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發於金融之家
微信號:jrzjcom
文|芳華
周末,金哥跟兩位臺灣的朋友聊到網際網路支付時,朋友說,在臺灣,支付寶的使用率還比較低,臺灣地區的部分人連儲蓄卡和網銀都沒有,就算註冊了支付寶,也無法綁定銀行卡進行支付充值。
並且,在臺灣刷信用卡付帳似乎也不太方便,包括visa卡。 許多小攤擋和店鋪等地方不能刷卡或者小額不能刷卡,一般是500臺幣以上起刷。據說是銀行收的手續費太高。
金哥聽後很是吃驚,這也太「閉塞」了吧?還記得當初原來臺灣人是怎樣看我們的嘛:大陸人吃不起茶葉蛋!以至於,茶葉蛋變成「奢侈品」和「炫富神器」!
在國內,支付寶的覆蓋率自不必說,上到網際網路大佬、億萬富豪,下到買菜大媽、外賣小哥都在用。支付寶的地位已經不可替代!
在國外,支付寶已經在全球七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紮根,除了中國,在美國、東南亞國家、日本、韓國、澳大利亞、中國港澳臺等地區,都可以看大鋪天蓋地的支付寶收款二維碼 。
全球都有身影,被廣泛使用。不過在香港、臺灣地區,支付寶的使用範圍卻不廣,頻率也不高。
支付寶雖然有線上支付的牌照,但不具備線下支付的牌照,而且群眾基礎不如八達通,
去過香港的人,可能都會感慨那張「八達通」的厲害之處:作為地鐵必備的交通卡,八達通幾乎可以在外面各種小額商戶使用(除去一些個體商戶,比如水果攤這些),並且有的信用卡還支持自動增值功能,八達通上餘額一旦不足便會自動增加250元,幾乎覆蓋了很多小額消費的場景。
公共運輸、地面停車、餐飲店的小額消費,甚至是寄存行李……雖然在網上沒法用,但在線下,它幾乎就是「花小錢」時的首選。
這也是在內地擁有數億用戶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打入香港之後會「水土不服」的主要原因:八達通所創造的這套支付體系,已經運轉了將近20年;而支付寶這樣幾乎完全在線上運作的支付工具,在金融監管體系嚴格的香港,也一直沒有專門的法規來監督。
而反觀支付寶,由於香港本地的銀行並不支持綁定銀行卡到支付寶,所以根本沒法做到充值與提現,香港人要在淘寶買東西要麼需要去711等便利店買充值卡,比如充值500港幣,而且沒法提現,要麼找一些中介,中介給出一定的匯率,然後用戶將相應要充值的港幣轉帳進中介給的銀行帳戶,然後憑轉帳單中介會把相應金額人民幣轉到用戶支付寶,非常麻煩以及不安全。
況且,在支付寶/微信支付出現之前,香港也有一種刷銀行卡交易的方法叫EPS易辦事,就是直接從用戶的銀行帳戶餘款扣帳,後來也有同樣是直接扣帳的電話/網際網路支付平臺PPS。現在香港信用卡批核相當寬鬆,只要有一份正當職業、有固定收入幾乎肯定有信用卡。
不同信用卡在不同商戶有折扣優惠,也可以累積積分換飛行裡數、禮物,或者當成現金使用等等。除了極少數高門檻信用卡之外,大多數信用卡實際上都是免年費的。
但是,香港金管局還是頒出了首批「儲值工具」牌照。包括支付寶、微信支付在內的5家公司在拿到牌照後,相當於有了運營各類小額支付業務的合法身份。
之後,香港用戶可以將本地銀行卡與這些支付工具綁定,直接存入港幣用於日常消費,也不用受到內地「網絡實名制」要求的限制。
對於一般臺灣民眾來說,支付寶是一個摸得到,用不到的服務。但對臺灣部分商家來說,支付寶是一個收錢的渠道。
因為,兩岸跨境支付業務近年開放,然而卻只有單向。
支付寶從2016年起開始採實名認證制,開戶條件趨嚴,臺灣人民想開戶必須親赴大陸;且就算臺灣人赴陸開戶,回到臺灣後線下也無法用支付寶付款,因為目前只有擁有大陸身份的人(遊客),才能在臺灣使用支付寶帳戶付款(像是夜市、接受支付寶付款的商家),非大陸人士無法使用。也就是說,臺灣民眾到2017年8月,還是不能在臺灣用支付寶付款,只能在用支付寶在大陸時使用,或是在淘寶上用。
事實上,支付寶在2014年之前就已經進入臺灣,但第一次的行動以失敗告終,原因就是臺灣還沒有相應的法律來規範跨境支付。
2015年支付寶捲土重來,選擇手玉山銀行,成為第一家獲得臺灣政府核准、與銀行業者合作的海外第三方支付業者。支付寶業務在2015年12月正式上線,到2015年底前,全臺就已經有超過3000家實體商店支援支付寶「掃碼付」功能,這個數字到2017年,已經超過5萬家。
在臺灣接受支付寶付款的商店,以便利超商為最大宗,知名伴手禮店、百貨公司、商圈與夜市亦在名單內,大陸客人來到臺灣旅遊,可直接使用支付寶支付,免去兌換臺幣的手續;支付寶錢包將以人民幣扣款,商家端則收取臺幣,匯差由玉山銀行及支付寶解決,但支付交易手續費向合作商家收取。
同時,支付寶的即時匯率,與一般銀行相比,匯率相當好,與銀聯匯率基本接近。
所以,在臺灣的發展還不錯,支付寶也努力的拓展市場。
但,單向支付意味著只有大陸客人才可以使用,在隨著大陸客人減少以後,臺灣支付寶2017年的數字,自然也就不會很好。
看來,過得風生水起的支付寶和微信支付,想在香港和臺灣立足,任務並不輕鬆。
是時候 贊一下了
商務合作及授權轉載 請添加微信號 fairy-711
現金貸:平臺蜂擁而入來錢快,用戶拆東
螞蟻金服的賺錢之道:年輕人盡情花唄,錢不夠再借唄」
博納影業衝刺A股IPO 明星股東陣容強大
悶聲發大財,騰訊已悄悄收割最全互金牌照
京東為雙十一拋出21億物流補貼攜手騰訊放大招
2017年9月全國網貸50強榜單|權威發布
比特幣風波後,區塊鏈打了翻身仗還是染了一身黑?
從「賣賣賣」到「買買買」,郭廣昌嗅到了什麼?
15億美金「緋聞」的背後,京東金融志在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