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是創新消費場景多樣化的一年。因此我們也越來越多地感知到,創新已不再是簡單地執著於新產品的研發,而是同時專注於洞察創新消費場景的可能。
回顧2019年,十大創新消費場景滿足了某個特定的時刻、特定的場景、特定人群的種種喜好和需求,相關產品或集顏值、時尚、創意於一身,或集營養、美味、健康於一身,或具備功能性、方便性等等……
1
一人食興起,單身族群的小確幸
據相關數據,目前中國擁有16%的獨居城市人口和14%的單身人口,同時中國的「空巢青年」 人數已超過5800萬,並且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與該趨勢相伴的是大家對保持單身的看法已發生深遠變化,單身觀念愈發成為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所追求的生活方式。
「單人份」、「一人食」的消費場景並不意味著將就,獨自享受美食依然需要合乎心意,對色香 味和情調的要求絕不亞於「大家食」。就是在這樣的消費背景下,主打「一人食」概念的食品開 始深受年輕消費者歡迎。例如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都相繼推出了200ml的迷你鋁罐飲料;瑪氏全球首發方便米飯「我的食刻」;同時更有專供單身族群「一人食」經濟的零食品牌單身糧、自嗨鍋等。
拉麵說品牌創始人姚啟迪也曾這樣描述他們想切入的群體和場景:「如今中國的單身人群已經達到2.4億,他們很多可能不想做正餐,也不願將就,那麼簡單動手做個『速食料理』,這會讓他們有種在好好照顧自己的安慰感,從而賦予品牌特有的溫度。」
2
早餐消費崛起,營養便捷是關鍵
英敏特相關報告《早餐-中國,2016》調查中曾指出,隨著城市化進程以及中國都市消費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人們在越來越忙碌的狀態下,更多選擇購買現成的早餐食物。其中,49%的消費者在早餐攤,29%在便利店購買食用早餐。到2021年,在外食用早餐市場銷售額預計將突破8400億元人民幣,2016~2021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7.4%。
面對早餐這個萬億級的消費市場,品牌商所面臨的已不再是紅海競爭性流量的獲取,而是如何定義新品類,獨佔新場景的紅利。早餐市場向來是食品行業爭奪的一塊陣地,尤其是隨著健康消費觀念的興起,雀巢、億滋、達利等品牌巨頭紛紛進入早餐市場,烘焙、五穀、酸奶等品類先後開啟「趁早」營銷,包裝食品跨界「搶飯碗」成為行業新趨勢。燕麥作為早餐市場上的代表性品類,近來更是出現了王飽飽等新勢力品牌,與此同時,旺旺、洽洽、香飄飄也瞄準了早餐穀物市場,市場競爭愈發激烈。
3
全民健身時代,運動營養成消費焦點
運動健身作為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近年來開始越來越多地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尤其是以年輕人所引領的運動潮流已蔓延至全民群體。相關數據顯示,中國運動營養市場規模在2019年年底將超過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市場前景有目共睹。
在此背景下,各類功能飲料、運動飲料、巧克力、能量棒等產品也紛紛瞄準健身人群和健身房渠道,健身消費場景愈加成熟。其中代表品牌光明乳業在全民健身日發布了定位運動健身人群的yoGreak有格高蛋白乳品,並添加了維生素與牛磺酸等多重元素,定位迅速幫助運動後體能的恢復。
與此同時,2019年百草味也將目光投向了有減肥、塑身需求的泛健康人群市場,推出子品牌「今日能量」系列產品,包括高蛋白煙燻牛肉和堅果棒棒產品,主打提供健康化能量補充,在小餓墊飢和泛運動場景下,滿足優質能量補充及低負擔需求,為消費者提供了又一個健康需求解決方案。
4
睡眠消費不容小覷,食品巨頭紛紛入局
根據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約3億人有睡眠障礙,失眠率高達57%,約有84%的90後深受睡眠困擾。也正因如此,擁有一個好的睡眠至關重要,因此消費者也更加關注有安神、助睡眠功能性的產品。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助眠保健品&膳食補充劑市場銷售額預測在2022年將達到300億元。面對日趨嚴重的睡眠問題,飲品企業紛紛入局推出安眠功能飲品。
行業巨頭蒙牛乳品就歷時8年打造出一款具有特殊功能型的牛奶產品「蒙牛·晚上好」,其以牛奶為基底,添加天然安神解壓成分γ-氨基丁酸、酸棗仁、茯苓粉、洋甘菊等具有安神效果的植物或食材,以藥食同源的概念助力提高睡眠質量,旨在打入中國睡眠場景。與蒙牛一樣關注這個市場的還有六個核桃,其對人群進行細分,將產品進行升級,同樣添加γ-氨基丁酸,有效緩解老年人睡眠障礙和焦慮等狀況。
5
代餐消費帶來輕食熱,體重管理成主流
愈加廣泛和碎片化的飲食場景呼喚正餐形式的變革,而肥胖率的增加和對便利型產品的迫切需求,市場呼喚一種同時兼具低糖低熱、營養飽腹、便攜易食等多重功能的品類。因此具有代餐消費場景的產品順勢而出。近年來,管住嘴、邁開腿,年輕人的健康意識也正在改變著消費的格局。同時,代餐形式開始向更多品類進行延伸,其跳出傳統代餐粉、代餐棒的局限,代餐奶昔、便攜裝混合零食、酸奶,以及高蛋白咖啡等正在塑造消費者對於代餐產品的全新認知。
首先零食產品開始轉向低糖、低熱量、低碳水、無添加等元素,就是在這樣的消費背景下,旺旺推出全新品牌「Fix Body」,添加酵素、奇亞籽、粗糧等健康原料,並且把每份零食所含有的熱量標註在顯眼位置,還打出了「做理性的吃貨」「享受零食,塑造想要的身材」等宣傳標語。今年香飄飄也跨界推出了「Joyko」代餐穀物麥片系列新品,拓展除奶茶外的新品類,正式入局代餐領域。
6
兒童食品成突破口,消費升級注重親子互動
孩子作為家庭中最受關注的群體,身體和心智的雙成長將是家長們更加關注的環節。寓教於樂、親子互娛、補充營養的同時,孩子的情商和智商都能得到提升,將是兒童食品未來的發展方向。近年來,國內針對兒童健康食品的消費規模持續上升,相關品類已進入布局發展階段,因此相關消費場景也應運而生。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牌,輝山乳業推出了首款由生牛乳為主要原料的「牛奶食玩」產品,產品形式主要包含「牛奶包+果汁包」,牛奶食玩是可以充分發揮孩子想像力的產品,填補了親子互動市場空白。桂格黑科技魔盒產品將恐龍小趣蛋燕麥片與麥小Q餅乾搭配在一起,麥小Q餅乾專注於小朋友的「小餓時刻」,營養豐富,每塊餅乾上有不同的小表情,裝在「小火車」裡,幫助平衡膳食的同時也玩趣盎然。
7
熬夜加班增多,消費需求已成剛需
加班、熬夜所帶來的各類需求也在逐漸成為新的消費場景。當今的消費者在快節奏、高壓力的狀態下,具備提神醒腦等屬性的產品就會成為消費者的剛性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咖啡市場變得愈發熱鬧。雀巢、農夫山泉、香飄飄……知名食品企業都推出相關新品爭奪市場。與以往不同,這次食品企業們都在咖啡中添加了新元素:咖啡+碳酸、咖啡+水果、咖啡+奶茶等等,以此來滿足消費者對豐富口味的需求。
香飄飄推出蘭芳園港式鴛鴦新品,走起了「咖啡+奶茶」的路線,其將咖啡、茶、奶等元素巧妙融合在一起,令產品兼具咖啡的香醇和奶茶的柔滑,做到了「輕」提神的效果,為熬夜加班一族提供了新選擇。與此同時,三隻松鼠也在2019年年初推出了第一款飲料產品第2大腦,打造雙蛋白咖啡乳,並以「腦子累了,來罐第2大腦」進行產品定位。
8
傳統中式糕點回歸,伴手禮消費崛起
中國烘焙業已經到了歷史性的十字路口,轉型升級、創新突破成為主旋律,在經過近十幾年的高速發展後,伴手禮消費場景逐漸成為休閒烘焙行業的發展方向。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美食文化歷來悠久傳承,不乏地方特色的食材或食品,這些都是伴手禮的創意根源。在整個市場相對活躍的大勢下,各個地方伴手禮品牌和相關消費場景在慢慢崛起。
在雲南,「嘉華鮮花餅」專賣店如今已有200多家直營店,鮮花餅已經從一個普通糕點被打造成了雲南特色的伴手禮,孕育出了20億元的產業規模;在北京,新中式精品點心品牌於小菓關注傳統點心的復原和口感改良,推出小菓酥,外觀復刻經典清宮茶點;在南京,2016年初南京特色旅遊伴手禮「好一朵茉莉花」問世,引發圈內熱議好評,成為南京手信的創意先鋒。無論是傳統中式點心的重塑,還是歲末年貨潮盒的熱興,伴手禮消費場景開始在年輕人中怒刷一波存在感,而這些熱潮背後是年輕審美向傳統的一次傾斜。
9
夜宵經濟興起,組合消費方式走向多元化
移動互聯時代,消費者似乎都變成了「夜貓子」。年輕人玩手遊、看球、追劇,熬夜成了一件很常見的事情。根據《2018年度美食消費報告》發現,僅有20%的消費者沒有吃夜宵的習慣,超過六成消費者每周至少吃1~2次夜宵。同時美團外賣的數據分析師也表示,2018年夜宵訂單量同比增速高達200%。
從包裝食品來看,近兩年各大品牌也紛紛在這一消費場景上發力,力推相關產品。方便食品、鴨脖、堅果炒貨、啤酒、飲料、小龍蝦等更是被稱為夜宵必備。2019年,方便粉等品類獲 得快速發展,三隻松鼠開出擼粉商店主推重慶酸辣粉和柳州螺螄粉兩款產品,通過產品文案 來看,這兩款酸辣粉主打地道和正宗,從其系列海報可看出,夜宵、辦公室是這款產品主要的消費場景。
不止是三隻松鼠,近年來許多品牌都在擴大方便粉的銷售比重,2019年統一也推出了方便米粉,名為「那街那巷常德風味牛肉米線米粉」,主打正宗常德風味,意圖「喚起遊子的眼淚」,主打一日三餐加夜宵均可食用。
10
佐餐消費需求上升,解酒、解油膩成亮點
佐餐在食品飲料的日常消費中算是經典場景,近來需求倒逼供給,正是由於消費升級以及需求多樣化,讓眾多企業看到機會點,紛紛進入解油膩和解酒的消費訴求中。其中無糖茶算是一個經典的細分品類,成為了「兵家必爭之地」。
2019年,怡寶再次擴大其飲料品類,試水茶飲料市場,推出名為「佐味茶事」的無糖茶飲料,品牌口號「一杯好茶,為一蔬一飯增添三分清爽」,明確聚焦佐餐場景。同時,2019年東方樹葉品牌的創意海報也明確標出「飽食過度解油膩」等口號,引導年輕人關注無糖茶的佐餐消費場景。
除了解油膩以外,解酒需求也越來越受到消費者關注。蒙牛集團就在此背景下推出了一款名 為恬醒的葛根風味酸牛乳,產品主打「你的暢飲拍檔」,專為各種歡聚暢飲、商務應酬等需要飲酒的消費場景進行設計。另外,值得關注的一點是,恬醒的包裝也十分有特點,印有一個鮮明的酒瓶形象,並通過漫畫人物刻畫了聚會飲酒的場景,以此來表明產品的使用場景,以及暢飲拍檔的屬性。
來源 | 《糖菸酒周刊》,食品板獲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