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翻身」,韓系車做了什麼?

2021-01-07 騰訊網

去年八月份筆者寫了篇稿子,標題是《韓系車的絕地反擊》(拓展閱讀:韓系車的「絕地反擊」| 賈新光汽車評論)在文章裡,筆者列舉出去年的下半年內韓系車「頻頻落子」,產品線拉開——其中就包括了現代、起亞的重磅車型,索納塔十代與K5凱酷、平行進口的SUV帕裡斯帝,以及十月上市,定位A級的轎車第七代伊蘭特。

在筆者看來,2020年對於現代起亞來講,是它們入駐中國的第十八年。十八意味著「成年」,等同於「成熟」與「成長」,這將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同時,韓系車也相應加快了新產品的發布速率,迅速補全了細分市場產品。筆者心說,鐵穩!這麼多產品,總能爆一個吧。

開局蠻樂觀的,索納塔十代上市一周,銷量3304臺;K5凱酷還未上市,總訂單已達8847臺;至於帕裡斯帝,筆者也充滿希冀——首先它夠大,一個7座SUV,滿足中國人喜歡「大」的需求;其次,它搭載著這一價位裡碩果僅存的、鍵盤車神最愛的3.5L V6大排量自吸發動機,在性價比這塊兒拿捏得死死的。

反倒對於現代的第七代伊蘭特,筆者沒有抱太大希望——因為在自主品牌向上、日德品牌越發強勢的現今,A級車市場無限趨於飽和,委實硬的難啃。想要在已然成型的格局上撕扯下一塊可觀的份額,這對於品牌力逐年下滑的韓系車來講,還是太過高瞻遠矚。

然後……筆者就被打臉了。七代伊蘭特上市首月銷量8556臺;次月破萬,達11762臺;12月份更是熱賣19433臺——上市68天就實現銷量39850輛,成為北京現代旗下銷量主力車型。

至於其他車型……

第十代索納塔銷量,從七月份的一周3304臺,增至八月份3664臺;九月份2882臺;十月份1916臺;十一月份已然不足1500臺——現代本以為十代索納塔將榮耀回歸,是一條優美的上揚曲線,但銷量上的冷遇無疑給予其重重一擊。

同樣被給予厚望的起亞K5凱酷發揮相對穩定,月均銷量在3500臺左右,但對比輝煌時期的起亞K5,這一月均成績過於平庸。它於中型車的銷量排名上,僅在17位左右。

現代汽車將帕裡斯帝引進的意圖,更在於改變國內用戶對於韓系車的印象,提高品牌的調性,上探中國汽車市場,以尋求突破,但其銷量成績依舊平平。

我們能夠看出,韓系車的「反擊」幾乎沒有掀起一絲水花,直到第七代伊蘭特橫空出世。它像是一道「曙光」,將深陷於黑暗與泥沼的韓系車拉了一把,同時也向市場證明了,韓系車還能再戰。

第七代伊蘭特的年底熱賣,固然給予了韓系車一絲底氣,但這還是無法掩蓋其整體銷量的下行。根據目前所公布的數據,今年1-11月份,北京現代累計銷量為44.7萬輛,同比下滑28.3%。雖然12月份的總數據尚未出爐,但北京現代75萬臺的全年目標顯然無法完成。

那麼,其結症究竟在何處?

首先韓系車標籤過於單薄。提及現代起亞,人們的第一反應更多是「家用車」。至於特點呢?便宜、廉價、性價比高,但同時品牌的認可度卻很低。伴隨近幾年,車企布局愈發完善,同級產品趨於「同質化」——這導致韓系車僅存的「優勢」也被抹消。即便韓系車的產品、價格都還不錯,但人們往往更願意咬咬牙,加個幾千一萬的去購買品牌認可度更高的日系德系車。

要知道,過去的韓系車擁有兩大武器:一個是高顏值,一個是性價比。

當初很管用,主要是因為曾經尚還「藍海」的汽車市場產品參差不齊,各個品牌頭重腳輕,仍處於發展的初期。而韓系車長得靚、質量可靠,價格還到位,當然是購買首選。

而現在呢?在這個汽車的「紅海時代」,同質化嚴重。車企產品無論在質量還是在技術上皆勢均力敵。「高顏值」與「性價比」變成了大多數車企的武器,它們不再獨屬於韓系車。

傳統的「木桶理論」已然過時,能夠決定你品牌成敗的,已不在於你有沒有短板,而在於更具特色的、個性的、標籤化的「長板」——如今的韓系車恰恰欠缺這一點。

同時,保值率也能夠從一定程度上反應出市場對於品牌的認可程度。從乘聯會公布的數據來看,日系、德系車的保值率普遍在60%繼續上探。而韓系車呢,在質量排名靠前的前提下,其保值率依然不容樂觀,甚至比不上很多自主品牌,同「水土不服」的法系車成為了一對「難兄難弟」。

從消費者報告中,我們能夠看到,韓系車的產品質量、可靠性是得到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的。但品牌不行,我們只能歸咎於其調性、以及產品設計方面。

所以說,韓系車有實力做出好產品。第七代伊蘭特的熱賣就能夠證明很多——年輕動感的設計,依舊是它們的強項。

韓系車在中國的境遇起落一如它的娛樂文化,最初的「韓流」文化漂洋過海來到中國,很快便受到了熱烈追捧。因為彼時的中國娛樂相對匱乏,而韓娛則兼顧了「婆婆媽媽家長裡短」以及夢幻愛情,於是一時大熱。但伴隨著中國文化的成長,人們的審美提高之後,問題的結症就出現了——韓流不再代表潮流,因為他們未能及時輸出更好的東西。當它不再流行的那一天,就是它被拋棄的時候。

但汽車文化不同,它更需要百年如一日的經營與維護其品牌形象與產品技術;它更需要沉下心來,不再執著於眼前的所謂「流行」。而是選擇一種能夠持續發展的道路,去鑽研去深耕去打磨產品——筆者認為,這對於韓系車來講才更具有建設性的意義。

我們能夠看到的是,韓系車已然在改變,在一步步為重回「高光時刻」付出努力,而第七代伊蘭特的銷量成功不會是一個結尾,而是剛剛拉開的「帷幕」。

賈新光先生說:十八年來,北京現代一直在努力奮進,不斷提升自己的戰略,從最初的「現代速度」、「現代奇蹟」發展為「現代技術」、「現代實力」,北京現代完成了技術自立到技術自信的蛻變。從去年開始,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一個全新的現代開始脫穎而出。

相關焦點

  • 拿什麼拯救韓系車失去的品牌力?
    韓系車在全球的崛起韓系車在全球的崛起可以說幾乎完全copy日系車。以皮實耐用、高性價比敲開市場大門,再通過推出豪華品牌、深耕汽車賽事拉高品牌定位榨取溢價。這個套路在歐美確實成功了。在西方用戶的眼裡,韓系車最初可以說是廉價的代名詞,幾乎約等於中國部分低端自主品牌的地位。
  • 韓系車翻身之作!整車酷似「賓利」,90%真皮覆蓋,Q7和X5要涼
    韓系車翻身之作!整車酷似「賓利」,90%真皮覆蓋,Q7和X5要涼雖然現在有越來越多的車型可供選擇,但說到朋友們最喜歡的中大型SUV車型,德國寶馬X5和奧迪Q7一定會榜上有名,憑藉發動機的穩定性和皮革的耐用性,它們成功地成為許多車主的首選車和許多男人的夢想車型。
  • 韓系車鹹魚生存指南
    讓我們再來簡單地復盤一下,韓系車的起起落落。 在韓系車崛起的那個時代裡,民用車的種類屈指可數,在價格和選項都令人進退維谷的市場空間裡,韓系車以低價格、高性價比的姿態打入中華市場,甚至,說它們打開了中國人對中端乘用車的審美,也絕不過分。
  • 為啥車主們都不喜歡韓系車?是它燒油了,還是它的A柱斷了
    為啥車主們都不喜歡韓系車?是它燒油了,還是它的A柱斷了為什麼很多車主討厭韓系車?是它A柱斷裂了,還是燒油了放眼看向汽車市場,要說最受消費者歡迎的品牌,除了德系大眾外,還有省油著稱的日系車。而要說最不受歡迎的,那麼絕對是韓系車莫屬了。尤其是在受到疫情的影響下,韓系車的銷量就更不如從前。說句實話,韓系車雖然在國內的影響力不比德系跟日系,但是它的造車技術卻是毋庸置疑,在這方面上國產車跟它們之間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而且在價格上也貴不到那裡去。但是,為啥很多車主都不喜歡韓系車呢?是它燒油了?還是它A柱斷裂了?
  • 「連摩比斯都不知道,還說什麼超越韓系車」?
    另一條,是像長城、比亞迪那樣,不管是在燃油車領域,還是在電動車領域,都要樹立自己的價值方向,通過外籍技術人員,快速充實自身實力,這也可以。 供應商強勢,是自主品牌反超韓系車的先決條件。 他告訴我,像韓系車這樣的車系,中國品牌想要真正意義上超越,還不太可能,因為韓系車強大的不僅僅只有企業,整個產業鏈都很強勢。
  • 韓系車自述:鬼知道我去年經歷了什麼,但我絕不會倒下
    各位消費者大家好,我是令你們又愛又恨的韓系車,是的,我還沒死,至少離許多媒體說的退出中國市場,還有很長一段距離,現在雖然未重回巔峰,但也沒有性命之憂了,所以今天還能在這跟大家聊聊,告訴大家我去年都經歷了什麼,困境中我是如何自救的,未來我又是如何規劃的,首先,我要從那個噩夢般的2017年開始說起
  • 說句大家不愛聽的,國產車依舊難敵韓系車,AT變速箱可以作證
    國內韓系又是另一番景象光景,現代加上起亞銷量也沒超過百萬,大馬路上新車的身影越來越少。國內韓系車銷量慘遭國產車吊打,因此好多朋友興奮的說國產車已經超越韓系車,買韓系車不如買國產車。但是放眼全球,韓系車依舊可以打臉瞧不起它人。2019年現代集團全球銷量高達720萬臺,位居全球汽車集團銷量排行榜第五名。這是幾個長安、長安或者是吉利能夠超越?
  • 家用車選國產還是韓系?老司機:給你三個必買韓系車的理由
    現在已經檢查了好幾次車的價格,但是買車的時候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現在的車型分國產車和合資車,合資汽車中有韓裔、美籍或裔,最近選家用車的時候應該選國產車嗎?還是應該選擇韓國車?對於這個問題,老練的司機是這樣說的,我列舉了需要買韓國車的三個理由。
  • 有人說國產車質量上來了,現在的國產車質量能超過韓系車嗎?
    拿韓系和國產車比,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如果用日系、德系、美系車來做比較,我覺得還可以接受,用韓系車來比,你是有多瞧不起我們的自主品牌?一、汽車質量是由什麼決定的?我們總說開不壞的豐田,以為日系車質量好,這其實是一種思維惰性形成的刻板印象。其實從數據上看日系車的質量並不出色,甚至比之國產的一線品牌尚有不及!
  • 又一韓系車倒地
    在汽車快速發展的環境下,很多廠家也在打價格戰,也想依靠價格優勢來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以提升旗下車型的整體銷售業績,而在眾多的汽車廠家中,韓系車更是直接憑藉著比較大的優惠力度直接威脅到了我們一貫專注於百姓自己的汽車品牌市場,再次 贏得了我們國內消費的認可。
  • 韓系車在走下坡路?其實他們過得很好!
    韓系車曾經是非常受歡迎的車系,比如索納塔、K5,賣得非常火爆,但是近幾年來,韓系車似乎慢慢的淡出了我們的視野,甚至和小編的同事聊天也很少涉及到韓系車,有些人甚至覺得韓系車已經被自主品牌車型全面超越了,真的是這樣嗎?
  • 韓系車到底質量怎麼樣,還是有人說保質量低,是這樣的嗎?
    然而,市場上有一部分消費者對日系和德系汽車一向不太感興趣,他們普遍認為日系和德系汽車的價格有點虛高,性價比也不是很高,所以他們會把目光轉向整個市場,選擇他們認為最物美價廉的車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車型是韓系車。
  • 韓系B級車銷量集體下滑,尤其是這幾輛的銷量幾乎每個月都在下滑
    從第十代索納塔和K5 凱酷的銷量來看,這兩款韓系B級車的銷量其實並不樂觀,與當年的風光相比差距很大。這兩款重型汽車的不溫不火首先與韓系汽車的市場吸引力有關,這種吸引力在中國持續下降。總的來說,這兩個韓系品牌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仍在逐年下降。此外,兩家汽車公司都依賴低價車型來支持銷售。例如,在現代推出全新的伊蘭特上市之後,他們很快就實現了月銷量10000臺,而在東風最暢銷的是芝寶。可以看出,現代和起亞在中國汽車市場的形象和溢價能力嚴重下滑,基本上都是靠低價車型支撐,在中型車領域沒有話語權。
  • 貴為四大車系之一,韓系車質量究竟怎麼樣?老司機來幫你捋一捋
    韓系車來到德國,德國知道汽車工業大國,很多優秀的汽車品牌,包括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大眾等等,各個都不是善類,然而韓系車卻能夠在這些強者面前面不改色,可見其自身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也是有底氣和實力的。如果沒有穩定可靠的質量,韓系車敢提出7年的質保期嗎?
  • 韓系車被黑得最慘,但省心耐用的性能卻一直無人敢反駁!
    最近幾年,韓系車不斷被黑,車漆偏薄,車輛較輕,安全性不足,減配嚴重等等,但是有一項性能,至今無人敢說三道四,那就是韓系車的穩定性及耐久性。如果說韓系車不耐用,絕對會被打,韓系車的耐久性及穩定性是非常牛的,拿韓系車主的話來說,買了韓系車,至少可行駛至20萬公裡以上。
  • 韓系車不值得買?8年車齡現代索納塔,是寶還是草?
    關於韓系車網上的爭論很多,大餅看到,甚至有的網友覺得韓系車不如自主品牌。大餅身邊就有一位朋友在幾年前買了一輛起亞KX5,落地價格超過了18萬元。用他的話來說,就因為自己買了一輛韓系車,這幾年來總是被人說道18萬買這車不值得。
  • 自主超越韓系了?你清醒一點!
    在影視界,我們與韓國電影間的差距很大,那麼在汽車圈,我們又與韓系車有多大的差距呢? 從中國汽車市場來看,韓系車的風光早已不在。2019年乘聯會汽車銷量榜單顯示,北京現代全年累計銷量686,390輛,名列榜單第13位。另一個韓系品牌起亞,全年僅僅累計296,387輛銷量,已經榜上無名。
  • 異類設計頻現,韓系車能否憑顏值在國內C位出道?
    韓系車在在設計風格上的驟變,能否為它帶來新的機遇?不妨拭目以待。】撰文|蔡家倫、編輯|禾 子2019年,現代起亞的全球銷量為720萬輛,相比在國內「獨領風騷」的本田482萬的全球銷量那是全面領先,放眼全球市場,韓系車依舊是強手般的存在。
  • 韓系車的「冰火兩重天」,全球狂賣635萬輛,在中國跌出前十五名
    銷量下滑必然帶來佔有率的降低,根據數據顯示,韓系車2020年的銷量只有3.5%,而在2015年,韓系車的市佔率還有8.2%,短短五年,韓系車的銷量下跌了一半還多。並且韓系車已經跌出了國產汽車廠商銷量的前15名。韓系車的銷量為何會下跌?
  • 危機四伏 美系車會是下一個韓系或法系車嗎?
    美系車的大潰敗並非這幾年才開始,早在2015年,美系車看似迎來銷量巔峰,但彼時已經埋下潰敗的伏筆。比如上汽通用雪佛蘭。初期,這種降價優勢帶來銷量上的提升是立竿見影的,但從長遠的角度看無異於飲鴆止渴,韓系就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