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和支付寶一直沒有放棄臺灣的市場,但是臺灣人還是沒有大規模使用,主要是臺灣政府過多的幹擾造成的,臺灣人不用微信和支付寶用什麼聊天和支付呢?
說起聊天,臺灣基本上以line為主,line雖然沒有我們微信這麼多的表情以及圖片功能,但是日常使用群聊還是很方便的,這就是為什麼臺灣人的簡訊比我們多的原因,因為這東西單人聊天相比簡訊沒多大優勢。
臺灣人除非有在大陸工作或與大陸經商,否則是不用微信的。臺灣大多數人用的是Line。Line 由韓國網際網路集團NHN的日本子公司NHN Japan推出。雖然是一個起步較晚的通訊應用,2011年6月才正式推向市場,但全球註冊用戶超過4億。
Line對用戶吸引力最大的即「聊天表情貼圖」。超過250種的表情貼圖讓用戶在使用Line時多了一個有趣的心情傳達工具。其中Line官方設計可愛且特色鮮明的饅頭人、可妮兔、布朗熊和詹姆士飽受好評,也讓這四個卡通形象成為連接Line其它產品的重要元素。當然這東西的支付功能就是零,除了聊天別無他用。
沒有朋友圈,另一個曬照片曬心情的就是臉書了
facebook是圖片社交軟體,跟微信、QQ和微博不一樣。你可以把他想像成美化版的功能更強的朋友圈 。臉書雖然用的多,不過真想了解某人的動態最好是推特,這個在國外相當於新浪微博,差不多。
除了文字訊息之外,使用者可傳送圖片、影片和聲音媒體訊息給其他使用者,以及透過整合的地圖功能分享使用者的所在。
至於支付吧,臺灣人比較原始,說難聽點就是很落後了,基本上還是現金支付寶比較多,行動支付也有一些的。
與大陸行動支付的如火如荼相比,臺灣行動支付落後,早已是全島共識。臺灣第一部第三方支付專法《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直到2015年5月才「千呼萬喚始出來」,歐付寶、支付連等5家機構先後取得電子支付牌照。
監管的口子一開,銀行、網商、電信運營商、手機生產商、門戶網站等蜂擁而入,推出的各類APP讓人眼花繚亂——一類是以搭載NFC(近距離無線通信)技術的手機信用卡為核心的「閃付派」(Quick Pass),另一類是以第三方支付APP為核心的掃碼派(QR Code)。
但是雖然被商家蜂擁吹捧但是使用的人還是很少,有點人很想嘗試大陸的支付寶,但又因為臺灣省的政治原因使得同胞們用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