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瘤不是腫瘤,更不是惡性腫瘤,而是血管壁因動脈粥樣硬化,高壓等原因導致血管局部膨脹,就像血管壁被吹起了一個氣球,直徑大於正常血管壁的1.5倍以上,稱之為動脈瘤。而主動脈瘤是最為兇險的疾病之一,好比在人體內埋藏的不定時炸彈,一旦發生動脈瘤破裂,如不及時治療,死亡率近乎100%。
隨著超聲、CT等檢查的普及,以及醫學科學的進步,腹主動脈瘤的檢出率大大提高。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普外科副主任孫念峰教授帶領的血管外科專業團隊,近年來成功實施了50餘例大血管手術治療,其中90%為腹主動脈瘤手術。
隨著介入儀器設備和腔內器具的進展與優化,血管腔內微創手術已取代傳統手術成為解決血管外科疾病的主要方法。目前,微創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已被廣泛應用於主動脈疾病的治療,腔內修復術是將支架導入腹主動脈瘤內,釋放後將動脈瘤與血管腔隔絕,促使其逐漸機化、縮小,從而消除瘤體破裂、出血的隱患,達到治療的目的,手術創傷小,恢復快,安全有效。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EVAR)也因其手術創傷小、術後恢復快等特點在全球範圍內迅速推廣。
腹主動脈假性動脈瘤破裂
生死時速救回患者
75歲的男性患者,因「發熱2天」入住肝病科治療,入院診斷為肝膿腫、膿毒血症、肝衰竭,入院第2周自感腰部劇烈疼痛,急診完善輔助檢查,提示「腹主動脈假性動脈瘤破裂並出血」。時間就是生命,腹主動脈瘤破裂病情兇險,死亡率極高,急診手術難度大。
孫念峰教授會診後,第一時間和患者家屬詳細溝通病情及相關風險,家屬完全信任醫生,一致同意急診手術搶救患者生命。孫念峰教授立即安排患者轉入普外科病房,迅速聯繫相關科室做好配合,在多學科密切協作下,當日為患者成功實施了急診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手術過程順利,患者術後治癒出院。
為治癒累及內臟區的複雜主動脈病變
醫生勇闖「禁區」
72歲女性患者,因查體「發現腹主動脈瘤2周」入院,行CTA提示腹主動脈瘤並累及雙腎動脈。為尋求進一步治療,患者找到孫念峰教授,詳細了解病情後,孫念峰教授根據患者特殊情況制定分支支架聯合開窗技術的手術方案。
腹主動脈瘤腔內修復術(EVAR)對不良瘤頸(長度<15 mm、直徑>30 mm、成角 60°以上或瘤頸鈣化等)或累及臟器血管的腹主動脈瘤(AAA)治療具有局限性。以往觀點認為短瘤頸者不主張行EVAR,屬手術相對禁忌症。隨著科技的進步和手術水平的提高,部分複雜腹主動脈瘤不再是EVAR的絕對禁忌。開窗技術適用於多個內臟動脈受累的情況,達到保留臟器功能的目的。針對短瘤頸AAA,在支架相應位置使用分支支架聯合開窗技術方案解決治療難題,使更多患者能夠通過微創腔內治療得到救治。分支聯合開窗技術使部分短瘤頸AAA實現完全腔內修復,該技術對術中定位要求高,操作難度大。
孫念峰教授團隊認真評估了患者的病情,結合多項輔助檢查,憑藉著豐富的經驗和精湛的手術技術勇闖「禁區」,成功為患者拆除體內的不定時「炸彈」,使高齡病人避免了傳統開刀手術之苦。
動脈瘤合併動靜脈瘻引發心力衰竭
醫護團隊成功為危重患者「拆彈」
67歲男性患者,入院2月前出現雙足浮腫,伴乏力;1月前全身水腫明顯加重,步行十餘米即出現胸悶、喘憋、呼吸困難,夜間需高枕端坐位,尿少、色深。1天前上述症狀進行性加重,輕微活動即感胸悶、喘憋,無法下地活動,急入我院。入院後給予利尿、平喘、改善心功能等對症治療,CTA檢查診斷為右髂總動脈瘤並下腔靜脈瘻,致患者心力衰竭。
孫念峰教授立刻協調心內科、呼吸內科、麻醉科、重症醫學科、泌尿內科、肝病科等多學科專家會診,分析患者目前情況,病情危重複雜,屬罕見病,手術指徵明確,但手術風險極高。患者因心力衰竭繼發了呼吸及肝腎等功能障礙,為了儘快搶救患者,醫護團隊一方面密切監護病情,藥物維持患者生命體徵穩定,改善術前情況;另一方面積極準備手術,擬採取腔內微創修復,儘可能減少手術創傷,同時對術中可能出現的情況進行了預判並提出了相應解決方案。
經過充分準備,在麻醉醫生全力配合下,順利為患者實施了右側髂總動脈瘤並下腔靜脈瘻腔內修復術,術後造影顯示腹主及雙側髂動脈血流通暢,動脈瘤消失,手術成功。患者病情逐漸平穩,多臟器功能日漸恢復,正常活動無礙,經治療後順利出院。
專家簡介
孫念峰,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青島)普外科副主任,主任醫師。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博士畢業(碩博連讀),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博士後;山東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家教育部學位中心論文評審專家,青島市拔尖人才,市北區拔尖人才。主持省部級課題9項,科研成果榮獲山東省醫學科技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濟南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青島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
學術兼職:中華醫學會外科分會實驗外科和轉化醫學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血管外科分會手術學組委員;中國醫師協會腔內治療分會主髂動脈委員會委員;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靜脈曲張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成人繼續教育協會醫學教育專委會第一屆理事;國際血管聯盟中國分部委員。
擅長血管外科領域相關疾病,包括主動脈大血管相關疾病、外周靜脈血栓相關疾病、內臟血管相關疾病、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等,覆蓋除心腦血管以外的所有外周血管疾病,尤其具備大血管疾病包括腹主動脈瘤、主動脈夾層的微創化診治能力。
相關連結:血管外科醫生都看哪些病?
血管外科專業的醫生可以看哪些病,很多人不了解。其實,血管外科是非常年輕的外科專業,也是近年來發展最快的學科之一。我國的血管外科專業始於20世紀50年代,當時分別從屬於胸心外科,普外科等學科,直至1987年全國血管外科專題座談會的召開和1994年中華醫學會外科學分會正式成立血管外科學組。我國的血管外科專業進入21世紀迅速發展起來。
除了顱腦、心臟以外的血管病變,都屬於血管外科專業的範疇,也稱之為周圍血管外科。血管外科在過去十幾年得到蓬勃發展,一方面血管疾病涵蓋範圍廣泛及發病率顯著上升,另一方面腔內血管及雜交技術正迅速滲透至血管疾病診療的各個方面。大血管的手術治療是血管外科難度大、風險高的手術,包括複雜主動脈疾病的腔內治療、破裂腹主動脈瘤的開放及腔內治療、主動脈夾層的腔內治療等等。血管外科醫生既手拿「手術刀」為患者生命衝鋒陷陣;又身披「盔甲」(鉛衣)守護著患者健康。
【供稿科室:普外科 作者:邵聞衝 圖片:邵聞衝 編輯:楊曉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