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壹點對我院77歲患者腳趾壞死差點截肢,微創介入診療免開刀進行報導
77歲患者腳趾壞死差點截肢,金鄉縣人民醫院微創介入診療免開刀
從膽總管結石介入手術挽救高齡患者生命到開展首例雙向開通下肢閉塞動脈血管成形術免於患者截肢,金鄉縣人民醫院介入科不斷深耕醫療技術,攻堅克難,科室每年完成心臟造影3000餘例,心臟支架治療800餘例,急診PCI200餘例,腦血管造影及治療100餘例,各類外周介入手術1000餘例,以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為廣大病患提供最優質的微創介入診療服務。
首例雙向開通介入手術
免除高齡患者截肢風險
「從內分泌科轉來的患者,來時右腳趾已發黑壞死,整個腳面青紫,如果不及時治療,將面臨截肢風險。」談及患者初來時的情景,這位77歲高齡且有著20餘年的糖尿病史的患者讓金鄉縣人民醫院介入科主任馬季軍印象深刻。由於患者右下肢動脈閉塞,且從股動脈至足背動脈全程閉塞,無方向、無搏動成為了橫在手術實施前的一大難題。
閉塞血管全程閉塞不顯影又長達70多公分,且脛後動脈寬度僅為1.5毫米,常規盲穿根本無法完成,但患者病情緊急、時間緊迫。如若不及時開通閉塞血管,將面臨截肢,加之年歲已高,一旦出現感染中毒將會出現休剋死亡風險。「通過學科討論,最後決定通過放射介入與超聲介入雙學科聯合的方式進行雙向開通。」創新的嘗試著實給了醫護人員不小的壓力,馬季軍稱此類手術對手術者的介入技術要求很高,如若技術不夠精細,一旦操作出現瑕疵將會造成夾層、血管破裂,手術就會面臨失敗。但即使面對著50%的成功機率,在徵得患者家屬同意後,馬季軍毅然前行,為其實施介入手術,因為身為醫者,只要有一絲希望,他都願盡全力幫助患者祛除病痛。
就這樣,手術中放射介入與超聲介入技術同臺發力,通過DSA引導為患者試行開通下肢閉塞的動脈血管,通過超聲引導穿刺僅為1.5毫米右脛後動脈,經過3個多小時的「右股膕動脈和右脛後動脈開通術+球囊擴張形成術+血管支架植入術」,成功為患者打通全部閉塞血管。「在手術臺患者腿部就有了溫度,疼痛感也基本消失了。」看著患者愁容舒展的那一刻,馬季軍也倍感欣慰。
術後一周患者出院,而在之後的電話隨訪中了解,患者除身體康復良好外,睡眠質量與生活質量也有較大提高。
精準診療+介入手術
為99歲老人祛頑疾
膽總管結石介入手術對於金鄉縣人民醫院介入科來說,已是一項較為完備的診療手術,而為每位患者祛除病痛更是他們一直踐行的初衷,面對高齡患者依舊全力以赴,取石成功率達100%。「手術中,我們做過年齡最大的是99歲。」馬季軍說,日前,99歲高齡的胡奶奶患有膽總管結石,被送至醫院時已出現感染、低血壓、嘔吐等症狀。經過初步保守治療,患者的疼痛和嘔吐得到了初步控制。但由於膽總管結石的梗阻,患者出現了黃疸症狀,全身皮膚鞏膜黃染,肝功能不同程度的出現損害,需通過手術將結石取出。如若放任結石不管,頻繁發作引起的各種炎症則是會危及老人生命。
「老人已近百歲,能否受得住手術?」馬季軍與患者家屬有著相同的擔憂,但秉著治病救人的原則,在與家屬進行詳細溝通後達成共識,決定為老人的健康長壽和生活質量「冒一次險」——實施經皮經肝十二指腸乳頭肌擴張術。「考慮到老人的身體狀況,手術分兩次完成。」馬季軍說,第一次先為老人插入引流管緩解炎症,第二次在超聲引導下用千葉針經皮穿刺左側肝內膽管,通過導絲用球囊將結石推入十二指腸內,以不開刀的方式取出結石。術後,患者腹部症狀消失,明顯改善了後期的生活質量,現已康復出院。
近年來,金鄉縣人民醫院介入科微創手術水平不斷提升,醫院多學科協作及手術經驗不斷累積,現已具備獨立完成各類高難度介入治療的硬實力,且開展介入治療的疾病種類涉及面廣,幾乎涵蓋了全身各個系統和器官的主要疾病,科室每年完成心臟造影3000餘例,心臟支架治療800餘例,急診PCI200餘例,腦血管造影及治療100餘例,各類外周介入手術1000餘例,以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為廣大病患提供最優質的微創介入診療服務。
【來源:金鄉縣人民醫院訂閱號】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