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懷民:《稻禾》一不小心把全世界都走遍了

2021-02-27 杭州大劇院

看完這段視頻,首先請先允許劇院君「霸道總裁式」的提醒各位本周五、周六晚上19:30的《稻禾》千萬不要遲到哦!如果遲到全場只能在開演第13分鐘的時候進場,這也是最後一次進場的機會!全場70分鐘,無中場休息!且全場禁止拍照!若發現有人拍照可能會罷演哦!請各位尊重藝術,尊重舞者!(想要高清劇照可在演出後到杭州大劇院官方微信平臺上自行下載哦~)

說完這些「霸道總裁式」的叮囑後,請再次允許劇院君仰天長吼幾聲,因為劇院君親眼見到了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

昨天下午,微風拂柳,陽光照耀在西湖湖面上,一切都是美的恰到好處。林懷民與杭州的媒體記者來了一次近距離的接觸。以前劇院君只在各種資料及報導上認識了解這位舞蹈家,但昨天這一見,讓劇院君對林懷民又有了新的看法。(更加崇拜了!!!)

林懷民

劇院君記憶尤深的是,林懷民剛一坐下就開始誇起了杭州的美景。這已經不是林懷民第一次來杭州了,記得之前劇院君有為大家科普過,林懷民是真的真的很愛杭州。他說:「杭州處處是風景。」

早在前幾年,林懷民就帶著作品《白蛇傳》來到杭州,以雷峰塔及西湖為背景在柳浪聞鶯公演,受到了杭州市民的一致好評。那為什麼這次林懷民會帶作品《稻禾》來到杭州呢?

林懷民說:「哎呀~臺灣有個地方叫池上,從臺北驅車要3個半小時。那邊是一個峽谷,風景秀美,涼風習習,常年有雲,你能看到雲仿佛是從山上走下來的一樣。那邊晝夜溫差大,河流密布,風好水也好,造就了這個稻米之鄉,產出的米稱為——皇帝米。」

池上鄉

林懷民說著說著仿佛就沉浸在池上鄉的稻田裡:「50年代的時候,種植稻米使用了化肥,導致了稻米掉價。直到90年代後,有些知識分子採用了有機耕種,於是種植出的米現在在全世界熱銷。」

林懷民

說到這裡,林懷民還說了一個很有意思的事:「在後來,電力公司想要將電線桿放入田裡,但是遭到了鄉民們的一致抗議。為什麼呢?鄉民說,第一,我們的稻米晚上要睡覺,不能有光線的打擾;第二,我們的風景很美,黑色電線桿破壞了我們這裡的美。

看到這裡,你們猜,最後怎麼樣了?

沒錯,最後,電力公司放棄了,決定將線纜埋在田地下,最後這裡保留了175公頃的稻田。

池上鄉

池上鄉在當下這個時節是最美的,一眼望去一望無垠的稻田,水天一色的視覺感受,你會看到麥浪滾滾,就是這些美景及在田地裡農作的農民,讓林懷民從內心升起了敬畏,於是決定編一支能讓農民都看懂的舞,致敬他們。

《稻禾》第一次演出,就是在池上鄉的稻田裡,以滾滾稻米浪為背景,讓當地的農民來觀賞。當農民們坐下來,第一次靜心看觀看自己播種的稻禾,才發現自己的田地如此之美。於是《稻禾》受到了當地農民的一致好評,並且當林懷民再次去到那裡時,還問他什麼時候再去演出。

林懷民

林懷民為了研究這裡的稻米,還專門請了攝影師選擇一塊田,拍攝稻禾的生長,從翻土到收穫。而在劇院演出沒有滾滾稻浪,於是就將這些攝影作品製作成背景,你也會看到這樣的場景。

而在編舞上,林懷民用大自然的產物作為題目:泥土、風、花粉、水、轂實。

林懷民說:「其實你仔細看,這些事物及生長和人的生長是一樣的,是平行的。用最簡單的事物去編舞,就能讓農民們都看得懂。」說到這裡,他開玩笑的說:「《稻禾》啊~一不小心就走遍了全世界。這次在杭州是《稻禾》第105場。」


林懷民

以前林懷民的作品都採用黑白色,而如今採用彩色片,他說也是因為年紀的增大,要接受新鮮事物。

在這裡,林懷民說:「跳舞只是一個動機。有了動機才會堅持,就好像藝術是花的芬芳。而我的舞蹈剛好是尋找芬芳的路徑和地圖。」


林懷民對於《稻禾》的舞者是如何要求的呢?他說,讓所有90後舞者都去稻田裡體驗割稻子,割完之後腰酸背痛,但風吹來卻很涼爽,這感受和空調房又決然不同。

劇院君印象中記得林懷民自黑著說:「在編完《稻禾》後,大家都很高興,但是資深舞者卻和其他人說,別高興的太早,林懷民還要修改100次。」這句話惹得全場大笑,他繼續說:「就在上個月上海演出,我還在有些細節上進行了修改。」

林懷民

林懷民還透露,有很多舞蹈學校明星級的舞者前來選拔,想要進入雲門,但是每次100多個人前來選拔,最後可能只錄取一名或一位都不錄取。

「因為雲門舞集想要的不是舞者身體的線條,而是手出去的力量。所以需要飽滿的精力,不像西方的舞者那樣外揚,雲門舞集的舞者是內斂的,像打坐的時候需要內觀一樣。」林懷民說。

林懷民

通過這次近距離與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的接觸,讓劇院君感受頗深。這是一位真正熱愛藝術,並且付出一生的舞蹈家。

他將中國最古老的舞蹈推向世界,讓全世界的人看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

劇院君想說:「你若是錯過了臺灣雲門舞集的表演,那麼你已經與完美失之交臂。 」

10.27-10.28,19:30

「稻禾」

登陸杭州大劇院

林懷民已經來到杭州

他的作品還會遠嗎

林懷民·雲門舞集《稻禾》


2017-10-27 19:30

2017-10-28 19:30

杭州大劇院 歌劇院

編作

林懷民

票價 | Price

1080元/880元/680元/

480元/280元/180元

 購票請戳「閱讀原文」

說明:

1.2米以下孩童謝絕入場

(演出全長約70分鐘,無中場休息。

遲到觀眾入場時間為開演後約13分鐘。)

相關焦點

  • 雲門舞集《稻禾》廈門演出最後一場,體驗林懷民的大地之歌
    (林懷民編舞《水月》劇照,鄧慧恩 攝)而林懷民也清透,照出生命本質。關於《稻禾》的創作林懷民說:《稻禾》是很難的創作,因為太熟悉,或者你以為太熟悉。 我不想回去走《薪傳》那類寫實的路,那要怎麼跳?最後,我想,可不可以就講陽光、泥土、風和水,花粉和谷實,以及稻米的生命輪迴?收割之後,延火燒田。
  • 雲門舞集《稻禾》第100場公演,林懷民:稻子要怎麼跳舞,我也不知道
    10月18日至22日,雲門舞集《稻禾》在東方藝術中心連演五場,用搖曳生姿的身體來演繹稻米生命的進程,展現生命輪轉生生不息的強大力量。這是《稻禾》第一次在滬演出,也是第19屆上海國際藝術節參演劇目之一。19日晚的演出恰是《稻禾》自2013日11月22日首演以來的第100場公演。
  • 臺灣編舞家林懷民
    2013年,雲門舞集《稻禾》的首度亮相,便是在池上天地間,為2000多名池上鄉親義演。「池上不只是雲門舞集最美的舞臺,也是全世界最美的舞臺。雲門的舞者走遍世界,最愛的舞臺還是池上。」時至今日,林懷民經常會得意地用閩南話模仿池上阿嬤們,「都看不懂在講什麼啦,但是好美啊!」  「雲門幫我們張開眼睛」  今年秋天,雲門舞集又回到了池上。
  • 「重新學走路」的林懷民,要帶他的「大地之歌」來廣州啦!
    」 這是他受傷後首度現身公眾面前,也是為了《稻禾》自四月開始,展開的巡演做最後準備。圖片為《稻禾》在臺東池上公演時的照片 攝影/劉振祥 《稻禾》是林懷民為雲門四十周年編創描述臺東池上美麗風光的舞作,以花粉、榖實、山風、水土等自然界的景象隱喻人生的榮枯,被媒體譽為林懷民的「大地之歌
  • 雲門舞集創始人林懷民:舞蹈要面對觀眾(圖)
    林懷民卻說自己「不太有夢想」,因為「所有夢想最後都要變成計劃,計劃會變成小事」,然後「就被這些東西追著跑」。他開始規劃五六年後的退休,在日程本上一樣一樣完成,讓一切發生。  舞團 舞蹈一定要面對觀眾  新京報:雲門舞集40周年之際,你創作的《稻禾》世界首演,談談這部新作吧。
  • 【演出】雲門舞集2017巡演:《稻禾》——山水之間的情懷
    有一種精神,叫雲門排練時豔陽高照,舞臺燙得像火燒,舞者腳上傷口被撕開,依然淡定自若地在舞臺演出;首演當日遇到颱風大雨滂沱,各方貴賓都無法從臺北飛到臺東;舞臺上積滿了水,本來已經決定取消演出,但看到穿著雨衣遠道而來,冒雨等待的觀眾;舞者堅持,那我們演《水月》吧。
  • 林懷民:「藝術是什麼東西,到最後還是人情的來往」
    身體虛弱的林懷民講起《稻禾》就很有精神。其實池上的很多農友都是專科院校畢業後,留守田間耕作,他們的生活自然不一般,葉太太告訴林懷民,她會趕火車去臺北或花蓮看雲門舞集的表演;還有一位農友張大哥,為了克服靦腆培養口才,專門去參加語言訓練班;種種精彩的生活,都讓林懷民大開眼界。    不過,池上的田也不是年年好收成,農友們要防鳥、防山豬、防颱風,本著對稻田、鄉民的關切,林懷民突然覺得城市人跟大自然也有了關聯。
  • 臺灣雲門舞集《稻禾》
    一九七三年,林懷民以「雲門」為名,創辦「雲門舞集」。這是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也是所有華語社會的第一個當代舞團。  雲門舞者大多是舞蹈科系的畢業生。舞團的基本訓練包含靜坐、氣功、內家拳、現代舞,以及芭蕾。包容東西方舞蹈技巧磨練出來的身體,透過林懷民巧妙的呈現,造就了享譽國際的雲門動作風格。傳統美學的衍化,文學、歷史的再詮釋,乃至社會現象的反應,雲門舞碼豐富精良。
  • 回首雲門45年經典 「林懷民舞作精選」即將全臺巡演
    2013年,雲門舞集《稻禾》的首度亮相,便是在池上天地間,為2000多名池上鄉親義演。「池上不只是雲門舞集最美的舞臺,也是全世界最美的舞臺。雲門的舞者走遍世界,最愛的舞臺還是池上。」時至今日,林懷民經常會得意地用閩南話模仿池上阿嬤們,「都看不懂在講什麼啦,但是好美啊!」  「雲門幫我們張開眼睛」  今年秋天,雲門舞集又回到了池上。
  • 安頓了土地呼吸的《稻禾》
    林懷民答:「和風不斷,非常有利於花粉的做愛。」這字句中奇蹟般地將植物人性化,從而使其有了人的衝動與欲望。池上也是一個令人神往的地方,一望無垠的稻田風光,勤勞而又優雅的生活,在路邊待人品嘗的奉茶……這種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傳統與現代緊密相融的氣韻,也體現在了《稻禾》之中。先說說幽默風趣的林先生。
  • 林懷民全新力作《稻禾》火熱開票,10月相約廣州大劇院!
    今年國慶假期,我們將為您呈現有如身處自然景觀中氣魄萬千的《稻禾》。2016年《水月》演出現場2013年,雲門舞集四十周年,林懷民以新作「稻禾」,向孕育雲門的臺灣土地及人民致敬。 林懷民說,種田的故事池上的朋友已經說得很好,「稻禾」不走寫實路線。
  • 林懷民巨作《稻禾》將登陸廣州大劇院
    由享譽世界的臺灣舞蹈家林懷民先生編舞,雲門舞集演出的舞蹈《稻禾》預計將於10月4-6日在珠江新城廣州大劇院上演。        對於這支舞蹈,世界知名主流報紙英國《衛報》給出了相當高的評價:「稻禾」靈敏的結合了人與自然,東方與西方,死亡與重生,極端感人…是林懷民的大地頌歌。
  • 《稻禾》:林懷民的稻米情節
    劇院君給大家分享一篇林懷民談《稻禾》的文章,認識這部林懷民自成一格的大地之歌……我有「稻米情結」。七O年代的「薪傳」徒手「插秧」。九O年代的「流浪者之歌」真米登場。遠兜遠轉,雲門四十歲,我竟然又回到稻田。 我在嘉義新港故鄉渡過童年。短短的街道之外,就是嘉南平原。天氣好的時候,會看到稻禾翻動的盡頭聳立著新高山。
  • 林懷民為什麼創作《稻禾》?
    聽聽林懷民老師自己怎麼說。
  • 林懷民告訴我,舞蹈是不大需要思考的東西丨TOPYS專訪
    林懷民,現代舞團雲門舞集創始人,1973年至今,從《薪傳》到《流浪者之歌》、《水月》,再到《屋漏痕》、《稻禾》……在他手中,雲門舞集從一個舞團,發展成一枚文化符號,閃耀耀鑲在現代舞歷史上,而更為「神奇」的是,
  • 林懷民的人生詞典
    1973年,在全世界現代舞團都生存艱難的年代裡,雲門逆流而上,成為臺灣第一個職業舞團。↑鄧惠恩 攝等到十一月《稻禾》在臺北兩廳院演出時,我們還要在臺上看明年新舞的服裝。二○一四年海外行程密集,在家時間短,而且零碎,雖是明年年底才要首演的舞作,現在不動手,到時手忙腳亂,一定摃龜(編者按:臺語,出差錯)!是的,總在忙,沒完沒了。匆匆忙忙,幾十年就過去了。我一定是快樂的,才會一直做下來吧。老實說,我也不清楚,根本沒空去想。可以做下去,就幹下去。
  • 林懷民 退休就是能自己定明天幹什麼
    劉振祥 攝溫璐 攝《稻禾》劇照。 劉振祥 攝《松煙》劇照。 劉振祥 攝創立雲門舞集46年,創作了90多部作品之後,即將於2019年底卸任舞團藝術總監的林懷民帶著他的作品《白水》《微塵》再次來到國家大劇院,而這一次距離他和他的雲門舞集首次登上這裡的舞臺,已經過了整整十年的時間。林懷民感慨說:「我記不得十年裡到過哪些城市,演出過什麼舞蹈。
  • 「身體詩人」林懷民的告別演出
    2019年2月21日-24日,林懷民攜雲門舞集林懷民的創作主題從社會到自然,從歷史進程到文化發展,從生命個體到人類命運共同體,無所不包。觀自然之道 無論是在參錯有致的翠綠「竹林」裡徐徐展開的作品《竹夢》,還是《稻禾
  • 他們在稻田上跳舞,看完大家都哭了,這才是中國最好的舞蹈
    也有剛上學的孩童,幾乎全村的人都為趕赴這場秋天的《稻禾》。林懷民說:「我覺得,我最好的舞評就來自於這裡,當時有一個大娘跑到後臺一定要見我,拉著我的手,她說『林老師啊,我從頭到尾都看不懂,可我從頭到尾都感動得不得了,你看雞皮疙瘩還在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