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寒《一百年很長嗎》即將公映 故宮鐘錶修復師王津也來捧場

2021-01-08 北晚新視覺網

在拍攝《喜馬拉雅天梯》和《我在故宮修文物》兩部片子後,導演蕭寒的第三部紀錄片也如約而至。前天晚上,紀錄電影《一百年很長嗎》在京舉行首映禮,導演蕭寒攜團隊及主人公黃忠堅到場分享創作歷程,影片明天公映。

電影《一百年很長嗎》是蕭寒歷時兩年,行走了十萬公裡所創作的又一部全新的紀錄電影。影片講述了90後打工小夥黃忠堅和花甲老人阿合特過去一年的坎坷生活,透過鏡頭展現了普通人的真實生活百態。蕭寒說,自己的團隊一開始在100個候選人物中選擇了10個,然後跟拍這些人的生活,在最後剪輯的時候,最終選擇了影片中的兩個家庭,「這兩個人物,2017年面臨更大的命運考驗,本來我們想在這部影片中剪輯三個人物,但最終放不進去,如果只用一個人物,就太單薄了。」

蕭寒表示,這一次,自己把目光放到了生活中最平凡的兩個家庭中,他們都有相似的人生困境,「我想告訴大家,世界上有人這樣生活著,這些觀眾可能一輩子都沒有交集的人物的身上也有打動人心的力量,這些小小的打動也會觸動我們內心相通的地方。」蕭寒說,拍攝的過程非常愉快,攝製組並沒有幹涉片中主人公的人生,以便更加客觀地再現生活。

因為《我在故宮修文物》而出名的鐘表修復師王津也趕來捧場,王津笑稱,自己1977年到故宮開始修鐘錶,一直默默無聞,從來都沒有招到徒弟,但因為這部片,「去年就有1.7萬人報名,我也在去年招到了第一個徒弟。」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王金躍

編輯:TF017

相關焦點

  • 《我在故宮修文物》走紅 導演:修復師舉重若輕(圖)
    早在開機之前,葉君和另一位導演蕭寒用了5年時間進行調查,調查資料寫了10萬字。「拍攝涉及到10個工藝組,我在現場非常焦躁,要撰稿,很多問題要問。」在外界看來,走進故宮拍攝本身就非常困難,同時這部紀錄片又和文物掛鈎。  對於具體拍攝的困難,蕭寒坦言:「申請進宮拍攝並不算困難,只是程序比較繁瑣,相對周期會比較長,這是一個問題。
  • 故宮文物修復師王津:故宮鐘錶修復迎來百年最輝煌時刻
    「假期要去秦皇島參加婚禮,看到王老師舉辦籤售的消息,臨時來到北京。太原博物館舉辦故宮文物展,有幾件王老師修復的鐘表,我也特意去看了。」印樹葳說。上午兩個小時《我在故宮修鐘錶·瑞士鐘錶》的籤售中,王津遇到的大多都是這樣的年輕人。他們有的特意從外地趕到,有的拖著父母過來,一個20歲出頭的小女孩對王津說,你一定要記得我,我以後還會來見你。
  • 《我在故宮修文物》公映 新故事線串起修復師「老手藝」
    原標題:新故事線串起修復師「老手藝」   今年年初,一部講述故宮文物修復師的三集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突然走紅,片中的文物修復師也受到許多年輕網友歡迎,成為「網絡紅人」。
  • 王津:情有獨"鍾"的故宮文物修復師
    一周以後,王津收到了通知,到鐘錶室上班。從此,王津開始了他40年的鐘表修復生涯。圖片來源:CFP身懷絕技 火眼金睛修鐘錶王津自帶一種溫潤儒雅的氣質,看到他專心地修復鐘錶的畫面,你會發現這與靜謐的故宮很是和諧。如今,故宮珍藏著西洋鐘錶1500座左右,王津作為故宮第三代鐘錶修復師,從他手中修復過的就達300餘座。
  • 當故宮文物修復師成為新一代「網紅」
    這部投資只有150萬,「就兩臺機器,兩個攝影師,兩個攝影助理」的紀錄片,是由故宮、中央電視臺、清華大學清影工作室和浙江工業大學教師蕭寒四方聯合製作的,共三集,每集長度為50分鐘,記錄了在故宮文保科技部文物修復師們手中,故宮書畫、青銅器、宮廷鐘錶、木器、陶瓷、漆器、百寶鑲嵌、宮廷織繡等文物的「復活」過程。
  • 《修文物》變網紅 故宮文物修復師錄取搶破頭
    「男神」、「女神」,導演蕭寒開玩笑說:「今年去波士頓影展時,對方還特地表明希望鐘錶修復師傅王津出席,我想導演可能都沒那麼重要!」許多迷妹要求和師傅籤名合照,更有「手控」表示被師傅修鐘錶的動作迷倒,這些都是創作團隊始料未及的效應,還有不少觀光客期待在故宮與修復師們不期而遇。
  • 《我在故宮修文物》在臺公映 影片背後有兩岸合作故事
    《我在故宮修文物》在臺公映 影片背後有兩岸合作故事 2017-10-02 19:58:34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
  • 《我在故宮修文物》燃到武漢 "故宮男神"受追捧
    繼廣州、深圳路演活動後,今日電影十二城巡演來到第三站武漢,導演蕭寒、文物修復師王津、音樂人姚謙等出席現場活動。現場,導演蕭寒用「不煩」的視角全新解讀「工匠精神」,鼓勵年輕人在喧鬧的生活中不忘尋求「靜一靜」的心態。在談到電影的創作表現時,導演蕭寒語出「拙」字詮釋影片美學內涵。首次出席巡演的「故宮男神」王津師傅成為全場焦點,引得現場迷妹歡呼不停。
  • 《我在故宮修文物》後又出新作 導演蕭寒:想看沒「故宮」光環能走...
    這部紀錄片的意外爆紅,也讓導演蕭寒走入了觀眾的視野。時隔3年後,蕭寒帶團隊奔波十萬公裡,在《我在故宮修文物》後再次交出了一部聚焦與手藝人命運的紀錄片——《一百年很長嗎》。將目光聚焦在命運與手藝糾纏在一起的人身上,從他們的生活中探尋手藝如何與生活為伴。不管是《我在故宮修文物》中文物修復大師們,還是《一百年很長嗎》中的草根手藝傳承人,兩部紀錄片的主題方向似乎並沒有發生太大的轉變。
  • 華眾博藝名表維護技術交流大會在蓉舉行 故宮修復師王津現場分享經驗
    中新網四川新聞5月23日電 (記者 徐楊禕)記者23日從華眾博藝名表維護技術交流會組委會獲悉,華眾博藝第七屆名表維護技術交流大會日前在成都舉行,吸引了中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和地區的近200名鐘錶維修師到場交流。交流會現場。主辦方供圖。
  • 《我在故宮修文物》「變身」大電影 工匠精神依然是內核
    > 豆瓣評分高達9.4分的電視系列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變身」大電影,定檔12月16日全國公映。昨日,羊城晚報記者通過電話獨家採訪了導演蕭寒,他表示,電影延續了電視版「工匠精神」的核心價值觀,去掉了所有旁白,以人物和時間作為主軸,通過多線索敘事和更抒情的方式,用電影語言來展示文物修復師和他們的「復活術」。「電影加入了全新的音樂,重新剪輯,和電視版是完全不同屬性的作品。」蕭寒說。
  • 故宮鐘錶修復師王津:變「網紅」是因為文物吸引人
    原標題:故宮鐘錶修復師王津:變「網紅」是因為文物吸引人 從引起持續關注的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到不久前備受矚目的故宮「文物醫院」掛牌成立,「文物修復」的話題一直熱度不減。近日,中新網記者採訪了故宮博物院文保科技部鐘錶室的修復師、《我在故宮修文物》主角之一王津,了解到更多修復背後的故事。
  • 《我在故宮修文物》上映 揭秘文物修復師背後的故事(圖)
    一部講述一群「隱居」在故宮高牆內身懷絕技的文物修復大師的紀錄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今天登陸全國銀幕。清新乾淨的畫面,舒緩自然的敘事節奏,賦予了這部小成本電影寧靜內斂的氣質,並再次向「工匠精神」致敬。
  • 「古鐘錶聯合修復室」在瀋陽故宮揭牌 完成修復的清宮鐘錶亮相
    11月16日,「古鐘錶聯合修復室」揭牌儀式在瀋陽故宮舉行。韓宏攝中新網瀋陽11月16日電 (韓宏)執羽扇的女童、圓晴傳神的小鳥、演奏樂器的樂隊,這些百年前曾為帝後鍾愛、精美靈動的鐘表,在修復師的手下再次「活」了起來。
  • 「故宮男神」王津: 培養年輕人 讓博物館的鐘表 重新動起來
    11月15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古鐘錶修復技藝」第三代傳承人、故宮博物院古鐘錶修復室的研究館員王津現身「瀋陽故宮學術講壇 名家大講堂」,為沈城市民帶來一場精彩的講座,為大家展示故宮鐘錶修復的奧秘。  今年6月,瀋陽故宮博物館與故宮博物院正式籤訂協議,成立「古鐘錶聯合修復室」,開展合作性修復研究瀋陽故宮博物館館藏鐘錶。
  • "故宮修文物"帶你一窺紫禁城大師 從鏡頭中走出的修復師
    由蕭寒執導的紀錄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將於12月16日全國上映。他執導的3集電視節目《我在故宮修文物》今年1月播出後「意外」走紅,點擊量與話題量爆炸,還引來網友對匠人男神們表白。嶄新的故事線和不少劇集版中未出現的畫面,悠揚的背景音樂勾連畫面的起承轉合,交代了修復師們的日常工作及生活狀態。「旁白退一步,就會讓觀眾更接近電影一步」,蕭寒還頗有遺憾:「如果能拍一年就好了。春天有鳥叫,夏天聽風,秋天打杏子,冬天看雪,那我們這部片還會更美。」  深圳是個年輕且充滿活力的城市,這種日新月異的「快」和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中講究的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 贈票 | 娛樂獨角獸X百草味,口碑爆棚的《一百年很長嗎》觀影團來襲!
    為了找到答案百草味聯合著名導演蕭寒共同拍攝了一部,有關你我的電影《一百年很長嗎》▲點擊觀看 沒有開掛的人生,沒有炫酷的特效只有真實、冷靜的鏡頭,紀錄著2個普通人與命運奮力拼搏的故事《一百年很長嗎》紀錄片,通過「一南一北」兩個核心人物故事展現,突出了小人物的故事和人生態度。而在《一百年很長嗎》紀錄影片之外,還將上線劇集版。
  •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走紅B站 點擊量近70萬
    二次元及花痴愛好者的聚集地B站,和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這二者之間怎麼都看不出有相關性,但是偏偏就同框出現了。  這部3集紀錄片,講述的是故宮文物修復師們的故事,導演之一是浙江工業大學的老師蕭寒。此前他在媒體前露面是因為他導演的紀錄片電影《喜馬拉雅天梯》。  《我在故宮修文物》於1月7日在央視9套首播,當時並未引起轟動。
  • 故宮鐘錶修復師王津:43年收了4個徒弟
    央視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熱播,讓文物修復師這個有點冷門的職業成為大家頂禮膜拜的對象。儒雅睿智的鐘表修復師王津喜提「故宮男神」稱號,吸引越來越多的網友想去故宮拜師學藝。 8月30日,國家級非遺項目古鐘錶修復技藝第三代傳承人王津在成都參加活動,分享故宮修鐘錶的那些事兒。
  • 《我在故宮修文物》期待一個不著急的社會
    代表作品有《麗江·拉夫斯基》、《喜馬拉雅天梯》、《我在故宮修文物》。近期,一部叫做《我在故宮修文物》的紀錄片在網上走紅,目前點擊率超70萬,豆瓣評分高達9 .5。該片共三集,講述一群「貌似普通卻身懷絕技」的故宮文物修復工作者的故事,記錄了故宮書畫、青銅器、宮廷鐘錶、木器、陶瓷、漆器、百寶鑲嵌、宮廷織繡等文物神秘的「復活」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