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四伏 美系車會是下一個韓系或法系車嗎?

2020-12-26 汽車天涯說車

乘聯會數據顯示,截止10月,美系三大合資主力通用、福特、FCA在中國市場市佔比已經跌至9.4%,達到歷史同級最低。作為對比,和美系幾乎站在同一起跑線的德系車,市佔比卻穩步提升至26.4%,日系更是後來居上達到24.3%。

那麼,技術並不遜色,甚至品牌積澱更有優勢的美系車為何會在中國市場敗給日德系?

戰略失誤

千裡之堤,潰於蟻穴。美系車的大潰敗並非這幾年才開始,早在2015年,美系車看似迎來銷量巔峰,但彼時已經埋下潰敗的伏筆。

比如上汽通用雪佛蘭。

2014年,在雪佛蘭達到71.7萬輛峰值銷量後,2015年遭遇入華的首度下滑,僅售出63.65萬輛,同比下跌17%;2016年中國車市整體高歌猛進,雪佛蘭下跌勢頭卻仍未遏制,銷量滑落至53.87萬輛,差不多只有別克的一半。

在中國市場發展最為關鍵的黃金時段,當多數合資車企紛紛搶佔SUV發展紅利,一直聲稱SUV創造者的雪佛蘭,卻僅僅依靠一款廉頗老矣的創酷苦苦支撐著SUV門面,同一時期繽智/XR-V、冠道/UR-V先後上市,國產SUV更是如雨後春筍般湧現。2018年之後,幡然醒悟的雪佛蘭想再度入局的時候,SUV市場早已今非昔比,如今基本推出一款新車涼一款。

唯一有看點的是中國特供車——科沃茲的上市,它的出現卻徹底打開了雪佛蘭轎車自相殘殺的潘多拉魔盒。因為尺寸相近、動力相同,價格卻更低、造型也更時尚,作為全球車的科魯茲被科沃茲迅速打入冷宮。到了2018年,科沃茲好不容易積澱的市場口碑又被科魯澤取代了。與此同時伴隨著自主品牌的崛起,走低價路線的雪佛蘭開始被不斷超越。

有意思的是在雪佛蘭遭遇困境的2015年,上汽通用別克迎來了自己的百萬時刻。第二年這個數據再上一層樓,達到123萬輛,和第二名一汽-大眾只有咫尺之遙,可謂春風得意馬蹄疾。原本打算再接再厲反超一汽-大眾的別克2017年遭遇滑鐵盧,小幅下跌至122萬,到了2018年只有106萬輛。

和雪佛蘭一樣,2015-2016年別克也眼瞅著SUV的火爆,不僅沒有新品上市,就連昂科拉和昂科威兩款支柱也沒能及時煥新,緊跟消費升級的到來,去提升增量。這兩年裡,別克銷量火爆靠的就一點——降價。

彼時,英朗終端售價一度降到最低8萬左右;小型SUV昂科拉麵對繽智、XR-V的不斷反超,也不可避免的開始打價格戰;還有威朗,君威都相繼陷入降價陷阱中。初期,這種降價優勢帶來銷量上的提升是立竿見影的,但從長遠的角度看無異於飲鴆止渴,韓系就是最好的例子。

最關鍵的是,別克的集體降價打破了通用體系內部的價格生態,原本走高端路線的別克開始和走經濟路線的雪佛蘭出現重合,比如英朗終端售價一度逼近科沃茲,昂科拉和創酷,邁銳寶和君威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價格重疊,而兩大品牌除了設計外,動力系統基本一致、底盤調校也十分類似,產品力相近引發了內部消耗。可以說以2015年為起點,別克在中國,硬生生地把自己從一個向豪華品牌看齊的高端品牌,做成了第二個雪佛蘭。

無獨有偶,2015年也是長安福特轉折的關鍵一年。

當年,隨著兩款面向高端市場的重磅新車——金牛座和銳界的上市,長安福特「1515」(2015年在中國市場投放15款車型)正式收官,銷量和市場形象一路向好,2016年,福特創造了127萬輛的在華銷量新紀錄,相比2011年翻了一倍多。所有人都以為接下來長安福特將勢如破竹,福特也信心滿滿發布了「創新2020戰略」,要在未來5年推出20款新車。但一切戛然而止,2016之後,長安福特遭遇三連降。

和雪佛蘭類似,長安福特的病根一方面是2015之後長達三年之久的產品荒,一方面是爆發的一系列質量危機,給品牌造成了不可逆的影響。

也是在2015年,曾經在中國市場敗北的Jeep決心重頭再來,廣汽菲克成立。第二年,Jeep迅速向中國市場推出了自由光、自由俠和指南者三款SUV,憑藉著早年積澱的口碑以及國內SUV的風口,Jeep品牌當年銷量達到13.34萬,同比增長131%。2017年再度刷新紀錄,累計銷量近20萬輛,一躍成為當年的車市黑馬。

可惜好景不長,2018年Jeep迎來了下滑。表面上看,是因為SUV市場由藍海變紅海,走單一產品戰略的廣汽菲克後繼無力,但根本原因卻是Jeep一直強調自身的越野屬性,忽視了中國用戶消費升級後對舒適性、智能化的需求,而這兩點一直都是Jeep乃至整個美系車的短板,加上頻頻爆發的質量問題,才有了廣汽菲克這五年裡大起大落的經歷。

綜合而言,通用、福特和FCA在中國市場,或因品牌定位,或因產品投放周期出現戰略失誤,在中國市場各有各的不幸,但歸根結底還是產品力和品牌調性上出了問題。

三缸機惹的禍?

在中國汽車市場「得A級車者得天下」,絕非誇大其詞,日德系能在風雲變幻的環境中穩坐釣魚臺,和它們在A級車領域的強勢表現密不可分。比如德系朗逸、寶來、速騰,日系軒逸、卡羅拉、雷凌、思域常年穩居轎車銷量榜前十。以東風日產為例,2019年軒逸佔據了其總銷量的近四成,可以說是A級車成就了日德系。

過去美系車風光無限也離不開A級車,性能小鋼炮福克斯、大空間的科魯茲、高顏值實力均衡的英朗,它們都曾是軒逸、卡羅拉和朗逸的有力競爭對手。

2014年雪佛蘭創在華歷史銷量最高,離不開科魯茲近27萬臺銷量;2016年福特和別克相繼迎來中國市場的巔峰時刻,同一時期福克斯與英朗分別達到22.5萬輛和37萬輛,這兩個成績穩居當年A級車榜單前五。可隨後,科魯茲被科沃茲取代,銷量不斷下跌;福克斯多年不曾換代,產品力老舊;英朗曾經的優勢也被軒逸等趕超,三者銷量的下跌直接導致雪佛蘭、福特和別克整體實力的下滑。

不誇張的說,正是A級車的慘敗,才有了美系車的大潰敗。而美系車在A級車市場的失利,一個關鍵要素是三缸機。

2017年,全新一代別克英朗在美系車家族率先搭載1.0T和1.3T兩臺三缸機,且全系標配,當時上汽通用主要有兩點考量:一是利用三缸機燃油經濟性優勢,徹底扭轉過去美系車「油老虎」的形象,樹立自身標籤向日系看齊;二是豪賭電氣化,為接下來三缸+48V輕混系統的普及鋪平道路,既能搶佔先機又能縮減成本。

誰曾想中國消費者對三缸機極度排斥,物理特性的抖動,過去夏利所樹立的低端、廉價形象,即便是別克大肆宣揚其技術優勢,用戶依舊不買帳。結果曾經的家轎王者迅速跌落轎車市場前十,且不得以再度陷入降價的惡性循環中。

2018年,全新一代福克斯上市,雖然操控性能、各項配置、顏值都有大幅升級,卻也主推三缸機,結果不言而喻,步英朗後塵。且傲嬌的福克斯還不願降價,然後月銷直接從過去的2萬跌落到5千不到;2019年,取代科沃茲的科魯澤也來了,同樣主推三缸,沒有意外,在初期靠顏值和性價比火爆之後,也再度陷入沉寂。

如今的美系車在最重要的A級車市場除了靠性價比取勝的英朗之外,再沒有一款當打車型。

還有在提升品牌形象的B級車市場,君越被亞洲龍全面壓制;君威也只能依靠性價比從日系三強手中搶市場,邁銳寶已經開始和思域、速騰PK,至於福特基本已經放棄了B級車市場。

再來看SUV領域,無論是小型SUV、緊湊型SUV,還是中型SUV,美系車都很難找到一款可以和同級日德系正面硬抗的支柱車型,這才是美系銷量下滑的根本原因。

世間已無美系車?

對於美系車來說還有一個重要問題——品牌調性。

現在,一旦我們提及美系車,似乎再難找到一個有特徵符號的集體性概念,就好比說到日系,我們會聯想到省油、耐造、省心、問題少;提到德系,會想到他們底盤高級、駕駛質感一流。可如今的美系車是越來越平庸,越來越沒有特色。

以前可不是這樣,「肌肉感」是最容易和美系車劃等號的關鍵詞,簡單理解就是車身大、性能強,還喜歡用大排量自吸。

比如設計上,那臺經常出現在好萊塢電影中的雪佛蘭Suburban簡直就是陸地坦克,比偏重小巧、駕駛樂趣的日德系SUV不知大了多少倍。

在中國市場,早期的美系車同樣以大著稱,例如第一代別克君越,線條平直、車身大氣,車長近5米,軸距超2.8米,比起C級車奧迪A6還要大上一圈,而且和奧迪A6用1.8T或是1.8L自吸不同,初代君越搭載的是通用2.4L和3.0L V6的大排量自吸,加速線性、動力源源不絕,開起來特別有質感。可如今,君越以及君威設計上是越來越時尚,溜背、鍍鉻、犀利的腰線,這些日德系常用的設計元素在美系車身上也越來越多。

還有十多年前登陸中國的科魯茲,在老氣中庸的A級車市場,用肌肉感十足的造型以及遠超同期卡羅拉、軒逸、思域的車身尺寸,迅速開闢了新的增量。但隨後,在中國換代的科魯茲不僅套娃邁銳寶,最致命的是在崇尚大空間的中國市場反其道而行之,縮減了長寬高,完全丟掉了原本的寬大美式風。即便是後來的科沃茲和科魯茲,也在所謂的年輕化設計上越走越遠,向思域們看齊,基本放棄了以往美式「大」和「肌肉」的風格。

再比如性能上,日系有混動、德系有「DSG+TSI」黃金動力,美系現在只有小排量渦輪,1.0T/1.3T//1.5T發動機,其中三缸還不受待見,過去美系車身上大排量自吸的暢快感再難體驗。這其中有排放法規的限制,但更重要的還是美系自己放棄了大排量自吸的優勢,想在油耗上和日系一較高下。

總之,在今天的中國市場再難找到我們過去印象中那個充滿肌肉感,將大排量自吸的美妙特性發揮到極致的美系車。

美系車的機會

當然,現階段的失利並不意味著擁有百年底蘊的美系車接下來就沒有機會。

一方面,傳統美系車正在積極自救。

以福特為例,2019年長安福特公布了「更福特、更中國」的品牌戰略。努力迎合中國消費者使用需求:比如設計上,特別是內飾布局和用料,一改過去美式的粗糙和廉價感,變得更精緻、豪華和科技,這從新車銳際就能看出來;在智能化領域,不斷普及L2級自動駕駛技術,像銳際除了低配外,中高配基本實現了標配。關鍵是在舒適性、智能化全面提升的同時,長安福特還保持了福特一如既往的操控性能優勢,加上相較日德系更高的性價比,銷量逐步向好。

與此同時,上汽通用別克、雪佛蘭也慢慢放下來了執念,並在A級轎車英朗、科魯澤身上新增了四缸機,銷量也有所回升。

另一方面,新勢力特斯拉在中國市場表現強勢。

和通用、福特不同,作為新勢力的特斯拉完全沒有傳統美系車的包袱,無需在繼承傳統設計、性能還是討好年輕消費者中糾結。事實上,特斯拉已經在傳統美系之外,樹立了新美式的標籤:科幻的造型、極致的性能以及標新立異的體驗,這些元素都一一體現在Model 3、Cyber Truck等每一款特斯拉產品身上,重點是它們已經贏得了新生代消費群體的認可。

此外,在核心技術領域,特斯拉已經開始自研駕駛晶片,且自動駕駛技術、核心三電系統都是整個新能源市場的標杆。

可以說,無論是品牌影響力,還是技術和銷量,特斯拉已經扛起了美系車在新能源領域的大旗,這是目前日德系品牌還無法比擬的優勢。

總 結

對於美系車來說,現在無疑已經是處在危險的邊緣了,要想避免韓系車、法系車的覆轍,一方面必須收起美式的傲慢,真正讀懂中國消費者,真正以用戶為中心,引領中國消費者的需求,而不是固執已見,在錯誤的道路上越走越遠。另一方面,美系車也要發揚自己的優勢,提升品牌調性,重塑自己的品牌形象。

亡羊補牢, 為時未晚。

相關焦點

  • 日系、德系、美系、韓系、法系,哪個對中國產業幫助最大?
    經常有人諮詢,說日系、德系、美系、韓系、法系、國產哪個口碑最好?哪個質量最好?這樣的問題是很難回答的,現在的汽車,基本都是全球車,全球採購,全球製造,各大車企之間互相兼併、合資、互通有無,在技術上越來越同質化,已經沒有嚴格意義上的車系了。所以,真的無法說哪一個車系更好。
  • 11月德系車銷量反超日系 法系車出現回暖跡象
    11月,國內合資車市場,德系車和日系車單月零售銷量相互「battle」,美系車銷量增幅顯著仍是主要看點。乘聯會數據顯示,11月,國內德系車銷量約48.7萬輛,市佔率為23.4%,反超日系車約48.1萬輛的銷售成績和23.1%的市佔率;美系車11月銷量近20萬輛,市佔率為9.4%。值得注意的是,在國內乘用車企月銷量排行榜前15名中,德系車企佔據4席,日系車企佔據5席,美系車企則佔有1席。
  • 美系車境況不佳,實力真不如德系車和日系車?懂車人說出真心話
    美系車境況不佳,實力真不如德系車和日系車?不過目前市場上並不是只有他們兩個車系,像法系車、美系車、以及韓系車都屬於市場中的一部分,不過這幾年表現確實有些不盡如人意;尤其是美系車更是境況不佳,看起來似乎有些"頹廢",很多人認為它的實力不如德系車和日系車,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懂車人說出真心話。
  • 為了「翻身」,韓系車做了什麼?
    十八意味著「成年」,等同於「成熟」與「成長」,這將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同時,韓系車也相應加快了新產品的發布速率,迅速補全了細分市場產品。筆者心說,鐵穩!這麼多產品,總能爆一個吧。 我們能夠看出,韓系車的「反擊」幾乎沒有掀起一絲水花,直到第七代伊蘭特橫空出世。它像是一道「曙光」,將深陷於黑暗與泥沼的韓系車拉了一把,同時也向市場證明了,韓系車還能再戰。 第七代伊蘭特的年底熱賣,固然給予了韓系車一絲底氣,但這還是無法掩蓋其整體銷量的下行。
  • 拿什麼拯救韓系車失去的品牌力?
    說到現代起亞,你只會想到——哦,賣家用車的,特點是比較便宜。沒錯,性價比是韓系這些年唯一的亮點,但性價比往往意味著廉價、品牌力差。從乘聯會公布的數據來看,日系車、德系車的保值率普遍在60%以上,但韓系車在多年名列消費者報告(Consumer Report)質量排名前列的前提下,保值率依然不樂觀,甚至比不過很多自主品牌,只能與水土不服的法系比慘。這也更說明了韓系車的問題不在可靠性、產品質量上,而在品牌調性、產品設計上。
  • 法系車真不好還是不懂營銷?雷諾已經退出中國,誰將是下一個
    在國內汽車銷售市場中,銷量最好的無疑是德系車和日系車。特別是近年來隨著國產車的崛起,更多人開始慢慢捨棄美系車和韓系車,不多無論如何越來越少能聽到周圍的人買車時說去看看法國車的,由此可見,法系車在我國的地位真的是越來越尷尬,而且前不久雷諾的退出更是加劇了這種情況。
  • 韓系車的「冰火兩重天」,全球狂賣635萬輛,在中國跌出前十五名
    東風悅達起亞真要進入退出中國倒計時嗎?其實不只是起亞,包含現代在內的韓系車,在國內的境況都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銷量下滑必然帶來佔有率的降低,根據數據顯示,韓系車2020年的銷量只有3.5%,而在2015年,韓系車的市佔率還有8.2%,短短五年,韓系車的銷量下跌了一半還多。並且韓系車已經跌出了國產汽車廠商銷量的前15名。韓系車的銷量為何會下跌?
  • B級車的品質A級車的價格,這韓系車頂配不到13萬,開十年不用換
    韓系車如今在我國的汽車消費市場上,處於頗為尷尬的地位。不僅要面對德系、日系、法系等車系的較量,還要面臨來自自主品牌的擠壓,可以說,目前他們在國內的地位岌岌可危。還記得剛大學畢業那會兒,身邊開韓系車的人還是非常多的,例如起亞K3、福瑞迪、伊蘭特等車型在街上也算是街車了,甚至一度德系和日系車都只能將銷量寶座讓給他們。那曾經是韓系車在我國汽車消費市場的黃金時期。而如今,韓系車雖然在國內的際遇大不如前了,但是整體來說,旗下還是用不少高性價車型的,例如,今天要介紹到的這款為中國市場量身定做的B級車——現代名圖。
  • 法系汽車三大品牌現狀如何,為何法系車很難被認可?
    標緻汽車雪鐵龍汽車DSFCA前三個品牌都知道是屬於「PSA集團」,這是法國知名度最高的汽車公司;不過歐洲車市的體量本身不是很大,在疫情的衝擊下更是危機四伏PSA三大品牌在歐洲是主攻廉價快銷車,其柴油動力小微車的選項足以說明產品定位;要知道英法德等國家對汽車的排量與排放標準分級非常細緻,按照CO2的排放量會課徵粘度超2k標準的費用。其中法國的標準更誇張,所以在法國才會有一些綜合品質較差,但確實油耗更低的柴油小車。
  • 韓系車鹹魚生存指南
    當自主品牌在品牌效應維度戰役中逐漸升維,其他合資主流品牌的價格下探的double kill下,市場留給綜合水平強但缺乏核心力度的韓系品牌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對數字報表有相當執念的韓系車開始通過降價促銷以求保住原有的份額,從而走進了「降價-品牌力下滑-再降價」的鬼打牆處境。
  • 家用車選國產還是韓系?老司機:給你三個必買韓系車的理由
    現在已經檢查了好幾次車的價格,但是買車的時候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現在的車型分國產車和合資車,合資汽車中有韓裔、美籍或裔,最近選家用車的時候應該選國產車嗎?還是應該選擇韓國車?對於這個問題,老練的司機是這樣說的,我列舉了需要買韓國車的三個理由。
  • 美系車和德系車的差距到底有多大?網友:隔著幾臺發動機呢
    德系車和美系車誰更好?看完之後你就知道了德系車和美系車的歷史要比韓系車和日系車的歷史悠久,德系車的奔馳,美系車的福特,這兩大汽車企業都是有著百年的歷史。奔馳公司的誕生對德系汽車可以說是一個奠基點,像後來創辦奧迪和寶馬品牌的汽車老總都是曾經在奔馳公司任職的;而福特後來開辦了汽車流水生產線,讓汽車逐步走進平常的老百姓家裡。但是就中國市場來說,德系車的銷量比美系車一直都高,人們似乎對德系BBA的喜愛更加濃烈,像奔馳、寶馬、奧迪的市場一直都是雷打不動的。
  • 韓系車的「顏值王」,全系運動套件,配1.6T
    現代家族「顏值王」在全系體育套件,配合了1.6T,但失去了號召力, 韓系車的發展問題至今仍是個謎,但有些車款完全失去了在國內市場的地位, 被遺忘在某個角落, 特別是小型SUV的代表車的錢是現代昂希諾, 沒有很多人知道這輛車的名字, 因為這輛車不僅受到國內形勢的影響,而且很多時候,這輛車從設計語言上可以看到一些美系車的感覺
  • 有人說國產車質量上來了,現在的國產車質量能超過韓系車嗎?
    拿韓系和國產車比,傷害不大,但侮辱性極強。如果用日系、德系、美系車來做比較,我覺得還可以接受,用韓系車來比,你是有多瞧不起我們的自主品牌?一、汽車質量是由什麼決定的?我們總說開不壞的豐田,以為日系車質量好,這其實是一種思維惰性形成的刻板印象。其實從數據上看日系車的質量並不出色,甚至比之國產的一線品牌尚有不及!
  • 貴為四大車系之一,韓系車質量究竟怎麼樣?老司機來幫你捋一捋
    韓系車來到德國,德國知道汽車工業大國,很多優秀的汽車品牌,包括奔馳、寶馬、奧迪、保時捷、大眾等等,各個都不是善類,然而韓系車卻能夠在這些強者面前面不改色,可見其自身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也是有底氣和實力的。如果沒有穩定可靠的質量,韓系車敢提出7年的質保期嗎?
  • 韓系車在走下坡路?其實他們過得很好!
    韓系車曾經是非常受歡迎的車系,比如索納塔、K5,賣得非常火爆,但是近幾年來,韓系車似乎慢慢的淡出了我們的視野,甚至和小編的同事聊天也很少涉及到韓系車,有些人甚至覺得韓系車已經被自主品牌車型全面超越了,真的是這樣嗎?
  • 又一韓系車倒地
    在汽車快速發展的環境下,很多廠家也在打價格戰,也想依靠價格優勢來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以提升旗下車型的整體銷售業績,而在眾多的汽車廠家中,韓系車更是直接憑藉著比較大的優惠力度直接威脅到了我們一貫專注於百姓自己的汽車品牌市場,再次 贏得了我們國內消費的認可。
  • 法系天劍開啟預售,頂級豪車DS9賣到33萬,劍指寶馬5系
    那麼很顯然,在寶馬5系已經降到37萬左右的今天,售價只差10%左右的DS9,真正能夠挑戰寶馬5系嗎?尤其是在二線豪華車型都已經降到30萬左右的今天,沃爾沃、雷克薩斯、凱迪拉克三大傳統對手也是DS的一大挑戰。
  • 美系與歐系房車的差別,你知道嗎?|配配車
    一般國內市場上的房車,除了國產房車,我們經常也能看到歐系和美系的進口房車。對於有意向購買歐系或是美系房車的車友們,你們知道它們之間的差別嗎?今天配配車小編就帶大家了解歐系與美系房車的不同點:主體材質:歐洲的房車主要由玻璃鋼製成,而美國的房車則既有玻璃鋼也有鋁板材質的車身體。身體尺寸:我們最常見的歐洲房車的大小通常在5米到9米之間,很少超過10米。
  • 韓系車到底質量怎麼樣,還是有人說保質量低,是這樣的嗎?
    然而,市場上有一部分消費者對日系和德系汽車一向不太感興趣,他們普遍認為日系和德系汽車的價格有點虛高,性價比也不是很高,所以他們會把目光轉向整個市場,選擇他們認為最物美價廉的車型,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車型是韓系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