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本作加上「EA」字樣,可能輿論就大不相同了。當然,千不該萬不該,最不該用《金庸群俠傳》的續作,老玩家22年的羈絆來試水。
河洛工作室,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獨立開發團隊,在它身上有太多的佳談、典故為玩家們所津津樂道。
說到河洛工作室,就繞不開「小蝦米」徐昌隆。在過去的時間裡某種程度上徐先生儼然已成為了代表武俠遊戲的「文化符號」。
「在《河洛群俠傳》前先玩玩這個遊戲吧。」是幾乎所有武俠類遊戲上線所要面對的玩家評論;在這之後,才是「還不錯,等河洛;不好玩,還是得看河洛」。
曾經他被譽為「國產之光」,我不知道在徐先生上架這款遊戲時是什麼心情:無奈、不甘心、騎虎難下?亦或是平靜。
就像我在擬定標題時:無奈、不甘心、也有點平靜。
徐平靜於他知道有太多的後續工作要他來善後,他必須平靜對待。
而我,亦是無處宣洩的惱怒情緒發酵過後,只剩下了平靜。畢竟,玩或者不玩,我就這兩個選擇。
幸運的是,無論如何我姑且還能睡個安穩覺,心想著也許半年後這東西能好起來;而徐先生為了能讓這東西好起來,就指不定什麼時候了。
於2018年10月23日,《河洛群俠傳》正式發售。
《河洛群俠傳》作為「群俠傳三部曲」的繼任者,本作設定於《金庸群俠傳》之後,「小蝦米」回歸未果,來到了一個嶄新的「河洛」世界的故事,是名副其實的《金群》精神續作。
《金庸群俠傳》是何許人也?徐創造了它,它成就了他。
前者是這段傳奇的開端,而這續作,我充其量只能稱它是個東西罷。
初窺「河洛」,是一般的建模,一般的貼圖,一般的光效,一般的文案和嘴下留情的我。
這和仙劍6有異曲同工之妙
NPC身上只是單純的色塊,沒有貼圖
但有句話說的好「玩國產遊戲,玩國產武俠遊戲,誰是奔著畫面來的?」
是這麼個理,我們的玩家在選擇它時就默許了種種,借著情懷在次世代遊戲浪潮中撿一些殘羹冷炙苟延殘喘的老玩家就是最好的證明。
那麼我們是為何而來?是武俠情懷?是一種文化認同感?亦或是浸透於我們血液中千年不散的武俠夢?
沒有什麼比一個完整的武俠世界更吸引我們了,而河洛目前還沒做到。
從進入遊戲開始,就是無窮無盡的折磨,3D無縫大地圖的技術尚未成熟,遊戲過程中幾乎每一個動作都伴隨著「丟幀掉幀」,糟糕的可視距離,糟糕的UI界面。我很難想像這是徐的作品,處處流露的不是難處,而是湊合。
遊戲宣發時稱完美適配手柄,而在我設置按鍵時卻是這樣一個景象。
我很難認為這是用心了的作品
即使我插著手柄,遊戲文本依舊使用鍵盤按鍵引導,誠然玩家可以自行摸索,但這不代表出廠產品就可以不帶說明書。
如果單這一處,倒也不是什麼大問題,隨著遊戲進程推進的則是更恐怖的事:沒有拾取動作,沒有攀爬動作,沒有高空墜落動作,一切多餘的動作都沒有,哪怕一點增加交互性的動作都沒有,小蝦米只是一根會動的柱子。如此這般,我很難認為這是化繁為簡的操作,而不是「沒時間了,湊合湊合算了」。
且手柄視角移動慢的出奇,往往一條路跑到頭視角還沒轉過去,可視距離過近,即使沒有3D眩暈症也會在遊戲違背常理的操作體驗下感到不適。同時,手柄操作無法點開任務內容,選項界面頻發性失靈,當我被迫換成鍵鼠操作時問題依舊,並且又遇到了另一個致命問題——缺少遊戲必要信息。
玩過《神界》和《天命奇御》的讀者應該知道,前者有記錄任務信息的筆記,後者有江湖傳聞,這在自由度高的遊戲當中尤為重要。玩家的腦袋再好,也架不住30個支線任務的信息量,關閉遊戲睡一覺,第二天你就忘了這個任務要什麼,這能是硬核嗎?這是缺少遊戲必要元素。
除卻收集任務,戰鬥任務也一樣稀爛,糟糕的數值策劃造就了糟糕的戰鬥場景,我不知道已經入手遊戲的玩家在「保護村長」的任務中失敗了多少次。
當然任何遊戲都有「任意目標死亡遊戲結束」的內容,但這在《河洛》中大量出現,每每重要NPC被敵方一刀砍死,甚至連操作的機會都沒有就強制結束遊戲,數值策劃真的用心了嗎?這不是魂系列的高傷但有跡可循,而是你可能隨處碰到一隻人畜無害的「雞」就能將你全面碾壓,這是AP戰棋,意味著對方行動時你只能看著,無論你進行任何操作也規避不了對方一刀即砍死了己方重要人物得事實。
更過分的是主線任務存在惡性BUG,無法正常接取任務。有意思的是,在緊急更新以後,本來能正常接收任務的玩家,變得不能接受了。
「河洛」世界中最神奇的莫過於植被,在同類遊戲中,往往為了運行流暢,遊戲渲染是「視角」看到哪,哪裡進行渲染;河洛不是,小蝦米走到哪,草就拔到哪,而遠處的植被,不管你看沒看,都在全天候的渲染當中。(也許這是卡頓的原因之一)
那麼以上都能接受呢?這裡有個衍生話題「這些次要性的苦難並不是致命的,硬著頭皮玩下去呢?」
對於那些一心只想要體驗武俠世界的玩家來說,你也要失望了。因為除開遊戲基本優化外,人設、文案、劇情的失敗絲毫不下於遊戲優化。
《金群》因為基於小說劇情,起碼有理可據,但在《河洛》這個全新的世界中,一些細碎的問題便無數倍放大,貧弱的邏輯失去了「原著」這一靠山變成了滑稽。
我很難想像一個中國人在摔了屁股後會「痛痛痛痛痛」5連押,我很難想像20年前分不清作文和對話區別的編劇現在依舊沒能把這事整明白。
那個年代網際網路尚未普及,「網絡用語」尚且屬於潮流貨,是新穎的。而現在這個「MEME」泛濫乃至濫用的大環境下,過多的消費情懷梗是下下之選,小蝦米出口「屌絲」還好,畢竟是穿越之人,但「原味內衣」這種惡趣味的東西為什麼沒有隨著亞古的離開而離開?招式取名依然離不開佛度敗火迦葉,開始的遊戲配音我以為是外包的問題,隨著遊戲推進我才反應過來,這完全是編劇寫作能力低下,無法寫出符合武俠世界中正常人對話的語句造成的,「江湖上的俠客,有性格不等於沒邏輯」,這種刻意做作的短句怎麼能被稱為對話,又讓配音人員如何配音?何況還是倉促完成。
徐曾說過要以作品輸出文化,我很難想像初期山洞劇情還沒走出去,就連續病句,甚至「奇貨可居」這樣的常用成語也能使用錯誤,還憑甚麼輸出文化?輸出甚麼樣的文化?
在這裡我看到的不是為了國產單機遊戲未來奠基的有識之士,而是騎虎難下,處處趕工糙制,毫不用心的劣質產品。
和另一個大熱的遊戲相反,《河洛群俠傳》的缺點太多,以至於蓋過了優點。
這是在筆者慎重思考以後得出的結論,從何時起,一個發售的遊戲靠後續優化變成了情理之中?一個連流暢運行都無法做到的遊戲靠著「以後會優化」便能抵消缺陷?一個基本功能都要靠後續更新的遊戲也能被稱之為「已發售的完成品」。這些試玩10分鐘就能發現的成堆問題直到正式發售也未能完全解決,我很好奇那些參加過試玩的友商試玩了些什麼,以至於我們的玩家現在才反應過來是一個這樣的產品毫無準備。
我們該怎樣區分已完成的作品和EA遊戲?這個遊戲發售前4天才開始15萬字錄音,毫無後期以至於底噪轟頭;這個遊戲未進行任何藝術成分加工以至於只剩遊戲內容。我開始懷疑,《河洛》之所以啟用3D無縫大地圖是因為徐在劇情、遊戲性上的研究已經到了瓶頸,做不出有突破的作品了,才不得已為之,才堂皇的說起了「河洛能倒,國單不能倒。」
我從來不認為3D無縫大地圖是多麼「大勢所趨」的事情,這只是市場供應鏈的必然結果,但不代表單機遊戲的終點/頂點便是3D無縫大地圖,不然萬王之王早就做到了。
按理說這點徐應該比我看的透徹。匱乏的資源,稀缺的人力,卻要做常人所不能的事情,這不是一些人口中的勇敢,而是自愎者的無謀,千不該萬不該,最不該的便是用《河洛群俠傳》這樣一款意義非凡的作品試水,去充當一個試驗品,還讓粉絲買單。
這樣一個處處透露著敷衍的遊戲,充斥著反智主義言論:
「我以前是《金群》玩家,也只玩金群,所以我覺得畫質挺不錯的。」
「覺得配音差你關掉不就行了?」
小說《美麗新世界》描繪的便是這樣一幅可悲景象。
徐先生可能是老國單製作人裡最懂遊戲的幾個,但想法太多又不能卡進度,總被媒體玩家推上輿論頂端,這輩子拖拖拉拉總做些半成品,智冠時就這毛病。我們別忘了,徐先生在與貼吧的佳談中,是這樣的:
「武林群俠傳吧一直有人在重置發布一些隱藏在文件中的內容,隱藏人設,隱藏劇情,然後大家發現《武林群俠傳》大概只完工了30%, 於是很多人開始用腦洞來補全劇情。」
在10個小時的遊戲時間裡,筆者一直在問自己,到底是什麼原因逼著徐匆匆上架了這款半成品,是他一直以來的作風?還是能力所限?還是覺得,河洛即使如此,玩家也該給予足夠的耐心買帳。
縱然我對徐的遊戲內容向來充滿信心,但咱能不能讓「孩子」把衣服穿整齊咯再拉上街讓大夥瞧。給「小孩」穿衣服這事,別當著大夥的面,怪不好意思的罷!
假如本作能標上「EA」字樣,可能輿論就會完全不同,玩家會被其遊戲內容的豐富所折服,甚至出現核心玩家袒護《河洛》,去給無法忍受的玩家扣一頂「玩不了硬核遊戲,被寵壞了」的帽子,去散播「單機遊戲就該如此」的言論。顯然我們是看不到這個景象了,因為這已發售的「完成品」連讓人去了解的欲望都沒有。而後續的優化補丁也只不過是為河洛遊戲的失誤善後而已,這是一個剛出廠就壞了的產品,廠家只不過是例行保修,完成他分內的工作。好在徐雖然辦事拖沓,但還不是會跑路的人。
誠然這東西現在還沒好起來,不過國單這回事,肯做的也確實不多了,徐雖千錯萬錯,沉溺於這條路上的紛紛擾擾,固自扛起國單大旗,但其中艱辛可貴,你我路人皆知。
江湖上的人江湖上的事,江湖上的規矩不能破,江湖救急不救窮,此次救急,保重。
目前版本筆者給出5分,望徐早日睡個安穩。
1、極差的優化
2、極差的手柄體驗
3、不用心的UI
4、過度消費情懷梗
謝謝您的閱讀
Thank you for your reading