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蝸居》這部劇,上映於2009,到現在11周年。因為疫情的原因,很多自媒體影視解讀的原因,再一次爆火在大眾面前。令我不解的是,很多女性在斷章取義的視頻解讀下,發出了「羨慕」海藻、想找一個宋思明這樣的聲音。
海藻和小貝之間,曾是最美好的愛情,單純而且溫暖。小貝會偷偷為海藻準備她喜歡吃的冰淇淋;為了海藻,他也願意把自己的錢借給海萍,因為那是海藻的姐姐。在懷疑海藻出軌的情況下,還是願意相信她;在最終確認後,選擇原諒她;小貝的崩潰是在看到宋思明給海藻的簡訊之後,他接收不了海藻留著宋思明讓她不要結婚的簡訊。
宋思明對海藻的攻勢不可否認是在物質上的,與《三十而已》中類似的是,海藻就像王曼妮,享受著不屬於她這個階級層面的物質,一旦鏈條斷裂,她也回不去了。連帶著姐姐海萍也享受著宋思明權勢上的便利:宋思明借了海萍6萬塊錢;給她家臨時豪宅住;把她老公蘇淳從局子裡撈了出來;要回了她公司剋扣的年度獎金;幫她找到了中文家教的工作。而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小貝一輩子沒辦法做到的。
但是,原本的海藻是可以逃脫掉宋思明和小貝一起靠努力生活下去的。
初遇宋思明,海藻是忐忑的。因為姐姐海萍的首付,她接受了宋思明的6萬元,然後和宋發生了關係。此時她還是覺得自己「髒」,因為她明白自己做的事不被社會所接受,不符合她之前的人生觀。如果姐姐海萍,這個海藻人生路上的引導者,能點醒海藻,海藻的結局或許有很大不同。其實,海萍在這方面真是三觀極歪,得知妹妹當小三,嘴上象徵性勸了幾句,行動卻一副沾沾自喜的做派。
實際上,海藻從宋思明身上,除了當時所謂的富貴和便利,剩下的只有傷痕累累的自己。當小三對海藻來說,雖然短時間穿上了大牌衣服、吃著普通人聽都沒聽過的美食,住著不寫自己名字的豪宅,長遠看,這些好處無法彌補海藻損失的青春和毀掉的名譽。
《蝸居》的再次爆火是海藻和宋思明之間的男女之事,但是《蝸居》想告訴我們的絕不止於此,社會的錢權勢更像是資本的遮羞布,拷打著社會青年;整部劇情就像是發生在你家隔壁的鄰居的雞零狗碎,真實到你以為它就是真實存在。
這個顏值,放在現在也是沒得說的~
反觀現實中的我們,與「情婦」海藻相比,更多的卻是「偽房奴」的海萍。前期嚴控生活開銷,最後還是因為各種事情適得其反。反而在提升自己、不斷精進的關口,獲得了收益,實現了自己的價值。這種頗有「喜劇」色彩的結局,在生活中雖不易實現,卻也是我們奮鬥的目標。
所以,姑娘們,努力提升自己吧。不然你不僅遇不到「宋思明」,連那個能真愛你的「小貝」也是你可遇不可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