂中國」有功,川島芳子被日本關東軍特別嘉獎、授為陸軍少佐軍銜;此後,她又被任命為偽滿洲國的女官長。

 

在川島芳子自己看來,她與中華民國勢不兩立,在身份認同上,她更傾向於認為自己是一個日本人,和一個大清帝國的「忠實復國者」。

 

女扮男裝的川島芳子。

 

為了策動日本進一步入侵中國,轉移國際輿論對日本入侵中國東北的輿論風波,1932年,川島芳子先是策動幾位日本和尚挑釁中國人,在國人奮起反擊、殺死一位日本和尚後,川島芳子隨後又派出殺手追殺中國愛國人士,並利用美人計接近孫中山之子孫科,將當時「蔣介石下野」的消息透露給日本軍方,鼓動日本政府出兵侵略上海,由此協助挑起了「一·二八事變」。

 

對於川島芳子策劃「日本和尚事件」,協助挑起「一·二八事變」,日本關東軍高參板垣大佐非常開心,他評价川島芳子說:

 

「多虧這一擊,滿洲獨立才得以成功!」

 

從此,作為日本特務的川島芳子,在日本人中的聲名越來越顯赫,日本人甚至稱呼她為:「麗人手腕,東方諜雄」

 

6

 

儘管當時人痛罵川島芳子是無恥漢奸,但川島芳子個人則覺得,她根本不是中國人,她只是大清帝國的忠實子民而已,所以,她壓根不認同「漢奸」這個說法。

 

為了「光復大清」,哪怕為此為虎作倀、助紂為虐,她也毫不在意。

 

為了「光復大清」,她甚至不惜以出賣身體為代價,四處出賣色相投靠日本人,為此,她先後與駐紮上海的日本特務頭子田中隆吉、關東軍參謀河本大佐、偽滿軍政部顧問多田駿大佐等日本軍界、諜界人士姘居,以換取日本人的資源和支持。

 

在多田駿的支持下,川島芳子正式被任命為滿洲國安國軍總司令,隨後帶領著手下3000多名偽軍四處招搖過市、騷擾劫掠,川島芳子本人則以所謂「滿洲公主帶領滿洲國義勇軍」的名義,經常穿著日軍的黃料子軍裝,頭戴大蓋帽、腳蹬著日軍的長筒靴炫耀出入,並時常將老百姓隨意抓起來,當做「反日遊擊隊員」進行肆意槍殺屠戮。

 

儘管在日本人的支持下狐假虎威,然而川島芳子也逐漸感覺到,她傾盡全力協助的偽滿洲國,其實也只是日本人手下的傀儡政權而已,這與她和滿清遺老們設想的「光復大清」去之甚遠,於是,她開始不時公開批評日本試圖稱霸亞洲的「大陸政策」,並利用個人權力,釋放了一些被逮捕的中國人。

 

在偽滿洲國擔任「安國軍」司令的川島芳子。

 

日本人很警惕這位「滿洲公主」,在他們看來,這位跋扈驕橫的「滿洲公主」居功自傲,並且經常打著日本人的名義胡作非為,眼下,她已經失去了利用價值,於是,川島芳子被日本軍方打發回了日本,一直到1936年底,川島芳子才藉助著東條英機「中日和談」的幌子,重新返回中國,並在天津開了一家「東興樓」飯莊。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抗戰全面爆發,將民國政府視為敵人的川島芳子對此幸災樂禍,認為捕捉到了發財良機,於是,川島芳子又勾結日本憲兵隊長田宮少佐,利用田宮將中國資本家抓到日本憲兵隊進行嚴刑拷打,然後由川島芳子作為「中間人」出面「斡旋」,向受害者勒索巨額財物,對此中國商人背地裡都咒罵川島芳子說:

 

「這個惡毒的女人什麼都要,就是不要臉!」

 

驕橫不可一世的川島芳子,也確實肆無忌憚,1942年,川島芳子因為毆打日本憲兵,再次被遣送回日本,一年後的1943年,她才得以回到北平。

 

對於川島芳子的所作所為,肅親王善耆的第17個女兒、川島芳子的妹妹愛新覺羅·顯琦(後來改名金默玉),曾經私下問川島芳子說:

 

「姐,你為日本人做事,難道不怕報應嗎?」

 

沒想到川島芳子對妹妹的這個問題,卻很無所謂,笑笑說:

 

「我投靠日本人,是為了重振大清朝的威風,玩政治嘛,無毒不丈夫。至於報應,那就聽天由命了。我相信強大的日本人不會敗

 

7

 

然而窮兇極惡的日本人,終究還是讓這位狐假虎威的末代格格,失望了。

 

在被日本人拋棄後賦閒的日子,1942-1945年間,川島芳子在北平沉浸於鴉片迷醉的日子,在一次與來訪的日本友人聊天時,她說:

 

「北京城很大,人的心比日本人寬廣得多,溫暖得多。對不起,我這樣說日本,我不喜歡隱瞞。」

 

在北平,川島芳子陷入了一種自我感傷之中,她說:

 

「回到中國,看到花園裡的花,任何一朵,都讓我想起死去媽媽的眼睛。」

 

這位從6歲就離開祖國、離開母親的末代格格,在被日本人榨乾利用價值、拋棄冷落之後,才終於體會到了人世間的孤獨和寂寞,在她身邊陪伴她的,經常就只剩下她養的四隻寵物猴子。

 

▲1933年,27歲、女扮男裝的川島芳子。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戰敗投降,不知如何是好的川島芳子只能選擇呆在北平家中聽天由命,當年10月10日,她最終被民國政府的便衣特務捉捕。

 

被捉拿的那天,在被便衣特務捉捕時,喜歡睡懶覺的川島芳子甚至還沒起床,當時,她身上只穿了一件淺藍色睡衣,在被戴上手銬的瞬間,不可一世的川島芳子,在迷糊之中露出了恐懼的神色,當時,她的秘書、日本人小方八郎不忍心看到川島芳子這個樣子被捕,於是趕緊讓女傭人找了件上衣給她穿上。

 

穿著女裝的川島芳子。

 

倉促之間,這位一度狂妄驕橫的末代格格,終於體會到了恐懼的滋味。

 

在被拘捕期間,川島芳子一度經由賄賂偷偷出獄,由於民憤和影響極大,最終川島芳子在潛逃往日本之前再次被捕。

 

8

 

大名鼎鼎、惡貫滿盈的川島芳子被捕,也傳遍了整個北平城。

 

所以,正如本文開頭所述,當1947年10月8日北平地方法院公審川島芳子時,北平城也為之轟動了。

 

在經歷長時間的羈押和審判後,1948年3月25日,川島芳子最終以「漢奸罪」、「間諜罪」被執行死刑,在判決中,北平地方法院如此寫道:金璧輝(川島芳子)通謀敵國,圖謀反抗本國,處以死刑,剝奪公權終身,全部財產酌留家屬必需生活費外、全部沒收。」 

 

1947年,被審判期間的川島芳子。

 

在被宣讀死刑判決時,川島芳子顯得非常冷靜,似乎在經歷漫長的羈押後,她一直在等待著這一天,按照當時的慣例,死刑犯臨死前要給兩個饅頭,但川島芳子並不想吃,只是請求,希望能給養父川島浪速寫一封遺書,在被批准後,川島芳子要來毛筆,站立著給養父川島浪速,寫下了一封日文遺書,內容大意是:

 

父親大人:終於三月廿五日的早晨執行了,請告訴青年們永遠不止地祈禱中國之將來,並請到亡父肅親王善耆)的墓前告訴中國的事情,我亦將於來世為中國而效力,義女芳子。

 

在她看來,即使至死,她所理解的「中國」,也只有大清王朝而已。

 

儘管川島浪速強暴過她,但臨死前,川島芳子又提出,希望穿上養父川島浪速送給她的一身白綢衣服,但這個要求被法官拒絕了,於是,她被執行槍決,然後屍體被從刑場抬出,供觀眾和記者們圍觀拍照。 

 

▲川島芳子被槍決後,屍體被抬出供群眾查驗。

 

42歲的川島芳子死後,關於她並沒有死的各種傳言紛紛傳開,有的甚至說她用了替身掉包,本人一直躲在長春,一直到上世紀七十年代才去世。而以她的故事為原型創造的小說、傳記和電影、電視劇則一直層出不窮,日本人甚至還拍攝了《流轉的王妃》、 《男裝的麗人》等電視劇,來懷念這位對大日本帝國「忠心耿耿」的帝國「諜報之花」。

 

而在最愛君看來,這位大清王朝的末代格格、偽滿洲國的安國軍司令,被西方人稱為「東方豔諜」的亂世女子,雖說她不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但她最終還是以「漢奸、間諜」的名義,被釘死在歷史的恥辱柱上。

 

縱有坎坷身世、萬般風情,她終究只是,一朵被時代扭曲的罪惡殘花,最終零落成灰、夢碎風塵。

 

參考文獻:

士振:《日諜川島芳子檔案揭秘》

陶文發:《川島芳子:成為日本間諜的清朝郡主》

王革生:《從復闢狂到大漢奸:川島芳子的罪惡一生》

楊玉昆:《從王府格格到日偽漢奸——川島芳子其人其事》

很多最愛粉還沒養成閱讀後點讚的習慣,如果覺得最愛君做得不錯,記得點個讚表示鼓勵哦。




相關焦點

  • 愛新覺羅·韞穎:晚清末代格格,享過榮華富貴、也嘗過人間疾苦
    愛新覺羅·,作為晚清末代格格,在對封建禮教的恪守與對平等自由的追求中出生,註定她這一生將帶著歷史的宿命,完成一次全新的變革。但所有的蛻變都是痛苦的,歷經數年的戰亂動蕩,或忍辱負重,或苟且偷生,格格緊跟新思想潮流,一步步蛻變為自由平等的愛國公民。對韞穎的轉變,有人曾評她:「走進人民群眾變成了一個有志氣的人」!
  • 大清末代格格與日本平民青年的「殉情」事件
    因為死者身份特殊,死去的女青年是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弟弟溥傑的大女兒,全名愛新覺羅·慧生,年僅19歲,是日本著名學府學習院大學二年級學生,死去的男青年是她的同學大久保武道,普通的日本平民。醇親王府 說到這位清朝末代格格怎麼生活在日本,與當年清朝皇室和日本皇室的政治聯姻以及時局有關。
  • 被稱為東方「瑪塔·哈麗」的她竟然是位格格!
    就是這樣一位心狠手辣的女人她竟然擁有極其顯赫的身世,她的一生極其曲折離奇,以至於她的死至今都是個迷。——愛新覺羅·善耆眼看清朝大勢已去但心有不甘,一心想要復興大清。權衡之下他忍痛將其第十四位女兒——愛新覺羅·顯玗送給其日本好友川島浪速做養女,想以此能獲得日本人的支持來完成其復興大清的願望,而這位年僅七歲的格格便成為了肅親王完成復興大業的一枚棋子,這位格格便是川島芳子。
  • 她是愛新覺羅後裔,從不演清宮戲,卻為劉德華破例演一次格格
    要說中國近代史上最大起大落的家族,當屬清朝的皇室愛新覺羅家族了。封建時代,他們是萬人敬仰的王公貴族。而到了民主革命時期,他們又成了人人得而誅之的封建餘孽。
  • 她是大清真正格格,出道後拒接任何清宮戲,卻為劉德華破例了一次
    或許在大家的印象中,「格格」應該都是電視劇中的人物,絲毫沒有想到我們的生活中,還會出現這樣的身份和人物。
  • 娛圈揭秘:她是大清真正格格,出道後拒接任何清宮戲,卻為劉德華破例了一次
    或許在大家的印象中,「格格」應該都是電視劇中的人物,絲毫沒有想到我們的生活中,還會出現這樣的身份和人物
  • 末代格格韞歡:坎坷了一生,做老師,嫁平民,活到2004年
    可極少有人看到那些晚清末年的皇族女子,她們在封建的重男輕女環境中長大,即便貴為公主格格、皇后貴妃,在當時也不過是依附著皇室家族而生的滕蔓,當清廷這棵可供攀爬依附的大樹被連根拔起以後,她們就成了無根之木、無水之萍,無處依附,不得不在歷史的風雨中飄搖、掙扎。
  • 此人臨終前嘆息:我死,大清遂亡!十天後,大清果然亡了
    隨著末代皇帝溥儀被迫退位,清朝也因此覆滅。導致清朝滅亡的原因其實有很多,因清政府本身閉關鎖國的國策,導致所有人不思進取、坐井觀天,與西方國家的差距越來越大。加上清政府的統治逐漸走向腐敗,統治者還不重視人才的選拔,讓西方列強輕易就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清朝在內憂外患的困頓之下,才走向了滅亡。不過,在這之前,有一個人在臨死前就曾預言過:我死後大清必亡!
  • 她是大清真正格格,從不接拍清朝戲,卻因劉德華邀約破例一次
    而愛新覺羅·啟星因為曾祖父是末代皇帝愛新覺羅·溥儀的嫡堂兄,啟星自然是繼承了四分之一的皇族血統。這個身份放到現在,愛新覺羅·啟星稱得上清朝真正的格格,而她自出道以來,身上就自帶貴族氣質。雖然身處魚龍混雜的娛樂圈,但愛新覺羅·啟星卻一直潔身自好,擁有清新靚麗的外表,性格也低調而不做作。自小就熱愛氣息濃重的古典文化,後來才決定考入北影,而出道後大家也不難發現,愛新覺羅·啟星出演的作品多數都是以歷史戰爭為主,幾乎不會刻意去接拍清宮戲。
  • 清朝格格相貌復原 最漂亮的竟是她?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1、她是一位晚清格格,長相清秀,身材纖瘦頎長,眉眼精緻,皮膚嬌嫩白皙,人稱大格格或王大姑娘,她也是末代皇后婉容的表姐妹。她到底是誰呢?
  • 她要是「在逃的格格」,見到姓「愛新覺羅」的藝人,會叫什麼呢?
    她要是「在逃的格格」,見到姓「愛新覺羅」的藝人,會叫什麼呢?要說現在演藝圈的流量小花,數量也是非常之多。歐陽娜娜、宋祖兒等等,但要說最有國民度的的非關曉彤莫屬了吧!畢竟關曉彤是有"國民閨女"之稱的啊。
  • 她出身清廷皇室,宣稱拒接清宮戲,受劉德華之邀才破例演啞女格格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大清王朝瞬間土崩瓦解。1912年2月12日,清朝最後一位皇帝愛新覺羅溥儀頒布了退位詔書,大清王朝宣告滅亡。在清朝滅亡之後,許多的皇室成員也過起了隱姓埋名的生活,對於曾經的貴族身份也不再提起,避免不必要的麻煩。然而,也有人始終保留著原來的姓氏。
  • 她是愛新覺羅後裔,出道後從不接清宮戲,卻為劉德華破例了一次
    1912年2月12日,末代皇帝溥儀宣布退位,清朝滅亡,愛新覺羅的人沒有靠山清朝皇室後代在建國之後從事各行各業,末代皇帝溥儀1959年被釋放出來也像普通人一樣要工作。原本他想做救死扶傷的醫生,他這一生害太多人死於戰亂,如果能做救人的醫生也就算一點小補償,但上面考慮到他這敏感的身份萬一醫死了人,醫鬧起來肯定很嚴重就沒答應。
  • 東方魔女川島芳子的妖孽人生,從大清格格到日本女間諜
    她是大清的格格,她是日本特務,她17歲被繼父強姦,自殺未遂後改穿男裝,她被稱為「東方魔女」,她參與了「皇姑屯事件」、「九一八事變」、「滿洲獨立」等重大秘密活動,並親自導演了震驚中外的「一二八事變」……,她就是臭名昭著的大漢奸——川島芳子 「亂世多妖孽」,這話一點也不錯。
  • 她是清朝末代格格,傳奇人生堪比溥儀,臨死前道出皇家一陳年醜聞
    98年那會,有一部叫《還珠格格》的電視劇可謂是火遍了大江南北,也算是掀起了當代清宮劇的浪潮。同時,也給當今國人普及了格格這個詞的概念。什麼是格格?說白了就是清皇族女兒的統一尊稱,也就是公主。
  • 臭名昭著的日本女間諜川島芳子,和末代皇帝溥儀是什麼關係?
    這個名字看起來很像是日本人,但其實川島芳子是一名漢奸,而且還是出身愛新覺羅的皇室貴女,人稱「十四格格」,與末代皇帝溥儀同歲。那麼川島芳子和溥儀是什麼關係呢?川島芳子和溥儀是什麼關係?川島芳子本名為愛新覺羅·顯玗,於1906年出生於肅親王府邸。她的父親愛新覺羅·善耆是第十代肅親王。
  • 關曉彤自稱「在逃格格」,京圈裡的瓜爾佳氏真的這麼有含金量?
    不管她是不是自我調侃,關於認定自己是「格格」這事兒,關注過關曉彤這個演員的人都知道,她已經說了很多年了。如果這是網友們所說的「玩梗」,這也太專一了吧,陳年老梗都要拿出來上個熱搜麼?言歸正傳,關於「格格」的這一稱呼,既然自稱了這麼多年,恐怕也覺得這是一個能彰顯身份的好詞兒了。什麼「官二代」「富二代」這種名號,在北京這地界兒都不吃香,人家可是「格格」,蒙了祖上的庇蔭的。話說大清都滅亡這麼久了,這又來的哪門子格格啊?這這這這這,這是又開始要和我們老百姓劃清界限了麼?
  • 川島芳子作為日本間諜,她和「末代皇帝」溥儀是什麼關係?
    川島芳子原名愛新覺羅·顯玗,又名金碧輝,是二戰時期一個非常著名的日本間諜,她在上世紀30年代也曾經是風靡一時的人物,在整個偽滿洲國的建立以及日軍侵華的事件中表現非常活躍,被稱為「東方魔女」,日本軍方也曾經評價她「可抵一個精銳的裝甲師團」。
  • 《話說大清》之清太宗愛新覺羅皇太極
    ,名孟古哲哲,是努爾哈赤的妃子,皇太極是母親懷胎一年才生下的,草原各部落都覺得他是個不祥之人,所以出生後並不受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喜歡,所以母親也不受待見。1636年(天聰十年)農曆五月,皇太極稱帝,改國號「大清」,改元崇德,改族名女真為滿洲。
  • 大清滅亡,那些王公貴族們,最後都哪兒去了?
    昭煦這個時候才發現,這要是想改變當下的生活,得節約開支啊,總這麼花可不行。於是他遣散了多數的奴僕,但是最後發現,並沒有省下多少錢,因為自己過慣了奢侈生活,花銷這塊兒才是大頭。最終連自己住的祖宅、院子也賣了,最後以十萬銀元的價格賣給了一個教堂的神父。當時還不是賣,當時是抵押,說是三年以後,如果能把錢湊出來,房子再還給昭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